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3雪球基金直播节重磅上线!本届直播节以“好市发声,浪底淘金”为主题,汇聚顶尖投资机构专家、财经行业意见领袖、雪球站内人气用户,和万千球友一起“好市淘金”!邀请雪球人气用户@粲然一笑2021做客直播间。
以下为完整直播文字回顾:
粲然一笑:今天聊的主题是讲新周期,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从很多的角度看,都处在新的周期当中。不管是股市,还是从经济,还是说从行业上看,大家现在都不是非常乐观。但做股票的,这时候恰恰应该是要乐观的时候,当然这也很反人性。所以这段时间大家可能也都起码心情好一点点,这两三天行情回来一点点。而且也有一些事件,所以今天的分享我想说有些东西是不会太容易改变的,有些东西又有新的变化。所以在这样一个窗口,不会聊一些很高频的东西,就聊一些比较长远的事情。
这个主题讲高股息跟硬科技,如果关注过我过去的发言,会发现我今年大体也都是这样的一个看法。但是这个时点比之前来讲,它会更加地验证也好,更加地有信心也好,是这样一个节点。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涉及到的方向,每个都很大。第一个讲宏观很大,股市很大,风格很大,后面的这些细节也都可以展开很多。我想都可以聊聊,也就都聊聊,不深入,但是它们可能都有一些相关联的点。就是反馈我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的投资的看法,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讲一下宏观的新周期的背景。这个PPT是我半年前的PPT,稍微改了一下,没有太大变化。从外部看现在还是有很多外部挑战,我们经常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影响外部跟我们之间的关系会非常长的一个时间。现在不是刚开始了,但这种环境,大家可能会慢慢地认同这样一个过程。
包括海外的一些民粹,地缘政治,包括最简单我们能看到就是逆全球化的这些东西,它都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大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动能是在衰减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受到一些外部的打压和遏制。
从内部来看,我们内部的压力也很大。三年大疫,不管是居民企业还是政府资产,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都受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一个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要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难题。在这种环境下,怎么样实现经济的拉动,这是政府现在也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形势,就业压力很大,大家的投资,不管是股票投资、实体经济的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投资,预期也不是很乐观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的矛盾也比较大,从三驾马车来看,投资里面地产比较疲软这件事是一个现状。
其次就是出口承压,今年跟前两年不同,前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海外是一个停摆的状态,但我们就比较有序。在出口上就带来了不少的支撑,支撑我们度过疫情的难关。但是今年不一样,海外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恢复的很好,过去原本的一些想摆脱我们,在疫情反而加强了合作的这种,又回到了过去的那个轨道上来了。
在投资跟出口不好的情况下,我们的内需消费就会比较保守。这种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动能又不是很足,我们虽然一直在鼓励,包括新能源什么的,其实新能源发展确实不错,但是它的增速对整个经济的拉动,还是一个有限的状态。包括大家会关注到一些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复苏是一波三折,年初的时候我也跟大家讲过这个看法了,到现在为止依然如此。但是我们会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包括房地产疲软,几个月前我认为房地产的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现在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可能在一个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会是一个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这样一个状态。
