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辈子与水结缘,所得成果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8亿!
“中国实际上是水电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要适应发展,不断完善,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主导地位……”
张勇传,1935年3月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能源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水电站水库调度》等著作1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他将水库运行基础理论与优化理论、系统工程等进行综合交叉研究和应用,为现代水库运行理论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并率先提出凸动态规划、数字流域、三维水网等崭新概念,被称为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
一“站”成名
“动不动就要算结果,结果全不对,饭也没法吃了,睡到床上,不知道该怎么办……”
1979年,彼时是华中工学院老师的张勇传和团队一起为湖南柘溪水电站设计调度方案。他们在机房内不分昼夜,饿了啃饼干,困了躺草席,鼓捣了几天几夜后,却得出错误结论。张勇传说,这就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山顶,却发现山爬错了。
那个时候,湖南柘溪水电站靠天吃饭,有水就发电,水多了就放掉,水少了就限制用电,严重干旱时,下游群众用水困难。当地请来张勇传,希望他找到一个最佳的水库调度方法。
两次特殊洪水经历
1953年,张勇传参加高考,第一次领教到水的凶猛。张勇传回忆道,当时连降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洪水淹没了通向考场的路。为了让他能准时赶到,父亲雇了一艘小船。张勇传与撑船的渔民颠簸了一天一夜才到考场。
大二那年,长江洪水暴发,张勇传和同学们冲上堤坝,抵挡洪水。“要不挖土,要不挑土,增加那个堤的高度,干了一天一夜,弄得一身泥巴。有些土不行,一冲就裂缝了,一直到最后,我们有些院士还在研究如何找这个口,也有人为了堵这个口把自己都塞进去了……”
△年轻时的张勇传在课堂讲课
桃李满天下
“此生既结缘于水,就甘做其中一滴。无声地润泽土地,望其能滋养桃李。”张勇传曾在自己创作的诗集中写下这几句。培养学生,是他除水电事业外最关心的事。
如今,年近90岁的张勇传虽腿脚不利索,但依然每天8点准时到办公室。学生覃晖说,哪怕没有人搀扶,张勇传也要一点点挪过来。
张勇传喜欢的其中一首诗是朱熹创作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这个专业跟水有关,要想源头活水来,要不断有新东西,使这个渠永远清如许。”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朱敏。张勇传先生办公楼门前有棵茂密的桂花树,正值丹桂飘香时节,很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先生经常在树下与学生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先生爱聊家乡,对家乡南阳的名人事迹如数家珍: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发明地动仪又写就《南都赋》的张衡,医圣张仲景……先生说:没有对家乡的热爱,谈何爱国?
先生一生与水渊源颇深,于他而言,水是无所不在的。少年时,水是快乐的;恋爱时,水是浪漫的;工作时,水是潜力无限的;教学时,水是滋养桃李的。他期望,水电领域后起之秀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国家水电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编辑丨辜韵璇
鸣谢|中国工程院 华中科技大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