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下一本 | 到东海,寻海味之鲜

下一本 | 到东海,寻海味之鲜

公众号新闻

图注:放蟹笼(章宏奖 摄),图片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提供


进入金秋,休渔期逐渐过去,人们将迎来吃海鲜的好时节。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以东的海域,皆称东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现今地理学上的东海,是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的东海寻鲜海域,濒临沪及浙、闽、台,这一带有中国最多的岛屿、最鲜的海味。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有关。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讲美食,其实讲的是人与自然、食物与土地、游子与故乡之间的关系。本期,我们为您推荐一本讲述海洋文化的散文佳作《东海寻鲜》,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寒,西湖边出生,东海畔长大。


(以下内容摘自《东海寻鲜》中“白蟹秘史”一节。本书写作始于2022年夏,出版于2023年4月)



01

没有海鲜的日子,人间还值得吗?



禁渔三个月后,东海岸人民终于盼来了八月一日的小开渔,盼来了“三月不见,如隔三秋”的东海白蟹。


白蟹,两端尖尖,如一把织布梭子。它的两端如冷兵器时代的枪头。白蟹一身清冷的铠甲,如深秋守边关的将士,一副张牙舞爪的凶相,竖起来的眼睛,骨碌碌地转,用手指触一下,立马伏在眼眶里,一动不动,仿佛老谋深算之徒,静观其变。


梭子蟹有一二十个品种。在浙东,最常吃的是三眼蟹和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背面的三个疣状隆起是它的“胎记”。浙东台州人喜欢称之为白蟹。三眼蟹,又称三点蟹,大名叫红星梭子蟹,背上长有三只眼睛样的椭圆形斑块,这“三只眼”,让人想到神话中的二郎神杨戬,他的第三只眼睛被称为“天眼”,是人是妖,一眼看穿。除了二郎神,神话中龙身人头的雷神也是三只眼,坦胸露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左手执楔,右手执槌。看到三眼蟹,我总觉得此蟹“功力非凡”。


家乡漫长的海岸线,给了海洋生物自由遨游的广阔空间,也给了家乡人民靠海吃海的本钱。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曾自豪地说,家乡台州“海物错聚”,黄鱼汛来时,“鱼如山排列而至”。王士性还开玩笑地说,要说“杀生”,算闽浙一带最是厉害,各种海味吃个没完。陆地上的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畜,不管大小,每只最起码可供一人吃上几顿,但海里的虾兵蟹将、贝类鱼类个头小,一吃就是几十上百只,长年累月这么吃下去,不知将断送多少海鲜性命。


每年五月一日,东海休渔期开始。海面上,没有渔船开动时的突突声,只有海浪拍岸单调的声音。足足三个月的禁渔期,对浙东沿海的吃货来说,是十足的禁欲期。带鱼、大小黄鱼、鲳鱼、墨鱼、梭子蟹,一夜间在菜场消失了。那些“无鲜勿落饭”的吃货,在漫漫长夜,默默地回想着大口吃蟹的美好时光,不禁黯然神伤,情到深处,不知不觉流出哈喇子,没有海鲜的日子,人间还值得吗?


禁渔期什么时候结束的,不知道,只知道某一日,成堆的虾兵蟹将、大小黄鱼、水潺带鱼又出现在菜场上。生活又重回满嘴鲜香的轨道,吃货说话时嘴巴里都带着一股霸气的海腥味。什么人间值不值,他们还想向大海再要五百年。


八月是吃货们的嘉年华,扑面而来的东海鲜味,大大提升了吃货的幸福感。八月一日小开渔后,东海第一鲜梭子蟹带着透骨新鲜强势回归,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微信朋友圈里出镜最多的就是梭子蟹。禁欲了三个月的吃货,争抢着吃头网海鲜。开渔节的当晚,第一网海鲜就急送到码头,凌晨三点半的万济池菜场,一车肥壮的梭子蟹刚拉到,“轰”的一声,起早买鲜的行贩和吃货,一拥而上,你一堆我一箱,一下子就把梭子蟹抢光了。


