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奖”之初
2018年5月3日傍晚,我和妻子董建瑾在腾讯的37楼与马化腾便饭,提出后来称为“科学探索奖”的建议。马化腾不仅早已相信科学对中国的重要性,而且非常乐意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出力,所以对此建议一拍即合。
2018年7月6日,我们《知识分子》编辑部在北京组织座谈,请韩启德、王志珍、徐冠华、郭传杰、谢晓亮、夏志宏、朱邦芬、李国杰、严俊、袁正宏、杨震、马化腾等一道探讨科学探索奖的意义和可行性。大家的共识是中国民间支持科学是中国科学发展过程中新的重要一步。
2018年9月6日,马化腾与我访科技部,得到科技部领导肯定和支持科学探索奖的设立。
2018年9月30日,马化腾和我邀请科学家任顾问和发起人。
2018年10月11日,科技部领导、探索奖王妩蓉及其团队来我家,确定科学探索奖实施的关键点。
2018年10月19日,科学探索奖顾问和发起人在北京开会。
2018年11月9日正式公开宣布设立“科学探索奖”。
杨振宁、徐匡迪、韩启德、王志珍、徐冠华、许智宏、施一公、陈十一、张益唐、谢晓亮、潘建伟、钱颖一、毛淑德、高文、邬贺铨、李培根、谢克昌、程泰宁、潘云鹤、何华武、金力、汤超、夏志宏、王晓东、王辰等众多学者、科学家通过参与发起、评审、监督等环节保障了探索奖的设立。一大批海内外科学家团结起来,参与推荐、评审,为科学探索奖追求卓越起了良好的作用。
杨先生当时已经96岁,但他不仅2018年参与发起探索奖,并且多年向大奖委员会推荐优秀候选人。2019年11月2日杨振宁先生亲自到第一次颁奖典礼的现场并热情致辞。11月4日杨先生电子邮件肯定了探索奖:“探索獎i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a. Congratulations.”。
我们中国的科学,特别是近现代的科学,进程非常艰苦。今天在座的韩启德、王志珍老师在各位获奖人一样年龄的时候,从事科学的条件要差很多。1977年考入大学的田刚、汤超、谢心澄除了如愿进入他们喜欢的专业之外,都得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汤超刚才又调侃我报考中国科大物理系未能如愿,我只好说明一下我的物理考分是够科大的,不过中学语文课代表的我语文不及格。我们出国后决定回国,除了因为归属感,也因为有提高中国科学的共同愿望。
五年来,基金会工作人员有效和辛勤的工作,国内外科学家坚持标准,评选出248位探索奖获奖者。有这么多优秀青年科学家,我们所有参与者非常高兴。我们希望,探索奖的年轻一代,团结更多的科学家,培养更多的学生,做出更多的工作,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科学前列。
探索奖的初步成功,说明一旦为我国科学有担当的行政部门领导,与相信科学、愿意与我国科学发展共同前进的企业家、企业及其基金会,与诚实可靠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就能够为中国的科学做实事。
支持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奖”成为我国单一企业与科学家发起支持科学最大的民间科学奖项。它与之前2015年多个企业家和多个科学家发起联合成立的表彰我国科学家突出的终身科学成就的“未来科学大奖”、之后2022年开始的支持55岁以下科学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鳞次栉比,形成我国科学界一以贯之的标杆。
它们不仅确立我国科学卓越的标准,而且提倡探索自然的趣味、坚持公正的文化,让重要(S)、原创(C)、优雅(E)在我国科学界逐渐成为我国科学界的追求。
(文字较即席发言有补充)
附2019年11月12日杨振宁现场演讲全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