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黑色毛衣,他只收了175美元
8月5日晚间,三宅一生因肝癌在东京去世,享年84岁。
与山本耀司的“黑色”、草间弥生的“波点”一样,三宅一生也给世人留下了他标志性的“褶皱”。
三宅一生在巴黎求学时曾说:“我想做的并不是那些有钱人穿的衣服,而是像牛仔裤、T-shirt那样可以让很多人穿的、方便清洗、穿着舒适的衣服。”
如今回首来看,他的确做到了。
原 点
作为非时尚圈人士,我第一次听说“三宅一生”,源于他的“bao bao”菱格包。
令人难忘的,除了那个中文“包包”的发音,还有那个浑身三角形棱片的设计。无数个等腰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在阳光照射下,包身反射出不同强度的金属光泽,在视觉上很有辨识度。
在东京街头,这款包并不罕见。观感上,它的出现大致等于在上海街头看到LV基本款的频率。不过在价格上,三宅一生的“bao bao”就要亲民很多,基础款不到2千元的售价,大约只有LV基本款的六分之一。
在小红书上,我咨询了一些“bao bao”用户,他们选择的理由除了造型别致、售价相对较低之外,其方便折叠、形状可自由变化的特性也常被提及。
这种规整的可折叠的特性,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件事——折纸。
的确,三宅一生在创作“bao bao”时,正是受到了日本折纸艺术的启发。
至于为何三宅一生会对折纸如此情有独钟,很可能与他的出身地有关。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于日本广岛。虽然日本折纸并不发源于广岛,但在日本没有一个地方比广岛与折纸的关系还要密切。
美国在二战中投下“小男孩”的时候,三宅一生刚满7岁。他在离广岛原子弹落地较远的地方,目击了这场核爆。而他的母亲却因为烧伤后缺乏医疗资源,三年后离开了人世。
1945年9月7日,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
作为“原子弹幸存者”,三宅一生很少谈论这段经历,唯一能找到的是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他写道:
“当我闭上眼睛,我仍看见常人不会经历到的事:天空突然闪着通亮的红光,接着出现的是蘑菇云,每个人都往不同的方向逃难,这些景象依旧历历在目。我曾尝试去遗忘,可惜失败了。”
广岛有一个和平公园,其中有一个儿童和平纪念碑,碑上雕有一个手举和平鸽的少女。这个少女被称为“原爆之子”,原型是一个叫“佐佐木祯子”的女孩。
与三宅一生一样,佐佐木祯子也是“原爆亲历者”,不过她的年龄更小,距离更近。当时2岁的祯子,位于距爆炸点仅1.7千米的家中,后来患上了白血病。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在佐佐木祯子病重的时候,她开始折千纸鹤为自己祈福。这件事被当地政府当成典型事例宣传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折纸鹤为祯子祈福的活动。
直至祯子死后,每年仍有上千万只纸鹤摆在广岛和平公园的纪念碑前,这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手工折纸了。
三宅一生作为广岛人,折纸对他恐怕远非简单的“纸的折叠”那么简单。
三宅一生的工作室中随处可见的折纸
折纸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心中,并持续影响着他的创作。三宅一生坦言:“我选择将这段回忆抛在脑后,去思考什么事物能不被摧毁,可以带着快乐和美感。于是,我向时装设计领域里挖掘,部分的原因是,服装设计是种创作的形式,是现代和乐观的。”
比起破坏,更想创作,这是三宅一生踏入设计这条道路的原点。
打入圈子
除了“bao bao”菱格包,大众对三宅一生另一个熟悉的设计,应该是乔布斯的那件黑色高领衫。
他俩的相识,源于乔布斯80年代的日本访问。
在参观索尼的工厂时,乔布斯发现那里的每个员工都穿着设计水平很高的制服。后来,他找到了已在国际设计界小有名气的三宅一生,让他帮助苹果公司设计工服,两人因此成为朋友。
简单、舒适、内敛,却有品——三宅一生设计的黑色高领衫,深得乔布斯喜爱,他一口气下单了100件。乔布斯后来说:“我只穿这个。”
乔布斯
不过即便是给大佬做单,三宅一生也没“宰客”,当时每件只收了乔布斯175美元。
能被乔布斯找到,除了三宅一生本身的“极简”倾向与乔布斯相似之外,还与三宅一生很早就投身西方主流设计界并取得一定名气有关系。
客观来说,比起欧美设计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亚洲设计师要少得多。这并非亚洲美学技不如人,而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设计界的话语权长期被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所垄断,如果想得到设计界的承认,就需要更加主动地加入欧美圈。
由于日本战败的原因,1945年-1964年之间,日本的个人海外旅游都是被停止的状态。这期间,日本人出国的欲望被压抑了;一些人即便想出去,也担心语言不通,生活不便,无法适应而放弃。
三宅一生
但三宅一生并未退缩。在他毕业前夕,日本开放了海外自由旅行,随后三宅一生就带着几千美元远赴巴黎,学习高级定制,后来又去纽约进一步深造。
在巴黎和纽约,他遇到了他的恩师——纪·拉罗什、纪梵希和杰弗里·比尼。
在讲究“师徒制”的行当,圈子的力量是无法代替的。如果三宅一生不踏出国门,在日本闷头苦干20年,恐怕都不如给纪梵希当3个月助理,更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领略了欧美时尚前沿后,三宅一生逐渐形成并确定了自己的出路。1970 年,32 岁的他回到日本,在东京开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决定创作一种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而是回归衣料本质机能的世界服。
三宅一生和工作伙伴在工作室
他的起点是“一块布”, One piece of cloth。
主流的西方设计,是把面料铺在人体模型上,然后通过裁剪、缝制和褶皱等方式,雕塑出理想的人体线条,是一种拼凑式的设计语言。
三宅一生则试图打破这一套路,他汲取了和服的设计原理,试图用一整块布去制衣。因此,品牌官网如此描述,“身体,与包裹着它的布料,以及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关系”,听上去有点模糊暧昧。三宅一生在纪录片中解释道,他其实就是希望设计出“穿起来更加自由、自在、自如的衣服”。
纪录片《三宅一生:为设计而生》剧照
简单来说,比起既要凸显胸,又要瘦肚子的衣服,“在身上直接裹块布”显然更加舒服。
他曾说,“我去非洲和印度时,发现人们只需披上一块布,就已经很美。于是恍然大悟,这是全世界共通的服装基本理念”。
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此简单粗暴的裹布,又如何产生设计美感呢?
