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杀进奥斯卡,国内禁止上映,却看哭全球网友: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战争片!公众号新闻2023-10-04 00:10▲艺术、时尚、创意带你看遍全球艺术之美谁也没想到,亚运会开幕后,最圈粉的是这对夫妇:叙利亚总统和总统夫人。当游客兴奋地对第一夫人阿斯玛说“你好美”时,她笑着回应“你们有一个很美的国家”,当开幕式上叙利亚仅8名运动员出场时,作为欢迎与支持,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停,一夜间,那个绽放着大马士革玫瑰的国度——叙利亚,在各大媒体的字句间,被重新提起,可是,战火四起,城倒墙塌,如今它已成另一番模样,如果没有战争,那里也曾如阿斯玛口中所言,如此美丽。借此,象君想分享一部电影——《金橘》,无数部战争大片在前,它却以单调的取景,平实的剧情,陈列现实的残酷,一举杀进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一片橘子园,两位留守的老友,两个负伤的敌对士兵,故事,开始了。一个橘子园,和两个老头始于1992年的阿布哈兹战争,日日震荡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居住在高加索超过百年的爱沙尼亚人,因战争爆发,被迫返回远在欧洲北部的祖先家园,村庄人去楼空,只有少数人选择留下。年过七十的老木匠伊沃,和橘子园主人马格斯,是仅剩的两位村民。马格斯忙着摘橘子,他心疼这一片金灿灿的果园,腐烂于无人问津的山间,伊沃忙着为老友的橘子做木箱,累了稍作歇息,咬一口面包,就一片奶酪,听听收音机里传来的前线报道。沉默的生活,在两个车臣人的闯入后,掐出了关键帧,炮火声从山坡上传来,老木匠奔跑着前往,眼前是倾斜的车辆,陈列的遗体,耳边隐隐传来的呻吟,是先前讨要食物的车臣人阿赫迈德。安顿好车臣人后,木匠和老友返回事发点,掩埋遗体,幸运的是,在搬运中又发现了一位幸存士兵,不幸运的是,他是来自车臣敌对阵营的格鲁吉亚人尼卡。两个“敌人”,同居一个屋檐下,车臣人阿赫迈德,是个粗人,却也是个重情义之人,为养家糊口加入雇佣兵,格鲁吉亚人尼卡,满腔报国之志,瞒着母亲冲上前线,两人一对视,便剑拔弩张。好在有木匠从中周旋,车臣人承诺:“我绝不会在这个屋子里杀了他。”但两人互呛的桥段,像极了小学生争夺心爱的玩具,从早起就开始的唇枪舌战,成了两人的相处之道。时间过得很快,两人从互相为阵,意欲杀死对方,到坐在一张桌旁,喝酒吃肉,谈笑风生,有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车臣人朝拜后走出卧室,格鲁尼亚人立马将胸前的十字架收入衣服内侧,车臣人对他说“不必如此”,看,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就是如此简单。直到一群俄罗斯士兵出现,剧情迎来终点,来自俄罗斯士兵的猜忌,扳动了枪支的扳手,仅1分钟的枪战,带走了数条性命,故事仿佛又回到起点,全村仅剩木匠和车臣雇佣兵两个人。一个老木匠,和两个士兵在高加索地区,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枪射出,枪声却能在山间回响几个世纪。”导演“以小见大”的拍摄手法,与这句谚语不谋而合,小小的爱沙尼亚村,为数不多的出场演员,既没有华丽特效,没有大场面,亦没有说教,而主角对与战争的态度,高下立见。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橘子园,承载着人性的善良与单纯。阳光扫过山顶,山上的橘林,目之所及是一片黄澄澄。曾经,这里是村子里许多人谋生的希望。一间曾居住了三代人的木屋,处处是过往美好生活的影子,灶台的小茶壶,柜子里的各式茶杯,屋子里颜色活泼的窗帘布、沙发布,曾经,这里是老木匠安享晚年的处所。一间简陋的木工房里,能敲打出希望,也能迎来死亡,镜头第一次对准老木匠的双手,他正在为橘子做木箱,镜头第二次对准老木匠的双手,他正在为亡者做棺材。每当镜头离开果园与房子,画面便陷入一片灰调,这暗示了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人民生活的每一寸土地,战火取代了灯火,爆炸声充当着死亡的号角,最终,普通人成了冲突之下的牺牲品。片中有数段发生于木匠与士兵间的对话,是导演意欲传递给观众的有力号召,木匠:“年轻人,你怎么了?一直在说‘我要杀了...我要杀了...’谁给你权力那么做的?”车臣人:“战争。”木匠:“太愚蠢了!”在那个年代,有人是车臣人,也有人是格鲁尼亚人,他们自诩知识青年,饱读诗书,深刻了解历史,却从未思考过战争的意义,亦没有认清战争的残酷,他们成为政治的炮灰,至死都沉浸于自我奉献的英勇。故事到最后,木匠将死去的格鲁尼亚人,埋葬在自己儿子旁,车臣人问木匠:“儿子是怎么死的?”,木匠说:“他早早奔赴战场,说要保卫我们的家园,我告诉他那不是任何人的战争,但他不听。”最终,木匠的儿子死于格鲁尼亚人的枪下,却与格鲁尼亚人长眠于此。对老木匠来说,他们都是被战火无情焚烧的人。片尾,车臣人开着车,听着格鲁尼亚人生前整日维修的录音带,踏上了返乡之路,录音带里放的是传奇诗人歌手Irakli Charkviani演唱的「一艘纸船」,车臣人带着敌意踏上这片土地,怀着友谊缓缓驶去。金橘仍挂在枝头,木匠仍守着木屋,来年,橘园仍会开出新果,来年,和平也会到来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争片?近年来,包含战争元素的电影,越来越多出现,从《战狼》、《红海行动》、《长津湖》......到最近上映的《志愿军》,战争片屡屡创票房新高的佳绩,给了行业一股风。那么,什么是真正被需要的战争片?它可以像苏联的《战争与和平》那样,倾举国之力合拍,历时五年完成,影片长达7小时,共调动13万军队参演,耗资5.6亿美元,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历史下的「战争片」。它也可以像《西线无战事》那样,故事来自一个真正战士的笔下,记录了千千万万的德国年轻人,扛着枪,唱着歌,冲上战场,以崇高之名,最终,在最美好的年纪,以最痛苦的方式死去。影片可以被删减,历史可以被美化,而血淋淋的现实,依然存在。我曾细读亲历战争的幸存者,对战争的描述,是亲人死在眼前,是同胞饱受凌辱,是一次次对准黑不见底的枪口,是尖叫哭泣漫山遍野,当鲜血在眼前炸开,当心理与身体不堪重负,倒下,醒来,却身处尸体叠成的“人海”间。柯索瓦曾说“只有经历了战争,你才能真正知道和平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拯救大兵瑞恩》《现代启示录》出现,其现实意义是告诉人们战争丑恶的真面目,在这个和平年代,一部合格的战争片,其最大的意义便是「反战」,「反战」反的是“好战分子”,反的是“战争狂热”,反的是“盲目英雄主义”。“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人们愤慨战争,并不能阻止战争的到来,而人们欢呼战争,战争就一定会到来。”——唐一水图源网络-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