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开学第一课,这部大语文纪录片教你好好“说话”

开学第一课,这部大语文纪录片教你好好“说话”

其他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米粒妈频道的所有文章都有音!频!版!啦!


只要戳一下标题下方的小耳机标志,就可以听到米粒妈每天推送的精彩文章了!


从此不管是通勤路上、开车时、还是做家务时,再不用担心腾不出时间来捧着手机看米粒妈推送了!

有了这个功能,大家都可以第一时间收听到米粒妈准备的丰富的内容!

完全解放双手和眼睛,让精彩的文章随时随地陪伴每一位米粉!


而且,新功能还贴心的设置了调整倍速的模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听习惯调整朗读语速。

让你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get到米粒妈频道的精彩内容!


赶紧来试试吧!


米粒妈很久没有给大家推荐大语文相关的纪录片了,因为孩子们的时间宝贵,我总是想着要给大家优中选优,如果不是有内涵的、有趣的片子,我从不轻易推荐。


以前推荐的很多片子,大家都是好评满满。


比如文化旅行类的“跟着书本去旅行

央视拍的大语文纪录片真是绝了!强推!

名人传记类的纪录片合集

有了这6部纪录片,还怕孩子学不好语文?

还有文物中学大语文的“书简阅中国”

豆瓣9.4!央视一出手,就是大语文学习的范本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建筑、文化方面的优质纪录片横空出世,这也为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文史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


原本枯燥的字句跃出课本,以影像的形式出现在眼前,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学习记忆起来也是特别的方便,所以米粒妈也一直致力于帮孩子们挖掘精品的纪录片。



今天,米粒妈就发现了这么一部宝藏纪录片,开学季了,我也要给大家送上点“干货”。


这部片子叫做《中国话》,虽然名字有些平平无奇,但是央妈出品,首先在质量上就有了保证。


你是不是疑惑,每天都在使用的“中国话”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信我,只要看上一集,孩子们就一定会爱上它。


资源米粒妈也给大家准备好了,老规矩,文末领取。




一种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文字的记录。


几千年来,我们用来书写记录的汉字一直稳定延续,几乎很少产生变化,这也就保证了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


但是对于读音,特别是古汉语的发音,一直争议颇多。



这也难怪,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俗话说“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但我们是不是能从古代诗文的韵脚中,或是形声字的声旁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吟诗作赋的?我们如今所推行的普通话又是怎么来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这部纪录片一一为我们答疑解惑。


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古诗文开始,我们就会发现,人们很难通过汉字本身来了解汉语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读音,很多字的古音与现代并不相同,甚至相去甚远。

但在中国诗文中最重要的“韵”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到底是读xié,还是xiá?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到底是读shuaī,还是cuī?

这些读音,按照韵脚来看,都是变音读法更能与原句押韵,那这是不是能证明这些字的古音,就读cuī和xiá?


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首来自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缠绵悱恻的情诗,如今读来还是韵味十足。



这句中的“衿”与“心”的韵脚按现代读音是相同的,但后面的“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却押不上韵,如果用古汉语的发音来读,那会是什么样?


在片中,语言学大家潘悟云先生,就为屏幕前的我们“中译中”了一番,还原了这种古音。



千年过去了,这些字音有了很大改变,也许我们根本不能分辨其中的每个字,但我们知道,这就是中国话。


伴随着老先生悠扬的朗读,我们就会发现,从远古到如今,时代、地域的更迭变化,对于语言的传承影响很大,包括音韵、声调也各不相同。


比如有些地区的人h/f的读音分不清,有些是n/l不分,还有前后鼻音的变化等等,普通话的阴阳上去,粤语的九声六调等等……



辽阔的地域,人口的迁徙,都促成了中国话的发音改变,由繁至简,很多复杂的语音语调,变成了更适宜流传的样子。


那么迁居南方的普通人又如何保持他们独特的口音?如今中国第一大方言,覆盖整个西南地区的西南官话又是怎么成为当地共通的语言?


片中都会为我们解答。



前面我们提到潘悟云教授还原的上古读音,大家是不是疑惑,他是怎么能够准确地知道古人怎么发音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文字与读音的羁绊与相辅相成了。


文字承载着古人的所思所想,即使后来读音发生变化,当时的文明也已经被记载下来。



虽然古代没有录音设备记录下读音,也没有如今约定俗成的拼音注音法,但古人把这些读音写成了一本字典,叫做《韵书》。


这里面使用的汉字注音方法很有趣,用两个字标注一个字的读音。


这与如今客家话十分相似。


当年时值战乱,许多客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去往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打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流落在外艰难谋生的客家人,内心最期待和最幸福的事,就是与家里往来书信。


而怎么保护这种隐秘的情感与私密的对话不被外人破译,就成了他们的难题。


随即,一种叫做“下市话”的暗语,在广东梅州的客家人聚集区里流行了起来。


它是在梅县客家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秘密语言,保密性极强,外人这辈子都别想看懂。



在一封收藏家手里的古董书信中,写着“卷四之清璇,清先双甘驳隔容璇”这样一句话。


单看句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能认得,但连在一起,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堪比中国的摩斯密码。


直到请来懂行的人,才破译出这封信中暗藏的玄机。



这种语言用两个字表达一个字,第一个字取声母,第二个字取韵母。


卷四是寄,清璇是钱,清先是千,双甘是三,驳隔是百,容璇是元。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家里)寄了钱,千三百元。”


