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乐刻:健身房不跑路就算好了,哪来的万店?
作者 | 栗子
编辑 | 晶敏
去年全国健身房倒闭总数约 9751 家。据行业报告,倒闭或转让的健身房里只有不到 10% 能够坚持 2 年以上。今年 6 月,成立超过 20 年的老牌健身房一兆韦德由于现金流断裂,多家门店关停。
与此同时,刚成立 8 年的乐刻运动在合伙人大会上,宣布“百城万店”目标:未来 5 年进 100 个城市,开 1 万家健身房。自瑞幸 6 月开出第 10000 家店后,“万店”成为了各家品牌卷的新方向。但健身房并无万店先例,甚至在传统认知里,暴雷跑路屡见不鲜的健身房并不是个好生意。
不过,乐刻似乎一直站在传统健身的“对立面”。成立于 2015 年的乐刻,一面世就以“99 元、月付制”打穿行业底价。与健身行业重销售、重服务不同,乐刻门店没有销售人员,全自助健身。
虽然,如今乐刻以 1300 余家门店后来居上地成为行业 top 1,凶猛发展的势头不可否认,但也刚够万店的 1/8。面对巨大差距,“五年万店”计划不免让人生疑。
该如何理解乐刻的“万店计划”?乐刻是否具备成为万店的条件?结合与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兼任 CEO 夏东的交流后,刀法从单店模型、供应链、加盟商管理,这三个万店的关键因素,对乐刻的“万店计划”进行探讨。
01
降客单、增门店数,让 90% 人进健身房
“价格低,月付制”是乐刻的标签,也是传统健身房的反面。
2015 年创立乐刻,是韩伟去美国旅居两年后的决定。当时美国健身产业有着超过 15% 的人群渗透率,而中国只有 0.4%。切身体会到差距的韩伟,认为这是个行业机会。再加上 2014 年超级猩猩和 keep 的兴起,展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健身产业结合的可能性。
彼时,国内正值共享经济蓬勃发展。ofo、摩拜、滴滴、Uber 等火热在资本市场。嗅到机会的韩伟,决心回国做“共享健身”,并且为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 —— 与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样,乐刻要“让天下没有难健的身”。
但很快,韩伟就放弃了。因为当时市面上主流健身房的面积一般在 2000 到 3000 平米,高投入必然伴随高客单、重服务、重销售,这与共享经济是截然相背的,更别说让 90% 的人都“去的起”。
认识到现实的韩伟,意识到既有的健身房存量并不适合共享。要实现全民健身,只做平台去改变效率是不行的,得先躬身入局去探索适合共享的健身门店模型。
健身房本质是一个坪效生意,要想提高商业效率,就要将单位面积内的营收拉到最大。
拿同是坪效生意的餐饮业对照,一般提升坪效是两个路径 —— 提升翻台率或者客单价。但乐刻的理念是全民健身,价格不能高,所以提升翻台率是正解。
转换到健身房,就是尽可能让健身房“满房”:一是缩小无用面积,提升空间利用率;二是让更多的人来。除此之外,韩伟还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不亏钱。以这三点为原则,乐刻对传统健身房的单店模型进行了颠覆:
健身房面积从 3000 平米,缩小到 300 平米
多个调研数据都显示,“距离”是影响消费者去健身房的首要因素。把健身房面积缩小 1/10 之后,投入大幅下降。要做到盈亏平衡,获客距离就从以往的 2km - 3km,缩小到了 500 - 800 米。这样以前投入到 3000 平健身房的成本,就可以分散到数个小健身房,能离客户更近。
要求空间利用率不低于 70%;去掉泳池、淋浴间
作为坪效生意,每一平米都意味着成本。因此,乐刻会对意向场地进行预排,保证运动空间/整体场地面积 大于等于 70%。除此,乐刻健身房里不设置泳池和淋浴间,甚至一些商场店也不在店内另设卫生间。这样一方面提升坪效,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维护成本。
租金成本,要能被 250 张会员卡覆盖
不同于互联网重 GMV、重日活的烧钱逻辑,乐刻对于“算账”这事格外看中。对于门店租金,乐刻要求 250 张会员卡,甚至 200 张会员卡就能覆盖掉。据夏东介绍,目前乐刻单店平均会员量在 500 个左右。如果 250 张会员卡能覆盖租金成本,门店基本不会亏钱。
通过缩小面积、提升空间利用率、压低租金,乐刻极大降低了经营支出。
算账的下一步是营收。既然不能提高客单价,那就需要“让更多的人愿意进乐刻”。对此,乐刻从价格定位、产品组合两方面对传统健身房进行了“降门槛”:
降价格门槛:99 元 、月付制
传统健身房大多采用的年卡预付,不仅门槛高,而且周期长。不仅考验消费者的信任,还考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因此,乐刻采用月付,将年卡变成月卡,单月 159 - 279 元不等。
这带来了两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是门槛大幅降低后,有更多的人开始走进健身房。乐刻的数据显示,大概 40% 的消费者是第一次走进健身房。二是从高客单到低客单后,降低信任成本,销售能力不再重要。对非教练的技术人员的需求降低。极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降时间门槛:24h 营业
