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粮食,比原子弹更可怕...
☝
点击上方名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转载自 瞭望智库(zhczyj)
作者:库叔说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名言。
美国是全球头号农业强国、第一粮食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控制世界80%粮食交易量的全球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美国企业占据三席(ADM、邦吉和嘉吉)。
美国把粮食政治化、武器化、金融化、能源化、军事化,以维护其全球领先地位。
甚至可以说,农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威力之大,堪比“核武器”。
那么,美国农业强大的秘诀何在?
2017年9月14日,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农场,约翰迪尔牧草收割机收割供奶牛食用的玉米。
上游品牌:垄断技术优势。
农业产业链上游包括化肥、农药、机械等环节。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技术底蕴,美国在这些上游细分行业拥有大量的全球知名品牌,牢牢控制着世界农业产业链的咽喉。
化肥:美盛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磷肥生产商,第二大化肥生产商,是财富世界500强中唯一的一家化肥企业。
农药:农药巨头科迪华,继承了陶氏杜邦的农化业务,业务范围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洲颇具影响力。
机械: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公司,成立于1827年,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伊洲莫林市,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草坪机械设备的制造商。
育种:孟山都在被收购之前是叱咤全球的种子公司。
中游品牌:四大粮商囊括前三。
中游的种养和加工环节正是农业的“洼地”,也是整个产业链风险最高的环节,被称为农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这样一个不可控因素较多的环节,美国同样实现了品牌化,包揽了四大粮商中的三席,即ADM、邦吉和嘉吉。
ADM,1902年创立,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加工及制造公司,也是全球最大油菜籽、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加工厂商。
邦吉成立于1818年,是全球最大的油籽加工商。
嘉吉成立于1865年,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
三大粮商善于在全球整合产业,从种子、饲料、化肥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占据绝对优势。
由于它们在农产品领域有完整的产业链,所以一旦它们在目标国站稳脚跟,就会利用资本优势迅速控制该国原有的经营链条,使之变为依附于自己的一个“细胞”:种子要用它们的,否则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化肥、农药要用它们的,否则伺候不好作物。
在一些国家,它们还会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使农民对其产生更强的依赖性,种植它们指定的作物。
它们不仅提供资金,还负责收购,这样一来,本土企业自然很难应付。
三大粮商不但自己不断研发专利,还热衷于搜集各国农产品基因和专利,现在,它们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已取得品牌垄断地位,掌控着世界粮油的“定价权”。
世界农业已经进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组织密集型时代,世界粮食市场建立在金融、科技、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影响之下。
一旦粮油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它们就可以通过期货交易平衡盈亏,甚至反过来顺势打击竞争对手,让大批中小粮油企业破产。
下游品牌:驰骋全球,体量巨大。
如果将上游比作根,中游比作叶子,下游则是盛开的花朵。
美国农业下游品牌阵营更加星光熠熠,很多是我们在终端货架上常常见到的:麦斯威尔、奥利奥、吉百利、王子、趣多多、鬼脸嘟嘟、太平梳打、乐之、绅士……这些品牌全部来自同一个“家庭”。
这是美国农业全产业链品牌化的恢宏画卷。
02
美国农业品牌打造遵循三部曲:国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联合体企业品牌。
首先,打造国家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凭借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上的优势,美国通过全球化扩张战略和强势世界话语权,成功打造了“美国”这个国家品牌,以及“华尔街”“好莱坞”“硅谷”等国家子品牌。
美国的商业品牌大鳄,通过与美国国家文化和民族自豪感结合,让国家为其品牌背书,参与国家级的大事件,大量制造新闻和口碑,并借助世界级优势媒体,掌握话语权,不断扩大自己的声音,最终形成强大的品牌,进而占领全球市场,影响世界消费。
反过来,它们又成为美国国家品牌的基础和支撑,形成正循环效应。
曾有美国士兵在家书中如此写道:“二战对可口可乐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在战时成为一种‘全球公认的好饮料’。令可口可乐人崇敬的嘶嘶作响的饮料,也对美国战士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意义。”