鲜活白蟹吃多了,人生感悟也就出来了。老家的吃货常拿白蟹说事,以“满肚黄膏”比喻那些能力出众、行事低调之人。以“燥白蟹”指代那些大大咧咧者。那些看起来厉害,实质没花头的银样镴枪头,被称为“死白蟹”。以“落镬白蟹”形容醉汉的面容。以“漏浜蟹”指代外表强健、内里空虚有病之人——白蟹因铠甲在外,即便干瘦少肉、内里变质也难以看出。以“蟹血”形容子虚乌有之事。



02

古人有多爱食蟹?



台州的白蟹自古出名,明朝时就是贡品。1368年,朱元璋登基,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称洪武元年。新政权建立后,改台州路为台州府。次年元月,台州的鲨鱼皮和鱼鳔出现在皇宫的御膳厨。同年,台州的黄鱼、龙头鱼、鲻鱼、米鱼、银鱼、虾米、黄鲫鱼、海鲫鱼、鳗鱼、鲈鱼、泥螺、白蟹、水母线、螟蜅、蚶等优质海鲜成为岁贡。


明代对海鲜的嗜好显然已经超过了唐宋。唐朝,台州进贡的海货,只有两种:三十斤甲香螺、一百张鲛鱼皮。宋时除了进贡甲香螺和鲛鱼皮外,还有松门白鲞。到了明代,台州进贡的海鲜品种和数量,远远超过了前朝。《明太祖实录》记录了南京太庙每月荐新的食材,九月的“小红豆、柿、橙、蟹、鳊鱼”都是江南时令鲜货。


海鲜在古代是奢侈品,最是寻常的海鲜都能与山中最珍贵的食材并列,故有山珍海味之说。生活在内陆的平民,远离大海,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海鲜。哪怕上流社会,吃到的海鲜也很有限。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亲历的一件事,有一次,学士们聚会翰林院,弄来一篮子蛤蜊,让厨人代烹。过了许久,蛤蜊还没上桌,学士们等得不耐烦,去厨房一看,蛤蜊已被油煎得焦黑。另一次,沈括到友人家做客,上了一条油煎鱼,竟然没有剖杀,鱼鳞鱼鳍皆在。主人挟起鱼,横着就啃,把沈括看呆了。


古人吃蟹,有据可查的是从西周开始。《周礼》中记载了蟹胥,即梭子蟹做成的蟹酱,进贡给周天子食用。之所以不直接进贡鲜活梭子蟹,大概是因为路途遥远,不易保存。


江浙作为吴越之地,从前海鲜亦不多见,江浙人好的是蛙这一口。唐尉迟枢《南楚新闻》道,“百越人好食虾蟆”,宋彭乘《墨客挥犀》道,“浙人喜食蛙”,宋范镇《东斋纪事》亦道,杭州人“好食虾蟆”。北宋《蟹谱》是关于蟹的专著,从品种到产地、从诗词到掌故,对蟹有详细介绍,里面也记载:“初,杭俗嗜虾蟆而鄙食蟹。”可见,当时的越人爱食蛙,瞧不上螃蟹。不过,口味是会改变的,上流社会对蟹的喜爱,很快超过了蛙。


宋代几任皇帝都爱食蟹,宋徽宗赵佶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不爱理朝政,却痴迷艺术。他喜欢画蟹,元灭宋后,元代高官马祖常写了一首诗《宋徽宗画蟹》,内有“秋橙黄后洞庭霜,郭索横行自有匡。十里女真鸣铁骑,宫中长昼画无肠”之句。诗中以“郭索横行”喻“女真铁骑”。“郭索”就是螃蟹的别名。金兵南下,国之将亡,宋徽宗却还在宫中没日没夜地画着“无肠公子”,充满了巨大的讽刺。


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建立。南宋的第一任皇帝高宗继承了他爹宋徽宗的口味,喜欢吃蟹。第二任皇帝孝宗也爱食蟹,孝宗还曾因食多了螃蟹得了“冷痢”。