由于设备多、收费高、重销售,传统健身房只要开门就需要有人驻场。因而大多数健身房的营业时间为早 8 晚 10,很多早起或加班的人都无法锻炼。
但乐刻几乎不需要运维人员。因而只要实现 APP 自助开门,就可以 24 h 营业。据统计,目前晚上 11 点到 早上 8 点健身的人,为乐刻贡献了 7% 左右的利润。
降技术门槛:团操为主
不会使用器械、不了解科学健身流程,又暂时不想请私教,是阻挡一部分新手进入健身房的一大原因。针对此,乐刻选择以团操课作为明星单品。在教练的带领下,初学者能够感受到跳操的快乐,并且在越练越好的过程中,形成锻炼习惯。
此外,由于团操课是一群人在封闭空间里,往往会形成群体关系,有利于大家彼此之间形成联系。如此能够自发形成消费粘性。不少教练与学员私下也成为了朋友,经常一起上课的同学也会有自己的小圈子。
通过提升产品吸引力,降低门店成本,提升盈利效率,2019 年,乐刻打磨出了成熟的可盈利单店模型,并开放加盟。但是逐步扩大过程中,乐刻遇到了第二个问题:供应链“跟不上”。
02
培养 70 分的教练,研发适合“小白”的团课
正如前面说到的,团课是乐刻的降低健身技术门槛的关键,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而,在颠覆传统门店模型、提升坪效之后,要大幅扩张的乐刻面临着第二个挑战:保证团课的供应,让“教练”和“课程”的供应都跟上门店扩张的需求。
对此,乐刻从存量提效、培养增量两方面着手,开展了系列动作。
存量提效,是对所有教练统一管理,按需排课,提升教练工作效能。既往传统健身房的教练由于身兼销售、前台、接待数职,大多要求驻店,虽然上班 8 小时,但可能一天都没有课上。但对于乐刻就简单许多,由于月付降低了销售需求,教练只需按时上课,不需要驻店。
因此,乐刻可以借助中台,进行教练与课程的匹配,实现教练更高效的利用。目前,所有教练都归属乐刻平台化管理,根据门店需求,进行课程排期。
高效调配对于有互联网底子的乐刻并不难,主要问题落在“增量培养”上,即增加教练和课程的供给。好教练是稀缺资源,是行业共识。既然行业现状不支持,那就和门店模型一样,下场自己干 —— 自建研训学院,培养教练、研发课程。
传统健身房里,教练销售属性强,对于教练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参差不齐。但乐刻的教练只需专注授课,考核标准可以从专业维度进行量化,框住教练 70 分的能力边界就可以。
想清楚这一点的乐刻,自建了研训中心。通过招募莱美培训师,自己搭建符合乐刻标准的课程框架,制定标准化训练计划和培养计划。
但培养是一方面,教练的高流动性是另一个行业难题。对于这一点,乐刻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一是,履约机制透明,给到教练公平的提升路径;
互联网平台基建让乐刻拥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在乐刻平台上,教练所有的教学记录、学员反馈都有据可查。在教练课时数、好评率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可以提升教练评级,得到高比例的分成。
据了解,当教练评级升到三星及以上时,可申请开付费“精品”课程。参与该课程的用户,需以 9.9 元每次的价格在 APP 中付费。这部分费用,教练能拿到 90% 的分成,单节课收入能增加 100-200 元。
除此,乐刻也推出了“训练营”。“训练营”不在团课排课中,收费在单次 39 - 150 元不等,类似于小班教学,更考验教练个人对学员的吸引力。
二是,给出长远的职业规划路径,增加教练的生命周期。
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82.04% 的教练从业年限在 5 年之内。生命周期短,是造成健身行业流失率高的主因。
察觉到这一点的乐刻,在 2019 年提出了“教练新十年” —— 为教练规划了六种在乐刻的职业成长路径,包括高收入、培训师、运营管理、课程研发、网红和成为门店合伙人。教练可以根据自身性格和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道路,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
搭好教练的培养框架后,乐刻进一步着眼于课程的研发。
国内大多健身房的团操课都选用莱美课程,但莱美属于中高强度训练,对新手并不友好。比如莱美的拳头产品 Body Combat、Body Pump 的标准课程时间为 1 小时,包含 8 个小节的动作组合,对体能要求较高。
而乐刻用户有近一半都是第一次进健身房。为了让他们能得到更好的课程体验,乐刻研训中心进行了一系列乐刻自研课程的开发。乐刻自研课程大多在 45 分钟以内,从时长和动作难度上,对原有的莱美系列降级。动作编排上更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看到,乐刻对“教练”和“课程”供应上的应对,也是围绕两点:一是适合全民健身;二是提升运转效率。它们的底层逻辑与单店模型的搭建,并无异。
虽然目前乐刻研训中心已经培养出了数千名教练,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团操课教练依旧短缺。尤其是在春夏季,不少热门课程都处于“抢不到”的状态。
03
是平台不是 MCN,一起服务用户是核心逻辑
理解完乐刻的单店模型和供应链后,回到成为万店的第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做好加盟商管理?
