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生最好的状态, 小满为盈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传》,因为阅历太浅,不懂其人情世故。
可是,时逢年少,谁不是一腔热血,梦想仗剑走天涯,快意人生?
就像《好汉歌》里写道,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
但人生岂会如期盼的那样顺遂。
待置身于汪洋世间,把人情世故历了个遍,蹭出一身伤痛,方才悟出:一心追求“全都有”不可取。
如何才能在沟壑蜿蜒的人生里活出自己的“圆满”,《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能给予我们答案。
他背刺花绣,说话粗犷,本是一副糙汉子形象,却被读者称作“书中最可爱的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真好汉”。
他名唤鲁达,出家后法名智深。
半生漂泊,率性而活,在他令人生怯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得失无畏的智慧之心,实属活出了“小满为盈”的人生状态。
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一日在茶楼与前往经略府寻师傅的史进相遇。
鲁达对史进救人的事迹早有耳闻,一见面,便热情邀其去街上喝酒,途中又遇李忠,三人一同去了酒楼。
在酒楼点菜时,本来就嫌店小二聒噪的鲁达,在听见隔壁哭啼声后,更觉有些扫兴,遂叫人来询问其中缘由。
原来,当地人称“镇关西”的郑屠户强娶一女子金翠莲,后因惧怕妻子,不但将翠莲父女赶出家门,还颠倒黑白、捏造债务,每日向翠莲父女收取银钱。
如果当日银钱未收够,便会羞辱父女二人,翠莲无处诉苦,因此啼哭。
听罢,鲁达心生怜悯,决定救翠莲父女出苦海。
若是冲出门痛打恶人一顿,对鲁达来说,轻而易举,难的是要帮助翠莲父女摆脱现下的遭遇。
于是,鲁达不但自掏腰包,还生怕银两不够,又向史进等二人借了银钱,送给翠莲父女做路上的盘缠,叮嘱他们只管逃路,他自会为二人铺路。
第二日,待翠莲父女走远,他佯装到郑屠户家买肉,实则为翠莲打抱不平,不料,竟三拳打死郑屠户。
鲁达深知郑屠户一死,自己定要坐牢,顾及无人送饭给自己吃,便一边假说郑屠户是诈死,一边逃跑。
左邻右舍的人惧怕鲁达,无人拦他,或者是上天在冥冥中自有安排,鲁达得以成功逃脱。
正如古语所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在逃亡的路上,鲁达遇到翠莲父女,得到翠莲的夫婿赵员外相帮,留宿其家中。
鲁达深表感谢:“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
赵员外回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
是啊,救人不图报,鲁达打抱不平时,又何尝想过得人报答?也恰恰是他舍出去的那一份善意,为他蓄得此时的福报。
被通缉的鲁达在赵员外家安顿了几日,因有官差在附近打探鲁达的消息,赵员外恐官差迟早搜到家里,便引荐他去五台山做和尚,安身避难。
为救陌生人失去官职,失去归处,沦落到四处逃亡的地步,如果鲁达早知道如此,还会义无反顾地去救人吗?
逃亡途中,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路遇不平,总会挺身而出,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仍不改本色,必行好事。
在桃花村,小霸王周通强人所难,非要做刘老汉家的女婿。
鲁达撸起袖子管起“闲事”,打退周通,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周通立誓退婚,刘家女儿得还自由。
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心善,对兄弟史进更是关怀备至。
当史进深陷囹圄时,鲁达为救他,差点命丧黄泉。
看过一句台词:善良从来不是为了什么回报,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鲁达的选择是一种不计得失的豁达,是只管善良,不问前程的极致。
虽然他的人生因此遭遇坎坷,但舍去的善意,渐变成福报回馈到自身,滋养出的是内心的安宁。
人生无圆满,小满已是福,得失自在,安享当下,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可贵。
鲁智深在五台山剃度时,庙里众人说他不似出家人模样,一双眼恰似贼一般。
智真长老却看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能修正果,力排众议收留他。
鲁智深在五台山度过了短暂的快活日子,后因醉酒闹事,只得去大相国寺另谋出路。
途中,时为桃花山匪首的李忠想让鲁智深留在山中,鲁智深推脱:“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凭心智与武功,鲁智深定然能坐上桃花山头把交椅,没有寺庙烦人的清规戒律约束,还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无不痛快,这天大的自在,鲁智深为何要放弃?
做了山贼,虽然身体得到自由,但是心却失去了方向,看似圆满的日子,犹如给人生罩上了一层黑网,隔绝的是光明。
在黑暗处扑腾,岂是鲁智深所求,自然不肯落草为寇。
看过这样一段话: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
心中无清醒,何处得安身?说白了,身处乱世,鲁智深的心中自有原则。
在瓦罐寺,饥肠辘辘的他本是寻吃的,一听到老和尚们哭诉云游和尚崔道成和道人丘小乙霸占寺庙的恶行,便再无心思吃饭。
在寺庙,摆着一桌好酒好肉的崔道成邀请他共享佳肴,鲁智深却提着禅杖质问:“你这两个如何把寺来废了?”
