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县中的孩子,还有希望吗?

县中的孩子,还有希望吗?

育儿

和老家的朋友聊天时,经常听他们说起我们的母校,言语中无不透露着惋惜:


生源缩减,生源质量也大幅下滑;


教学水平一言难尽,孩子送进去,家长不放心;


很多成绩好的或者家长重视教育的孩子,都跑到城里去上学了……


不说别人,大宝的表哥成绩很好,就去市里上初中了。


我能理解他们的选择,但心里还是戚戚然。


不由自主想起22年前,我们那一届的高考。县中的一个年级考上了5个清北,985高校一大堆,我们班的平均分超一本线。


但现在,我们学校几乎没有清北了,不说清北,考上985已经非常不易。


一阵唏嘘,“县中”为什么就这样没落下去了?


最近,看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的田野调查,我“县中为何衰败”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同样从县中走出来的林教授,深入陕西、广东、安徽、河北、湖南和江西6个省份的7个县域;


历时3年,调研走访了25所不同层级的学校,包括9所高中、3所初中、10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


最后,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这本书。



书中,林教授指出,在中国,有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


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我们未来社会的面貌和发展。


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逃离县中。



01.“鸡娃”不是中国社会教育现状的全貌


我们天天都在说鸡娃、说内卷,大城市的家长们为孩子升学操碎了心,育儿的焦虑被无限放大。


可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高中,却呈现出另外一幅场景。


有经济能力、人脉关系的家庭,或是孩子本身就学习好,家长会早早地就想办法,让孩子离开县中,去市里的优质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了。


没能离开的孩子,基本都是周边农村的。


他们之中,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孩子家庭情况复杂,有些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低,无法为其提供经济、文化甚至情感方面的支持。


这些父母们能做的只是鼓励和支持孩子:你能读到什么程度,我们就供到什么程度。


图源自电视剧《大考》


这些留下来的孩子在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投入、竞争意识、职业规划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几乎不参与课外补习,把大多数课余时间放在刷手机、看电视和做兼职上,只有少数的重点班学生才会有意识地进行额外的学业训练;


他们不了解严酷的社会竞争,也没想过自己以后要读什么大学、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发展。


大多数学生所能想象的未来,就是在县城过上安稳的生活。


医生、警察和教师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安稳、最体面的职业;


他们也很难真正尝到互联网带来的教育红利,而只能被网络快餐带来的即时娱乐,拖向更晦暗的未来……


此外,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一些孩子还会受到过来自陌生人、同学甚至亲属的性骚扰和侵犯。


弱小的他们不知如何面对,有的孩子为此辍学,有的孩子精神失常,还有的孩子腕轻生……


复杂的家庭结构和缺失的父母陪伴,无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避难港,学校也没能充分发挥“庇护所”的功能,无法在危机发生前予以有效的教育和防范。


家庭、学校和社会无法形成合力,当事情的负面影响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学校只能被动地排斥和处分相关的学生,让学生独自面对成长的伤痛。


这样的基础教育,无疑是匮乏的。


图源自电视剧《大考》


02.在“成绩至上”的阶梯之下,村小和县中的孩子成了“被淘汰”和“被抛弃”的对象


十年前,林教授在富士康调研时,访问了100多名来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曾就读于县中。


回忆学校生活,他们普遍的感受是“不被期待”和“不受待见”。


换个视角来说,这些县中的孩子在学校时,就已经被放弃了。


从小学到中学的人生阶段中,孩子们面临着两次“被淘汰”:


第一次,是留在村小读书;

第二次,是留在县中读书。


因为大家有一个普遍共识:“好家庭的好孩子,都去城镇念书了。”


话外音就是:留下来的,没有什么好孩子。


实际上,能在县中念书的孩子,在当地也属于幸运儿和成功者。


图源自电视剧《大考》


一位高一学生家长说:“两个小孩到县中念书是自己考上的,我的大女儿考了班里第一,当时考上了,但是刚好要分片了,她回家就哭,说妈妈我上不了县中了。后来大女儿初三考到了县中,就特别开心。”


如果县中没有“没落”,这些孩子本来可以在一支水平不错的大队伍中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不是前排,也可以随着大部队继续向前走。


但现在,队伍中站在前排的人都走了,他们走到了前排。


按理来说,成为了前排的他们,理应被学校精心对待。


但现在,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总是被老师拿来,和那些“不存在的”、离开的孩子相比较:


你们的基础要差一点,各方面的积累不够,知识储备比较少;

从测试成绩上看的话,分数都不会太高;

很多学生受学习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也不够自律;

还是学习习惯问题,从小学、初中开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不主动……


在多数教师眼中,这些孩子是“不值得投入”的,他们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未来也许注定会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孩子们对于课堂和教学环境也有基本的感知,能够模糊地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放弃”。


他们之中,有一半学生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氛围、课堂纪律、宿舍环境表示不满,说“不希望未来自己的子女进入这所中学读书”。


就连县中重点班的学生,也直言“这里教学质量不好”“不会建议家里亲戚的孩子来这里读书”。


“双向放弃”之后,这些县中的孩子更容易自我放弃,最后带着自怨自艾的心情步入社会。


图源自电视剧《大考》


03.“一个清北学生,掩盖了学校多少瑕疵?”


林教授在2021年夏天采访过一位校长,她询问道:


“几百个一本和两个北大清华,你会选择哪一个?”


校长脱口而出:“一个清北学生,掩盖了学校多少瑕疵!”


是的,只要一所学校考出了几个清华北大,很多办学中的不完美都可以被掩盖。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在单一的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判标准面前,教育俨然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员。


各个利益相关者看得越来越清楚:生源是市场中的流动资源,升学率是价格信号,而生源争夺便是市场竞争行为。


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但面对整个环境,只能投身进去,然后谁都动弹不了。


按照这个逻辑,县中只能被动接受优质生源流失、优秀师资调走及财政投入不足的局面。


因此,有人认为,县域教育的衰败是自然演进的结果,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但问题是,教育不是经济,基础教育更不应该纯然用经济逻辑来度量和验证。


同理,高考成绩,也不应过于被当作地方教育的政绩。


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你越拿分数断定他的未来,他的未来就越只能靠分数决定。


“但凡过早地把一部分学校挑出来,认为它是好的,过早地把一部分人挑出来,认定他是好的,那么两者一结合,对其他人来说,就是被抛弃的。但教育不该是这样的。”


“基础教育不应该是这样一种适者生存的模式,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应该给人以希望。”


图源自电视剧《大考》


在看过一些县域中学成功改革的案例后,林教授提出,有几样东西是县域教育中应当保留的,甚至这些东西,也应该被教育改革所吸收和倡导:


  • 第一,学校要尽可能多地满足教育需求,尽量无须家长补充额外的资源,如专门去外面报兴趣班;

  • 第二,考虑到中学也许就是一些学生的最高学段,学校应该提供最完整的文理通识教育;

  • 第三,学校应当赋予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


尤其是第三点,我觉得普世性很强。


现在,很多学校片面地强调成绩,同学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彼此关系冷漠。


可是学校本该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结的场所,在学校里收获的友情,甚至爱情,这些情感资源可以滋养人的一生。


学校的这个功能,绝对不应该被成绩消解掉。


图源自电视剧《大考》


对此,我们编辑团队中有一位小伙伴感触颇深。


她高中时就读于重点班,因为学校和老师非常看重成绩和排名,导致一个班的同学之间,关系都比较淡漠。


紧张、激烈的竞争感如影随形,大家各顾各的学业,不愿意互相帮助,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彼此支撑和陪伴。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大家就各奔东西,少有联络了。


现在想想,当时或许没有虚度年华,但回想起来依然觉得空虚。


空虚的原因,就是缺少了情感和关系的养育。就像林教授书中所写的那样:


“也许最朴素、最真挚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是在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很多教育的结果,是无法用成绩或者数据来衡量的。


并不是只有成绩才是我们看到的真实,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数据,情感和关系的养育,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站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回顾曾经,这位小伙伴觉得,那个时候大家都好傻,同学之间会过度竞争、盲目对比,导致内耗严重。


现在看来,人的一生需要竞争的,哪里只是一个班级的同学呢?整个县、市、省,乃至整个国家,类似的高三重点班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同班级的同学,是抱团形成合力、资源共享好,还是你争我夺、空虚内耗好?


答案不言自明。


可是那时候,学生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学校和老师们似乎也不太关心这些,大家忙着“拔尖”,因为只要出一个清北,那一年学校的KPI就完成了。


学校的KPI是完成了,可孩子们的人生呢?


