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归给首长会诊
病例一:
张光儒,1942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4年纽约大学获准授予华西协合大学学位),1949年获美国援华基金会奖学金赴美留学进修,1951年回国。
黄宛,194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赴美,先后在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心肺功能研究室、芝加哥迈可瑞斯研究所心脏系做研究工作,1950年回国。
首长,原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
1960年6月下旬的一天早上,首长胸部剧痛。首长的保健医生和十多位地方与军队的名医火速赶来会诊,认为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大家似乎谁都不敢对首长负责,决定听取四川医学院张光儒教授的意见。
一辆军队的米黄色伏尔加轿车停在医学院2号楼下,张光儒教授匆忙下楼,坐车离去。成都军区一间会议室里,四周站着很多军人,众多医生神色紧张,场面令人生畏。一位长官扼要地向张光儒交代了注意事项和保密规定之后,由军区保健医生介绍病人病情,“患者,男性,47岁,持续性心前区剧烈疼痛3小时…”。
看过病例,张光儒要求见病人。保健医生借口首长烦躁不安,疼痛剧烈,不宜见外人。张光儒强调,不见病人,仅凭看病例是无法确诊的。此时场面有些尴尬,保健医生只好请示上级领导,经过一番周旋,才允许张光儒走进首长病房。
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张光儒排除了心肌梗死,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4岁的张光儒在没有先进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经验,敢推翻其他医生的诊断,是冒着很大危险的。
中央得知首长病重,第一时间也从北京派出了专家,由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内科专家黄宛教授率领的医疗组中午坐飞机赶到了。黄宛和张光儒会诊后,同意张光儒的诊断。当场的其他医生都没有听说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种病,现场翻阅资料。
可惜,因延误治疗,首长没能挺过去。
文革期间,张光儒打扫厕所,突然感觉不适。他敏感地给自己作出了诊断,救了自己的命。黄宛参与了抢救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会诊治疗。
张光儒2007年于成都去世,享年91岁。
黄宛2010年于北京去世,享年91岁。
病例二:
陈官玺,193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赴美,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1950年回国。
首长,原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冯丕成中将。
陈官玺回国后任华西联合大学放射科主任。第二年在一次成都军区干部体检时,发现一位干部胸部照片有一小于1厘米大小的结点。根据放射学描述的特征,陈官玺一口咬定是早期肺癌。两天以后,时任四川医学院党委书记孙毅华到医院找到他,以谨慎的态度,认真地讯问了具体情况。陈官玺此时才知道病人是军区后勤部部长冯丕成。他耐心地给孙毅华作了分析与解释,并坚持尽早手术。几天以后,孙毅华又带了一大批军队干部来到放射科,召集了内外科医生会诊,再次讯问了具体病情。陈官玺坚持自己的诊断,会诊结果大家同意了陈官玺的意见。一周以后病人准备接受肿瘤的肺叶切除,手术前孙毅华第三次私下问陈官玺是不是肯定是早期肺癌,答案十分肯定。手术与病理的最后结果证明的确是早期肺癌,首长病愈。
那时陈官玺不满40岁,年青气盛,又是留美刚回国,知道了病人的身份后,仍坚持自己的诊断,是需要勇气的。
陈官玺1995年于成都去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