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随着阿塞拜疆国防部宣布在纳卡地区展开“反恐行动”后,使得相对平静近3年的纳卡地区重燃战火。据最新消息称,阿塞拜疆军队已攻占数十处阵地,摧毁上百件隶属亚美尼亚军队的武器装备,并在此过程中造成若干平民死伤。与此同时,针对冲突骤起的纳卡地区局势,包括美、俄、法等多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呼吁双方加强沟通接触,而非将其诉诸于暴力手段。另据俄新社最新消息称,当地时间9月20日,在俄政府的积极斡旋下,阿塞拜疆与纳卡地区代表达成全面停火协议,该协议将在俄维和部队指挥部的协调下得到全面落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场持续时间不到2天的“反恐行动”终以全面停火而结束,但阿塞拜疆为何多次要在纳卡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呢?如果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得从纳卡地区充斥着动荡与破碎的历史变迁及冷战结束后这30余年时间里的过往发展中才能找出答案。
(图为纳卡地区具体示意图)位于外高加索山脉的东南部的纳卡地区,全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意为“山区黑色花园”、面积4400平方千米,上世纪80年代末,境内人口约18万左右,其中,76.9%为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21.5%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从地理环境上来讲,纳卡地区是连接欧亚大陆及中东地区的关键地带,同时得益于大、高加索山脉使其拥有天然屏障,从而令纳卡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历史上,波斯、罗马、阿拉伯、突厥、蒙古、奥斯曼、沙俄等大国相继对其展开征伐,在民族及宗教领域推行野蛮政策,导致为该地区日后陷入混乱埋下伏笔。值得一提的是,在纳卡地区最先立国的亚美尼亚,在罗马政权的影响下,决定全民信奉基督教。但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于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被迁至此地,由此为日后亚阿两国就纳卡地区主权归属领域内的宗教信仰方面,造成不可挽回的割裂。(图为卡拉巴赫王国在纳卡地区的舒沙城镇修建的城堡)19世纪初,随着沙俄击败波斯后,包括纳卡地区的外高加索地区从此被纳入沙俄势力范围,并在此后形成传统,且随着岁月流逝与政权更迭,逐渐在苏俄、苏联及俄罗斯历届政府心目中得到强化。相比于波斯统治时期的“一碗水”政策,以东正教为宗的沙俄的到来,让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找到了靠山,而这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却是一个不利消息,因此两国积累的矛盾也就愈发增多。十月革命后,以“世代出产职业军人”的亚美尼亚决定起兵,随后将纳卡地区攻占,眼看数代先祖宏愿将要实现之际,作为域外因素的英国却在宝压在他们自认为更加可靠的阿塞拜疆身上,因此导致亚美尼亚的战略构想再度破产。不过在1919年,随着苏联红军在外高加索地区取得优势后,使得亚美尼亚的劣势看似要被扭转,但以斯大林为首的高加索中央局,为了出于苏联对该地区的绝对掌控,亲自下场设计了一出荼毒深远的“千古间离”。(图为苏联时期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归属阿塞拜疆管辖治理)1921年7月,以斯大林为首的高加索中央局以“民族自决”为指导原则,以“多数服从少数”的公开投票为具体手段,最终在4∶3的结果下,给予纳卡地区民族自治州的身份。随后又出于民族成分比例缘故,决定将其主权移交至亚美尼亚,尽管彼时的阿塞拜疆对此抗议不断,但在斯大林等人的铁血手腕下,却又不得不接受。然而在转瞬之间,阿塞拜疆对此却喜笑颜开,原因系同年在亚美尼亚首府叶里温,爆发了由亚美尼亚境内民族主义分子发起的反苏俄叛乱,导致该国与苏俄中央政府的关系急剧恶化。