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两头涝、中间旱”,秋粮生产影响有多大

“两头涝、中间旱”,秋粮生产影响有多大

财经

16.08.2022

本文字数:2874,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旱涝灾害、极端天气对今年秋粮生产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不过,后期仍需结合粮食生产的灾害管理、病虫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影响程度。


作者 | 第一财经 邵海鹏


产量占到全年粮食产量75%的秋粮,距离收获还有近50天。
日前,农业农村部紧急下发通知,进一步部署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工作。同时,派出25个包省包片联系工作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份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指导关键措施落实。
当前,南方中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陈涛和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称,高温天气对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持续高温不利于部分农作物,特别一些经济林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到,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高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难以一概而论。气象干旱转为农业干旱有许多条件,只有在灌溉设施不完备的地方,持续时间较长的气象干旱才会引发农业干旱。目前,仅从高温天气就判断粮食产量遭受影响并不客观。

秋粮生产影响几何


8、9月份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8月15日上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称,要密切关注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预测,今年我国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害较重,呈现出“两头涝、中间旱”的态势。
在南方,持续高温导致部分丘陵岗地和“望天田”等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受旱;在华北、东北,降雨导致局部作物倒伏和农田积水。
今年6月以来,我国出现罕见高温天气。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当前,正值我国秋粮生长关键期,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七八月份气温高峰正好是水稻灌浆期,持续高温会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高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需要视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高温伴随的干旱,才是粮食生产的主要杀手。如果一些地区高温,伴随降雨减少,导致伏旱,会严重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生长;如果高温伴随一定的降雨量,或者地区有水源供应保证,则可能影响不大,充沛光照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布瑞克咨询研究员江燕认为,持续高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需要区分区域、品种。比如,在华北地区,作物是夏玉米。今年播种时期气候较为干旱,7月份遭遇持续高温,但本地区降雨情况良好,玉米长势良好。前期持续高温,导致部分苗株生长旺盛,雄花开花较早,雄花谢了雌花吐丝,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产。
再比如,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南岸至南岭以北地区,近期多地区频繁出现40摄氏度以上高温,加上降雨少,江河水位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地区中晚稻的生长。目前,中晚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高温干旱影响仍在持续,容易影响后期花穗形成,或将对后期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以四川为例。8月11日,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分析称,虽然高温伏旱持续,但8月上旬仍有间断性降水,盆地各农区作物生育进程差异较大,高温晴热天气对各区域影响不尽相同。
具体来说,晴好天气有利于盆南再生稻区头季稻的及时收晒,高温天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区域病虫害的发生;盆中丘区高温伏旱突出,夏玉米、夏大豆的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无水利灌溉的稻田开裂情况得不到缓解,对产量形成威胁较大;盆西平原区大部有水源保证,充沛的日照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
从整体来看,国内水稻田水利设施较好,再加上积极抗旱,能很大程度上抵消干旱影响。8月11日,为应对南方地区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的旱情,国家防总针对四川等长江流域6省份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在东北,内涝频繁。吉林、辽宁两省较为明显。据中粮期货对东北吉辽受灾地区调研,整体减产幅度有限,至于整体产量影响,仍有待秋粮收获验证。目前,东北产区玉米授粉结束,进入灌浆期。后续光温条件仍对年度产情带来较大影响。从后期天气预报来看,趋于正常情况。对于未受灾的黑龙江及吉辽岗地地块,大概率仍将是增产。
据业内预计,旱涝灾害、极端天气对今年秋粮生产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不过,后期仍需结合粮食生产的灾害管理、病虫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影响程度。
此外,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监测,受季风气候影响,7月中下旬以来,境外虫源迁入量增加,稻飞虱在西南、华南及江南稻区虫量显著高于上年。专家分析预测,8~9月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等病虫害的繁殖和迁飞扩散,对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稻区中晚稻生产构成较大成灾风险。为此,农业农村部通知加强防控,严防病虫暴发成灾,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张智先称,高温多雨天气最容易导致病虫害多发。防治病虫害最关键的是早下手、措施对路。由于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主要是重视程度和投入。目前来看,防治工作应该会到得较好效果,具体对中晚稻生产造成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稻谷价格持续低迷


一边是新稻面临高温干旱,另一方是陈稻面临行情疲弱。当前,稻米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由于需求持续低迷,经销商不敢大量备货,甚至无库存。2021年产的丰两优大米,价格跌破1.8元/斤,陈米价格更低。