低增长就是GDP的增速向下,以前我们说我们的经济走L,大家认为这个L可能会横很久,但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我们看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它到了一定的体量以后,增速本来就是要往下的,你是很难对抗的。特别是在外部有压力,内部有压力的这种背景下,这个低增长的趋势是很难逆转的。
大家为什么现在对很多政策的刺激不感冒?不是不感冒,而是它的过程,从疫情以来我们出了很多政策,但是它的边际效用是在递减的。毕竟现在的不是像过去整个向上很好的趋势,稍微出了点问题,打个针就完事儿了。这个低增长可能会是一个比较中长期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怎么做投资,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低利率也很明显,最近降息也比较明显。从MF到LBR再到房贷利率、存款利率一系列的传导,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螺旋下降的过程。低通胀这个事情也不用多说,不管是从资产价格还是工业品。而且对于企业来讲是比较受损的。因为你如果是低通胀甚至是通缩,对很多企业的价格会是一个压力。你可能营收没有掉很多,但是你的利润会掉很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看好像GDP没有掉很多,还行,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日子没那么好过,因为它跟实实在在得到的收益还是有点不同。
讲完大的宏观背景,再讲一下股市的背景。股市的背景首先就是市场的周期,本身A股周期就非常明显,而且因为个人投资者占比比较高,所以周期的波动还是非常剧烈的。从时点上来看,现在是偏熊市的尾声。熊市那肯定不用多说了,从上一轮牛市,从2022年开始进入到一个全面的调整到现在,如果你算核心资产,那可能2021年2月份开始算,现在都已经过了蛮久了。但是它可能是属于那种系统性风险,在去年像那种集中释放完以后,进入到一个消化估值,也包括时间去消化估值,以及去酝酿新的方向的一个窗口。
目前从这个位置来看,上证指数3000点是我们这几十年的国运线,之前跌到只有2%左右的距离了。而且你会发现这种尾声的时候,它不会跌很多,它会是一个底部不断震荡的情况。从低点连线看,从这个时点再到去年10月份的低点,再到去年四五月的低点,发现连线它的出入波动不会特别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估值是在变化的。因为你再怎么说,作为一个主体来讲,我们每年的利润整体还是在一个增长的状态。
其次就是政策,大家也看到了,上周我们的四个大招,包括最近地产从认房不认贷,再到存量贷款利率的下降,你会发现它都是在刺激大家的需求。改善性住房过去可能因为政策的原因没法释放,有人说类比这个是不是像二胎?确实是,可能之前由于政策的原因没法生二胎,现在我放开了,你可以生二胎了,它必然会有一定的需求会释放出来。
对于存量来讲也是这样的。因为本身地产它是一个资产,而且对很多人来讲还是一个带杠杆的资产,我们做股票的人会理解,它如果进入到一个循环下降,大家都开始认为不乐观的情况下,它会出现这种多杀多,例如月供出问题了,那你是不是要处置?这个抛压出来没人接怎么办?所以在这个时候楼市一定要稳,而且一定要以止跌回升的态势才能做到稳,不存在横住这种说法。最多就是震荡或者慢牛,你要把楼市要救起来,地产始终还是目前对经济短期经济变动影响最大的一个因子。
所以政策不仅在救股市的活跃度,它还在想办法救经济,不管什么招,只要能先把经济搞起来,都在想办法。而且这个事情它是一个剂量的问题,剂量不够就会继续加大,而且不同的部门部委都来。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政策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只是说它在找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因为政策不能变来变去,每个政策的调整既有正面的一面,可能也有另外的一面。所以整个的过程,政策的信心应该是有。但是政策有没有效果,怎么出,它有个时间差。这也会体现到的基本面相对政策会有滞后的一个情况。