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可口可乐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美国人的血液,成为其所倡导的快乐、简单、平等精神的载体。
放眼当下,还鲜有其他品牌具有如此神奇的文化魔力。
其次,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政府在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上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协会、联合体等形式将分散的种植者整合到一起,实现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管理和产销一体化,提高了区域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业价值,并完美地践行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用一个标准对内管理,用一个形象对外展示,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
最后,打造联合体企业品牌。
一个区域至少要打造一个有实力的联合体企业,进而打造一个代表品类的联合体企业品牌。
联合体企业是品牌农业建设的载体和主体,承担着主导产业、代表品类、解决消费者不知道选择谁的问题的使命。
美国在这一方面可谓佼佼者,我们熟知的通用磨坊、新奇士与加州阳光橙,万多福与加州开心果,蓝维斯顿、辛普劳与爱达荷土豆,家乐氏与密歇根玉米等,都是典型的联合体企业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的完美组合。
以通用磨坊为例,其为全球知名食品公司,世界500强企业。
旗下囊括了哈根达斯、贝蒂妙厨、绿巨人、果然多、湾仔码头、优诺等大众耳熟能详的食品品牌,产品超过500种并广销全球。
1866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的左岸,通用磨坊沿河修建了巨大的磨坊,利用充沛的小麦资源生产面粉,公司就此诞生。
三年后,对岸一个叫品食乐的面粉厂挂牌营业,自此,两家百年老店在密西西比河的两岸隔河相望。
从最初的面粉生产,到后来的休闲食品、早餐、方便食品,再到餐饮业等各领域的升级、创新,它们的竞争无处不在,甚至从国内延伸到了国外。
两家一同来自密西西比河的公司就这样在全球各地如影随形,你争我夺。
通用磨坊在1936年创造了贝蒂妙厨,在1966年推出了妙脆角。
品食乐则在1979年收购了“绿巨人”,成为最大的罐装蔬菜供应商。
随后,又将“哈根达斯”和“湾仔码头”收入囊中。
此外,金牌面粉、果然多、维邦、优诺等品牌,也都出自这两家竞争白热化的公司。
2001年,通用磨坊和品食乐合并,建立了新的通用磨坊公司,至此,这场历时130多年的“密西西比河战争”终于结束了。
随着两岸“硝烟”的退散,合并后的通用磨坊也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2020年营业收入为176.27亿元,净利润为21.81亿美元。
03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最前沿的农业科研技术,强调基础研究,比如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就是全球农业与生命科学的学术高地,也是转基因技术的诞生地;
位于加州东海岸的斯坦福大学则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环境工程等领域享誉全球。
美国的农业科研转化率高,科技应用非常普遍,科技服务接地气,既有高大上的基础研究,又有强大的农技推广体系,其组织架构设置有联邦、州立和私人研究机构。
其中州立大学在农技推广方面独具特色,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目前,美国共有四大农业研究中心(内设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130多所农学院,56个州农业试验站,57个联邦与州合作建立的地区性推广站、3300多个农业合作推广机构、63所林学院、27所兽医学院,以及9600名农业科学家和1.7万人左右的农技推广人员。
另外,美国还有1200家主要服务于农业领域不同性质的科研机构,其服务项目主要有承接委托开发、转让科技成果等。
除此之外,各类农业协会也会组织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成立蓝河科技(Blue River Technologies,BRT)。
BRT是成功将AI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的典型代表。
最初,BRT专注于将机器人用于减小莴苣密度,这个工作此前主要通过手工完成。
现在,他们将See&Spray技术系统用于分析高分辨率图像,并检测出杂草的存在和位置,来消除棉花田中的杂草。
通过高度精确和有针对性的喷雾应用,可以减少90%的除草剂用量。
还须一提的是,斯坦福大学是由利兰·斯坦福——一个当过加州州长的富裕农场主和他的夫人于1884年捐出2000万美元的积蓄和3561公顷的土地而创建的。
目前,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械化、智能化、生物化、化学化的高效农业,就连种植业、畜牧业都采用机械化;播种、施肥、收割等,都早已实现高科技、智能化管理。
美国农业机械企业约翰迪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
其智能农业控制系统,可以设置作业顺序,实时监控多个地块、多台机器作业,并提供天气变化、作业状况、设备故障预警,驾驶员不用手扶方向盘,轻松触控即可完成作业设置。
约翰迪尔的“施肥控制系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精确施肥与记录的系统,不仅能够测量出土壤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还能测量出土壤中需要补充施加的化肥含量。
