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已经成为了骗子谋财的工具社会2022-08-19 04:0801最近碰到一个广告主,通过不同媒介找了我们七八次,说想要呼吁大家捐款救助“毛孩子”。他们给的文案基本都是这种风格的。开头通常会讲到一只小猫或者小狗,被虐待或遭遇意外,特别可怜,伤痕累累,命不久矣。幸运的是,它得到了好心人的救助,被送去医院进行治疗,在精心的照料下很快就康复了。虽然受伤的部位依然有残缺,但它得到了温暖和爱。仅供示意接着话锋一转,好心人闪亮登场。TA并不是第一次帮助这些可怜的小动物。过去十几年,TA身体力行,收留了很多流浪、受伤、被遗弃的毛孩子。收留的动物越多,需要承担的开销巨大,不仅吃的用的要花钱,看病也要花钱,日子过得很苦。即便如此,TA从没想过放弃毛孩子,就算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就算要面对家人的不解、承受邻居的质疑,也必须要让它们得到帮助。仅供示意文章写得很煽情,又有很多毛孩子的照片,或是受伤无法动弹,或是围在救助人身边,所处环境大多是简陋的郊区农家院,看着确实可怜。所以最后附上捐款捐粮的二维码,顺理成章。这个文案我已经在不少同行那里看到过了,有些是很大的号,报价很贵,但这广告主看起来比腾讯还有钱,全都投了。奇怪也奇怪在这里,既然这么苦、这么可怜,毛孩子和救助人都快吃不上饭了,怎么还有那么多钱拿出来做推广呢,省下来做救助不是更符合初心?坦白说,我每年能在网上看到的同类型文章,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都打着私人救助基地的名号,高呼“救救这几百个毛孩子吧,他们快断粮了”。很多网友愿意献上爱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但是很遗憾,其中大部分求助都是骗局。他们利用了大家对动物的同情心。这些私人救助基地看起来确实在做善事,他们可能真的有院子,也在收养流浪动物。但他们做救助不是为了小动物,而是为了骗捐赚钱。他们很多都无法提供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好像特别害怕被人找到,难道他们不希望有志愿者或义工上门帮忙照顾小动物吗?现在信息传播是很方便的,但是这些基地的日常似乎没有人看到,拿出来的宣传图总是一样的。这些动物是怎么被照顾的?生病了有没有治疗?不同情况的动物有没有不同的应对方式?都是未知数。再仔细看这类批发来的文案,所有内容都在渲染小动物有多可怜,救助人有多不容易,但对捐赠的款项具体会怎么使用却避而不谈。有些虽然会明确告知款项会用来筹粮,但给出的价格偏高,且无法提供明确的采购渠道和配方,一切全靠嘴上说说,拿不出有效的凭证。而且,他们也没有正常的财务制度,从不对外公开资金流动;就算是捐粮的,也只有草率的数字,和人与粮的合照,看不到动物在哪。没有人知道他们拿到了多少捐款,也没有人知道捐赠的款项帮到了多少小动物,甚至没什么人知道他们的基地里到底有多少小动物。这显然都不属于正常情况。当然,我们不是在全盘否认做善事的人,也愿意相信有人真心实意地在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只是建议大家在捐款前,先冷静地咨询这家机构能不能满足基础要求:捐款账目公开、资金流动透明、基地开放探访、接受大众监督、保障动物福利...如果都无法满足,那就算了吧,因为你很有可能在被诈骗。你的同情与善良恰好是这些骗子的工具。02既然对宠物的同情心能被人用来牟利,那么对人的同情心当然更加有利可图。大家知道,我有很多不同地区的吃喝玩乐群,主要就是聚在一起讨论吃吃喝喝的话题。前阵子,不同群里、不同账号发了同一条消息:儿子不幸患急性白血病,花光积蓄走投无路,“叔叔阿姨请帮帮我,我想活着!”这是成都重庆群。这是日本群。这是上海群。第一次受到这条消息时,我点进链接看了看,是个10岁的小男孩,做了7次化疗,家里条件不好,无房无车无收入有负债,日子挺难过的。然而,当消息重复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我只剩下一个疑问:这到底是谁的儿子?