高宗南迁,定都临安。由于新皇城靠近东海,海鲜的运输变得比以往便利多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回忆道,每天有大批海鲜运往皇城,供人食用。皇城有海鲜铺子,还出现了各种蟹食,如白蟹辣羹、炒螃蟹、蟹酿橙、糟蟹、酒泼蟹、五味酒酱蟹、橙醋洗手蟹、糊齑蟹、蝤蛑签等,其中的蟹酿橙,出现在清河郡王张俊宴请高宗的宴席上,也出现在林洪《山家清供》的食单里。在讲究生活美学的南宋,蟹酿橙“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受到上流社会追捧。而白蟹辣羹,因其鲜辣入味,受到平民喜爱。最能体现食不厌精的,则是宋代的蝤蛑馄饨,剔出海蟹两螯白肉,以此为馅,其余弃之不用。



03

蟹的保鲜史



元代是草原民族统治的时代,对海鲜没什么兴趣。但是明朝对海鲜的喜欢,胜过唐宋。从唐到明,台州进贡的海产品从两种增加到十五种。明代时,台州白蟹跻身上流社会,跟十四种海鲜一起成为岁贡。


白蟹从地阔海冥冥的台州府启程送到一千里外的南京,保鲜是个大难题。千百年来,渔民下海,大多载盐出洋,捕到鱼鲜,就地腌渍成鱼鲞,到了南宋初年,出现冰鲜渔业。南宋江浙贡鲜,官方在“贡鲜之路”的大运河沿线城市设有许多冰窖,以利鲜船沿途换冰。这样保证各地进贡的鱼鲜,送到京城还能有七八成鲜。但白蟹不比海鱼,死蟹味道大减不说,还容易吃坏肚子,搞不好,这是掉脑袋的事。


白蟹性子刚烈,出水后,手脚乱动,精气神足得很,但一旦离开海水半小时,就会死翘翘,鲜度大减,身价也大跌。直至20世纪70年代,鲜活梭子蟹的流通半径依然很小,即便海边人,也很难吃到活蟹,直到80年代,有了“冻眠”法术。梭子蟹一出水,用橡皮筋束住其双螯,放在冰水中,让它处于休眠状态。到达目的地,再放入常温海水中,白蟹悠悠醒来,如大梦初醒,最大程度保持了它的鲜活。这样,从东海捕捞上来的梭子蟹,在几千年后,终于大规模地活着“爬上”人们的餐桌。


在古代,获取新鲜的淡水蟹远比海水蟹容易,故淡水蟹之名头,远在海蟹之上。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文学家李渔都是著名吃货,明显偏爱淡水里的大闸蟹。近代京城名医施今墨,也有食蟹鄙视链,他将蟹分为六等,依次为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沟蟹及海蟹。每等分为两级,如湖蟹以阳澄湖、嘉兴湖为一级,邵伯湖、高邮湖为二级;江蟹以芜湖为一级,九江为二级。施名医为螃蟹加官晋爵:一等湖蟹为特任官,二等为简任官,三等为荐任官,四等为委任官,五六等为芝麻绿豆官。他把海蟹列为最下等,说它们只配当个芝麻绿豆官。但在浙东沿海,白蟹的地位历来很高。浙东南甬台温一带,秋天可以不吃大闸蟹,但是万万不可少了梭子蟹。


明代台州白蟹成为贡品,若是腌渍成枪蟹,自然不在话下,但若要的是活蟹,那是件麻烦事。


运送白蟹跟运送荔枝一样,都是棘手活。当年从岭南至长安,千里送荔枝给杨贵妃,用的是竹筒保鲜法,新摘荔枝连枝带叶放入新砍下的竹筒内,密封住筒口,锁住水分。再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送入大唐皇宫,才赢得美人一笑。