最近基本面慢慢会有一些数据出来,包括到三四季度一个节点,每个月的数据。现在也没有说很糟糕,只是属于那种大家觉得好像未来是不是就好不起来了这种。它不是现在掉得很厉害,而是那种大家对复苏的预期跟这种并不顺畅的冲突。就包括很多人想要大干一场,结果被大干一场。可能不少人从自己微观实际角度出发,为什么明明放开了,好像也没有变好,这种落差才导致的现在这种负循环。这个东西要改变,也要有信心了。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属于你知道我知道政策知道,才会有现在的这样一种市场的点位。所以不管如何对股市来讲,不会影响A股在这个位置在酝酿新周期的开端的一个看法。而且资本市场对于国家来讲,它中长期重要的战略属性是在不断加强的。包括前几天为什么活跃资本市场,这几招都还挺认真的。A股现在也没有很大的系统性风险,某种意义上在打一些补丁,都是希望把资本市场给活跃起来,给做好。因为这个东西它是为了服务中国经济未来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第二就是风格周期,因为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不像以前,可能现在A股五千多股票,同时大涨大跌都不存在,2021年那轮已经很明显了。2015年的时候,还是比较同涨同跌的,那个时候可能就2000个股票,但是它也有很明显的风格。当时流行讲是“市梦率”。“一带一路”当时中国要走出去,央企一些国企等等都有。大家对“一带一路”信心的高涨,当然是一个体现。
还有一个互联网+,当时不管是硬件、手机、通信什么,还有一些软的游戏,包括当时的手游、电影什么的各种,当时的互联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而且这两个你会发现它都跟我们的政策有关系。所以当时这两个是超额收益最明显的方向,说白了当时是不看业绩的,或者当时不看短期业绩,而是看很远,所以是“市梦率”。
2016年、2017年开始的时候,爆炒的这两个方向都开始在消化估值,很漫长的过程,不是没有发展,而是当时估值炒太高了。相反当时一些业绩还比较稳定的票,大家不太关心的,就能走出来,也是酝酿了后面的行情。包括最典型的我们讲的核心资产漂亮50,这些都是在2015年之前没有过分透支的品种。
而且你会发现,它的风格跟政策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的。2016年开始这些核心资产能走强,它跟我们推动机构化,推动外资进入都有关系。这些资金的审美引导了一部分对市场风格的定价。包括后面随着时间爆发,2019年之后的“新半军”这几个赛道,大家当时会觉得只要是这几个赛道的都好,好像这就是一个超级电梯,你哪怕在电梯里面往后退,也能照样上,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个就是2021年的风格。
现在是什么风格?虽然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像2013、2014后面完全牛市的那种状态,也还没有进入到2020年、2021年这样的一个冲的状态,但是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处于例如2012、2013年,或者说2016、2017年,它在酝酿新的风格。
风格主线是怎么来的?这就跟别人问你做长线还是做短线,别人说我做长线,但是每个人对长线的理解不一样。有的人说我长线是一周,有的人是一个月,有人是几年。所以风格也是一样的。主线是什么?热点可能是这几天炒这个,过几天炒那个,我的主线更倾向于像刚才去类比的那个样子,它是一个比较大的周期,有比较共同的因素推动的一个大的市场风格。
它的背景肯定是有这么个由来的,一个是宏观环境,我们的政策是怎么引导的,以及这些板块行业,它的一些相对的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主力,慢慢成为一个风格的主线,成为一个审美,特别是赚钱效应的加强。
宏观环境就是3D,就是政策的引导。其实政策会做很多事情,但是你会边际地发现哪些事情是比较特别的。包括我之前讲过的中特估,但是这个东西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反感很排斥,那我换一个说法,包括最近我们发的大招里面有一点,它在引导大家分红。你没有分红的企业就不要减持了。
还有就是相对优势。相对优势不是说这个行业一定要非常好,才有投资价值。我在比烂也可以,就是别人在往后退,我没有退步,我也是优势。以及别人是好,例如茅台,茅台还是好的,但是它还是贵的,我相对它又便宜,所以相对优势很重要。当然还会有很多,例如筹码结构之类的,那都是一个类似的结果。有些过去被大家很关注的方向,现在就变得吸引力比较弱,是因为大家对它的好已经挖掘得很充分了。
分析来分析去,最后还是要结合市场的趋势,现在从目前看,虽然是下行当中,还是能看出一些趋势的。一个是高股息一个是硬科技。硬科技TMT或者AI之前已经涨过一波了,但是我没有用TMT来代替,我用硬科技的代替,我觉得还是会有一些出入。