还有一次更有意思。有人说自己卖了房子车子,还是欠医院钱,孩子的药很快就要停了,希望大家帮帮忙,救救自己得了罕见病的孩子。这位走投无路的孩子母亲,从进群开始头像一直是C罗代言的实况足球。(之前“她”还发过各种奇奇怪怪的广告,我一直忘了踢。)很有个性啊。不过当我再次点开她头像的时候,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原,想要把母亲的人设坐实。也是槽点满满了。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求助消息在我们群里特别多,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仿佛有什么磁铁,把需要帮助的苦命人都吸引了过来。邻居奶奶患白血病去世了,现在孙子也得了白血病,家里无力负担,希望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五岁男孩得了恶性肿瘤,家里花光所有积蓄,希望爱心人士提供一个生存机会。血癌宝宝抗癌两年,现在欠费了,马上要停药,实在万不得已,只好向社会求助。家长说,“看着孩子内心撕心裂肺的疼”。同样的求助文案不久后被另一位家长引用了,同样“医院欠费了,马上要停药了”,同样“万不得已”,同样“内心撕心裂肺的疼”。不过孩子显然不是同一个孩子。类似的消息看多了,不难发现他们的文案都大差不离,大概是同一个生成器的产出。不止微信群有这种情况。刷微博的时候,很多热门微博评论区也会出现大同小异的求助信息。“我的儿子才14岁,不幸身患急性白血病。治病已经挖空家底,求求大家救救他吧!”“我的儿子从七楼不慎摔下,正在PICU抢救,求大家救他一命吧。”如果点进他们的主页,通常会发现一条附上捐款链接的长微博,讲述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是多么痛苦、多么需要帮助,自己是多么无奈才会公开求助。很多人为此捐过款,我也不例外。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被这种惨烈的故事打动,忍不住做些什么。很遗憾,这同样是骗局。故事是真的,求助也是真的,但这些求助者多半是打着爱心旗号的骗子,而不是真实的病患家属。他们更换不同的账号和信息,时而有得白血病的外孙,时而有得了恶性肿瘤的女儿,然后辗转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用他人的痛苦吸引关注。有人可能会疑惑,毕竟他们提供的都是轻松筹、水滴筹这种大平台的链接,有对应的审核机制,怎么会这么容易造假呢?因为他们的骗局更为“高明”些。他们并没有凭空造出一个虚假的急需帮助的病人,而是去找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病患家属,以提供筹款链接推广服务的名义邀请合作,再按筹款比例收取“推广费”。推广费相当之高,最少30%,最多可达70%。也就是说,当你点进这些链接捐出10块钱时,这些骗子最多能拿到7块钱的收益。这是从急需帮助的病患身上剐了一层皮啊。为什么家属们会同意这么离谱的条件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大家应该发现了,在这类求助中,白血病是最常被提到的一种疾病。这其实是筛选过的结果。白血病以及部分慢性癌症患者,治疗花费高且周期长,大部分家庭很难独自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只能寄希望于社会众筹这种模式。可惜,一次筹款往往只是杯水车薪,持续的治疗需要反复多次的筹集。时间长了,患者与其家属很难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圈筹到钱。此时此刻,即使要承担高额的“推广佣金”,他们也会接受,因为至少能拿到一些救急的费用。这些推广者的手段很粗糙,就是通过机器人把不同的链接和文案散布到不同社交平台,也有人会找下线去进行分发,同时提供分成。