另外,约翰迪尔和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共同研发出一款将作物保护与化学联系起来的应用软件。
该软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系统,可帮助用户有针对性地精确使用农药,还能在喷洒肥料方面帮助操作者做出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并自动做记录。
美国农业部是联邦政府15个部门之一,是重要的经济管理机构。
其前身是1862年由林肯总统批准成立的联邦政府农业司,直到1889年才更名为美国农业部。
这个部曾被称为“人民部”,因为当时美国人口中的90%是农民。
作为管理农业的核心机构,美国农业部拥有10万多职员,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部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风光”的农业部。
美国农业部从建立初期就坚持“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这一理念,后提出“将美国服务成为一个人与土地资源相互和谐,食品充足、安全且饮食健康的国家”的宗旨,不断调整其机构设置,完善和明确其职能:服务于美国的农民和农场主,负责促进耕种效率和食物与纤维质量的改进,帮助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提升农民收入。
伴随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比重不断下降,但依靠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美国农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为了更好地体现为每一个公民服务的宗旨,美国农业部各局如森林局(The Forest Service)都是以“Service”(服务)命名的。
比如,为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美国农业部专门设立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信贷公司。
比如,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AMS)负责研究和制定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监管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市场营销协议和市场营销订单.
在确保贸易规范公平且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促进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战略营销,不断开发新的营销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
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职能广泛,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态、食物安全、生活管理、检验检疫、加工和农产品国内外贸易于一体,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链条管理。
一句话来概括:从田间到餐桌,实现“农林牧副渔”一体化,打破地区封锁、行政垄断和部门分割,有利于明确责任和提高效率,从组织上促进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05
“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在任何引导或应用劳动的地方的更高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这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讲的第一句话,充分说明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2021年11月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当地农民收割大豆。
美国农业的高效率正得益于分工,其分工主要基于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按照区域经济地理进行分工,即按照区域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布局,以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企业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区域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是形成了九大农业产业带。
所谓“产业带”,就是某一类农产品在地理空间上非常集中的区域。
如“美国农业重镇”伊利诺伊州是玉米、大豆生产带,中部东北区的小麦产业带,太平洋沿岸南部是水果和蔬菜产业带,濒临大西洋区的南部是烟草产业带等,这些产业带常常绵延上百公里,蔚为壮观。
不仅粮食作物,美国不少经济作物也形成了产业带,像全球最大的巴旦木产地加州种植区域从北至南延伸800多公里,生产全球超过83%的巴旦木;爱达荷州的土豆产量居美国首位,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
第二个维度是按照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同职能进行分工。
耕地、种植、打药、施肥、收割、储运、加工、销售、金融等环节的产业分工都已经高度发达,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专业化,大大提升了效率。
