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两篇我讲了苏联的党国精英是促成苏联体制崩溃,全面私有化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就聊聊休克疗法,聊聊这一经济学方案是如何将俄罗斯引向崩溃的。
休克疗法是一种经济学方案,指国家主动、突然的放松价格与货币管制,减少国家补助,快速的推进贸易自由化,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公有资产的全面私有化。休克疗法的原理是用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最大程度弥合供给与需求间的缺口,从而在短时间内遏制通胀。原则上,它要求最大化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客观上要求政府最大程度减少干预并推进公有资产全面私有化。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和弗里德曼都认为,休克疗法可以被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它可以用比较快的速度解决经济危机和通胀问题。作为一种经济学方案,休克疗法没有好坏之分,休克疗法也确实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成功,比如智利、玻利维亚和波兰,但是在俄罗斯实行时,休克疗法则迅速导致了经济的崩溃。1991-1995年,俄罗斯的GDP下降了42%,工业产值下降了46%,投资下降了66%,和1990年对比,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3668倍,而工资只上涨了2000多倍,这表明俄罗斯人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一半。因为经济全面崩溃,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在去除通胀因素后,1995年俄罗斯人的收入仅相当于1990年的48%,人均寿命也下降了8岁,其中男性仅为57岁。这表明休克疗法推行后,俄罗斯的经济、社会秩序几乎崩溃。就数据来看,俄罗斯直到2005年人均GDP才重新达到5232美元,即恢复到苏联末期的水平。这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14年。(1999年开始,俄罗斯经济才重新开始增长,2004年才超过苏联末期水平)与俄罗斯相比,波兰休克疗法的效果要好得多,到1993年,波兰GDP就恢复到了1990年的水平,并在之后实现了中高速增长,1994-1997年,波兰GDP年均增速达到6.4%,2004年仍高达5.3%,因为政治、经济改革均十分成功,波兰在2004年加入欧盟,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俄罗斯与波兰命运歧途,一个完全崩溃,一个就此发达,其原因关键在于两国转型前的经济、社会基础不同。我之前谈到,转型前的社会基础决定了转型后民主的质量,这句话套用到经济领域一样适用,转型前私有经济多的国家往往比私有经济少的国家更容易转型。
波兰虽然名义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波兰统一工人党和苏共有很大不同,它从50年代开始就实行市场社会主义,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在经济改革前,波兰70%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在60年代,波兰政府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也很多,政府习惯向西方借外债来维持财政支出,波兰采取的是高投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不仅国民福利提高,经济开放程度也在逐年提升。
可以说,休克疗法前,波兰就有私有经济,国民和政府对于市场也有比较成熟的认识,这让休克疗法在波兰产生的震动小得多,到1993年,波兰GDP就恢复到了1990年的水平,之后经济就稳步增长。
与波兰不同,俄罗斯的经济基础要差得多,苏联实行的是彻底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生产计划都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地方没有生产自主权,没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方案。相比之下,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地方的自主权要大于苏联,当时为了吸取苏联教训中央还有意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因为技术能力不足,中国与其说是计划经济,不如说是指令经济,中央计划委员会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这反而给改革留下了空隙。就连农业也被全面公有化,集体农庄的生活和工作与城市内的国企并无不同,农民也和工人一样,享有配给和福利。