一位记者与推广方的对话以结果论,他们确实筹到钱了,能帮这些患者短暂地解决问题;但长远来看,他们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可信赖形象,导致大众对求助案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在下一次捐赠时更加谨慎。长此以往,更多人将无法得到帮助。03在作恶的人手中,人们的善意变成筹码与工具,成为可以被操纵的东西。他们并不在乎这些珍贵的善意本身,只看到能够获取的利益。不止有人借机骗钱,也有人利用这种好意去满足自己见不得人的隐秘癖好。豆瓣有个“「陌生人的善意」接收和发送小组”。不同的人汇聚在这里,分享他们接收与释放的善意。心情不好或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去小组逛一逛,经常能看到很多细微却温暖的故事。前不久,有位楼主很开心地进组分享了自己帮助一个小女孩的事情。女孩第一次来月经,但妈妈不在身边,很茫然无措。当时楼主一个人在商场里,有个四十来岁的男子来借手机,想要打给女儿。由于电话没人接通,楼主在对方的请求下又发送了短信。男子说,自己和女儿刚来这座城市不久,孩子14岁,刚来月经,妈妈不在身边,想问问卫生巾应该买哪些,月经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楼主很友好地回答了他,还自动提出要不要去商场二楼的超市帮忙进行购买,但对方拒绝了。分开后没多久,楼主接到了来自这位妹妹的短信,很礼貌地喊她姐,又问了些相似的问题。她不厌其烦地又回答了一次,为帮到小妹妹感到开心。同时,她说有不懂的都让妹妹来问,也同意了妹妹想要加微信的要求。妹妹在微信上非常勤学好问,一会问肚子痛怎么办,一会又说还是不懂怎么用卫生巾。楼主告诉妹妹肚子痛要喝热水,拍了视频示范卫生巾的用法,还提醒她记得勤换。简直比亲姐姐还要贴心。所以小妹妹也说了,他爸觉得姐姐是个很热心的好人,让她最近有不懂的就问姐姐。还邀请好心的姐姐以后去她的家乡玩。帖子评论区里,有人觉得暖心,也有人很疑惑。毕竟,就算妈妈不在身边,那其它女性亲属呢?女性同学、老师呢?总不会一个能帮忙的人都找不到,非要去大街上求助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吗?家长这么放心,也是蛮奇怪的。还有人提到妹妹的说话语气很奇怪,很多语气词和错别字,看起来像是中年男人的伪装。讨论的人多了,楼主也渐渐感觉到了一点不对劲,比如这个小姑娘没有开朋友圈,微信号也是乱码,不像是现在的初中生小孩。聊天过程中,对方还有意无意问了些很奇怪的问题,快十二点的时候问她和谁一起睡?还问来月经以后,胸部会不会发育更快?有一次还突然凌晨打电话过来。紧接着,几位看到帖子的姑娘联系了这位楼主,表示她们有相似的经历。几个人对了一下信息,发现“求助者”就是同一个人,使用的号码一致。套路也一样,在大街上借手机找女儿,然后找借口加微信,伪装成小妹妹和姐姐聊天。有位姑娘是一年前遇到的。聊天时问的也是差不多的话题。另一位姑娘则遇到过三次同样的情况,都是同一个男人,最早一次发生在2019年。看来毫无疑问是个“惯犯”。他做这种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没人能说清,或许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欲望与心理。面对迷茫的、没有妈妈在身边的青春期小女孩时,大家的戒心很容易降低。如果她们没有及时警醒,那对方可能会在聊天中变本加厉,提出更多越界的问题,打探更多个人的隐私。这是肮脏的骗局,毫无负担地利用别人的善良与同情来满足自己卑劣的、见不得人的“渴望”。 04更可怕的是,当有人意识到善良能够作为诱饵时,他们想用之钓到的“鱼”也越来越大。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前阵子画过一组漫画,提醒大家注意提防拐卖新套路。其中提到了这样几种骗局。路上有陌生人正在寻找自己的宠物,她请求你帮忙去阴暗的小巷子里一起找。独自出行时,有陌生女生前来求助,说自己被跟踪了,希望你伪装成她的朋友一起走。陌生的老人家找到你,说自己的钱包丢了,希望你能带他去某个饭店吃顿饭。它们不约而同地利用了人们的善意,然而一旦你动了恻隐之心,等待你的可能就是深渊。