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纯路端感知实现L4自动驾驶!全球首次,轻车熟路方案,背后玩家是他们

纯路端感知实现L4自动驾驶!全球首次,轻车熟路方案,背后玩家是他们

科技
杨净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苏州街头,来来往往的自动驾驶汽车已是常态,但今日车流之中,有一辆车不同寻常。

它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在内,全部被遮掉,却依然能在公共道路上畅然无阻。

即便遇到一些复杂的交通场景,比如红绿灯路口、无保护右转,还是像一些偶发状况,加塞车辆避让、人车混杂的路口,都能从容应对。

更特殊的是,以如此特殊方式秀出技术和方案实力的,还是一位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元老面孔:

王劲

在四年低调修行之后,王劲带着他的中智行、汇同天翼交通,重新站到台前。

并正式发布了轻车·熟路系统,一种车路协同新范式。

轻车熟路系统发布

轻车熟路,就是这条新路线的展现形式。核心两方面组成。

  • 轻车

  • 熟路

这里就不得不简单提一下背后的提出者——中智行与天翼交通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中智行侧重于车端,探索车如何利用强化了的路端能力形成L4自动驾驶。

中智行参与推动了天翼交通的成立,而天翼交通更偏向于路端的技术研发以及相关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对整个路端资产等平台系统的运营。

换言之,一个侧重于车端,一个侧重于路端,两者合力完成这套车路协同方案。

轻车,轻量化自动驾驶车。无需激光雷达,只需L2+级别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从传感器到算力,都按照L2或者L2+的水平来配置。极端情况下,如用3D打印的罩子和胶布,遮掉车端所有感知设备,纯靠路端感知也能实现L4自动驾驶能力。

遮住传感器的自动驾驶

在此之前,车路协同的路端通常是个交通感知系统,其置信度、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都难以达到支持自动驾驶的要求。

“熟路”系统,基于全息感知数据、实时计算,然后将结果反馈给车辆,协助其全知全能。这里的全息,既有空间上的连续性,还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天翼交通数字孪生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的“全息智能道路”,可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实时孪生映射)

换言之,就是相当于从过去的3D感知升维到了现在的4D感知。

高空路端部署可以实现上帝视角(物理BEV),感知到路上的所有参与者,包括行人、汽车、电动车的运动,对视线盲区、超视距等范围也能感知,以实现空间的连续性。

而正因为路端的持续运转,对交通状况,每个参与者的观察也是连续的——哪些是故障车被迫停靠,哪些又是正在行驶都能被感知到。

比如就像遇到故障车占用右转车道这种情形。

(P.S. 车内系统,利用路端时空连续和背景固定的特性,灰色模块即为暂时停留的车辆,黑色模块为停留了很久的车辆,蓝色即为正在行驶的车辆;故障车则会出现红框。)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时间维度信息的收集,不仅有助于对目标意图理解和轨迹预测,还能让人工智能拥有“认知”能力。

车路协同在面对陌生障碍物时系统能跟着人类学习如何应对,某种程度上还解决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

除了最为显性的效果——感知能力增强以外,在通讯低延时、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上也有所突破。

首先是通讯方面,作为车路协同另一大核心问题。如果车与路之间没有强大的通讯能力,就算路端感知到突发情况,没有及时将数据传输到车端,那同样无济于事。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其可靠性,路端时延需与车端平齐,得严格控制在一个低水平且稳定的范围。

在感知的召回率达到99.99%的置信度水平的基础上,天翼交通在引入通讯切片技术,部署微基站、设计全新通讯协议架构等工作下实现低时延高可靠通讯能力:

  • 通讯空口时延平均在20毫秒,P99(在99%的情况下)延迟<30毫秒

  • 端到端(即从感知、计算、到预测和规控的环节)的P99延迟<240毫秒。

而且因为道路上的基础设施,可以在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上实现7*24小时长时间稳定运转。

