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自律与不自律的根本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些想要开始,却迟迟无法行动的事。
打算改掉熬夜的习惯,但总要拖到半夜才睡得着;
知道要多读书、多运动,但只要有空时,就忍不住刷手机;
知道拖延只会让自己更焦虑,但是事情不到截止日期,就很难有动力开始做……
同样是习惯,坏习惯不用任何意志力就可养成,改变自己、养成好习惯却难如登天。
看了很多自律的励志故事,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做一个自律的人,但是太阳升起,又是不自律的一天。
大量例证表明,一般人做出改变,几天或几周后就会败下阵来,有机构做过统计,那些树立目标的人,有将近一半是在一个月后放弃,能够坚持完成目标的人,不到百分之八。
为什么明知道有些改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却还是很难做出改变?
为什么自律对有的人来说是为了健康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对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和市场营销学教授艾利·菲什巴赫团队进行了近20余年的动机学研究,他发现,能否坚持做一件事,取决于你有没有内生动力。
艾利特·菲什巴赫|中信出版社
所谓内生动力,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感觉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目的。当你有内生动力时,你做的这件事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天,汤姆回到家时浑身是土,波丽姨妈很生气,罚他粉刷前院的篱笆。
一开始,汤姆很沮丧,周末不但什么都玩不了,还要遭受周围孩子的嘲笑。
不出所料,汤姆最不想看见的本·罗杰斯走过来揶揄他,“我要去游泳,你是不是也想去啊?”
汤姆突然灵机一动,他紧盯着篱笆,好像这才是最有趣的艺术项目。他告诉本,自己不想去游泳,在这儿更开心,还反问他:“谁能天天有机会刷篱笆?”
这一下,本对刷篱笆也来了兴趣,他把自己手里的半个苹果“卖”给汤姆来换取刷篱笆的机会。
其他孩子看到了,也纷纷凑过来,汤姆开始“出售”刷篱笆的特权,给自己换来了各种宝贝:风筝、弹珠、粉笔、蝌蚪,甚至还有一只独眼小猫。
到傍晚时,篱笆被刷了三遍漆,而汤姆几乎连根手指都没动。
马克·吐温写下的这个故事,蕴藏着关于内在动机的心理学洞察,不得不做的事情让人沮丧,而游戏则是一个让人开心且难得的机会。
艾利·菲什巴赫的研究团队追踪调查了一群在年初制定新年计划的人,很多人的新年计划是在新的一年里多锻炼,但能否成功坚持主要取决于他们对锻炼的感觉。喜欢锻炼的人更有内在动机,比不喜欢锻炼的人锻炼得更多。
其他新年计划也基本如此。
另一方面,嘴上说锻炼对健康很重要的人,不一定会比认为锻炼没那么重要的人锻炼得更多,也就是说,能否坚持一件事,决心并不重要,你对这件事的感受才更重要。
如何判断你做的这件事有没有内在动机?
艾利·菲什巴赫谈到,当你不能把做这件事和做它的好处分开时,你受到的就是内在动机的激励。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你工作的原因就是工作让你感觉良好,而不是因为通过工作获得什么;
同样,如果你享受运动出汗本身,去健身房运动就很容易做到。
如果有人问你从工作或锻炼中得到了什么,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因为做这件事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件事本身。
然而生活不是派对,并不是所有你要做的事情都充满乐趣,如何让无聊或困难的活动变得更有内在动机?
《内生动力》中给出三个方法:
一是用恰当的命名“让它变得有趣”,也就是利用我们对即时满足的需求,让枯燥的活动变得有趣,从而使这项活动本身变成了目标。
在一项研究中,老师鼓励学生做作业时可以听音乐、吃零食或者用彩笔做。结果,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更长了,做作业也变得更有趣,因为这种方式能给他们带来即时的听觉、味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对《精灵宝可梦GO》的玩家来说,抓住宠物小精灵就是即时激励,让他们走了更多的路。
如果你约束自己只能在追求目标时才可以做有诱惑力的事,这个方法就会更有效。比如你只允许自己在处理工作文件时吃一块巧克力。
二是找到一条有趣的途径。
当你设定好一个目标,且必须想出实现目标的途径时,你可以把即时享受考虑进去。
比如你想加强锻炼,就要考虑更有趣的锻炼方式,与其在健身房费力地蹬自行车不如试试动感单车课,欢快的音乐会让你更加投入地锻炼。
一项研究发现,选择自己喜欢的举重运动的健身者,比选择自认为最有效运动的健身者可以多完成约50%的重复举重动作。
三是注意已有的乐趣。
做一件事时,如果你关注的是即时利益而不是延迟利益,你可能会更有内在动机、也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比方说,你打算多吃胡萝卜,如果你关注的是你喜欢吃胡萝卜的原因,口感脆甜朴实,而不是胡萝卜是健康食品或者它可能会改善你的视力,你就会更愿意吃胡萝卜。
作者邀请参与者在两袋相同的小胡萝卜中做选择,一些人选看着更好吃的那一袋,而另一些人则选看着更有益健康的那一袋。最终,那些选看着更好吃的胡萝卜的人,比另一组多吃了近50%的胡萝卜。
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即时的积极经验上,就能帮助你坚持自己的目标。
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上面的桥梁。”
唯有行动能改变生活、通向理想的彼岸。
行动不是把自己逼到死角,强迫自己坚持,而是在愉悦的体验中,一步步养成好的习惯、走向更好的自己。
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回答记者“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提问时有一个经典的回答,他说:“因为山就在那里。”
当他将登山本身视为目的的时候,再多困难都不会阻止他行动。
这正是内生动力带来的力量。
点个【在看】,愿你为想做的事找到它独有的内生动力,享受坚持的乐趣。
图片 | 视觉中国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下图扫码添加老师即可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