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一个人90%的成长来自哪里?
1967年美国电影《毕业生》主题歌《The Sound Of Silence》中有这样两句脍炙人口的歌词: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这两句诗一般的歌词,如果用善友教授在课程中的话说就是:“我们绝大多数时候是表而未达,最后慢慢丧失掉了达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是看而未见,我们用眼睛来看,但是我们没有用心来见”。
哲学家康德说,永远要把人当作目的,而非工具。可是过去,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的外在目标中,活在别人对我们的评判和期许中,为别人而活,为外物而活,精疲力尽,却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善友教授说,这都是因为未能真真地“表达”出自己。
新一代的企业管理者也突然发现无法再用冰冷的数字、严苛的纪律、高压和粗暴的管理风格来团合年轻的员工,如何实现管理者和年轻员工真正的“上下同欲”?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自驱力?善友教授说,这需要新一代管理者富有同理心的、真真地“看见”员工,视员工为一个完整的、真正的人,而非不被尊重的工具人。
本周六,善友教授带来课程《走进探索流:在意义缺失时代如何实现生命价值?》。为了“经由真真地看见他人,看见真真的自己,再把对自己的看见,真真地表达出来”,善友教授提出了“探索流”技术。
到底“探索流”该如何进行?探索流的三个简单规则是什么?“探索流”又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哪些可能性?怎么才能真正地看见、呼应和表达?
以下为精彩段落剧透(请前往混沌APP听完整版课程!):
01. 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能够涌现出极大可能会超过人类的AI智能,我们或恐惧,或惊呼机会来了。那么,人类可否反向模拟和学习人工智能网络,涌现出比人类个体更高的集群智慧,甚至有可能涌现出比AI更高层级的集群智慧出来呢?
02. 我想,人类已经骄傲了太多年,已经忘记自己其实也是由大脑神经网络的交互所形成的智慧了。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把个体视为一个神经元,让个体和个体之间基于某一个规则进行交互,形成某种集群智慧?这个网络,我称它为探索流网络。
03. 我们通常的交流像是打乒乓球。乒乓球本身就是一个想法,打来打去,乒乓球本身没有变化。但探索流是一个球打过来,和我之内的另外一个球碰撞,打回去的球变大了。探索流是想法之间的交互、碰撞,最后让想法本身变化。
04. AI用孩子般的好奇心来看这个世界,我想这是我们向AI学习最重要的一句话。
点击海报,看完整课程!
05. “我眼中的自己不是我自己,
你眼中的我也不是我自己,
我眼中的你才是我自己。”
所以请你不要给我提建议,不要给我提反馈,因为你从我身上看见的是你自己的问题而已,我眼中的你才是我自己。
06. 某种程度上来讲,今天的课程跟以前有一个质的区别,它有两个目的,第一希望你学会探索流技术,第二把探索流的技术带回家,把你的组织变成像皮克斯一样的组织。让组织外的探索和组织内的同步合一,你就可以去做一件从前做不到的事,创造。最终这个技术,是为了帮助我们创造,闯出一条从未有过的路出来。
07. 但凡我们活在时间里,不断奔向下一个目标。我向你保证,总有一天我们会被卡住。我们在事情上被卡住了,通常是因为我们人被卡住了。
而人被卡住通常是因为三个方面出了问题:我身体代表的行动被卡住了,我头脑所代表的思考被卡住了,亦或是我心之所向被卡住了。
08. 表和达是两回事儿。表是语言的沟通,达是心灵和心灵合一的状态。我们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在表而未达,最后慢慢丧失掉了表达的能力。
09. 很多时候我们是看而未见,我们用眼睛来看,但是我们没有用心来见。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看的时候,我们会看破、看穿、看透……这都不叫看见。
见的状态下,我和你几乎是一体的,我看见你就是看见了我自己。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人即自己,在去除评判、建议之下,我们从他人的目光的地狱走出来。
10. 经由真真地看见你,我看见了真真的我自己,我把我对自己的看见,真真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仿佛宇宙间最神奇的一把钥匙,甚至可以把潜意识里面自己封闭起来的心门打开。
点击海报,听完整课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