饶毅:北大清华(和…)有什么对不起学生?
【因为研究生教学质量欠缺,我国在有些学科出现一批表面上能够发论文,实际上基础不厚实、面不够广、眼界不够高的研究人员,短期似乎见效快,长期不一定是好事。加强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使之能够与国家投入、任命期待和国际竞争的要求相适应,才有可能尽快摆脱普遍以跟风为乐的中国科学研究风貌】
题目太简单,实际是说研究生,而且是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生。其他学生的情况不一定,因为了解不够。本文以北大清华两校为例,并不是说其他单位做得更好,而是首先鞭策两校。
两校生命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虽然在全中国的前列,但实际上老师还是对不起学生,老师应该努力做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
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生课程,普遍(不是百分之百)停留在本科生课程水平。
很多学校,是一门基础课(为没有学过某专业课的学生补课,例如给物理本科转生物研究生的学生补生物课程),一门进展课(让老师给学生介绍本实验室的研究,或者稍微多一点点)。这种教育下,除了少数天才自学获得学识,一般只能培养技工,或者学识有欠缺的狼性研究人员。
1985年,我在旧金山加州大学的课程,仅神经生物学就有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有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神经生物学、感觉神经生物学等各一个学期的课程。还在生物化学系修一学年的分子生物学、各一学期的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另外旁听各一个学期的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病毒学、人类遗传学等。加上高质量的可以接触全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多个系列的学术报告。才有助于培养学者。
在中国的导师普遍没有读过研究生的情况下(1990甚至2000年之前),难以开出研究生课程情况情有可原。
施一公和我回国的时候,因为读过国外优质研究生的老师不够多,难以建设优秀研究生课程,而是尽可能做了一些提高,但远不到国际上最优质的程度。
在研究生导师普遍是国外回来的时候,也就是现在的北大清华...等,继续不开研究生程度的全套课程,就是不负责任。
在全国一批竞争力很强、完全可以去美国顶尖大学读研究生的学生积极加入北大清华读研究生的今天,两校的生命科学老师(特别是35岁至55岁的老师)义不容辞应该建设优质的研究生课程。
没有优质的研究生课程,很多研究生毕业了会做一些研究,但普遍不具备学者素质,容易成为狼性的,而且对于自己的粗鲁不自知,难以成为儒雅的学者型科学家。
(有人注意到我一般不写本单位的工作,但在我多次督促年轻一代老师应该建设优质研究生课程,而没有人响应的情况下,只能公开呼吁,要不然对不起学生,如果不改,就必须承认问题并告诉学生:你们应该出国读研究生。
希望两校生命科学的老师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学生、为了中国的科学,也为了你们自己学生和实验室的质量,承担建设优质研究生课程的责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