传统健身房从销售到履约,都是依靠门店。但乐刻没有销售环节,教练也由总部统一调度,因此乐刻的门店只用做日常的设备维护和清洁工作。相对传统健身房的重门店,乐刻更“重总部”。具体从三个层面来剖析:
一是,最直观的收益层面。不同于传统健身房的销售收入先过门店,结算后再将抽佣上交总部。乐刻所有履约都在乐刻运动 APP 进行,也就是说,所有支付给门店的钱,都会先进入乐刻的账户,确认门店当月收益及抽佣后再分发给门店经营方,以确保账户安全。
二是,供应链的调配层面。所有课程的知识产权都归乐刻研训中心;教练直接与乐刻总部签约。团课排期由总部决定,门店没有调配权。换言之,乐刻把握着核心资产。
三是,获客层面。基于 LBS 生意性质,传统健身房获客主要还是靠地推。但在乐刻的获客来源中,老带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比达到 30-40%。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乐刻的“品牌效应”。首先,乐刻运动 APP 让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拉新动作。其次,乐刻的月付制和 1300+ 家门店,给到了很大的信任背书。转介绍不用担心跑路。
可以看到,乐刻把控着从前端到后端的“获客 - 销售 - 交付”三条生命线。虽然面上看加盟商地位不高,但换个角度,乐刻其实帮加盟商解决了客源、渠道、供应链的问题。
不过,“过度包办”也导致了部分加盟商缺乏自主性。实地调研发现,不少乐刻门店都有器械维护较差、运动场地卫生较差的问题,比如瑜伽垫味道较大、储藏柜杂物满置等。
不同于传统健身房品牌的授权经营关系,乐刻更像一个资源链接方 —— 把健身房教练和用户连接起来,提升整体的运转效率,让各方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
对标到直播平台更好理解。
健身教练其实就是主播,门店是品牌商家,会员是消费者。乐刻做的事是,先自己搭出来合适平台的商家,再告诉大家:在我的平台开这样的店能赚钱,从而拉合伙人一起开店。教练同理,由于没有足够的主播,乐刻就自己下场做 MCN。而门店方要入驻乐刻,需要支付的加盟费也可以当成是“坑位费”,7% 销售额的提点可以看成是佣金。本质上赚的是个流量钱。
在搭建好供应后,乐刻更重要的是发挥平台的作用 —— 不断提升运转效率,来帮助场子里的门店、教练实现最大收益。比如研究如何增加自动派单的效率、如何减少撸羊毛的可能性、如何让排课的饱和率更高等。这都是乐刻前期烧钱的地方。但场子里的消费者才是乐刻的核心资产,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乐刻会做直播卖货业务的延伸。
因而,与其说乐刻要做好加盟商管理,不如说乐刻如何把平台盘的更“活”,让大家一起赚钱。但前提是,场子里的每一个经营者都能“司其职、守己任”。
04
“五年万店,是目标不是任务”
按平台逻辑,发展的瓶颈永远来自于用户量。只要能保证用户量的提升,商户能赚到钱,乐刻就能持续发展。所以说,能不能开万店,还要看乐刻能不能吸引更多愿意来运动的人。
这主要考验两点,一是扩大既有市场的占有率,二是找到新的增长点。
面对既有市场,如何处理大幅扩店过程中对原有门店的分流;如何做好门店基础服务提升;如何保证教练和课程的供应能跟上扩店的步伐?都待乐刻给出答案。
而对新增长点,乐刻目前给出的答案是下沉市场和细分需求。
据《2022 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目前为 5.06%,远低于美国的 20.3%、英国的 15%、日本的 8%。就需求来看,还具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
那核心考验就在供给端。乐刻针对下沉市场的子品牌闪电熊猫刚刚问世,目前仅在绍兴等少量城市运营。据悉,闪电熊猫比乐刻健身面积更大,包含淋浴区。如此单店模型是否适用于新的客群需求,多久能跑通,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问及夏东为什么会把万店时间定为“五年”时,他的回答挺有意思:“五年它是个目标,不是任务”。至于能不能完成,静待时间给答案。
品牌营销人汇聚!加入【刀法品牌营销交流群】,与50000+营销人共享最前沿资讯、策略洞察,参与热门话题互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