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生命,气节和理想。。。
。
(接前面一篇,往事并不如烟。。。)
《无问西东》这个电影,是2018年我匆匆忙忙往国内赶,在飞机上看的。第一遍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那些孤儿院里的小朋友唱起圣歌的时候。电影上成为飞行员去精忠报国的富家子弟,成为航校学员的他(王力宏扮演)飞去空投食物帮助孤儿。飞机从附近空军基地飞去给孤儿投下的馒头饼干罐头之类。看到那些贫穷的小朋友欣喜若狂的笑脸,那些画面,直击人心。
当时,看到电影上小朋友们一起唱《Amazing Grace》,中文翻译为《奇异恩典》的圣歌的时候,心里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圣洁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止不住泪流满面, 也许那个时候是对国内老母亲的病情不了解和需要做手术的不确定性,让我更加期待奇迹显现。。。
电影里老师鼓励学生们不要忘记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内心的真实面对。那时候的人性人情,那些画面,一再的感动着我。在后来回瑞典的飞机上重复看第二次的时候,这个电影,让我的内心,一样的感动着!)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学生(王力宏扮演)没有去躲警报,老师也陪着,说学生不走,先生自然也不会走。感觉那就是老师的爱,老师给学生的力量吧。。。
那些画面,那些在抗战年代每天跑着警报躲避敌机轰炸,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老师们仍然在循循善诱的教育学生,学生们仍然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电影里的老师们教授们在躲避空袭的山沟里,仍然在介绍着泰戈尔的诗,仍然在教育着年轻人感受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美好。看见那些画面,真正的感动!于真善美的追求,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仍然追求。那些,就是我们民族的力量,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魂!
电影里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大雨滂沱,哗哗的雨水漏进临时搭建的教室的时候,风雨的声音是那样之响,老先生讲课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大家的衣服都淋湿了,依然井然有序的坐在教室里。老教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字,放下粉笔,一起看向窗外。那样的静美,是相信,一定会有雨后天晴的日子。。。
接受现实,感受环境,细心去体会人类的生命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电影中那个雨中静下来的场景,于我,就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是对生命的高贵的一种尊敬,和对大自然膜拜的最好解释。。。
那一次回程的飞机上,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也泪崩。也许是那个时候老母亲的手术非常成功,一切都好,让我放松了心情。也许是那些日子,天天出入于医院,强烈感受到的那种急急忙忙一筹莫展的气氛,让我觉得心平气和,优雅的生活态度,更加弥足珍贵。。。
国家过去的历史,是国家弱小被侵略的历史。看见那些有理想有家国情怀的男孩子们,我们民族的精英们,那些俯冲下去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年轻的生命,看见那些美丽动人如昙花一现消失的青春,心里好痛好痛,好难受。。。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
附录:
(中国空军起步晚,1928年才开始在杭州笕桥成立了中央航空学校。1932年到1937年,这所被誉为“中国空军摇篮”的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培养了600多名飞行员。
淞沪抗战爆发前,中国空军正式编制为9个大队,拥有各式飞机300架左右,不过那个打仗进入实战的只有100架。那个时候的中国空军拥有的年轻飞行员。拥有坚定的保家卫国的信念。无论留学归来,或者出身名门,或者名校毕业,都共同拥有着一颗不怕牺牲,澎湃跳跃的赤子之心。电影王力宏主演的归国华侨沈光耀,原型就是战斗机飞行员沈崇诲。沈崇诲1911年出生于富裕的精英家庭,其父沈家彝是清末民国初期知名的大法官,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任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其母陈氏出身贵州望族。沈崇诲自幼随父迁居北平,因父亲公务繁忙,母亲承担了其幼时的家庭教育,除教他读书识字,还常给他讲岳飞、文天祥等抗敌御侮的故事。沈崇诲长居北方,从小是对民族英雄的杀敌事迹钦佩得五体投地。生于精英家庭的沈崇诲,衣食无忧,还是一名标准的学霸,沈崇诲17岁考入清华,从清华大学毕业不久,立志以航空报国。 到杭州考取了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1933年9月,因成绩优异,升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飞行科,1934年12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下一集继续写电影里描写的另外一条线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