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风靡的玩具萝卜刀,又火速被家长抵制了
本文授权自丨地球人研究报告
ID:diqiuren005
在成年人不知道的世界里,一种玩具正在风靡于小学生群体。就在近一个月间,成为了全国中小学生近乎人手一把的玩意。
「萝卜刀」。
「萝卜刀」这种东西,外形如其名,小如萝卜丁,通体塑料。虽名字里带“刀”,但实际只是仿了刀具的大致外形,前端是钝角,刃的部分平时藏在刀身里,咔嗒一甩便能“出鞘”。
它的常规玩法,便是甩来甩去,如果熟练度高了,还颇具观赏性,可以称为蝴蝶刀的幼儿青春版。原作者是B站的一位up主“疯狂的问号493”。
虽然玩法简单,但有趣易上手,导致自一出现于市场,就在学生群体间悄然流行开来。
现在几乎是小孩们人手一个的状态。
在这期间,「萝卜刀」的相关视频也出现在以成年人为主场的各个社交媒体上。大部分人都抱着看个新鲜的态度,许多家长也接连表示,自家孩子也有一把,每天玩的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另一种似乎是预料之中的情形也开始出现:家长们开始抵制「萝卜刀」了。
事情的起初,只是零星几个评论,对这种玩具感到疑惑并挑剔了起来,他们的话术是一致的:
玩这个有什么意义?
这种“质疑玩具真实意义”的评论,在以往流行的各类玩具视频下都不罕见,也一如既往地没有引起风浪,因为玩本身就是意义。但随着「萝卜刀」进一步流行,情况就变得更严峻了起来。
为这个刀型玩具所担忧的家长们,开始提出另一个质疑点:“危害”。
一部分人认为,「萝卜刀」是极具危害、杀伤性的。
而谈完了“危害”之后,话题又走向了“深远的影响”:
小时候玩「萝卜刀」,长大了玩蝴蝶刀,这种玩具会教坏孩子。
在他们的这套逻辑中,玩「萝卜刀」意味着尝到暴力的甜头,随后就是一步步踏入犯罪的深渊,以“刀”为名的玩具,是在启发人内心的暴力冲动,是祸害。
最后结论就落在了两个字上:抵制。
“抵制”和“该禁”二词一出,接下来的剧情就像戏剧模板一样连番上演。
先是专家闪亮登场,开始分析「萝卜刀」的问题在哪;“萝卜刀该不该禁”的话题也同时出现;卖「萝卜刀」的商家评价区,也涌入了不满的声音。
一些媒体甚至出了测评:记者亲自使用「萝卜刀」,去用力戳各种物品,最终得出结论,这种玩具能轻易戳穿白纸和刺伤苹果,有危害。
很多家长在这种测评新闻下大声叫好,但这种测评难免让人感到另一种情绪——滑稽。
滑稽是自然的。就像现在有人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测评用塑料金箍棒、玩具小铲子打苹果、戳白纸,最终得出一个家长要小心这种玩具的结论。那结果必然是被血喷,运气好了还能成为个小范围流传的梗。但换成了萝卜刀,结果却迎来了大量支持。
因为这玩具是新兴的,不被家长们经验所覆盖的。它因为跳出了掌控,让部分家长感到天然的畏惧。
因为它名字里还有“刀”这个字。
小刀戳开“杀伤力”这个幌子,露出的是各种心思。正因如此,在这类宣扬危害的测评评论区里,并非是抵制声占了优势,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傻子。
可为了反驳这些话语,一些人又纷纷掏出了从各处搜集到的惨痛案例。有的孩子举着「萝卜刀」追跑打闹,便跑边戳,把同学捅骨折,戳伤了手,捅断了肋骨……
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的确很难让人不去对这种小玩意有担忧的心理,幻想出刀光剑影的血腥校园。很多人本来对这种玩具处于观望状态,听了这些话也接连加入抵制大军。
但根本原因是不该被忽略的。孩子能拿一把「萝卜刀」把人捅到骨折,玩闹过程中必定下了不应出现的狠手,有错的不是手里的道具。
与之同理,如果一个小朋友童年玩了萝卜刀,长大成了街溜子整天耍蝴蝶刀,那在这之间,一定有许多被家长忽视的事。
只不过话虽如此,这也并不是那一套将所有罪过都一概推到“家长愚昧”上的简单粗暴说辞。
但凡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常看社会新闻,确实会因为各种荼毒小孩的新鲜事物感到心惊。比如此前在部分地区小学周边,还曾流行过牙签弩,这种东西杀伤性极大,很快被封禁,因为有理有据。
如果一位家长因养育孩子而长期脱离社会,每天又被类似的负面信息和一惊一乍的媒体毒打,成天看“家长必看”“这种玩具危害很大”之类的标题,那最终变成惊弓之鸟,本能抗拒新鲜事物是无法避免的事。
面对这种情况,还是要拉出那老一套的建议:引导和成长,但这不仅仅是说给孩子。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成人、家长也该学会成长,接触更多事物,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媒体也应对家长和大众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不要动辄草木皆兵。
相比「萝卜刀」,“禁止”“抵制”是更值得警惕的武器,它的确能——或者已经砍出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但身在其中的年轻家长怕是已经忘了,他们也曾在人手一把铅笔小刀的校园里安然度过童年,而那时小刀还是铁做的呢。
*友情提示:不管大人小孩,玩任何玩具都要注意好力度,避免伤人伤己。
推荐阅读 weibo @时尚InsLady 小红书/视频号 @InsLady INSLAD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