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不安?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不安?

公众号新闻


《更新书堂》·第398篇
内容来源 |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书籍

《不安的哲学》 岸见一郎 著

 责编 | 金木研

 7714 篇深度好文:5110 字 | 13 分钟阅读


一、何谓不安?


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曾经在《新世界》中就“何谓不安”给出以下答案:


“所谓不安,是指当人们面对未知的事物或不可掌控的事物时,拼命想要做出反应、努力掌控的情绪。”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也曾经在《颤栗与不安》中指出,“不安”的对象是“无”。


我们感到不安,通常并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情,而是纯粹于“无”中生不安。


举个例子:当一只体型巨大的猛犬接近你时,当大地剧烈晃动时,你产生的情绪就是恐惧,而不是不安。


所以,当大地停止晃动时,你的恐惧感也会渐渐消失。


但是如果你担心的是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你产生的情绪就不是恐惧,而是不安了。


这不是某一天发生地震所引发的恐惧,而是不知道哪一天会发生地震所引发的不安。


如果你之前经历大地震,产生过非常强烈的恐惧,那么相应产生的不安也会更加强烈。


如果一定要说出恐惧和不安这两种情绪哪个更麻烦,那应该是根本不存在具象关注目标的不安。


不安本来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情绪,却总是在我们心间挥之不去。


二、产生不安的目的是什么?


阿德勒将我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诸如工作、人际交往等问题定义为“人生课题”,并认为,所谓不安,就是人们为了逃避此类人生课题而被激发出来的情绪。换言之,人们产生不安情绪的目的是逃避“人生课题”。


1.为了逃离人际关系的不安


阿德勒说:“所有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只要与人相处就几乎无法避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处理人际关系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因此有人想要竭尽所能地逃避与人打交道也不足为奇。


更有甚者,一想到人际关系就会心生不安,阿德勒认为这是他们为躲避人际交往而制造出来的不安。


这种不安可以将“逃避人生课题”的行为合理化,让他人和自己都能接受因为不安而无法面对人生课题的事实。


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了摆脱不安,只能放弃面对。因此,不安对他们而言就变得必不可少。这和因为不想去上学而说自己肚子疼或头疼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才感到不安,而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与人交往,所以制造了不安。


因此,变得不安才是他们的目的。


为了规避与人交往时产生的问题,他们需要一个理由——不安。所谓的人际关系的困难,不过是为了逃避与人交往的一个说辞。



2.对工作的不安


这里所说的“工作”也包括学习。


学习同工作一样,也需要结果和反馈。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就可能因担心即使努力,也拿不到满意的结果而不安。


实际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工作或学习结果都未必能达到预期。当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时,除了继续努力也没有其他办法。


不过,令人不安的并非只是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评价本来只针对工作和学习本身,但总有人担心如果得到的评价不理想,自己的价值也会因此降低。


有些人甚至因为担心结果不佳、自我价值被否定,干脆选择放弃工作或学习。他们不是因为不安而放弃,而是因为不想工作或学习而制造出了不安。



举个例子:


岸见一郎年轻时在大学教过希腊语,有个学生即使被点到名字也不肯回答问题,问他原因,他回答道:“不想因为回答错误,被老师评价为学习能力不行的人。”


听到这样的回答,他大吃一惊。他向学生保证,即使回答错误,自己也绝不会质疑他的学习能力。学生听了保证后,终于不再害怕在课堂上犯错了。


而有些人面对工作和学习时,即使没有取得满意的成果,也会仔细地找出原因,并且在下一次挑战中努力拿到更好的成绩。这样的人是不会感到不安的。


3.对疾病的不安


有些年轻人从来没有考虑过生病这件事,他们都还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也有些人一有头疼脑热就会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人生病时需要请假。即使有的人十分不情愿,但是病来如山倒,也不得不休息。


在身患某些疾病时,人们需要住院医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生活回到正轨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事实上,即使很多在生病之前从未考虑过生死的人,生病时也常常会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疾病难免会让人心生不安,但是如果能够对疾病多一些了解,人们内心的不安就会稍微缓解。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平时很少会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身体,即便有疲劳感稍作休息就能恢复。但一旦病倒,人就会被迫觉察自己的身心,每一次呼吸、每一步前行都会让人感到不安。平日里行动自如的人此时却呼吸困难、举步维艰。疾病加强了身体的存在感,让人不得不去关注它,并体会到自我和肉体的割裂感。


就如同他人不能听从我们的指挥一样,生病时,我们的身体仿佛变成“另一个人”,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


作家城山三郎有一次左胸隐隐作痛,呼吸困难,他仔细描写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心脏虽然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但平日里我好像不知道它在何处。直到这一刻,它摘下了面具,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报上名来。