首先说高股息,高股息很多品种跟中特估是有关系的,但是又不完全中特估都是高股息。高股息是价值风格的体现,什么是价值?最简单来讲,价值股就是能带来股东回报。股东回报股息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过去大家不关心,为什么?因为整体的社会回报率很高,大家都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高的股息,它也不会有太低的估值,就像腾讯这种公司,过去大家谁会在意它的股息率?它在高速增长,赚了钱全部都要投出去。
但为什么现在要关注?那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回报率在下降。这个时候有些公司大家,原本以为它是一个成长股,你发现它还没有成长,这怎么估值?反而一些原本就没什么成长,也很低估值的公司,跟这种没怎么成长又很高估值的公司比,它的优势就出来了。
而且你会发现说低利率这个事情,它是一个不断的方向。你现在看到的是海外很高的利率,我们很低的利率,这个缺口在不断扩大。海外的利率会不会下来?不好说。因为本身他们是通胀的,我们是通缩的,核心的原因就是逆全球化,加起来就是那么回事。我们丢掉的一些工作,可能就是到那边去了。
但是我们去想,它带来的利率的压力,如果海外也降息了,我们会加息吗?不会的,我们反而对外汇的压力更小了。所以从我们整个下降的利率通道来讲,是ok的。而且你想一下,如果过去有一个分红率4%、5%的股息,你说吸引吗?还可以。但是我在外面买理财也有四五个点,我还不用考虑股票波动。
如果现在的利率从4个点变成了3.5,那你就会考虑了,我的吸引就会增强了,而且这是个趋势,你的利率往下走才是个趋势的。但是股票还有不少公司,还能保持现有的盈利,甚至还能带来一些增长。
所以不管未来的风格怎么变化,除非我们经济重新回到了很繁荣、很蓬勃,发展很高增速,否则高股息的这类资产,它的稀缺性还是会越来越突出的。所以这个风格是最确定的主线之一。但是这个股息的策略还有个特点,你既然是高股息策略,如果你涨个50%一倍,那你还是高股息吗?所以高股息就注定了,它可能不会是波澜壮阔的,它需要时间沉淀的。你真的持有一年,它能带来的价值可能会比你持有一两个月要好。当然阶段性的有时候风格那一两个月好的时候,那它可能就会直接给你了。因为它给你不像银行利息那么线性,所以我觉得它是个稀缺资产。
而且增量资金也是这个道理。未来包括整个保险险资,过去主要的收益来源是很多的非标资产,就是借贷关系的,或者给地方财政投融资平台的,或者给地产项目的。但是它们的增值现在也是缺乏的。前阵子虽然整个基金的销售非常低迷,但是你会发现ETF增量不错。这些钱是哪里来的?也很明显。对于这些资金,大钱、长钱、慢钱,包括我们经常讲的引导中长期资金来讲,这类资产是比较明确的一个方向。或者大家讲居民财富的一个搬家,是搬家而不是去消费。我们经常讲宁愿把钱放在银行存活期,也不去A股,因为它亏得快,(放在银行)起码我不亏钱。
这类资产的价值在慢慢建立,这个审美在慢慢树立。当大家真的发现持有高股息票也可以的时候,那它的效果增量资金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高股息是一个比较确定的方向。
第二个就是硬科技。科技就是科技,什么叫硬科技呢?就像我们讲硬核一样,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高科技给估值,该我们还没突破的时候,它突破了就变成制造业了。所以确实是这种情况,哪些是属于现在还没有突破,或者未来还有比较大成长空间的科技,这是一方面。
第二你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你不是这种传统比较卷的。因为大部分传统行业或者制造业已经到这儿了,未来的发展就是需要进入深水区,就是要跟海外PK,就是海外不想让我们干的那些事情,都是我们要干的事情。
当然这个东西有很复杂的因素在里面,因为科技的突破不像制造业,我有了厂房、有了资金、有了人员,它慢慢就可以堆起来。科技是有创新的,而且这个创新还不一定是来自于个体,而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的环境以及整个产业的节点等等。它就是一个突破了,可能会加速这个状态。
从现在来讲,硬科技是属于在我们这种环境下,未来经济成长的来源。或者我们要摆脱这种3D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你会发现,国家对这种硬科技的支持是不会减弱的,这个是另外一个比较确认的主线。
它还体现在自主可控这种环境当中。可能有很多央企主导的这种高股息的,它解决了民生问题。还有一些科技可能要解决封锁,带来新的就业或者新的财富,我们要共同富裕这件事情。
怎么是高股息呢?其实很多,因为股息率大家一查都可以查出来。但是每个行业它有不同,不同的行业,股息它是个静态的,我们把钱放银行,当然它也是动态,但我们说的股息希望它是最好是什么呢?不要你今年给我5个点股息,结果明年就亏钱,那怎么发股息?这是个问题。所以它注定了这类公司第一它要低PE、低PB,其次它得有足够的现金,你没有现金,赚的钱都是假钱,你怎么分?拿什么分?