斯大林等人见状,为避免亚美尼亚境内出现以反苏俄为主的“大亚美尼亚”主义,决定收回此前的成命,最终将纳卡地区交予阿塞拜疆手中,以此达到外高加索地区平衡。而目睹这一切的亚美尼亚则始终对此拒绝并不予承认,尽管日后已经融入苏联这个大家庭中,却始终在为谋求纳卡地区回归亚美尼亚而暗自发力。最终在时代及历史因素裹挟作用下,同阿塞拜疆就纳卡地区主权归属爆发战争,成为如今横亘在外高加索地区的一根尖刺。(图为苏联时期纳卡地区境内的民族分布比例,红色代表亚美尼亚人,蓝色代表阿塞拜疆人)梳理完纳卡地区在地理、历史上的脉络后可以清楚地看到,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对纳卡地区的主权声索及法理依据有着截然不同。亚美尼亚认为,纳卡地区曾是该国的龙兴之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初就成为当时亚美尼亚的领土,此外,在此时代栖息的亚美尼亚族人及深受基督教文化浸染的建筑、习俗等,更是不可辩驳的铁证。不过在阿塞拜疆眼中,尽管依旧将考古领域内的全新发现当做是该国对纳卡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例证,但在法理依据上却更倾向于上世纪20年代苏俄高加索中央局作出的决定,因此认定纳卡地区属于是阿塞拜疆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更为尴尬的是,尽管纳卡地区主要以亚美尼亚人及基督教文化为主,但其周遭却被阿塞拜疆所环绕,因此对于主张该地主权归属自身的亚美尼亚来讲,无疑是一块飞地。因此这便是如今亚阿两国,针对纳卡地区坚持主权声索,冲突争夺不断的原始肇因。(图为被誉为普希金继任者的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从19世纪初到21世纪,以俄罗斯为主体的莫斯科政权将外高加索地区纳入其统治/势力影响范围还不到三个世纪。但是在这近三个世纪内,外高加索地区这块充斥着征伐与杀戮的土地,早已深深沁进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中,随后便化为浓烈的高加索情节。而在这一点上,外界可以从俄罗斯文学领域中窥得一斑,例如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等人都曾在北高加索地区服役过。其中,莱蒙托夫还曾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出对高加索山浓烈的情感,“从幼年中,在我的血液里,就沸腾着你的热力和你那暴风般的热情,在这个对你来说陌生的北国里,我的全部身心都属于你,属于你而无所不在。”因此在俄罗斯的视角下,外高加索地区既是地缘政治领域内的“后院”,也是俄罗斯民族情感世界中的“图腾”,而这,也是亚阿两国不得已将其视为裁决纳卡地区主权归属重要参与者的直接原因。(图为第一次纳卡战争中阿塞拜疆军人)在过往历史中,面对着坐落于外高加索地区的亚阿两国,莫斯科所采取的政策以总体失衡为主。如在上世纪20年代~90年代,由于苏共中央政府在民族政策继承上的高度统一性及新时期下民族政策上的混乱性所致,导致亚美尼亚对苏共中央的反感与日俱增,由此便引发了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纳卡战争。在这场持续时间近6年的地区冲突中,纳卡地区共丧生28000~38000名平民,亚美尼亚方面损失5856~6000名士兵,阿塞拜疆方面人员战损则达到11557名。不过据西方国家说法称,阿塞拜疆的人员损失则在28000~30000人左右,至于因故失踪者,时至今日都无从查证,使得外界也只能通过那冰冷的数字统计,去做一番简单的了解。(图为第一次纳卡战争中活跃在前线地区的亚美尼亚军人)第一次纳卡战争中,莫斯科仍然延续“总体失衡”政策,但适用对象却从此苏联时期的阿塞拜疆转变为亚美尼亚,至于为何会发生如此之大的态度转变,则完全取决于当时莫斯科的利益考量。冷战结束后,在外高加索地区迅速形成两大地缘政治板块,前者由俄罗斯-亚美尼亚-伊朗组成,后者则由土耳其-以色列-阿塞拜疆组成。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苏联时期,苏共中央总体上偏袒阿塞拜疆,原因是想借其制衡在外高加索地区实力较强的亚美尼亚。而亚美尼亚的“实力较强”绝非仅仅体现在斯大林等人心目中的以亚美尼亚民族主义分子勾起的“大亚美尼亚”主义叛乱思潮。