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申请心理学的11条建议(下)
今天的头条中,iWanna的两位导师和小伙伴们分享了7个跨专业申请心理学硕博的小tips:
★ Tip1:深入了解想要申请的具体专业
★ Tip2:标化成绩及推荐信提前准备
★ Tip3:定位自己的跨专业优势
★ Tip4:背景提升弥补专业出身不足
★ Tip5:分析项目特点,是否适合自己
★ Tip6:提前为跨专业做背景准备
★ Tip7:文书是申请时的重点
接下来,iWanna的导师对于跨专业申请还有哪些值得收藏的建议呢?一起来看看吧——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导师
Qianyi Wang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英语专业,同时完成了心理学大部分专业课程,并成功跨专业斩获佐治亚州立大学咨询心理学PhD全奖Offer(当届录取率4%)。
►成功斩获波士顿学院、纽约大学、弗罗里达大学、罗彻斯特大学等名校硕士项目。
►本科科研经历丰富,本科期间曾参与多伦多大学心理系全奖科研交换项目及两项浙江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其中工作记忆训练和创造性思维项目被第22届中国心理学学术大会接收。
►在美国及国内有丰富的临床实习经验,包括佐治亚州立大学咨询中心,亚特兰大焦虑谱系障碍专业诊疗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成都清醒人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曾在郑州外国语学校担任实习心理老师。
佐治亚州立大学咨询心理学全奖PHD(Counseling and Psychology)在读,导师Dr.Rice,完美主义和量表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
Tip8
多做尝试,明确职业生涯规划
对心理学的兴趣要从很早就开始发展了,我高中选大学专业的时候有段时间非常迷茫,我们高中的心理老师就帮我做了一个Career Counseling(职业规划咨询),帮我梳理了一下兴趣和擅长的领域等等。最后测出来我很适合心理学。只是我本科没有选这个专业,而是保送去学了英语,但我在本科的时候也上了一些心理系的课程,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等等,各方面都探索了一番之后,我觉得我还是对咨询方向的工作更加感兴趣一些。之后的一些实习让我认识到我对和人交流接触的工作比较感兴趣,同时我的同理心、倾听能力、助人的愿望都可以帮助我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
至于如何评估自己可以直接跨专业申请博士,我一开始其实也不是非常确定自己能申请博士,都是一步一步试着走过来的。我一开始申请的时候是硕士和博士混着申请,后来请教了一些学长学姐,他们看了我的简历、文书和相关的科研经验之后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没想到我真的申请上了。
同时,我主要是考虑到我的之后的职业规划,之后我想去大学的咨询中心工作,而在美国这边如果想去大学咨询中心工作,就必须要有PhD的学位,所以我会比较倾向于考虑PhD。
我的规划其实也不是凭空得来的,主要是在对心理咨询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多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
Tip9
积极求助,避免信息不对称
一开始申请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就算是在浙大的心理系,在我知道的上下两届的范围内其实根本没有人申请过心理咨询方向的、国外的硕士,所以我一开始就苦于寻找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如何选校,什么样的认证等等。
我觉得这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只能由自己去网上查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iWanna这样的平台,有很多实用的干货信息和讲座分享,我都觉得非常有帮助。除此之外我当时其他的社交平台上私信一些学长学姐去了解相关的信息,我觉得直接找渠道去询问内部人士是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
另一个比较常见、大家可能都会碰到的,就是文书的问题。很多人,包括我当时写文书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去梳理自己的思路,不太清楚不同项目究竟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我应该展现出我的哪方面的经历,或者哪方面的特质。在写文书的时候去筛选什么样的内容很重要,然后怎么样去呈现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实我在一开始申请的时候没能很好地克服这一点,投给很多学校的文书其实都是我不太满意的一版。是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逐渐越来越了解项目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我究竟有哪些优势的经历可以呈现出来。
举个例子,我当时在写文书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像很多人一样,想把自己展现得很厉害。因为我有很多实习的经历,所以我就想让他们知道我真的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所以做过很多尝试。但其实我并不是在每一段经历里面都有很多,或者很深刻的感触。我也不是每做一个实习,两三个月之后我就突然有一些Insights(深刻的见解),所以这种硬掰的感想会比较假大空。而之后在一些面试的时候,我会观察我在讲我的不同经历之后面试官们的反应,就发现有一些经历可能是对我来说我自己更独特的。
比如说,我之前在一个成瘾治疗相关的社工机构工作过,我觉得那段经历还是挺影响我的价值观的。我在这段经历中感想比较深刻,反思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偏见和特权,确认了心理咨询的价值观和我个人价值观其实是类似的,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现在想来,这一段应该在文书当中大写特写一下才对。
想体验一次更有把握的申请吗?