图表来源:布瑞克咨询


之所以国内稻谷行情平淡,主要与其供需面偏宽松有关。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称,从供给侧来看,国内供给有保障,近两年稻谷增产,每年都有结余。官方也发布信息,当前我国稻谷、小麦全社会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对于早稻的天气炒作,市场也并未起到太大的波澜。尽管上市价格高开,但很快企稳,然后低走。天气问题对于某个片区、合作社来说,可能会造成大面积减产,但往往对于全局而言,并不是如此。
从需求侧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稻米市场是“旺季不旺”“淡季更淡”。一季度新冠疫情的暴发致使多个主产区采购停滞,外发受限,市场观望氛围升至高点。二季度稻强米弱,稻谷购销活跃价格上涨,大米价格涨幅不大,米企加工利润微薄,终端需求较为低迷。
郑文慧认为,从宏观趋势看,大米主要用于口粮消费,这部分消费随着人口增长达到峰值,会趋于平稳并小幅下降。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餐饮行业受严重影响,对大米整体需求有所冲击。
同是口粮,小麦与稻米,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价格走势。
郑文慧称,这与稻米的属性高度相关。一是产品供应不同。大米供应是国际粮食品种中最为充足的;二是产业链不同。稻米产业链短,以口粮消费为主,而小麦饲用消费增长较多,2021/22年度占总消费比例达到20.4%;三是国际贸易格局不同。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约5.13亿吨,而贸易量仅5226多万吨,占生产的10%。而全球小麦贸易量达到1.95亿吨,占产量的25%。小麦主要进口国包括非洲、中东、东南亚等,除中国能做到自给自足外,其他均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总消费量),达到40%以上。加上全球小麦贸易体量大,主要进口主体对外依存度高,在全球小麦减产、库存下降,乌克兰出口受阻的背景下,麦价容易形成持续的涨势。
据统计,2022年最低收购价稻谷重启拍卖以来,累计投放稻谷2516万吨,仅成交56万吨,成交率2.23%。

【推荐阅读】


河南一县城对全域人员赋红黄码!离开也会被赋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鼓励降费!对基金业影响有多大?周五晚餐独家!光大保德信总助魏晓雪即将离任,在管多只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影响有多大?万亿大爆发!中国股市全线大涨,外资疯狂扫货!有何利好刺激?这家券商却突发重磅公告,影响有多大?北美求职60秒:身份状态会对在美求职有多大影响?(8月第4周)埃塞观察,汇率管制对贸易的影响有多大?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对孩子影响有多大?震惊!1天47家IPO企业宣布"中止",这两家机构惹的祸!影响有多大?新加坡史上最大犀角走私案;新马入境再添“两头猪”事件保温杯来了!牛牛自用三年,一杯两头三用,316不锈钢,保温长达18小时基金投顾“降费揽客”,这家巨头出手了!影响有多大?换椅面“全国文明城市”被摘牌!影响有多大?最航运 | 欧洲港口拥堵影响有效运力,但不足以阻止欧线运价下降!疫情对相亲的影响有几分?外乡人 - 撞见鬼了还是另有别情?中科院停用知网有多大影响? | 科技袁人大逆转!美股突然暴拉400点,美联储释放重磅信号!影响有多大?华尔街大空头警告:衰退更严重澳联储连续加息,对澳洲经济影响有多大?抑制通胀需数年时间,贷款者恐需多还60%!胡锡进:一个两头“拱火”的人“一直到高中, 我都不清楚自己因被领养的身份而被人欺负这件事对我的精神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赛道股大涨!博时、长城、平安、创金合信、中欧、中信保诚、恒生前海等基金最新解读习近平要杀常委!二十大要延期!美国驻中国领事馆通知公民如何应对紧急情况!惨烈抛售!12万亿资产告急,华尔街"嗜血"抄底!英国"黑天鹅"魅影闪现,影响有多大?欧洲能源危机再添阴霾中国医药外包走上风口浪尖?拜登一倡议引国内CXO板块暴跌,业内称实质影响有限14天750英里,秋季从纽约骑行加拿大,到底有多爽?史无前例!欧洲暴发疫情,4800万只禽类被扑杀!美国"大动脉"告急,超2300艘船滞留,影响有多大?同爹不同命?房祖名开200万豪车,小龙女却领救济粮生活国产影像设备厂商接连交表,机遇还是变局?全国已收获秋粮超5亿亩!一起看金秋丰收画卷→大留学时代 (15. 风波乍起 与 老留翻脸 )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