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博主@亲爱的梁小姐 讲述了自已用胡说八道的方式避免无效社交的经历,比如在汗蒸房被陌生阿姨询问多大了,有没有对象时,回答“四十七了,离了两回,孩子都三个了,最大的今年高考”。
这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分享欲,大家贡献了不少这样的例子。对于没有边界的搭话,办卡的请求等等不容易直接回应的问题,胡说八道确实是很好的策略,温和地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有时候,这种看似离谱的行为,是社交策略,也是生活策略。不仅限于语言,也可能是在某种场景之下突然做了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在既定的框架之下小小地跳出,发一下疯,纾解紧绷的情绪,短暂地逃避不想面对的事,才能继续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我们向看理想的朋友们征集了一些这样的“发疯时刻”。故事里,有人幽默地拒绝了搭讪,有人因此结识了新的朋友。
迈出生活的条条框框之后会发现,一切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放轻松就好。
在电影院一个人看电影,因为是周一,人很少,整个影厅里只有我和恰巧坐在我旁边的两个三十岁左右的小哥哥,他们俩是一起来的。他俩可能是看我一个人看电影觉得很奇怪吧,就问我:“怎么一个人呢?没有对象吗?”我回答说:“啊?我不是一个人啊,我对象就在我旁边,你们看不到吗?”然后指了指自己另一边空着的座位。他俩都愣住了,再没跟我说话。戴着口罩,我就是世界之王!
在云南,遇到了一个卖灵芝的大哥,瞎聊天的时候,他说服用灵芝可以益寿延年,他已经一百岁了,我紧接着说:“不吃灵芝也可以,我两百岁了,看不出来吧?”
🏷️ @晚舟
打车回家遇话痨司机,问我有没有男朋友,为什么这么晚一个人回家。我回答说:“有,可惜他老婆今天在家,不然就能来送我了。”
同事介绍了一位相亲对象给我,体谅同事一片好心,我就加了他的微信。当时想的策略是:聊两天,然后坦白性格不合适,接着互删微信就好了,但他一直纠缠不放。
有一天他问我:“你是不是心里有放不下的人啊?”我就顺着他的话,讲述了一段大学时爱而不得的悲情故事,从互生情愫,到害羞试探;从月下漫步,到爱心晚餐;从遗憾错过,到借酒消愁;从毕业典礼的最后一面,到现在依旧关注他的朋友圈…当年看的言情小说,半夜为男主流的泪,都成了素材。后来这位相亲的男士被我打动了,祝我能再续前缘,或者早日治愈情伤之后,就再没联系过我。
有一次跟朋友去公园,碰上了几个看手相算命的阿姨,一开始还很礼貌地说“谢谢不用了”,后来就直接说“不好意思,同行”。
一直听说对于要离职的人,老板总是想尽办法挽留甚至不给走,所以我要离职的时候,他问理由,我就说我要去生孩子了,挺顺利就结束了对话,其实我连男朋友都没有。
我有一阵子在天津出长差,住在酒店里,每天早晚饭都在酒店吃,就遇到了几个也是出差住在里面的美国人,大家都挺客气的。但其中有一个人,跟服务员打听我,还有的没的总来搭讪,我觉得很麻烦。
一天周末,我一个人在酒店附设的酒吧喝酒吃饭,他又过来要聊天儿,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疯话环节。一边聊,一边编故事,像是我老公很有钱啊,我有一对龙凤胎的孩子啊什么的,虚构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家庭。他问我,那怎么还出差,我就说因为喜欢工作,要实现理想。后来他就没找过我了。
走街上遇到了推销商铺的人,我回应:“前段时间买了几套,现在手头有点紧。”
有一次,骑电动车经过一个婚宴酒店门口,正好碰见一对新人下婚车,旁边家属一脸紧张地拦路。我脑子一抽就对着新人高声大喊了句:“长长久久!百年好合!”然后骑车绕过了。
当时新人和家属都笑得很欢,感觉陌生人的祝福也对于他们来说也很有趣,旁边还有伴郎喊了句“同喜同喜”,给我的车筐扔了一点彩条花瓣。
去年年底失恋了,当时刚来到一个新的城市,还没有什么朋友,只能自己崩溃。有一回走在路上,看到商场外面有人在直播唱歌,觉得自己孤单得要窒息了,想找人说说话,就问旁边的姑娘:“你知道这是谁么?”她说她在微博找找,我又跟她说:“唱得还不错”。
我们接着聊了几句,我问她是不是一个人,她指了指旁边有些距离的男孩子。我有点失落地跟她说抱歉,然后继续站在那里听歌。过了几分钟,她过来拍我的肩膀说:“打发走了,相亲男,没感觉。”于是,两个在异乡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成了好友,经常在家里聚聚,外面逛逛。她说要不是我社牛发作,我俩大概没缘分了。
后来我们一起聚会时,在同一个地点又遇到了那个唱歌的人,他说他是第二来,我们也是第二次,感觉真的很有缘份,就合了照。
我妹学习PS时,把我和易烊千玺P在一起练手,奶奶看到后偷偷打探:“这是你姐的男朋友吗?”我刚好就在身后,于是表现娇羞地冲过去合上电脑。奶奶了然一笑。
她总盼着我早点恋爱结婚,那个新年因为这个“善意的谎言”,她肉眼可见地开心了很多。我时不时还构造出“他”的名字、职业、初次见面的细节……至今奶奶还以为我曾经和一个很帅的男生谈了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和一群朋友一起去按脚,阿姨问我,为什么按左腿我一直说痒一直笑,按右腿就没有反应,我说因为右腿是假肢。后来又去按脚的时候,这段对话又发生了一次,这次的阿姨“不信邪”,很大力地按了我腿上不知道什么穴位,我就被拆穿了。