原来,这信中遮遮掩掩的,是流落在外的打工人往家中寄钱的消息当时为了提防两地邮差的检查,怕被截下,所以他们会用这些暗语,来表达与钱有关的内容。



而这些摩斯密码一般的密文,藏着的其实是背井离乡的华侨们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实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得出,这部片子虽然讲的是语言的更迭,但其中的核心仍然是人的故事。


讲述普通人与中国话的故事正是这部片子的精髓所在。不同于建筑、文物、典籍这样相对稳定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时时变化的文化传承。



而为了这些文明的延续,海南的黎族老人会不厌其烦地,教孙子用黎语念那些花草树木的名称,希望他能像祖先一样与这片翡翠丛林产生羁绊;千岛湖的渔民们,正口口相传他们的捕鱼心法;而湘南地区的老婆婆,正将她少女时代与姐妹们通信用的女书传给新一辈......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和产生的故事,也是片中最打动我的地方。



现如今,语言仍然飞速产生着变化。


即使我们不是语言大家,也能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孩子们身上,这样的表现更加明显。


你只要认真听听孩子们之间在说什么,就知道最近的流行语变成什么了。


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有一批学生和青年学者,专门监测着语言的变化。



每年,他们都会收集整理出当年的网络热词,比如“沉浸式、雪糕刺客、硬核、互联网+、给力”等等。


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媒体的推动,一些词汇一被创造出来,就迅速地传播开来,而这些新词、热词,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


在2020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中,已经收录了一百多个新词,萌、超、赞……


而这些新出现的词,也时常让负责编纂修订字典的编辑们难以把握。


已经80多岁的韩敬体先生,在语言研究所的词典编辑室工作,从事半个多世纪的辞书编纂和研究工作,他抄写过的新词有上万条。


然而近年出现的一些像“内卷”、“yyds”等网络热词,时常让老先生困惑不已。



这些词汇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影响深远的现象级语言,都是对他们眼光的考验。


而要不要收录这些新词、热词,也正成为着他们的新的工作挑战。


这部纪录片每集一个主题,从语言的韵味、语言和方言的形成、普通话的演进、语言的传承、语言背后的情感、各异的沟通方式及对语言的保护7个方面入手,为我们展现了整个中华语言体系传承的脉络。



主题虽然宏大,但孩子们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因为片中都是以人文的角度切入,都是在讲述人的故事,完全不会摆出“大部头”,教授们的讲述也都是深入浅出,不会掉书袋。


这部片子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一个个人的故事。


我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用不同的方言去表达同一个字、同一样东西、同一种情绪、同一种思想,和,而不同。


也许只有中国的语言,才能带给我们这种震撼的感觉。


米粒妈非常推荐孩子们看这部纪录片,来感受中华文化的意韵和魅力。


观影资源我也给大家准备好啦,点个“赞”+“在看”,戳公众号后台,回复“中国话”就可以收到啦!



作者简介: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著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图书畅销榜!《我是大女主》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央视又出手了,这部豆瓣9.4分,老戏骨飙戏的大语文素材,看得娃停不下来开学第一课 | 耶鲁大学校长2023年开学演讲:放慢脚步,弥合裂缝两堂实用少年心理课,教会青春期孩子好好说话上学第一天,娃就靠“会说话”让老师牢牢记住了她!开学第一讲,这些校长的致辞,哪句最打动你? | 聚焦2023开学季移民观【教育】2023年《开学第一课》,今晚8点不见不散最新预告!今年《开学第一课》有哪些精彩看点?(文末附观看地址)【文末有福利】开学第一课,和观察者网一起看《长安》学费解放日小学生语文教辅天花板!必背成语+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每天8分钟搞定大语文!开学第一课就这么“硬核”?是的!|聚焦2023开学季2023年《开学第一课》详细预告来啦!今晚陪孩子一起看!他们犯罪了吗?开学第一课:先抓习惯,再抓成绩。好习惯是高飞的翅膀,会带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品牌都在“说人话”朋友来做客/看文化如何影响你耶鲁、哥大、普林斯顿!三大藤校校长的「开学第一课」都说了些什么?又是动了凡心的一天,每一款我都好好好好好爱!秋空开学第一天,仪式感满满!一起来看|聚焦2023开学季速转 !2023年央视《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主题已定,请知悉!(附观看入口+往期视频)9月1日晚8点,一起来上《开学第一课》!开讲2023年《开学第一课》的北大人昨晚《开学第一课》开播,这个被严重低估的亲子旅行地,我们再也私藏不了了!叮咚!开学攻略-高效搞定开学第一课-课堂篇“该出去玩了!” 科学家研究上万条狗,发现狗狗真会“说话”,还挺溜....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勉普京亲自讲开学第一课,学生们要多多学习中文沪版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第12季)明晚18时开播!5段短视频先睹为快如何收看《开学第一课》?点这里→边缘计算与生成式AI结合于边缘智能,让大量工业设备拥有“说话”的能力“新纪录导演计划”-纪录片创作者的纪录片作品征集计划直击北京受灾学校开学第一天 | 聚焦2023开学季·我们如期开学啦中国士人的精神内核,就看这部大语文纪录片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