4.对衰老的不安


只要一个人的寿命足够长,他就势必要面对衰老。


尽管年轻时毫无感觉,但当年岁渐长,人们就会渐渐意识到衰老。


虽然心理还年轻,但是身体却很诚实,牙齿松动、视力下降、听力下降……每个人出现类似状况的时间有先有后,有的人甚至到了很大年纪都没有觉察到身体已经发生了变化。


有的人害怕衰老。


当越来越多的事情因为年龄的增长变得力不从心时,他们会难以接受:曾经可以独当一面,以后却需要依靠家人或护理人员才能维持正常生活,即使不存在经济上的不安,一想到日后要发生的变化,也难免会对未来的人生感到恐惧。


经济上的顾虑一定会额外增加人的心理负担,就算不考虑这一层,身体日渐衰弱,也会让人担心自己给亲人带来麻烦,并对人际关系产生忧虑。


5.对死亡的不安


与疾病、衰老不同,对生者而言,死亡是无法在活着时体会的。


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思考何谓死亡。


每个人对于无法回避的死亡都会感到不安,对死亡的不安应该算是实际存在的不安,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将其当作回避人生课题的借口。


有人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不敢正视“人固有一死”的事实,他们会试图求助于布莱士·帕斯卡尔所说的消遣。


消遣就是放松、娱乐、放下心中的焦虑。


消遣可以驱除内心的不安,有人会借此逃避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更有甚者,把对死亡的不安变成逃避人生课题的方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无限放大对死亡的恐惧,人们就可以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死亡上,从而得以回避人生课题。



终日思考死亡,就会忽视现实。


有的人看起来总是心不在焉,任由自己焦虑。他们不安的本质是不想做任何工作,不想付出努力,所以他们选择躲在畏惧死亡的阴影里。


但即使我们不再以死亡为借口逃避人生课题,死亡也会降临,这是一个无人可以改变的事实。可悲的是,即便对死亡有了些许了解,我们仍然无法避免对死亡产生不安和恐惧。


其实,没有人知道死亡的真相。


自己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无法通过见证他人的死亡就能了解的。


人们也许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但是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情形,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回避死亡毫无意义。


不安本来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情绪,却总是在我们心间挥之不去。如果总是将人生课题视为困难,不断产生“从人生困境中挣脱出来”的想法,一心想要“从人生困境中挣脱出来”,那必然会心生不安,而这种不安又强化了逃避的决心,这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循环。


那么,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安呢?让我们一步一步找到答案。


三、如何摆脱不安?


1.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


那些能提前规划好人生方向,并按照方向坚持到最后的人是值得称赞的。


但是,没有人规定人生计划不能调整。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让自己满意,不能只为了他人的期待而生活。


当我们对普遍价值观没有任何疑虑时,我们不会想要活得与众不同,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可以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不会发生问题。


但是,因为某件突发的事情,我们可能会在一瞬间置身于无常之上,然后才会明白,原来人生的中心并非大部分认为的那样。


人生的列车并非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每个人都要铺设自己的轨道。


既然没有既定的轨道,我们就不需要活成循规蹈矩的样子,更不需要他人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人生理应异乎寻常,我们就应该活出与众不同的样子。



2.勇于无视他人的期待


期待,本身就具有束缚他人行为的“魔力”。


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想到他人对自己的期许;有人受制于环境和氛围,明明有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情,也因为不想破坏气氛而隐忍不做。


甚至在选择人生道路这样的重要时刻,也有人因为不想违背他人的期待,而把自己的人生活


成了他人希望的模样。有些人仅仅因为父母的反对,就放弃了自己梦想的专业或自己选择的伴侣。


如果没有勇气违背他人的期待,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首先,这些人没有办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三木清说过:“按照他人期待生活的人,通常会放弃发现自我的努力。”按照他人的意愿生活,就等于放弃了自己选择的机会。


其次,按照他人期待生活的人,没有办法去做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我们常常感慨有人天赋异禀,可惜最后流于平庸。其实平庸也不算最差的结果,最糟糕的是为了明哲保身而选择对错误,甚至对犯罪视而不见。



如果一个人能够时时刻刻对世俗保持质疑的态度,以自己的想法安排人生,那么即便他在别人眼里有些离经叛道,至少他还有机会活出自我。


如果一个人没有违背他人期待的勇气,就会害怕拒绝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孤立。


一味迎合他人或许能够避免孤单,但其代价就是要压抑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浪费自己的人生。


3.将人生视为旅行


人生的目的地并非死亡,没有人会为了尽快抵达死亡这个终点而匆匆赶路。

这一点和旅行很相似,我们要思考如何感受人生的过程。


三木清在《人生论笔记》中写出了对此的感受:“人生到底去往何方?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人生,就是向着未知之地的一场漂泊。”