其次经营的稳定性很重要。当然很多的因子还要自己判断,包括最典型的像运营商、石油、煤炭、银行、电力、交运,这些行业都有一些高股息的品种。运营商像移动,石油像海洋石油,估值也不高,而且表现也不错,特别是中石化、中海油,今年A股跑赢大部分股票了。煤炭今年是因为煤炭的价格回落比较明显一点,整个经营上会有一些回落,但是也很强了。你要想煤炭前一两年的表现也非常好。
银行股息率它只拿了一小部分来分红,股息率已经挺高了。但是大家会有一些其他的担忧,包括会不会继续让利。电力如果是火电,因为煤炭的原因可能波动大一点。但是像水电,包括一些新能源,会发现它也是有点类股息,类债的这样的一个情况。
交运像大型铁路,包括海控,它的股息率也挺高。所以有这么一类高股息的,但至于怎么选择,是各自偏好的问题。
硬科技也很多,还有很多黑科技,黑跟硬之间有什么关系?就是你能不能实现,你要有技术,要有未来,同时你还要有现在。我这里没有顺序,没有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包括有国产芯片、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机器人、虚拟现实或者元宇宙、云计算,包括最近很火的数据要素,信创、卫星通讯之类的,它们之间都还有些彼此的关联。这些科技细分都是未来比较有发展的潜力前景的,它既是有现在又有未来的。
最后怎么选?也是要各自看,它不是那么简单。当然有人说,没有一个ETF可以一揽子搞定的?相比起低PB、低PE的高股息的现金奶牛来讲,确实高科技的这种不确定性是比较大的。所以选择一个指数去配置也是个思路,包括像双创、科创50,或者双创50这样的指数,可能也能锚住一定的这种关系。而且科技里面今年整个AI不错,TNT不错,电子可能比较惨一点,所以说从位置上可能电池还比较低一点。
接下来重点讲几个细分,有一个支点就是运营商。运营商我比较喜欢,第一它有高股息的底色,还有硬科技的配色。高股息就是它整个AH股的股息率都不错。以中移动为例,它在A股有四个点以上,港股也有七八个点,这个股息是不错的。稳定性也不错,稳定性也体现在一个是经营上的稳定,因为它大头还是靠宽带、手机这种套餐。经济好点差一点,可能话费还是比较稳定的。
而且它可能还体现在筹码有个好处,之前因为它被海外打压,所以美国资本是不允许投这些公司的。其次就是基本都是技术可控,不太受海外的影响,所以稳定性还可以。它的过程也很简单,过去几年就提速降费,从2013年、2014年开始,整个4G时代的时候,运营商是释放了很多红利出来的。互联网发展这么好,但是运营商的盈利包括股价并没有太多表现的原因。
经过了2019年开始的5G商用,大的投资,资本开支的大头已经投下去了。5G套餐还在渗透,而且已经到了节点,过了这个节点以后,整个套餐的价格,up值会上升。这个背景就是资本开始减少了,每个人的人均套餐价格又往上了,那它就自然而然会进入到一个业绩的上升期。也就是说这几年会比较好。我不看太远,起码未来两三年,6G还没有快来的这个窗口,它的业绩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第二个就是硬科技的配色。现在我们经常说体制的问题,很多创新都是民企,很多小创新小应用是这样的,但是很多硬核的,不以短期利益为考量的,甚至要倾注很多资本技术,甚至要很多协调的,这些东西可能,甚至短期可能三年五年都看不到盈利的,这个时候怎么办?所以我们在很多这些攻坚上,确实是体现了政府在背后很强有力的手。
所以我们说链主,像移动是通讯行业的链主,它是科技行业的国家队,它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往上走。包括云计算,移动、电信包括联通,它们的云业务已经挤入第一梯队了。跟过去的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像阿里、腾讯、华为这些已经是相当了。大家可能不一定意识到,因为它很多是to B的B端的不是C端的。
过去的云计算,移动、电信基本上过去两三年都是翻倍以上的增速。到今年底,我估计两家应该都有900亿左右的营收是来自于云业务的。这个业务怎么估值?其实这块业务短期内还不太盈利,你如果按PS这块的增长,其实也是个估值。
然后人工智能,包括数据要素等等,包括昨天关注度还挺高的,中国移动发布了首款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这就体现了它的科技属性在增强,不管是未来业绩成长也好,还是估值也好,这是一个运营商的新周期。大家会发现运营商还挺不错,已经觉得很无趣,没什么意思的。
另外一个讲一下华为自主可控突围,这个事情我最近还蛮兴奋的。发布的当天是中午突击发布,我附近正好有一个实体店有现货可以拿到,所以我当天就去买了Mate 60 pro,现场看实体机子还挺漂亮的。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东西是什么,它是5G手机吗?这是我自己手机使用的截图,它显示的是4G。屏幕右上角的logo是不显示4G还是5G的。我自己手机测速当时测出来是894兆每秒,下行是非常高的,跑赢了97%的用户。那这种手机它是4G还是5G就不重要了,它已经跑赢大部分5G手机了。
其次看手机的硬件信息,它显示的是麒麟9000S,那就说明了这不是高通,Mate 50是高通的,这个不是高通的。麒麟9000S是什么芯片?最近可以看到各种拆解,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这是不是库存,是不是当时囤的货。一笑觉得大概率,99%不会是存货不会是库存。