这期间还能不间断地积累数据、迭代算法能力。

当然,还有一个更实际的好处,那就是算力成本的问题。

利用路端的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平台,可依据实际需求充分调用海量的算力。

发布会现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每辆车只需50TOPS算力,路端可以保留500TOPS加上云计算,只需毫秒级就从中央数据中心得到几乎无限的算力来支持。

尤其是在面对复杂路况时,车端算力往往会成倍的增长,但有了路端边缘和云计算,负担也就没有那么重。

与之相关的账也很容易算:

苏州全市道路(包括4个代管市)共有城市10,200公里道路。在量产情况下,路端的建设成本在35万/公里左右,总计成本就在35亿左右。

也就是说,35亿的投入,就能让苏州真正成为自动驾驶城市——全境公共道路智能升级。

可见,这套轻车熟路系统实现了三大核心技术的突破:高置信度的感知能力,低延时高可靠的通讯能力,以及系统稳定性。以此带来了自动驾驶在安全、效率、经济方向上的全面升维。

怎么样,是不是与之前公开谈论的自动驾驶路线和思考不太一样?

玩家来自中智行和天翼交通

不是一个常规的自动驾驶公司,不走常见的单车智能技术路线,更不是行业主流的L4商业模式。

以往任何自动驾驶公司,无论是像百度、Waymo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重点几乎都在车端:

如何实现系统的冗余、如何覆盖corner case,怎么平衡性能和成本、怎么满足飞速增长的算力需求……

就像是在一个二维世界从A点到B点,只有在纸面上老老实实走完曲线这一条路。

而中智行和天翼交通,希望从更高的“维度”解决这个问题:

车路协同系统如果够完善,那么就能统一指挥调度所有车辆,由单车智能的L4自动驾驶的单车博弈升级为全局规划。

这就好比把二维平面翻折,在三维空间直接通了AB两点。

事实上,这套系统和路线背后的核心思考,源自于王劲提出的数字化运营的理念:

通过感知设备收集高质量数据,以数据来驱动三个目标:

  • 技术突破

  • 规模化落地

  • 商业模式的实现。

并表示这将是未来中智行与天翼交通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与车路协同的最大优势——数据升维有关。

通过在路端7*24小时无间断运转,可积累大规模高质量数据。

以苏州为例,仅机动车每天行驶里程合计就超过1.2亿公里。如果这套系统全面覆盖苏州城市道路,仅一日就可以积累1.2亿公里的行驶数据,其中还包括各种突发情况、交通事故。

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场景库与数字孪生平台,就能复现整个城市交通全貌,更有助于高质量的机器人学习,帮助人工智能升维以及意图理解能力的构建。

放在以往,靠单车智能的里程数是在短时间内远远所不能达到的。

有了数据,技术上有了突破——轻车熟路系统,很快就迎来规模化落地,目前中智行与天翼交通就正在推进苏州300公里智慧道路的搭建。

这种模式,其实正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一直以来探索的一种加速之道。

为什么选择这样车路协同路线?中智行与天翼交通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核心还是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之间的区别。单车智能起步快,但发展慢,有技术瓶颈。而车路协同起步慢,不光将可预见的挑战“前置”了,还把单车智能所遇到的技术天花板给降低了。

车路协同,往往伴随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作,而这样的特性,给人的映象往往是投入高、周期长,难度大。

但天翼交通之不同,是从实际落地的角度,连接上了车路协同的商业闭环。

成本方面,以往单车智能路线堆积的传感器、算力平台,本身就是不小的支出。

但实际使用中,这些算力和传感器在99%的时候实际上都不需要。这也造成当前L4自动驾驶车辆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车路协同系统,既有云端算力的灵活调配,又能7*24小时不间断收集数据。基建成本在长期来看很容易摊平。

而且最重要的,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车路协同研发、建设投入,是一个有上限、可以估算的项目,而单车智能则是谁也说不准的研发周期和资金需求。

前面提过的苏州每公里35万元、全境35亿左右的I4全息道路升级成本,就是这样推算出来的,考虑到单车硬件的减配和成本下降,全苏州完全L4升级成本将在250亿左右(含车+路全面升级)——在此之前,究竟要多少投入才能实现城市级自动驾驶?求解者多,给出确数的几乎没有。