最初,我们懵懂地来到这个世界,在经历意外或挫折后,便开始转身走向外面的世界。


这就像从循规蹈矩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挣脱出来出门旅行一样,一旦启程,我们就将告别起点。


我们去上班或上学时,都必须尽快赶到目的地,即使出于工作原因去外地出差,也会尽可能当天往返,一般不会在工作的地方观光游玩。


然而,抵达目的地并非旅行的唯一目的。


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旅行便已开始。虽然我们会在确定好目的地之后出发,但即使最后无法抵达目的地,这段行程也不会因此就失去意义,因为抵达目的地前的种种经历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即便一时兴起中途下车,旅行也仍然是旅行。我们有可能比计划中旅行得更久,也有可能终止原计划提前返程。旅行本就是从容随性的,即便计划有变也无关紧要。


“旅行不是出发,也不是抵达,旅行自始至终都是过程。只关注旅途的终点,而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人,是无法懂得旅行真正的乐趣的。”


4.活在当下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叔本华


人生活在变化的时空之中,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过去已经消逝远去,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未来无人可以预知,因此无法确定。只有短暂易逝的当下,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时刻。


阿德勒在《性格心理学》中说,如果失去了和现实的联结点,那么我们“就会忘记作为人类需要为他人贡献什么”。不能活在当下,其实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和现实的联结点。



贡献”意味着奉献,但是并不是要求我们做出什么特别的事情,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生存的目标就是在接受的同时,不断给予和贡献。只要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目标,就不会在未知的人生之旅中迷失自我。


写在最后


未来不可预知,世界变化太快,事情该来就会来,根本不受个体的意愿左右。


当然,这并不是说,未来会发生什么早已注定,只是我们无法预先知道;而是说,大多数事情其实不受我们的意志掌控,并且即便无法控制,我们也不能彻底地放任、无所作为,而是要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我们会暗暗祈祷,事情能如我们所愿。但是,即使我们心里有最乐观的预期,恐怕也无法驱散不安的阴云。这就如同即使在危险面前闭上双眼,危险也并不会因为我们看不到就不存在。


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我们都是在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在无法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有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未来不可知而感到不安,有的人甚至因为未来不可知而感到兴奋,并且充满期待。


所以既然我们迟早会面临不安,不如就让我们先了解不安。如果运气够好,我们或许可以消除已有的不安,并平静地等候下一次不安的到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中国电子院发声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日本化妆品150年,我们总结出五点规律"我们国家有黄金、有铀矿,为什么我们还是那么穷?"梦的谶言可耻!乘客因座位上有呕吐物感到不满,加航机长:要么自己下飞机,要么被列入禁飞名单!搬去泰安?原地等待?涿州书商们何去何从总感觉全世界都在针对你,这可能是「受害者思维」路子越来越野!“直播卖卡牌”盯上二次元玩家,卡面敏感到不敢展示豪门千金为何会嫁给保安?!总感觉身心疲惫?这四招帮你有效恢复→厌女症和《红拂夜奔》[日签] ​我们总是忙于生存,而忘记了生活惊险!收到匿名枪击威胁,奥克兰多所学校被封锁!西区一房屋遭枪袭!如何改善治安?NZ反对党:“量刑应更严格”!76年前,中共中央为何决定一枪不放就撤离延安?为什么在熊市,我们总会比预期亏得多的多?张小斐:我又红了,但总感觉怪怪的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中国电子院澄清:这是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小田》- 电影剧本第一集【冷兔趣闻】一些莫名会让人感到不安的“阈限空间”图片从走向世界到回归故乡,为什么人们总觉得“月是故乡明”?为什么他哄我,我却感到不舒服?|  有些宠爱,可能带着“善意歧视”总感觉腰酸脖子痛,险些高位截瘫!医生提醒退出美国市场?总部迁至西安?大疆回应新版疫苗加强针不安全?佛罗里达卫生局再唱“反调”,不建议民众接种~真的不安全吗?为什么我们总能被那些萌宠治愈?“这好尬啊!”新西兰工党落败后“破罐破摔”的态度,让NZ时政评论员们感到不爽!冷却的不止季节(94)— 回归[日签] ​我们总是忙着生存,却忘了生活。GitHub Copilot让陶哲轩感到“不安”我差点是一个红后代大疆辟谣全球总部将搬迁至西安;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中国电子院澄清;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土耳其投资20亿美元丨邦早报朋友比我过得更好,为什么我会感到痛苦?国产光刻机工厂落地雄安?中国电子院辟谣→银行数字化作业不能“互抄”?我们总结了五大场景要素和两大路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