这个芯片很有意思,为什么还是代码,下面写着2035,2020年35周?恰恰这个时点就是当时被制裁停断供的那个时间点,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这整个是一个致敬,麒麟9000回来了,复活了。从20年8月份到现在,停摆了整整三年时间,复活了,还是麒麟9000,但是S,是中国生产的CN,而且它里面加了一行代码,就是中芯晶圆厂代码。
当然这个分析也是第三方的,本人不保证真实。现在它还是很神秘。而且很有意思,我们去测很多细节,它单核的性能是不如9000的,确实因为没有办法做到5纳米,9000是台积电代工的,是5纳米的制程。其次,从Mate 60拆解下来的一些,像其他的电源管理芯片的标注,上面也有2035字样。你想如果是电源芯片管理芯片,为什么还要从台积电生产,甚至还要存到现在?所以它整个是一个致敬,这个事情我是这么看待的。
目前从大部分的信息来看,这个芯片比较可能是7纳米制程工艺的一个芯片。实际上的使用,我自己用了很久,包括一些测评的数据,它的表现应该是优于麒麟9000。整个芯片多核,优于骁龙888,但是不如骁龙8。作为一个7纳米的工艺,它为什么能跑赢5纳米?它肯定是在一个晶体管数量上做了一些文章,当然可能也意味着它的发热、散热、能耗。所以我们看到它5000毫安的电池,后面一个很大的散热板。
即便如此,这个手机我使用了两天,我觉得它的体验还是很流畅的。我自己之前一直用的是Mate 40 pro,就是麒麟9000。能明显感受到它比我的麒麟9000的响应要快,特别是打开应用跟刷新。为什么?第一它可能内存也不一样,它现在是配12G内存,但不仅仅是那么简单,我觉得恰恰是因为华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有优化硬件软硬优化能力的公司。
包括前两三年,为什么很多华为的老粉,都还能继续使用,跟整个鸿蒙后面的优化有关系。也就是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怎么通过系统的优化来让我们续命。现在这部机的体验,我会觉得它的整个性能是不错的。当然也会有人说,新手机都快,确实没错。但作为我的使用心得,它整个的体验,包括我去尝试了其他的更复杂的运算,它比我的预期好在什么?我原本担心自产芯片会不会只能用在中低端机,但我起码认为它撑得起旗舰机的情况。
当然就不从手机来讲,你单从手机来讲,可能会觉得其他产品性价比更高,Ok,没问题。我只是说作为一些买这个手机的人来讲,花几千块钱,我们不跟别人比,我们跟Mate 50比,你会发现它的体验还是ok的,而且情怀的事情咱就不说了。不少之前没办法换机的人,可能会在这个时间窗口成为换机销量的来源。
这个7纳米是怎么实现的呢?非常复杂,这个黑盒子最后还得华为来官宣,或者在后面更多的爆料。在我看来很简单的,起码第一,制裁的问题要怎么绕过去。我相信它整个的做法一定是在符合美国制裁的框架之下实现的,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是不是搭建起了一个非美产线。我还不敢说这个东西我们能够全部自主可控地做到7纳米,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我们,可能美国自己都不行。但是非美产线的组件,这件事情应该是可以绕过围堵,最起码这是一种可能。
第二你没有UV的情况下,怎么去实现7纳米的工艺?中芯之前的N+1,N+2的FinFET多报工艺就是能够实现的。包括2021年的时候也给一些矿卡做过7纳米工艺的产品。但是它要解决刚才讲的非美产线的问题,所以要考虑合规的问题。
第二就是良率的问题,你要大规模地生产,良率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我只能说这两点应该能做到,不然也不可能。如果只能做一点点挤牙膏的芯片出来,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意义。起码我们看到第一批能放货出来的数量不会太少,以及它作为一个Mate 60的旗舰机,千百万台的出货能力是要有的。
这个7纳米工艺的商用意味着什么?首先对华为来讲,它撕开了封锁,不再像之前那样子完全受制于人。甚至你万一4G给我断供,我就直接不活了。包括华为的服务器,用的鲲鹏,包括汽车芯片,汽车芯片之前还通过麒麟990改的,这些芯片的瓶颈就解除了。
对于海思跟它的消费电子机来讲,我就认为它能强势回归。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巅峰?不知道,但我相信是指日可待的。还是高峰期的时候是有1000亿左右营收,现在只有一百多亿。消费电子就以手机为例,之前最高的时候年销量是2.5亿左右,现在就三四千万台。首先它带来的回归,对整个产业链来讲都是个很重要的事。
因为华为就像中国版的苹果一样,它对整个技术创新的推动,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都是比较明显的。其次对中国来讲,我认为说这是一个自主可控新型的大阵,它虽然不是说完全靠自己的产线实现的,但我相信在过程当中,第一它绕开了美国的遏制,第二里面一定有很多自己攻克的问题、难关。整个信心的提振,对整个社会而言,大家的这种投入,信心、信任,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第二在这个基础之上,下游的应用也好,各类的突破,它的创新加速这件事情,是我们后面能看到的。第三谈判更有利。很简单,当完全没有能力反击的时候,我们只能一路妥协。但是当我们有了这种自主可控的能力的时候,那我们的筹码就是不一样的。这对整个中美后续的发展,跟我们的经济都有巨大帮助。