快加入iWanna服务吧⬇️
Tip10
海投实习,不要害怕被拒绝
我觉得申请实习方面其实就像申请工作一样,就是需要海投。在各种平台上去搜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不要局限在心理咨询相关的实习,因为本科其实是很难直接去做咨询的。最相关的可能就是朋辈咨询,但还有很多其他很有价值的经历,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嘛。比如我之前去支教,也会产生很多和小朋友的交流;包括和一些儿童相处,比如说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者有一些身体残障的孩子,这些也是很宝贵的经历。
科研方面,如果本科不是心理学专业,但是想转专业,甚至想升博士,可以首先从自己学校的老师入手。直接去学校的心理学官网看一看老师的介绍,比如有没有你感兴趣的方向,给他发邮件问一问能不能Volunteer做一些科研工作就行。因为其实心理系的实验室是常年缺志愿者的,如果你是想要志愿参与一些项目,就可以从非常简单的收数据,发问卷等等开始做起,老师通常都是非常欢迎的。同学们可以先和导师联系上,告诉他你的兴趣、目标是什么,然后把你的CV发给他,这是一个途径。如果本校导师联系不上也可以联系外校导师;或者一些项目和实验室也是可以线上参与的。
另外就是参加一些海外的可以申请的项目。这个其实也不只是对转专业的同学会有用。像SPSP(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APA等等各种Conference都会给本科生提供一些机会去做研究项目,以及辅导他们申请博士或者硕士。SPSP的项目名字叫Social- personalit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PUR),可以去了解一下。
第三,我们也可以联系海外的老师,比如说找一些暑期研究,去海投,找一找海外导师的一些实验室有没有在招人,有一些是有线上的。有一些甚至在找RA(Research Assistant),也就是一些有工资的研究助理工作。
除此之外,在帮忙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写一些自己的Research Proposal,研究计划。因为通常博士申请都需要写一个Writing Sample出来的,研究计划也可以体现你对研究大概有什么样的认识,写完之后可以试着去投一些会议。这些会议也不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投,他们很多专门对本科生开放Undergraduate Poster Session。只要你能写出Proposal,然后能够有一些收集数据的计划,就可以多去尝试一下,不要害怕被拒绝。
Tip11
增加跨专业申请的信心
很多同学对于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博士的印象就是非常难申请,这也是事实,临床心理学可能是美国心理学领域里面最难申的博士之一,录取率非常低。
而咨询和临床相比稍微会更容易一点。咨询心理学有很多项目是比较偏重临床的,对科研要求没有那么高。可能有些刚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不是特别清楚这一点。所以其实,咨询领域的博士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难申请,如果有几段科研经历,又有比较明确的兴趣,再加上能找到一个和你的科研兴趣非常匹配的老师,那就可以尝试一下。
我觉得跨专业的同学天然地会觉得自己有一种“劣势”,所以会拼命地试图证明自己足够好。但是我觉得在美国跨专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不同的本科专业可以成为你的优势。
我个人觉得做咨询师这个职业一定要有一部分通识化的知识。各方面的东西可能都需要了解一些,尤其是文学艺术、哲学等等,对你个人的成长、对人性的了解也有一些帮助。所以我觉得,作为跨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原来的专业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优势,思考原来的专业可以为你作为一个咨询师带来什么。
比如说像我,本科是学英语文学的。我记得我当时在面试的时候经常说,因为我本科专业是英语文学,我们也会学文化学,学很多文化相关的议题。比如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中国和美国文化各自会如何解读一个概念等等。所以这些东西会给我一些多元的视角,并且可以使用文化学的理论来更好地理解一个个体。尤其是在现在,美国的心理咨询界非常强调Multiculturalism(多元文化),这就可以成为一个我的优势。再加上我国际学生的背景,在项目里就是可以给同学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我会在咨询理论课上跟大家讨论,中国文化下对于一些咨询理论有什么不一样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
我再说一个Fact(事实),可能可以增加大家的信心。我们专业这一届一共录了四个人,只有一个人是本科心理学的背景。其他两个人一个是学生物的,一个是学Public Health(公共卫生),然后我是学英语的。另外我一个很厉害的老师,他本科也是学英语文学的。所以在申请方面,至少美国的学校这边不会卡本科的专业。我认为拥有相关的经验、你对自己过往的经验如何理解,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是大于你本科的专业的。
整理/Chris
排版/Harper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属于iWanna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后台
戳下面链接,了解更多与心理学硕博申请相关的服务:
更多免费干货以及服务介绍请移步:
欢迎在以下平台持续关注iWanna
往期回顾
服务推荐
扫描二维码,咨询各类服务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