相反,在卫国战争期间,看似国小民寡的亚美尼亚,却竟有50万民众报名参军,而在当时,亚美尼亚的总人口却仅仅只有300万左右。而在这50万民众中,亚美尼亚则向苏联输送了100多名“苏联英雄”,4名军兵种元帅/主帅,60多名高级将领,占比之高居苏联各民族之首。(图为亚美尼亚儿女的优秀代表—著名军机设计师米高扬)此外,大名鼎鼎的巴格拉米扬元帅,闻名遐迩的著名军机设计师米高扬等人,都是亚美尼亚民族的优秀儿女代表,因此在这一点上,是阿塞拜疆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也成了在第一次纳卡战争中,阿塞拜疆惨败而归的原因之一。书接前文,第一次纳卡冲突中,作为裁决者的俄罗斯将属于力量的天平,几乎毫不犹豫地倒向了亚美尼亚一方,尽管它所扮演的角色是“调停者”,所发挥的作用是让亚阿两国停火止战,使得和平重新降临在外高加索地区。但在背后,俄罗斯不论是扮演的角色,抑或发挥的作用,均是在从中浇油拱火,力图通过支持亚美尼亚,从而在第一次纳卡战争中重挫彼时野心勃勃的阿塞拜疆,最终借此机会重新掌握在外高加索地区的绝对控制权与战略主动权,进而达到遏制土耳其国内世俗势力染指该地区的战略目标。(图为在此番纳卡冲突中向纳卡地区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官兵)第二次纳卡战争中,外界发现,此前偏袒亚美尼亚一方的俄罗斯在处置方式上更加趋于“中立”,而俄罗斯之所以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亚美尼亚政坛的整体转向。2018年,依靠“颜色革命”上台执政的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素以亲美返欧闻名于世,尽管碍于俄罗斯威亚与现实利益因素考量,迫使其没有做出较为过火的举动,但借着反腐败之名清除国内亲俄人士的举动,仍然让莫斯科感到不满。因此在第二次纳卡战争中,俄罗斯面对阿塞拜疆国防军的节节胜利,内心中是乐见其成的,因为如此便可通过第三方来达到惩戒亚美尼亚的政治目标,让其认清与俄罗斯背道而驰的代价是多么惨痛。但同时考虑到为保持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平衡,俄罗斯又在战争趋于末尾之际,出具多份停火方案,并派维和部队进驻纳卡地区的要害地带,以这种方式提醒阿塞拜疆要适可而止。(图为在此番纳卡冲突中受损的民用设施)尽管在第二次纳卡战争中,阿塞拜疆洗刷了背负多年的耻辱,并在从中得到了诸多实惠,但这与阿塞拜疆“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构想相去甚远,因此便注定着纳卡地区日后还会掀起硝烟。纵观阿塞拜疆此番在纳卡地区挑起冲突,可谓是用意深远,时机得当,即阿塞拜疆想借着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沼之际,无暇抽出过多精力来关注外高加索方向时。企图想通过军事手段,将纳卡地区全境收入囊中,并在此基础形成较为稳固的统治,彻底解决掉持续百年的纳卡地区主权归属问题,让其最终成为有关各方不得不接受的既定事实。但决定上述局面的成败在于,尚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是否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水到渠成,因为在俄罗斯眼中,一个占领纳卡地区全境的阿塞拜疆,始终要比游移不定的亚美尼亚更具威胁。(图为在此番纳卡冲突中,因不满政府作为而举行抗议活动的亚美尼亚民众)幸运的是,在俄政府的斡旋调停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并没有就纳卡地区的主权归属声索问题爆发第三次冲突。尽管停火协议势必将进一步伤害亚美尼亚人民对纳卡地区的民族情感,但在绝对的军事实力与地缘政治优势面前,迫使亚美尼亚政府及纳卡地区有关代表不得不接受这份协议,而这一幕又像极了1994年阿塞拜疆人民不得不接受在第一次纳卡战争中败北而归的画面。是否有第三次纳卡战争,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下一个30年时间中,纳卡地区主权归属问题,依旧是影响外高加索地区迈向和平的一个巨大障碍。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