而35亿元,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来说,不是大钱。自动驾驶公司,用掉35亿却仍然没能将L4落地的,其实才是常态。

这也是中智行创立之初,就坚持走车路协同路线的核心原因。

车路协同的“苏州模式”下:中智行提供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以及通过对行业的理解,实现了车配置的轻量化,让智能车不再是一个复杂且昂贵的行为。

会上还透露了个目标:量产时将五万以上的单车智能设备降一个数量级,即5000元以下。

这样一来,让主机厂能迅速地将其投放到市场进行前装量产。

而天翼交通为这种全新的L4商业模式,提供基建、5G通信基础支持,把路给做“熟”。

在与车建立起通讯系统的同时,还将各种感知和计算设备从车上拿到,实现配置轻量化和成本大幅降低。

这样将双方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快速量产落地的“苏州模式”,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战略级的行业部署”:

(a+b)^2=“路对车强赋能”无人驾驶。

a^2代表的是聪明的车;b^2代表的是智慧的路,2ab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即车和路结合的部分。

据介绍,他们正要解决的就是聪明车和智慧路真正结合的问题——车怎么充分利用路端的能力、路如何真正赋能车。

中智行率先凭借着四年技术积累,搭建了车路协同技术基础,现如今两者一起朝着不同的侧重点,共同迭代升级这一系统。

车路协同的路线具体怎么走,自动驾驶公司+智能交通运营商联合的方法,很有可能是所有后来者都无法绕开的路径参考。

自动驾驶的三种路线

自动驾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更多的融资、更多的讨论聚焦,都流向以传感器、算法为主的单车智能路线。

评判自动驾驶模式、能力的好坏,标准通常有3个:

安全性

效率

经济性

这三项标准,直接关系自动驾驶落地的规模、速度。

从这样的标准出发,可以分别对目前自动驾驶落地的3种主要模式做一个判断。

首先是为人熟知的特斯拉模式。这是一条完全依靠单车智能的路线。马斯克的基本逻辑是AI司机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和人类司机一样,仅凭自身能力应付一切驾驶任务

而他的方法,则是让全球数百万用户义务当测试员,通过返回的海量数据迭代系统。

效率和经济性,可以通过用户数量和规模买单。但单车智能长久以来的长尾问题很难解决:哪怕1%的场景车端看不到、看不懂以及看不准,就会造成事故。

第二种,则是谷歌Waymo代表的路线,即以Robotaxi为主,希望在通过仿真或路测把AI司机磨炼到“万无一失”,然后逐渐推广商业化。

但AI在认知能力、泛化能力等等方面的突破短期难以取得,而谷歌本身的坚持,也使得它长期在封闭固定中测试,数据收集、算法迭代效率有限。

推进10年烧了上百亿美元,也仍然难以在路况复杂城市落地RoboTaxi。

与前两种路线相比,车路协同的比较优势体现在解决效率和落地经济性的同时,也兼顾安全性。

车路协同的上帝视角,可以快速收集、挑选出复杂极端的交通场景,并快速形成可供系统学习的数据集。

这与单车智能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在上百万公里的里程中概率去“碰到”长尾场景,效率高得多。

路端全局调控,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因为车端能力不足造成的事故。

而且,车路协同模式下还有更为关键的“不可复制”性。

车路协同,核心基础是V2X技术,所以要推行,至少满足3个需求:

完善的5G网络、基建能力、地方的配合意愿。

集这三点于一身的,恐怕只有中国。

中国的5G网络和基建能力不用任何多余的证明,这也是中智行+天翼交通模式能走通的前提。

而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内地方对于车路协同路线的高接受度。

对于地方来说,落地车路协同,不仅仅是一张高科技城市名片,还能带动本地的基建、汽车、自动驾驶等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而自动驾驶带来的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潜力则难以估量。