崔道成辩解,是老和尚所为。
各说各有理,鲁智深不想冤枉任何一个人,只得再去找老和尚求证。
老和尚回答,谁大鱼大肉,谁喝几口粥,谁在说谎,其实细思便知。
有人说,鲁智深这是糊涂和尚断糊涂案。
鲁智深糊涂吗?其实不然。
最爱的美酒佳肴当前,却做得到不同流合污,实乃坚守心性的大智慧。
就如智真长老所言,鲁智深的心性非五台山其他僧众可比。
后来,鲁智深跟随宋江四处征战,立下战功。宋江提议他还俗当官,许其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或去京师当一僧首。
而鲁智深只想寻个清净去处,安身立命。
在功名利禄面前,他始终看得清:满朝文武,多是奸邪,朝廷的纷扰哪有山野的自由更让人心动呢。
在六合寺,半夜听闻阵阵声响,鲁智深误以为在战场中厮杀,拿起刀就往外冲。
由此可见,打打杀杀的日子已让他的内心深受惊扰。
得知声响是潮信归来的声音,当晚,他沐浴更衣,坐禅圆寂。
剧版里小和尚说,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
人最大的迷惑,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最大的清醒,就是看得清现实,认真做自己。
就如鲁智深圆寂时留下的颂语: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如此,他挣脱了尘世枷锁,身心都获得了自由。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有羁绊和缺憾,没有人能过上真正圆满的生活。
但内心清醒、安定的人,却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过上惬意无虞的日子。
一如书中所言:“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
鲁智深喝酒吃肉,没有一点和尚模样。初到大相国寺时,开口就想当都寺、监寺 ,想成为和尚中的高级管理者。
长老安排他去管理菜园,认为这是最适合他的。对于鲁智深而言,不受寺规的约束,逍遥自在,岂不正好。
但他不太乐意。
只因听说管理菜园也有升职的空间,这才去菜园就职。
一段时日后,他在菜园初遇林冲时说: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
好一个情愿为僧,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博一个生龙活虎的日子,也不失为乐事。
人生在世,若无缘满园锦绣,种几颗喜欢的花草取悦自己,总还是可以吧。
去不得高处,安于低处自得其乐,也可得生活之趣。
后来,他因救林冲得罪高俅,不得已离开大相国寺,几经波折,最后投靠梁山,当起将领。
无论是在寺庙安身,还是在江湖立命,鲁智深都有他积极入世的一面。
但自始至终,他都能正视内心的欲望,悦纳现下,不为虚浮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而折腰。
关于钱财,在回五台山时,鲁智深拿出一包“金银采缎”,意欲送给智真长老。
他说:“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
关于名利,当有机会做官,或做僧首的时候,鲁智深能果断割舍唾手可得的权力,甘心去做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僧人。
他之所求不过是简单生活,怡然自乐。
有句话说,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而这两颗心,也恰是欲望之心。
鲁智深正是恰到好处地安抚了这两颗心,才放得下红尘俗世的妄念,得以功成圆寂。
《水浒传》中,像鲁智深一样得以善终的人,只有寥寥几个,皆因欲望至简,远离了祸患。
反观梁山排名第一的宋江,表面上仗义疏财,其实贪心过重。
他一生都在追求“得到”,得到好汉做兄弟,得到“流芳百世”的好名声,看似得到一切,实则包藏祸患,终落得一个被御赐毒酒毒死的凄惨下场。
而鲁智深为陌生人舍官职,为兄弟舍生死,为自己舍富贵,看似一直在失去,实则结局“圆满”。
欲望过剩,双眼被蒙蔽,就看不见眼前的危险;凡心被包裹,就感知不到将至的祸患。
正如古语所言: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作为肉身凡胎,有欲望很正常,只不过有些欲望催人奋力向上,为人生锦上添花;有些欲望致人万劫不复,终将害人害己。
一位作家说过:世事的圆满在于人心,一颗甘于平淡的心,容易满足的心,会比贪欲旺盛的心得到更多。
人生有盈缺,欲望有度,惜小满,懂知足,方行得稳路。
看过一个话题:一个人最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人回答:欲望太多。
人若贪恋,遇事斤斤计较,过于追求圆满,生活便过得逼仄。
人若清醒,明白得失皆有定数,事不强求,生活自有别样滋味。
一如鲁智深,心种善念,遇不平之事能挺身而出,总有不期而遇的福报救他于穷途末路;凡事心念纯粹,宠辱不惊,才能收获不错的人生。
人活一世,要活得热烈奔放,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也要活得清醒淡然,有沉淀自我的智慧。
无论是追求吃饱穿暖,人脉金钱,还是内心丰盈,身心自由,凡事都不能太满,满则溢。
花虽未全开,但难掩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丽;月虽未满圆,但挡不住“凉月如眉挂柳湾”的遐想。
世事莫如此,小满为盈,即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作者 | 夏浅,浅笑安然,感恩遇见。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狸爱CUC,公众号:笙夜时间。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下图扫码添加老师即可进入~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