苏联境内的产业分工也不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而是按照行政需要设置,这种分工往往十分机械,一个加盟共和国负责几个固定的产业,一个城市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大企业,这些企业同时提供当地的公共服务,并为员工提供福利。这是一个完全和市场机制相悖的经济体制。而且客观讲,俄罗斯的大部分人也确实在国营经济下获得了一定好处,虽然生活水平较低,但大家差距不大,而且工作稳定,也有基础的福利,如果没有国营经济,把他们放到市场上去竞争,他们可能毫无竞争力。休克疗法后,俄罗斯除了石油天然气军工外,其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待遇也急剧下降。这种对竞争和未来的恐惧也是当下俄罗斯人支持普京的原因。在波兰,国营工厂的工人不愿市场化,但大量农民和小生意人都支持市场化。在中国,改革的动力也很大程度来源于农民,农民在旧体制下无法享受城市职工的福利,而他们占据人口的80%,他们迫切地想要摆脱束缚。小岗村包产到户就是农民发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当时参与的农民们互相按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改革开放前,中国甚至存在大量地下市场,后来的瓜子大王年广久,在1976年就已经赚了100万,这侧面说明改革前地下市场已颇具规模,中国没有像苏联那样完全消灭私营经济。因为农民没有被纳入体制,中国的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支持,而苏联因为全民都在体制内,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所以苏联的市场化改革要比中国、波兰难得多,它几乎找不到任何抓手。俄罗斯就是病得更重的“大号东北”,东北都无法适应改革,何况俄罗斯呢?我在前面讲到俄罗斯的私有化过程让大部分人一夜赤贫,而寡头发了大财。相比之下,波兰的转型要公正得多,没有出现寡头分赃的情况,这种差距主要是波兰存在执政党外的强大社会力量,它们可以对政府形成监督,而俄罗斯则不存在。
波兰统一工人党对社会的控制一直很薄弱,而且因为被苏联扶持一直被波兰人视为“波奸”,在80年代,波兰社会存在两支强大的在野力量,团结工会和天主教会,团结工会在1980年的会员就达到了1000万人,完全架空了官方工会。1989年圆桌会议后,波兰开始实行半自由选举,团结工会拿下了几乎所有自由选举的议席,这直接导致统一工人党放弃执政权,将权力移交给团结工会。在社会多元化,外力监督强大的前提下,少数几人的分赃不可能出现。与波兰不同,俄罗斯不存在任何成形的反对派,无人能匹敌党国精英的权力,资源总会流向有能力控制资源的一方,俄罗斯的社会基础就决定了私有化必然带来寡头化。
3、俄罗斯的体量和与欧美的历史恩怨决定了难以获得外部援助
与波兰相比,俄罗斯还有两个劣势,一个是体量,体量越大,外部的支援就越难发挥作用,同样是援助200亿美金,在波兰就能力挽狂澜,在俄罗斯却像打水漂,以俄罗斯的体量,即使美国想救,也很难成功。
况且俄罗斯和欧美存在历史恩怨,毕竟敌对了这么多年,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化解恩怨,美国心里还是希望不要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俄罗斯。在俄罗斯最艰难的时刻,美国也确实袖手旁观,美国并未依照萨克斯的建议给俄罗斯资金上的支持,也没有对寡头转移俄罗斯境内资产进行监管,这导致俄罗斯的转型过程异常艰难。俄罗斯还缺乏了解市场经济的人才,1991年,苏联统治已经持续了70多年,已经过了两代人,以前懂得市场经济的人早已去世,俄罗斯的经济学家接受的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教育,他们对市场经济几乎一窍不通。相比之下,中国民国时期的很多大商人仍然活到改革开放后,波兰则一直在搞市场社会主义,有大量人才留学过欧美,他们对市场经济的了解远比俄罗斯要丰富。除了专家层面上的差距,中国波兰仍然都因为市场经济成分,所以老百姓对市场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而俄罗斯人几乎都是体制内人士,他们过的是一种和市场无关的生活。《二手时间》就描绘了俄罗斯人在市场化改革后的不适应,很多年轻人通过售卖商品赚取利润,却被他们的父母视为投机倒把,遭到父母的毒打。苏联的漫长统治已经完全改变了两代人的观念。直到今天,俄罗斯人仍然没有多少赚钱意识和服务意识,他们仍然只喜欢谈政治。
总的来说,俄罗斯转型前的基础几乎是全世界最差,他的改革难度要比波兰和中国大得多,如果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如果采取休克疗法式的激进变革,则是十死无生。旧时代的成功者往往是新时代的失败者,这句话用在俄罗斯身上,再合适不过。
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对本篇文章和俄罗斯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加入,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