分工还有其他好处:一是实现了规模经济,便于在周边实现一二三产结合;二是便于社会化分工服务的深化。
分工还解放了美国的“农民”,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自食其力、出力流汗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企业经营者。
他们虽然仍旧从事农副业生产,但已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因为所有种养环节的生产劳动均实现了机械化。
美国用不到2%的农业人口养活3亿多人口,这和中国农民事必躬亲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的农业分工服务体系是当今世界分工最科学、专业化水平最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功能最有效率的服务体系,为农产品的品质化、规模化和稳定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美国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分工就让人叹为观止。
美国有大批农机租赁公司和直接向农场主提供各种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公司,比如耕翻土地公司、播种公司、中耕公司、施肥公司、植保公司、收获公司、仓储公司、运输公司等。这些专业服务公司在备耕、播种、施肥、打药、收获、储运等全部生产环节都能为农场主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这种专业化分工服务的生产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农场的资本和劳务投入,降低各项成本,使农场的生产效益递增。
美国派拉蒙农场是全球最大的开心果原料供应商,在加州拥有近60万亩的种植基地,全球70%的优质开心果都出自这里,它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
派拉蒙农场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在开心果市场中掌握了世界话语权和定价权。
因此,当派拉蒙推出自有品牌“万多福”纯天然开心果,并打出“不漂白,自然开”的健康开心果加州原产地标识的时候,其市场影响力和开拓力,几乎无出其右者。
这充分展现了美国农业在高效分工下的“大农场模式”。
06
除经济、金融、军事之外,强大的农业是美国雄冠全球的另一个重要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说,基辛格的论断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醒世恒言。
在看不见的世界粮食战争中,依靠发达的科技,美国牢牢把握着话语权,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饭碗”被美国牢牢掌控。
《粮食战争》讲述了美国以粮食为武器最终造成苏联的“粮食浩劫”。
1973年全球粮食危机,粮价涨幅达300%-400%。在基辛格的安排下,苏联同意向美国购买3000万吨粮食。
向苏联出售的粮食数量太大了,几乎将世界上的粮食储备一扫而空,这使得粮食贸易公司在几个月内将小麦和大米价格提高了70%多。
小麦从65美元一吨涨到了110美元一吨,大豆的价格翻了一番。
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因严重的旱灾导致粮食减产。
就在这个世界急需进口粮食的当口,华盛顿准备乘虚而入,全面改变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交易状态。
鉴于向莫斯科销售粮食过于“友好”的条件和那年在这次销售中支付给美国农民的低价格,这个交易被称为“粮食浩劫”。
基辛格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以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和其他补贴作为诱饵促成了这笔交易。
这场交易最大的赢家是嘉吉、ADM、邦基和大陆谷物等美国粮食贸易商,它们是真正的全球农业综合企业巨头。
基辛格,这位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来的得意门生的新粮食外交政策第一次形成了全球性的农业市场。
接下来,基辛格把他的粮食武器对准了智利。
1973年,基辛格对智利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政变行动,而粮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右翼的智利富裕地主破坏粮食生产,使粮食进口量成倍增长,耗尽了智利的外汇储备。
这使得智利很难得到进口的粮食,接踵而至的粮食短缺使中产阶级十分不满。
智利向美国请求粮食贷款,但被美国国务院拒绝。
1973年的军事政变过后,美国对智利的粮食援助直接在智利国内市场上出售。
但是,剧烈的通货膨胀和购买力的下降使得出售的粮食没有惠及广大劳动群众。
军方是出售粮食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粮食援助的流入缓解了军队的资金短缺,军方可以匀出一些资金来购买武器,而当时智利是美国武器的第九大进口国。
1974年,美国农业部长厄尔·布茨公开表示,“粮食是一种工具,它是美国外交谈判工具箱中的一种武器”。
想必,关于“粮食权力”,关于谁是加剧全球粮食短缺的“元凶”之争,值得警醒。
参考资料:
1.《娄向鹏看世界农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1月。
2.《粮食危机》,中国出版集团,2016年1月。
🔗华为突发!再爆大料!!
🔗美英突然调转枪口,俄罗斯终于松了一口气!
🔗中国罕见宣布重大制裁!韩国总统尹锡悦下台?报应来得太快…
🔗缅北女魔头魏榕的“双面人生”:看似人间美女,实则世间恶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