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会因为善良付出代价。这种代价甚至可能是生命。几年前发生在黑龙江桦南的一起杀人案就是警示。谭蓓蓓和白云江是一对关系并不和谐的夫妻。白云江无意中得知妻子与他恋爱期间,曾与其它男性发生关系,因此常常对妻子进行家暴。当时,谭蓓蓓已有身孕。她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找几个少女来供丈夫“玩乐”呢?或许这样对方就能心理平衡些,不会再打骂她......于是,她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最初考虑过继女的同学,但害怕被女儿发现,最终作罢;接着,她找到另一位“心仪的对象”:16岁的小萱。小萱是当地人民医院的一位实习护士。那天下午,她出门办事,在路上看到一位孕妇突然倒地,她出于好意,立刻上前搀扶。交谈中,对方透露自己住在附近的小区,小萱不忍心放着自称腹痛的孕妇不管,决定送她回家。这名孕妇正是为丈夫物色奸淫对象的谭蓓蓓。她假装摔倒、需要帮助,从而让好心的小萱同意送她回家。到家后,她又以感谢为名,送给小萱掺了安定片剂的酸奶,致其昏迷。白云江欲对小萱实行侵犯,但因生理原因未能得逞,又害怕罪行败露决定伙同谭蓓蓓杀人灭口。一条年轻的生命,没了。尽管被告人白云江最终被判处死刑,但惩罚再重,也换不回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这个案件让我想起了电影《素媛》。八岁的素媛走在上学路上,遇到了一个喝醉的流浪汉。那天下着雨,对方浑身都湿透了,站在面前,低着头问她:“能让叔叔也撑你的伞吗?”她被教导善良,被鼓励乐于助人,所以她同意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她被粗暴残忍地对待了。电影里的小素媛,可怜地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块肉是完好的。她忍不住问,“我做错什么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善良没有错,帮助别人没有错,错的是犯罪的人,是那些利用善良的人。小萱亦然。她只是好心地扶起了孕妇,又好心地送人回家,谁能想到却把自己送上了绝路。是她们的善“成全了”别人的算计。05善意在任何时候都是很珍贵的东西,而这种对善的肆意利用会消解人们从善的欲望。当一次次付出好意,却只能收获欺骗与伤害时,没有人会愿意再释放自己的善意。那些可能带来的后果,无意中给所有人系上了一道枷锁,让每个人在行动之前不得不再三思索,是否能够伸出援手,是否能够承受代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敢做好事了?其实答案我们心知肚明。比如说捐款。以前我在朋友圈或微信群看到筹款链接,都会点进去捐一点,多少不论,仅是心意。然而自从知道我捐出去的很多钱并不能真正被用于患者以后,我就不再愿意消耗了。有时候在大街上碰到别人问路,都要保持距离,然后尽量快地回答,不敢过多攀谈。身边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觉。有朋友之前碰到一个骑三轮车的大爷连人带车摔在路上,他说当时很想过去问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忙,但却不敢,担心弄巧成拙。他还提到,周围的人都有类似的顾虑。掏出手机报警的人很多,但直接上前的人很少。如果每一次行善都需要小心谨慎,都要抱着忐忑的心情再三纠结做还是不做,那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肯定很难及时得到帮助。社会将一点点变冷漠,这与人类文明是相悖的。这样看来,利用别人的善,恐怕正是普天下最可怕的一种恶。-END-欢迎关注【推荐阅读】哪个省份是高考地狱?台湾街头,到底有多少“南京”房思琪是被文艺病毁掉的吗?回复“美食表格”发你一份最全的上海美食表格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