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低估政治改变的速度,而高估科技进步的速度。毕竟一万年前,人类还是一辈子只跟百十人打交道的小群落物种,并没有演化出判断亿万人风向的能力,对巨大的改变的觉察,总是迟滞而延后的。
路径依赖走到了头,终点一定是超过所有人意料的拐点。
风大浪高,点击下边卡片关注防迷路
如果你穿越到1992年,大街上随便抓个日本人问关于日本泡沫破碎的话题,他大概是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我们从21世纪往回看,日本泡沫经济1991年就爆了,但是日本人可能到1995年前后才意识到,日本经济大概完蛋了。同样的,问一个1908年的直隶人,他大概也会告诉你,满清的江山还是相当稳固,完全不会感知到短短三年之后,满清竟然一枪没放就灰飞烟灭了。再比如,如果三年前,有人告诉你,强人普京需要笑脸相迎朝鲜的最强八零后,甚至强大的俄军要靠朝鲜供应枪炮弹药,你肯定要笑这人疯了。结果现实就是这么离奇。人们总是低估政治改变的速度,而高估科技进步的速度。毕竟一万年前,人类还是一辈子只跟百十人打交道的小群落物种,并没有演化出判断亿万人风向的能力,对巨大的改变的觉察,总是迟滞而延后的。这份2015年提出的十年规划,当年引起了滔天巨浪。有的人说,这是锋芒外漏,引得洋人提高警惕提防我们;有的人说,这是“厉害了我的锅”,引来了了美国的贸易战。不管是哪个,都觉得这份2015年制定的纲领,似乎非常不切实际。结果八年之后的今天看起来,发现当年定的指标,的确是不切实际,因为几乎全都提前完成。比如最重要的研发支出,目标是2020年1.0%,2025年1.5%,结果2019年,这个支出就达到了1.43%,提前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指标。再比如每亿元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25年目标1.0,22年这个数字是2.1,不但提前,而且翻倍。其实想想也是,如果在2015年预测来中国汽车能成为世界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当时肯定被认为脑子不清醒,好大喜功吹到月球。结果中国制造2025中只敢说接轨,不敢说领先。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结果不但领先了,还成了第一,还打的欧盟要用反倾销来对付。人类没法估计历史的加速度,最大的问题,在于路径依赖。
英国靠着两次大战,干翻了西班牙和荷兰,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所以碰到德国,手执锤子看谁都是钉子,还是噼里啪啦打大战,结果把自己折腾到退回英伦三岛,连帝国发家的印度都丢了。
美国依靠政治正确,把“大炮挤占黄油”前苏联给熬倒了,现在碰到“大炮黄油都不缺”的中国,又想路径依赖,想靠政治正确“熬鹰”,想以拖待变。问题是,白人新生儿占比已经低于40%了,“熬”下去的话,时间到底在谁手里?
就这,能熬的了吗?
这里最关键的改变,就是循环范式的变化,让老的路径失效了。只要是人类组成的社会,就一定有财富集中的趋势,财富集中之后,富商就有能力对抗帝国,税收不上来,帝国就会完蛋。这周期律不光中国,四海皆准。
以前的循环,西方有两个办法对付这个集中的问题。一个是科技革命,蛋糕做大,让之前的old money占比下降。另一个是战争,砸碎产能,重新分配抑制豪强。
科技停滞,导致蛋糕停止增长。咱们用的手机、电脑、互联网都已经是三十年前的发明。战争则在核武器的威胁下,变成了不可能的选项。毕竟以前的世界大战都是普通人上前线当炮灰,精英远在大后方。现在洲际导弹的威力,开战第一波化成灰的就是精英,这仗还怎么打?
这种情况下,就是美国现在的问题:豪强太强了,税收不上来,以至于帝国的国债利息,压倒了军费。
科技创新没有,那就把AI聊天机器人吹成新的“科技创新”。结果搞成了只有卖铲子的显卡公司赚到钱的金融游戏。
战争不能打,那就在乌克兰制造一个不会丢核弹的大战。结果产能没有消灭,自己倒狼狈到跟盟友借炮弹。联邦制,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松散的结构,从来没有能够长期维持的例子,美国不会是例外。
风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说的,可以点击下边卡片移步小号聊一聊,也可关注笔者微博账号 @摸鱼学教授美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