人生从没有KPI,孩子的未来也不应被冷冰冰的成绩“代言”。


在经济发达地区,热火朝天的鸡娃大军是一个极端,相比之下,县中或许才是应该“热烈”起来的地方——


教育,本就应该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和温度。


参考资料:林小英.《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川妈说说


这两天看了最新一期的读库,其中毕业于衡水中学的杜萌同学写的文章,印象特别深刻。


作为旁观者,一直对衡水中学充满好奇,一个地级市中学一年考取100多个清北,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苦学、刷题,这些是不看文章都能想象到的,但看完杜萌的文章,还是心头一颤。为了节省吃饭时间,学生都用勺子,有的孩子几年只吃省时省事的包子;早晚不洗漱、一个星期不洗澡很普遍;频繁的周期性考试,每次考完都按成绩重新划分实验班、重点班......

看的出来,她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衡中高中三年对她思维模式的影响。在那样极端环境下完成从孩子到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那3年,她完全脱离了社会,每分钟都在学习学习学习,关键是她已经接受、完全习惯、内心肯定这种极致的生活模式。以致上大学了,完全慢不下来、不能忍受“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吃饭、梳洗打扮、等待快递......在衡中,老师规划了所有的时间,离开了衡中,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她很不快乐,甚至痛苦,但到文章的最后,她也没有批评批判衡中一句,至少在那里他们学会了为了目标、全力以赴。

看完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会送两个孩子去衡中吗?如果告诉我,孩子可以考取清北呢?

我想先听听大家的选择,欢迎留言告诉我~

推荐阅读

县城再无清华北大?

当我去了好学校,更加知道读书无用都是骗人的

《18岁的流水线》:给马上开学的孩子看看,胜过叨叨一万句

13岁辍学打工、16岁误入传销...28岁香港读博,她的逆袭让我想起26年的同桌

以他的条件,凭什么能考上清华?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1地市最新成绩单公布!完成全年GDP增长5%目标,广东有希望吗?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 提供考古研究的重要工具(二)一台售价近万,狂遭疯抢卖断货:双减下的“学习机”,能撑起家长的希望吗?美国啃老族越来越多!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活动预告 | 好的县域教育应该什么样?-县域教育生态研讨会暨《县中的孩子》新书分享会洛克逝世319周年纪念 | 恪守生命、财产、自由的底线,这个社会才有希望光刻机巨头CEO:孤立中国没有希望加拿大还有希望!总理热门人选引国际关注,马斯克盛赞!特鲁多悬了…县中的孩子,去向何方?过境窜美,不愧是最有希望的台湾地区候选人,但这次美国难办了!祈石提供考古研究的重要工具(一)【跳蚤】法国租房无需赌运气!有新欧洲就有希望!加拿大还有希望!总理热门人选一举动引国际关注,马斯克盛赞,特鲁多悬了…一本率仅5%、20年未变:一个清北生掩盖不了县中的塌陷MariaDB裁员28%,濒临破产!!!正在自取灭亡!!!还有希望吗???每天2支≈5杯牛奶!抓住秋季长高黄金期,孩子有希望长高3-5cm法国租房无需赌运气!有新欧洲就有希望!一个公司有没有希望,只看1点就够了蒙特利尔回国直飞恢复有希望! 中国加拿大正在协商, 或大幅增航山居图只有联系起一座座“孤岛”,华北豹的未来才有希望荷兰光刻机巨头CEO:孤立中国没有希望腾讯重启XR业务,或受苹果影响,有希望代理Meta上一代头显惊喜大逆转!通过!众院通过临时开支法案 避免政府关门有希望!对话林小英:县中的孩子是一种处境太牛了!100年后又是加拿大人率先突破!糖尿病有希望永久治愈!最关键的人已经死去,巴以和平难有希望你对民主的未来是否抱有希望?#伯恩斯大使的民主对话#第四集(5)《孙子兵法》,中国军师和非洲军阀“本人在职硕士,现在35想继续读博可有希望?请高人指导”梁洛施低调怀四胎?嫁豪门有希望了?重阳:站在高处,才发觉生活总有希望5113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富金山战役这国总统缺席,美方拒公开表态!若中国出马,或还有希望,但……隐形霸凌在侵害80%的孩子!你的孩子会识别吗?(3-8岁bi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