当你发现我们能够造得出来的时候,那你还有什么能威胁我们的呢?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中长期是比较有利的。所以虽然它是个这么小的手机,很多人说这个手机不好,太贵了。但在我看来,它背后带来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最后再讲一下XR。XR最近比较冷,大家都不太关注。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互联网的信息、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方面,第二是确实现在大家短期可能也没看多大的变化。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点。本身整个消费电子为主,可能华为自主控里面芯片占了很大的主导。VR、XR可能消费电子行业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它本身手机已经够惨了,如果华为能崛起,经济能复苏,整个低迷周期的位置可能会比较好一点。整个复苏是很重要的。
但是单讲复苏是不够的,一定要创新。整个消费电子产品来讲,整个XR创新就是为了最核心的一个变化。包括左边的这张图,苹果的vision pro,它作为苹果第一款头戴显示装置,它说是空间计算设备,没说是VR还是AR,但这个东西苹果已经下场,它对很多玩家来讲是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在理念上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摆脱了游戏机的定位,它去做一些手势交互,或者在其他场景的应用,它不是说发烧友的。
也就是说它希望把这个设备做成一个每个人都需要的设备,而不像游戏机。我也不是游戏迷。那它整个面向群体的定位,产品不一样这件事情,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从它的硬件上面会发现,它还是一个偏VR的东西。它介入以后会发现,整个的性能参数以及能力,它要比目前主流的产品,就是右边的Meta旗下的主流产品要高好几个档。这除了跟自身的技术储备以外,也跟本身产品非常贵的定义有关系。
它会为很多厂家,特别是为手机厂家,我们看到Meta出了,看到了tiktok代表的字节跳动出了,也就是过去的VR是由游戏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但是苹果的介入,它是一个由消费电子公司,真正意义上有硬件有生态的公司去介入。这个事情它为包括华为在内的,像三星、OPPO、VIVVO它们会怎么样去定义它们的产品,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影响。
包括我们看到三星之类的手机,它们原本是有在研,准备要发布的产品。苹果出来以后,它可能会想改一改了,我是不是考虑电池放在外面来也可以,我的屏幕分辨率够不够?等等这些信息它需要一个时间。包括连苹果的产品我们都没拿到手。所以这个事情的影响是中长期的,但我认为它是新起点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而且本身硬件跟硬件之间的生态是可以移植的,所以苹果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新的应用生态带到原有的游戏里面去,原有的VR里面去,也是一个非常棒的期待。
其次这个对一笑来讲最惊艳的就是空间计算,或者是整个3D感。过去的VR更多是一个沉浸式3D体验的终端,但是这个产品它可能就是一个交互,能够VR、AR,而且最关键是它是一个带有3D拍摄能力的终端,这个很重要。以前我们可能只能作为一个浏览端,我现在还是个生产端,我自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我自己可以生产3D的内容,我自己可以阅读3D的内容。
当终端多了以后,也会有外部的人去生产3D拍摄的东西。你说它复杂吗?也没有非常复杂,只需要两个摄像头,模拟我的眼睛,再做一些算法上的优化,它就可以拍摄出3D的视频,能拍出景深。当然你对专业级的直播,它可能要求又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说整个的,包括未来会不会Meta Quest 3,它也会有3D拍摄能力呢?我觉得也是很有可能的。它本身现在就是有两个彩色的RGB摄像头在里面。
Quest 3要在今年9月27号发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去年还炒过一波,那个时候大家预期很低,大家都在关注vision pro,没什么人关注Quest 3。但恰恰相反,我认为vision pro很屌很牛,但是它要落地要很长时间。Quest 3在Quest 2这么惨的背景下,它的落地是最快的。说白了让大家能拿得到,能用得到,你真的对它感兴趣,而且它是最佳的平替产品。499美元跟3499美元,而且我相信399美元可能要加价加疯了。
