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学会节约能量
对与己无关的杂事,主动过滤,才能回收精力;对无法改变的烂人,避而远之,才能节约情感;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少思少虑,才能守住心智。
富书作者:墨染
来源:富书(ID:kolfrc)
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无比疲惫,连抬手都觉得费劲;
分明睡了很久,醒来却还是精神不佳,仿佛熬了通宵。
财经作家托尼·施瓦茨所说:“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消耗能量。”
一个人身上的能量是有限的,当我们为无关紧要的事情耗费太多时间,便损耗了能量,让自己越活越累。
人生下半场,学会节约能量,才是最大的智慧。
节约精力,滤杂事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无穷无尽,身处信息量庞杂的当下,我们很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
学不会过滤,便会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占满我们大脑里的“瓶子”,扰了心神,迷失本心。
自律博主@vividy说,自己有段时间觉得自己活得特别辛苦,上班8个小时就感到体力透支,回家只能躺着一动不动。
有一天,她决定找到让自己累得根源,便拿出纸笔,事无巨细地记录自己一天在做什么。
仅记录了一个小时,结果便让她大吃一惊。
短短60分钟,她和同事聊了10分钟八卦、回闺蜜的消息80多条、听隔壁经理训斥下属15分钟。
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却一点一点地把她的时间和精力切碎成片段,让她无力再应对最该认真对待的主职工作。
于是,她一边认真地给自己做生活记录,一边划分待办事项的轻重缓急,克制自己不去做与当前目标无关的杂事,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很快,她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也很少再觉得疲乏,生活和工作质量大大提升。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少则得,多则惑。”
人生在世,不必事事都了解,更无须什么都关心。
对无关的事,少一分热衷,多一分无视,是一种自觉,更是为自己节约精力,储蓄能量。
节约情感,远烂人
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里讲述了他和表弟秋生的故事。
秋生从小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却又好高骛远,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了他。
秋生小时候调皮捣蛋,莫言便帮他善后;秋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莫言托关系帮他进厂。
可秋生非但不领情,反倒得寸进尺。
莫言给他安排工作,他不是嫌工作太低级,配不上自己高贵的灵魂,就是在店里贪污偷钱、在厂里跟女员工厮混……把莫言的人脉得罪了个遍。
看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秋生便蹭他的名气,要求莫言找人帮他发表文章。
发表不成,他又打着亲戚的名号,求莫言帮他写诈骗广告。
直到此时,莫言还因为血缘关系,对秋生能浪子回头抱有一丝希望。
哪怕秋生四处诋毁他的名声,给他制造麻烦,他仍旧苦口婆心地教导秋生向善。
直到后来,秋生打着创业的幌子,骗走了他三万元钱,又当众出言不逊时,莫言才终于醒悟,像表弟这样的烂人,永远无法改变。
与他纠缠,只会如同陷入沼泽地,越挣扎便陷得越深。
于是,当秋生再次当众贬低他时,他不再争辩,而是敷衍了几句,从此断绝了与秋生的来往。
很赞同一句话:“人生很短暂,不要让不在乎你的人影响你的心情;人心很珍贵,不要让不懂珍惜你的人来消耗你的感情。”
与得寸进尺的人做朋友,迟早被吃干抹净;和内心险恶的人谈感情,最后一定是一场悲剧。
把时间耗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只会如同那条被锯齿割伤了的蛇,越与锯齿较劲,便越是被割得遍体鳞伤。
与其费心耗神,妄图去改变烂人,不如明哲保身,趁早远离。
节约心智,少内耗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经提出一个“自我损耗”的理论。
一个人看似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他的每一次纠结和胡思乱想,都在损耗心理能量。
想太多,是自导自演的一场灾难,也是对生命的折磨。
电视剧《消失的孩子》里,有一幕让人感慨万千。
袁午是个懦弱内向的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便能让他如鲠在喉、焦虑难安。
有一回,房东因为自己的事情来到他的屋外探查,袁午正好出门,与她偶遇。
房东只是看了他一眼,就在他的脑海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事实上,袁午立马想到了如何洗脱自己嫌疑,让房东相信他没做恶事。
可真要上前去说时,他却在心里演练了数十场大戏,排练了无数遍场景和台词,在寒冷的室外徘徊了一整天,才敢对她说出一句话。
当说完这句话,袁午便整个人虚脱,只能瘫软在地。
内耗的人,过度解读外界的一举一动,让负面情绪在自己心里翻江倒海。
到最后,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自己却心力交瘁。
《断舍离》里有一句话:“无能为力的事,当断;命中无缘之人,当舍;心中烦欲执念,当离。学会给自己的思想做减法,内心腾出空间,快乐才能住进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把90%的力气用在了内耗上,便无力再顾及其他的事。
试着把心放宽,凡事往简单想,事来顺应,事过翻篇。
卸下思想的负累,让自己轻装上阵,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一生能走到哪里,本质上是由能量决定的。”
我们的能量有限,随意浪费,只会让人生变得颓废。
对与己无关的杂事,主动过滤,才能回收精力;
对无法改变的烂人,避而远之,才能节约情感;
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少思少虑,才能守住心智。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