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文化和教育交流协定,包括计划在接下来的10余年间,两国互相派遣舞蹈剧团进行演出。
莫斯科大剧院演员抵达美国
1959年,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们率先登上了美国的舞台。在经过了复杂的审核过程后,节目单最终确定为《天鹅湖》、《吉赛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普罗科菲耶夫《宝石花》(The Stone Flower)4部完整作品的一些其他选段。其中后两部是为了展示苏联芭蕾规模宏大的新成果,《天鹅湖》中的结局也选择了20年代改编后的呈现——王子和天鹅公主战胜了象征着权力与压迫的魔王。Alexander Lapauri和Raisa Struchkova在纽约表演《宝石花》
玛雅·普丽塞茨卡娅
《天鹅湖》自然成为了这场巡演的焦点剧目,美国媒体和观众们在巡演开始前早早开始期待传说中天鹅的最佳演绎者玛雅·普丽塞茨卡娅(Maya Plisetskaya),火爆的售票情况让莫大剧院同意加演额外场次。在时任莫大剧院艺术总监给自己妻子写的信中,他提到首演夜后演员们在经久不绝的掌声中谢幕了17次,人们为之流泪、尖叫。这次交流的余波在1962年来到了戏剧性的顶峰,这一年,由巴兰钦率领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YCB)前往苏联巡演。这位俄裔舞蹈家作为现代芭蕾的教父,幼年与家人失散,成名于欧洲,30年代来到美国,并在纽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当他抵达苏联后,有记者向他表示:“欢迎来到芭蕾的故乡”,巴兰钦则回击说:“俄国是浪漫芭蕾的故乡,但现在新古典芭蕾的起源在美国”。巴兰钦作为交流大使的表现不算友善,《阿贡》等抽象芭蕾在苏联评论家中收获了正面的评价,纽芭的舞者们回忆首演夜时观众们的观演表现非常克制,但在演出后,剧场里越来越热烈的掌声“代表了一切”。1960年,第一批美国芭蕾巡演团队在莫斯科演出结束后谢幕
乔治·巴兰钦
于是在同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时,出现了这样的巧合:巴兰钦的舞团正在莫斯科演出,而莫斯科大剧院也正在美国进行第二轮巡演。美国制片人索尔·胡洛克认为“只要他们还在不停的跳舞,外交家们还在继续发声,战争就不会打响。”也正如他预料的那样,事态没有继续发酵。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危机解决后的首次社交亮相是前往观看莫斯科大剧院的《天鹅湖》,《纽约时报》在报道这次活动时口吻难辨地说:“他比谁都鼓掌得更加响亮。”纽芭在莫斯科演出剧目之一,巴兰钦的《小夜曲》
而就是这种舞台上的制衡和试探,意外促成了芭蕾在60年代以来国际化的加速。时至今日,《天鹅湖》的两个不同版本结局出现在全世界各个舞团的排演中,而巴兰钦的现代芭蕾也成为了莫斯科大剧院的常演剧目。尽管在浪漫主义芭蕾、新古典芭蕾乃至现代舞迥异的风格与流派背后,也曾潜藏着一些意识形态因素,但这样沉重的意义在和观众相遇后都不同程度地化解了,人们全身心地欣赏和赞美着舞者们的精湛技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相对自由地行走在国家之间,音乐和身体语言结合的表达也能被更多的国际观众理解。目前在沈阳、大连开展的俄罗斯影展在映芭蕾剧目均来自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包括乔治·巴兰钦的《珠宝》,以及古典芭蕾代表作《天鹅湖》《胡桃夹子》,以及苏俄民族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斯巴达克斯》“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松竹株式会社、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截至2022年1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208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53地,放映超过9000场,观影人次超过68万人。放映由阿里大麦旗下的现场演出品牌Mailive联合运营推广,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大力支持,并共同倡导艺术包容、多元与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