这两个产品虽然在定位上有些出入,但是它们在迭代演变的思路上是一致的。从Quest Pro开始,你会发现Quest Pro跟vision pro外观还是比较相似的。它整个的,包括跟微软的hub 2在外观上都是比较像的。包括它开始强调整个增强现实方面的能力跟应用,就是所谓的MR。
现在的Quest 3整个中间是有一个3D传感器的,而Quest pro是没有的。Quest 3采用的最新的处理器,是比Quest pro还要强的。也就是说在很重视混合现实的这条路上,Quest 3的能力甚至比Quest Pro还要强,而价格又更低,这个对于走量来讲是比较重要的。
未来Mate这个产品还会有哪些新的应用出来,我们看到它的推广的应用里面有一些虚实结合的应用,包括Quest 2最早从2020到现在也有几年时间了,有些人可能想换机。所以我觉得明年的VR会比较热闹,包括Pico,Pico 5,三星这些都会有产品出来。这些投资机会,大家可能也不陌生了,有各种各样的选择。
在我看来我会觉得,这个时候选择电子公司,披露完报表了,该释放的负面也释放完了。甚至随着9月27号时间节点的发布,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热点,包括就算vision Pro也会有一些进入到了大家开始体验的状态了。
我今天大概就讲这么多,刚好一个小时,大家有什么简单的问题也可以交流一下。
中芯国际代工,有没有代工,这个性质可能要官宣好一点,或者甚至不会官宣。但其实基本上可以确认,起码中芯国际是有参与的。但是里面的细节,究竟是在中芯国际的产线还是在华北的产线?这个说不清楚,但这个工艺生产,我觉得中芯国际肯定绕不开。
还有就是关于芯片影响的问题。华为在芯片的产业做了非常多的布局,相比起苹果来讲,它不仅要自己设计芯片,还要去解决芯片的生产。不管是它自己投资的,还是自己去攻关自己干的。所以我觉得华为这几年在这个领域对整个国产替代的推动上,它在默默(努力)。一旦产线已经开起来,包括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个产线是你正好有这么一台机器,还是说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器,说白了就是产能的问题。
如果未来的产能的瓶颈是比较高的,那未来增长的瓶颈自然而然就会打开。会不会提升封锁的强度?起码现有的封锁应该是能够绕过去,不然也不敢这么干。其次你说它还有没有进一步遏制我们的工具箱,我想肯定是有的。但是所有的出招,它都要考虑影响。它目前为止做的这些招,对华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其他领域产生一些冲击,它对我们整个国产的加速,其实是起到积极的意义的。它对美国企业的盈利是起到了一定负面的作用的。
说白了这些单子,例如华为如果现在从三四千万重新回到一亿台的销量,而且这一亿台的手机销量里面的芯片都不是美国产品,那你想想这一亿台的生意,有可能被别的国家给拿掉了。如果你设计影响更加恶劣的措施来制裁,第一我们先不说从逻辑上,正义上它站不站得住,其他邻国其他国家配合的积极性,或者政策推动执行的可能性,我们要考虑。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其次,它即便可能用更严格的措施堵住了这个口子,可能也不会影响短期的这些生产。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未来,通过撕开这个封锁线去扩张的路线,有可能会被封锁。
XR最佳的标的。Quest 3跟苹果有一些标的是有交集的,有一些标的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有一些特点,包括从光学上都是开始采用Pancake了,Pancake光学产业里面有一些国内的公司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或者是用一些配套的模组。Quest 3相比起第二代最大亮点,就是我刚才讲的它是混合现实,是透视。Quest 2的时候,它是四个黑白的鱼眼摄像头,你能看到外部的黑白的世界。而且它本身跟真实世界的差异是很大的。
苹果最牛的地方,不要说Quest 3,包括绝大部分的玩家都无法企及的就是,它整个的透视能力,就是VST的真实度,真的能让你在低延时的情况下,高分辨率地看到外面真实又没有畸变的世界。这个难点是非常高的,毕竟它跟戴眼镜不一样,你直接看到真实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Quest 3在传感器上,在芯片的算力上,它的升级都指向了MR,相当于说基于video C through的一个应用,他们叫混合现实。它会带来什么新的应用?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祝大家投资愉快。
本届直播节以“好市发声,浪底淘金”为主题,设立“寻主线”、“探牛人”、“聊配置”三个主题周,汇聚顶尖投资机构专家、财经行业意见领袖、雪球站内人气用户,在市场底部,和万千球友一起“好市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