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者长久肺功能异常”?一条秘诀破解此类流言公众号新闻2023-09-16 13:09来源:返朴作者:李长青仔细解读论文,你就会发现“1/4的新冠感染者一年之后肺功能存在异常”的相关研究,给出的其实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华裔流行病学家丁亮(Eric Feigl-Ding)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1/4的新冠感染者一年之后肺功能依然存在异常。丁亮作为一位主要研究肥胖的流行病学家,对新冠这样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一直都存在强烈的焦虑感,他的相关分析和言论也因此获得了大量关注。尽管如今关于新冠的话题热度越来越低,但对于这样一条坏消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表示关注甚至产生恐慌。那么真的如丁亮所说,有研究显示有1/4的新冠感染者一年后依然存在肺功能异常吗?这只需要看看其依据的论文就知道了。这项研究是由荷兰医生完成的,论文摘要显示,他们从2020年5月到2021年初给诊断为新冠的患者检测肺功能,然后分别在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时候重复检测。结果发现25%的受试者一年后依然存在肺功能异常,轻症、中度和重度症状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1%、22%和48%。不过,这只是摘要,再看一下全文就知道,所谓的1/4并不是指普通人群。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测试所有感染者,只能测试部分病人。而这部分病人是否能够代表整体人群,要看他们是否是从人群中随机选取的,以及采样人群是否足够大。这项研究一共纳入了300名受试者,对于新冠这样一个广泛传播的疾病来说不算大;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有选择性纳入的。这个人群将近一半是住院患者(48%),显然大大超过普通人群中感染者的住院率,因此他们的指标无法代表普通人群。再看研究的详细数值,他们报告的肺功能异常指标是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代表的是肺泡内的气体弥散入血液的能力,如果这项数据比较低,说明肺的弥散功能受损,如果在预测值的75%以上则被认为是正常。从他们报告的平均数值看,轻症患者和中度症状患者的DLCO都在75%以上(轻症者平均大于90%,中度症状者平均大于80%),就算是重度患者,一年以后平均值也达到了75%以上。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报告,结论是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时没有明显肺功能异常,即便是重度患者一年以后肺功能也得到了相当的恢复。但是作者非要选这样一个惊悚的标题,还让对新冠负面新闻如饥似渴的“专家”给发现了。类似的标题党报道常有,只要有这样的专家和媒体甘做“问题研究”的二传手,就会持续误导公众。不是每个人(包括媒体人)都有能力解读这样的报道,我这里拿新冠做案例给大家提供一条简单的解读秘诀(也是一条原则),那就是看这些报道有没有和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作对比,比如和病毒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进行对比。如果没有对比,就可以忽略它。我这样说当然有充分理由。虽然至今没有正式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但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地方,应对措施已经基本等同于结束,主要表现在对普通住院和急诊患者不再常规检测新冠,取消了跨境的检测和隔离要求。这么做的最重要依据,是新冠的感染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已经大大降低,如今流感和新冠的全人群死亡率已经基本相当。也就是说,新冠与季节性流感等其它传染病相似的那些特征,就不应该被继续特殊看待。对恐慌制造者所渲染的长新冠、新冠后遗症也应该这样对待。新冠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特别关注,导致很多与新冠相关的症状、并发症都被放大了,比如与新冠相关的味觉和嗅觉缺失、心肌炎、脑炎并发症等,都不是新冠独有的,很多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都有。既然我们对流感相关的症状和并发症已经可以泰然处之,就不应该对新冠格外恐慌。所谓长新冠也是如此。任何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长期的症状,有些可达数周、数年乃至终身存在。这些症状和长新冠很相似,比如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根据报道,新冠患者长期症状的比例高于流感患者,分别大约为42%和30%。这两个比例看起来都有点过高,很可能是因为长期症状的定义过于宽泛。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观察,不管是长新冠还是流感后长期症状,都不像某些报道渲染的那么常见。后疫情时代,如果有人只报道新冠后遗症,却不和其它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进行对比,那这样的报道就可以认为价值不大。如果像荷兰这项报告一样故意起一个惊悚的标题,则可以定性它是哗众取宠。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