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碧树西风
来源:记忆承载
文章已获授权
一个国内985的新闻系女硕士,在国内媒体工作十几年后,花光所有的积蓄,负债留学日本。没想到在日期间,交完学费所剩无几,只能靠网络乞讨度日,长期营养不良,最后饿死。引起了网络热议,你看,这就是精日的反动分子的下场,这就是润到发达国家的下场,21世纪,竟然饿死在所谓的发达国家。
这种题材,最简单的写作模式就是跟着骂,没毛病,引流量,叫好又叫座。
问题是,我们的读者画像远高于互联网平均水平,所以我只能舍易就难,写点深刻的。
我以前在讲发达国家这种话题的时候,给过读者清晰的路径分析。
人分三种。第一种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穷人,第二种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中产,第三种是富人。第一种人,如果你在国内赚7000,去日韩能翻番,去澳洲能翻4倍,去美国能翻5,6倍。
这种以水管工,修空调的,修汽车的,搞装修的为主要群体。
也许你语言更利索,但是,你在国内当白领赚3万,去澳洲修马桶赚3万,你要不要去修?在家里从小什么都不做,被子都不叠,碗筷都不洗,父母告诉你,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将来就去街头挑大粪。到了学校,老师每天吓唬学生,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那么你将来就只能去街头挑大粪。
几十年如一日的价值观教育之下,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挑大粪是一种侮辱,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他精神信仰的一部分。
你去美国街头看看,那个拉大粪的小伙,很精神,很阳光,很乐观,他把自己的大粪车擦得油光锃亮,看着比保时捷还拉风。
你比如福特的皮卡F150,在美国就是拉大粪用的,到国内要卖7,80万,被富二代们当作豪车用来泡妞开。所以光从外表看不出他是富二代还是挑大粪的,人家那个美国小伙也许穿着一身保洁员的制服,笔挺,知道的他是清理大粪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二战时期德国的禁卫军。工作自由,快乐,钱不少挣,体面,受人尊重,他由内向外散发着一种自信。
白天拉大粪,晚上去酒吧泡妞,即便情敌是奥本海默,他也敢争一争。
美国的博士没多少钱的,补助一年就3万美金。毕业后无法留校任教的是绝大多数。但是我们想,如果一个国内的中产白领,他以前是某报业集团的总经理,年薪60万。现在跑去美国和那个小伙一起拉大粪,年薪9万美金,他什么感觉?他会痛苦的不得了,每天晚上睡不着,辗转反侧,我怎么能拉大粪呢?从小我的老师就跟我讲,不好好学习去拉大粪,从小我妈妈就跟我讲,不好好学习去拉大粪。我都念到985的博士了,我都混到总编了,我现在居然在美国拉大粪?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哭得眼睛跟兔子一样,最后抑郁而终。你比如国内的教授拿60万一年,和日本的同行教授交流一下,发现对方拿120万一年。国内的报社总经理拿60万一年,和美国的同行报社总经理交流下,发现他拿300万一年。于是想着我过去当教授,当总经理,不就收入提升了吗?那个有一技之长,肯吃苦,而且语言学习能力强的蓝领,之所以可以从7000跳去日韩拿1万5,跳去美国拿4万,是因为对方缺这样的。市场需求大于供应,对方缺有一技之长且能吃苦的蓝领。所以语言关过了之后,有机会拿到收入提升之后的工作岗位。我再把话说白一点,你把中国,美国,日韩,澳洲,把这些都想象成一家公司。
你跑去别的公司当领导?你脸白么?人家提拔领导为什么不从自己的队伍里提拔呢?
去了你就能够给人家打开技术方向,或者打开市场方向,只有这种人,可以从领导岗位跳槽到领导岗位。
其余的那些循规蹈矩的,走流程的领导岗位,犯不着便宜外人的,明白不?
我说白了,大部分教授,大部分经理,之所以给你干,仅仅是因为你熬的年头久。
如果你不要了,你要去日韩,去美国,那你就只能去修马桶,挑大粪。富人只要想清楚一件事就可以了,你是去发达国家挣钱,还是去享受。
当初他跟我说,他对原单位很有感情,有一种超乎了兄弟般的感情。而且他们单位是铁饭碗,他从北大一毕业就进去,干了十年都不曾离开。用他的话讲,叫做故主难弃,虽不敢自比关二哥,但是在他心目中,原单位就是刘皇叔。
当时我猜他的底线是三倍薪,这个价钱开出去他绝对会投向我。但是我没有这么说,我直接说,五倍薪,一步到位把我的底线亮出来了。如果不是我们年龄相仿,我估计他当场就喊义父在上了。接下来的对话就很简单,大概的意思无非是说他飘零半生,未遇明主,虽一介书生,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其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老板指出的方向就是他活着的意义,老板的冲锋号就是他战斗的地方,甘效犬马之劳,但凭驱使,绝无二心!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去日本挖人,有没有办法达到这个效果?答案是没有,因为当地人工费贵,我挖人的时候没办法开五倍薪,开了,我就倒闭了,开不到,就没有那么神奇的效果。
所以说发达国家是个成熟市场,你很难去那里通过开办企业来赚钱。
如果你不能像段永平一样通过他们的资本市场赚钱,那么实际上,对你来说,他们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消费。
你研究过美国历史上禁酒令时期的价格就会知道,越禁,越贵。
你去看下,国内的豪车,奢侈品的包,私人飞机,游艇,价格远高于国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惩罚性消费。
杭州要办亚运会,酒吧,夜店,甚至连足浴店都收到通知停业整顿。
你注意,我是指绿色的,健康的,都是这样,因为有碍观瞻。
明白这意思么?就像电影奥本海默,里面给女的P了个小裙子。但是你去看隔壁的日本,银座的小姐姐疫情期间都不歇业,日本的风俗产业规模之大,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对富人来说,国内很多消费不允许,允许的部分也是有非常高溢价的,但是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允许消费的。
你看下日本风俗产业的从业规模,那个竞争太激烈了,太市场化了,于是价格就被打下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富人他们跑去发达国家消费,一方面是某些高端消费被允许,另一方面是某些高端消费性价比高。
她不是富人也不是穷人,她是个中产,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
她以为去日本复制自己曾经的成功路线,发挥自己善于读书的特长,就能够薪水翻倍,实际上日本的市场完全不是这样。
人家根本不缺一个会背书的呆子,除非你是什么领军性人才,你又不是。
去了之后你又不肯挑大粪,修水管,做当地人不喜欢做,市场需求大的事情,还要从口粮里抠出来大部分交纳高昂的学费。
你千万不要以为她死于精日死于反动,那只是她死得活该的理由,不是她死亡的原因。
如果你拎不清我前面给你分析的穷人,中产,富人的实际情况,你拎不清发达国家的市场供需。
即便你不精日,你不反动,你去走这个死者的老路,你也会被饿死的。她内心看不起体力劳动,可是她要去的那个市场,需要的就是体力劳动。
就像一个内心鄙视水的商人,坚持要去沙漠里卖沙子,你不破产谁破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