所以中智行和天翼交通在苏州高铁新城打造样板间只是第一步。

这也意味着,规模化复制的实践开始了,可以用时间和效果检验,也可以开始迎接外界的评价。

此次中智行与天翼交通提出的轻车熟路系统,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技术模式上。以往在车路协同这条路线上,是重车熟路,对车的要求依然很高。而现在开出了新的模式:轻车熟路。

另一方面,商业本质上。“轻车”价值,不光在单车的传感器、算力等等成本节约上。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首次为高阶自动驾驶落地算了一笔清楚明白的账。

传统的单车智能,投入的资金、时间人力和项目期限,现在没有一家公司有准确估计。

核心矛盾,是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为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给出一个明确定量的可靠性指标,这样一来,自然也就不可能在法规准入、责任划分上有明确定性的结论。

所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谁能以终为始,倒推着前进。

但从车路协同的基建的角度入手,技术指标已然明确,所依赖的基础能力,也不再是AI系统生效的概率,而是准确清晰的执行策略。基于此,也就能算出一个L4落地基本确定的成本,真正让自动驾驶落地回归到了商业本质,拥有更加具体清晰的时间表。

往前推7年,王劲曾断言“软件定义汽车”,先引发传统汽车领域哗然,后来逐步被接受,如今则成了几乎所有玩家的共识。

再往前推10年,他是中国第一个自动驾驶事业部的总经理,是最早带队探索自动驾驶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化的人。

而现在,他说在自己投身自动驾驶第十年之际,是时候再次公开自己最新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实践和思考。

以及更快、更大规模、更低成本地普及自动驾驶的新路线。

这个维度下,中智行+天翼交通所带来的影响,或许也才刚刚开始。

—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年实现L4量产成本3000美元,他凭什么?自动驾驶升级、开发模式生变,如何实现SOA软件架构快速落地?双子座成熟路上要注意的点自动驾驶大迁徙:从L4到L2的降维之战 | 甲子光年争夺细分新赛道,哪十家企业「领跑」L4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我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从无到有,背后是他们的青春故事ECCV 2022 | PEBAL:用于城市自动驾驶系统的异常分割模型对话清华黄民烈:借用自动驾驶分级定义AI对话系统,元宇宙虚拟伴侣或位于L5自动驾驶如何走向成熟?丨2022年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报告堵塞交通对抗警察,自动驾驶车辆要「起义」了?「简报」化学大四学生 Frank Hu 获得了匹兹堡分析化学家协会奖;机器人专家开始编制可以用于训练自动驾驶 ATV 的数据「惠达科技」获战略融资,升级农业自动驾驶,还自营了万亩智慧农场|早起看早期ADAS行业进入深水区,高阶自动驾驶迎战行业分水岭处女座成熟路上要注意的点我得罪了文学城神级大腕儿!转让某互联网物流行业、知名食品饮料赛道、自动驾驶领域等头部公司老股|资情留言板第51期又一自动驾驶新蓝海赛道来临,谁将率先抢占市场先机?独家 | 滴滴自动驾驶卡车团队浮出水面,近百人规模,估值30亿全球首次,黑猩猩被绑架......马克谈天下(300) 选择从来不容易-父亲的选择金牛座成熟路上要注意的点特斯拉以后不能叫全自动驾驶!加州做得过分了?墨尔本机场铁路方案公布:高架轻轨直达!不过机场却这么说...自动驾驶大算力AI芯片,进入量产决赛「双城」全车无人商业化,中国自动驾驶率先站上「全球领先」L3级自动驾驶首次通过,深圳为何敢为人先满园花开之 —— 落新妇射手座成熟路上要注意的点“断崖式”衰老竟在70岁后,如何对待最好?无人战车终于来了!自动驾驶避障,内藏无人侦察机,10公里外目标一击即中...对话魔视智能:获大陆集团数亿元战略投资,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凭什么? | 甲子光年自动驾驶数据服务进入2.0时代跳槽去初创企业,是不是跳进泡沫?商用车中重卡L4级自动驾驶前瞻法拉利兰博基尼最后的倔强:改电可以,自动驾驶没门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