三宅一生想到了褶皱。
褶皱王国
褶皱,是贯穿三宅一生整个设计生涯的关键词。
在日常生活中,褶皱通常被视为瑕疵。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会有主动去创造褶皱这一特点来设计服饰。
但三宅一生精心设计的主动褶皱,所带来的美感,与那些随意形成的自然褶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它们充满了有秩序的美感,简单却经典,十分耐看。
他表示:“我一直认为是布料和身体之间的空间创造了服装,经过手工折叠,我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不规则的起伏空间。”
达成这样的结果,并非简单的过程,三宅一生需要找到特殊的布料——一种可以产生固定褶皱,但要保证平时穿又不起皱的布。
而这,以前是没有的。
三宅一生苦心寻找,直至1980年代才发现一种叫做聚酯丝绸的布料,轻薄且不易皱。于是三宅一生请来了设计师皆川魔鬼子等人共同研发,最终生产出传奇压褶布料“一生褶”。
三宅一生1995秋冬巴黎成衣系列的一部分,模特们展示着一件“请打褶”的连衣裙
褶皱有了,接下来如何把布料直接变为衣服呢?
三宅一生又开发了“一块布”技术,通过电脑编程将服装版型和织造程序进行编录,然后用一条线织出一整件衣服,全程不使用裁剪、缝合等手段,使得制造出来的衣物是一个整体,就像一块布一样。
由于减少了裁剪和缝合过程,三宅一生的作品“一体化”程度很高。一块布在人体上的缠绕、折叠、披挂,形成了一种和谐之美,自然且恣意。
简单的一块布,掰开、揉碎、折叠,以独特的无结构模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让人们在穿上一件衣服后,不用再考虑衣服比例、曲线、版型,开始真正注重穿着本身的感受。
再后来,三宅一生把褶皱玩得越发炉火纯青,把柔软的布料玩出了折纸的感觉。
比如,他在2010年推出的“1325”系列,原料只是清清爽爽一块布,加工成衣后,平放是一朵黑金的折叠玫瑰,穿的时候提起来抖一抖,立马变成了一件颇具个性的立体服饰。
这样精巧的设计,难度非常大,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成衣的效果,还要确保衣服在平放时刚好能折成一个规律的几何图形。
如果要让一块布在两种维度下造型都有美感。就要仔细计算每一条折痕的位置、长度、方向,这其中不乏立体几何、机构学、拓扑学等技术的融会贯通。
比起折纸,三宅一生的这种设计进一步的难点在于材料。纸,本身是硬的好定型,但布不同,为了舒适度三宅一生只能用柔软的材料。
可以说,为了达成“浑然天成”的极简艺术美感,这背后是比普通制衣多得多的精力付出。没有相当的数学和材料学储备,是无法做成这样的事的。
三宅一生
看似简简单单,背后却全是技术,让人不免想起同样走极简风格的APPLE产品。要不乔布斯怎么会和三宅一生惺惺相惜呢?
历经数十年发展,如今的“三宅一生”已然成为了一个综合的生活方式王国,其产品涵盖服饰、家居、灯具、香水、腕表、眼镜等,有着一系列的衍生品牌。
但与很多功成名就的大师早早退居二线、颐养天年不同,三宅一生一直奋斗在设计业界。他将其品牌的男装和女装系列主导权,交给了曾经的学生滝沢直己,自己则潜心于布料研究与开发。
三宅一生
在50余年的设计生涯中,三宅一生从未停止过创新,他一直在寻求更轻盈、更实用、更便于清洗、不易起皱的设计。他说:“许多人跟随着前人旧路,但我没兴趣,我喜欢开创新路。”
84岁的他,在人生的旅途中停下了脚步,但毫无疑问,他的产品、理念和精神将会留下来。正如他的公司写的那份公开缅怀声明那样:“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爱,那是制造事物的过程。他所信奉的欢乐、平等和美丽的精神将继续被下一代继承。”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煎尼
排版 | 八斤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