从台州府到南京城,山高水长,就算水陆兼程,冰块保鲜,亦不能保证白蟹鲜活送到。关于如何运送白蟹至京城,史料并无记载,据我猜测,用木屑保鲜的可能性很大。浙东沿海,过去以碎木屑保存白蟹,将白蟹埋入厚厚的木屑下,喷水保湿,碎木屑犹如海边的沙子,储存着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或者将白蟹置于遮光的桶内,上盖毛巾,防止白蟹水分蒸发,隔日洒些水,以防白蟹脱水。如此,白蟹能数日不死。从海路运到长江口后,再急送到宫中。


明代万历年间,中过状元、任太子侍读的焦竑,对海蟹的滋味念念不忘,写道:“樽前检点,海鲜君(螃蟹)是魁杰。”当年白蟹进贡到宫中,作为太子师,他自然能尝到一二。在一干海错中,焦竑独尊海蟹。这也证明,运到宫中的是活蟹。


古人食蟹不算,还把蟹当成特效药。《天中记》中说,“蟹漆相合成水”,蟹能使漆分解,变成水,蟹还能治漆疮。明代《食物本草》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富室娶亲,新娘子身热不食,面目肿胀焦紫,生命垂危,众人一筹莫展。请名医来家里诊治,名医见新房内一应家具,金彩炫目,味道浓烈,立马判断新娘子是漆中毒,马上用生蟹、青黛同捣敷之,效果杠杠的,“立愈”。


螃蟹横行霸道的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东海寻鲜》

作者:王寒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扫码探寻东海海味之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九零后老妈随笔】10/25/2023 "阳光下山丘" 的美味之旅:从台湾的凤梨酥到亲情团聚的温馨时刻5107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浴血田家镇 15注意!明日台风“卡努”进入东海,上海晴阴雨随机切换,风力依然较大虾图人都爱的这口汤包,终于开到东雅图Kirkland了!点评---食品危机令欧盟准备重新接纳俄进入国际金融系统最「卷」物流企业极兔上市:4 年干到东南亚第一、3 年干到中国第五炸了!日本排放核污水!要搬到东岸吗?吃了三十年的过节菜,山珍海味都不换!酥香鲜美一口惊艳!《扫花游 - 听荷》日本一妹子到东京打工,去找中介小哥租房!提完要求后,网友:我不懂但大受震撼...第五章 列宁主义救中国 (1)从西方到东方,如何感受与“懂得”文化的魅力?超火爆绿杨村有新品!荠菜大馄饨,随手煮出正宗上海味道,真的害怕它断货!“卡努”正蓄力加强,预计于7月31日半夜至8月1日上午进入东海,对我市影响或将比“杜苏芮”严重台风“卡努”最新路径预测!明天进入东海,向浙江中部至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之后可能回旋少动[打卡] 被骗到东南亚诈骗百万粉“世界小姐”被闺蜜下药卖到东南亚?4个月虐待照疯传:长这么美,太惨了!下一本 | 创新企业怎样跨越“死亡谷”?从李佳琦到东方甄选,主播困在直播间里当实习老师的的意外收获“当外果然遇到东方神秘力量...”看完我大受震惊!国产新能源,卷到东南亚从中东到东南亚,中国高铁出海18年往事预算200万左右,能够买到东京名校地段怎样的“学区房”?多大毕业生放弃移民机会,跑到东京生活!除了工资低,其他地方完胜加拿大澳洲TM Group盛筵Doltone House,共赴历史与现代的跨时空美味之旅继麦当劳、赛百味之后,又一快餐巨头宣布......恐怖!百万网红被闺蜜骗到东南亚,一落地就人间蒸发...最新回应:照片是假,绑架是真!插足、离婚、携子出逃……从国民闺女到东亚弃女,福原爱的叛逆来得太晚了从李佳琦的眉笔到东亚彩妆文化原创丨严重欺骗中国!小日本野心太大,美日正推进3件大事,准备到东京打仗吧!“山珍海味”,给你找来了!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发生5.8级地震这条高铁将全线开建!南沙约4分钟到东莞、10分钟到深圳!下一本 | 回望历史,人类是如何追求精密制造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