我从小到大都是那种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也一直没谈过恋爱。因为暗恋同事,进退不能,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于是跑到酒吧找陌生酒保边喝酒边哭诉,歇斯底里的。哭完之后身心舒畅了许多,发现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感觉自己稍微解放了一点。
一个周六的下午6点半,本来准备下班了,办公室的座机响了,我接起来,一位部门领导让我召集全组人员开会(非必要的那种),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我当时是非常后怕的。听说后来那位领导打电话给我的上司,怒斥他连个下属都管不了,更高一级的老板也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原原本本说了,承认自己确实忤逆了部门领导的事实,本来以为他会骂我一顿,结果他什么都没说。
经历了家庭、职场中的不开心,当时想:如果我就一个人,不用社交不用上班就好了,我去捡垃圾好了。后来看到大学老师写他心情烦闷或者躁郁无法释怀时,就会拿上专门买的垃圾夹出门捡垃圾,既平复心情,又环保,还积德。于是我也下单了不锈钢垃圾夹。
最近白天太热太晒了,我就夜里出门,在公园附近,拿着夹子捡捡小垃圾,觉得很解压。
心情很糟糕,想从当下的生活中逃走,于是立马买了一张机票,一个人去威海看海,没告诉任何人我去干吗了。
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做,只是原来自己束缚了自己,绑架了自己,我可以很随意,很自由的生活,可以摒弃许多不重要的事情,更关照自己的内心。
有一次半路上下雨了,带了雨伞,也不想撑,那天也没带什么贵重的东西,所以也没有因为淋雨而加快脚步,心里觉得淋湿也不会怎样。
那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准备了很久的考研也在最后一轮落榜,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努力维持的世界失序了,心理能量很低,无法再要求自己做很多一直坚持的事情,比如考证、学习等。以前以为只要努力生活,就会有好的结果,现在才发现自己能做事情有限,既然这样,不如从心一点,干脆试试把火车开去公路。能量不够的时候,就不勉强自己做正常人的事啦,尊重自己的感受。
今年过年,几十位亲戚团聚的家族年度会议上,小辈们被要求按照年龄排序汇报演讲“2021年总结与2022年计划”。轮到我时,我站在台前说:“2022年我就两件事:离婚,离职。”想要离婚的原因是对方出轨和嫖娼,前几年证据不足,我也还愿意给他机会,到2021年终于把证据攒足了,可以提了。但是我爸妈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所以我想把这事儿拿出来放在台面上,让我爸妈知道,他们的观念有多陈旧和不可理喻。
结果家族长辈的态度和我爸妈一样,轮番用“男方出轨嫖娼是不对,但你至于和他离婚吗?你离婚就没考虑过孩子受到的伤害吗?离婚对你自己有任何好处吗?你知道一个离婚的女人在社会上有多掉价吗?”这样的理由来劝阻我。
本来还期待可以被理解、被认同、被接纳,但后来我终于明白,试图说服是无用的。这是我自己的事,本来就不必与任何人讨论。我不需要理解和支持,只要我自己够坚定。在这件事情上,我明明可以“一言堂”。
在他们的反对下,我还是在6月中旬正式离婚,也开始着手找工作了,打算重新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
26岁时,我花光了所有积蓄,独自一人在欧洲旅行了一个月。一开始我精打细算,处处设防,也算玩得开心,但不算尽兴。直到坐在巴塞罗那的沙滩上时,我穿着防晒衣帽,打着遮阳伞显得格格不入,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海浪的声音,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于是我脱掉了上衣和裙子,终于不再担心会丢东西,不再害羞,不想赶时间,阳光恣意照在背上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幸福极了。
这对于向来循规蹈矩的我来说,已经算疯狂了。那趟旅行几乎改变了一半的我,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种快乐。
《民困愁城》一书中提出,“情绪管理”可以视为现代社会理性化的结果之一,这要求个人日常生活与人生有一种系统性,即环绕着社会所界定的成功与利益,来组织自己的工作、消费、亲密关系、身体、自我认同等等。
所谓正常,往往意味着符合社会规范,而情绪稳定,则是为了保证我们自身的工具性。
可是情绪是对外部环境的反映,愤怒、忧郁、沮丧,每一种都有其合理性。所以我们需要允许自己发疯一会儿,休息一下,在各种束缚之下松口气。
其实,大家都只是在假装正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