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萝卜刀、小学生俚语和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萝卜刀、小学生俚语和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育儿


最近,有两个和小学相关的事上了热搜:


一个是备受小学生追捧的网红玩具“萝卜刀”,一个是“学校不允许孩子课间十分钟出去玩”。


👆图源微博截图


👆图源微博截图


这俩热搜,让我这个当妈的极其感慨:如今的小学生真是令人既怜惜又头疼啊!


萝卜刀是我闺女甜甜一个月前让买的。


我一听吓了一跳,还纳闷怎么女孩子也爱上玩刀了?搜索后才弄明白,萝卜刀是仿刀塑料玩具。


👆果壳亲子实拍


质量好的萝卜刀是3D打印的,精度很高,开合很有劲儿。但小学生流传的大部分是便宜的塑料制品,有的升级款还带有夜光、闪光功能。萝卜刀没有刀刃和刀尖,更像是一个胖乎乎的Q版仿刀玩具。


它的玩法,也并不是真的“舞刀弄剑”,而是“耍刀听声音”——


拿住刀柄一侧轻轻一甩,便能弹出刀刃,自己落到凹槽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搭配着嘴里“ChuaChua”的音效,丝滑之余,表现出小学生们酷炫狂拽的一面。


而小学生课间不能出教室玩,其实对于大部分家长,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严谨地说,并不是所有课间都“不让出去玩”,而是只有“指定时间”内可以出去。比如上操、大课间、午休、体育课等时间,才能出去操场。


我们小时候可以随意进出的课间休息时间,如今孩子们只能用来上厕所。上厕所后,也只能在教室里进行有限活动。


👆图虫创意


一方面是人为刻意地“乖”化孩子,降低受伤、犯错误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们自发选择的玩耍潮流,玩刀盘串,又挑战着“乖孩子”的形象。


我总觉得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现象之间,似有某种隐秘的关联:


孩子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层出不穷的怪点子——这些东西总是在他们体内东奔西跑着,努力寻找着恰当的出口。


当一个原有的精力出口被阻塞,那些原本属于孩子天性一部分的元素,并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会寻找新的出口,表达释放出来。


其实流行过的,不光有手串、萝卜刀、蝴蝶刀这类玩具,还有很多小学生们才心知肚明的儿童俚语。


就拿我闺女甜甜举例,随着她从幼儿园晋升到小学生,她的日常话语中经常多出一些无厘头的“小学生俚语”:


作业写错了,就煞有介事地拍一下额头,念叨:“完了,芭比Q了,完了……”


大人跟她交流,她会拖着尾音装腔作势:“啊~对对对……”


还有次见到爷爷,没说几句话,她便莫名其妙脱口而出:“你个糟老头子,坏滴很....”


我们大惊失色,一边告诉她这么做是错的,一边让她给爷爷道歉。


这类小学生俚语,曾一度让我和先生十分苦恼。


我开始还想不通——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呀!从哪儿学来的?


后来有次接甜甜放学,在涌出的小学生堆里听到了一模一样的口头禅,我就明白了——这是群体的流行



孩子们疯传的流行元素,

到底有何魅力?



我就纳闷了,那些好的儿歌、诗歌教给孩子后,怎么就做不到大范围自发传播呢?为啥那些既无逻辑、也听不懂含义的“怪话”,反而能流行起来,甚至做到全国南北统一?


我仔细分析后,发现有如下原因——


1. 混搭“出格”,在表现形式上吸睛


这些小学生流行语有个特点,就是形式极为多元化,并不符合常规标准表达。


比如:


  • 英汉结合:我没K;come的喂,ABC
  • 译音:栓Q,芭比Q……


再比如含义上的无厘头,或者压根是脱离了原生场景下的滥用。


比如:


奥利给,绝绝子,鸡你太美,你个老六,啊对对对,退退退……


2. 说起来押韵、流畅且搞笑


这些小短语往往节奏感特别强,更符合互联网短平快的语境


比如:“呦呦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你不能踩我的切尔西”......小学生说的时候,还可以配合着重复有节奏的动作。


3. 含义不明,但适用范围极广


很多流行语在我们大人听起来,根本就是“无厘头”,压根不明白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意思。


但我发现,也正因为如此,对大多数孩子而言,这些语言没有了“使用门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反倒比正经句子更容易成为口头语


比如“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你不能踩我的切尔西”——


其实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切尔西指的是特定版型的靴子,却会频频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他们被妈妈责备了不甘心、又不敢顶嘴的时候,会说这句话;

他们和朋友聊天,表达某种情绪的时候,会说这句话;

甚至写作业,翻开作业本,也可以叨唠这一句话。


4. 互联网原住民,很难不被同化


我查了一下,“英雄切尔西”这句流行语最早的出处,是抖音上的一位搞笑博主。


👆抖音截图


他总喜欢半边头发遮面,穿着一身红西装,脚蹬切尔西靴。浓浓的杀马特非主流风,既搞笑又有点辣眼睛。


或许是夸张的动作与表情深入人心,那个短视频发布之后,很快就火遍全网,尤其在小学生圈子里非常风靡。


网络话术的流量基础庞大,本身就很容易广泛传播。而对于孩子来说,自然更容易受到这股流行趋势的影响,会因为觉得好玩、够酷、有意思等理由而好奇模仿。



如何看待孩子们的流行符号?



在这个问题上,不知道诸位是否和我一样,十分矛盾:


首先,我明白“流行元素”是这一代孩子的“社交货币”。


无论是手串、萝卜刀、咕卡这些曾风靡一时的小玩具,还是“切克闹”“切尔西”这些无厘头短语,都是孩子们聚在一起交流时的话题。


流行符号,将能够拉近孩子与小伙伴的距离,在沟通时找到共同话题,从而迅速融入群体之中。


👆图虫创意


但另一方面,这些东西又着实缺少营养。


网络前所未有地影响着这届中小学生的生活和语料库,他们的许多言谈举止,也变得更加“网络潮流化”。


可孩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甄别与筛选,只能追随热度,别人说啥,自己也说啥。大人的引导和规劝,又容易被孩子觉得上纲上线,或小题大做。


作为社会性动物,孩子更是不可避免会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完全抵制这些流行符号,也是不现实的。哪怕在家禁得了,孩子到了学校还是一样会玩会说。


而我的另一重顾虑在于:对于今天压力重重的孩子而言,总得给他们一些自由度和透气窗口。


我们小时候的课间,小朋友们都可以尽情玩闹,有丰富的自创游戏,也有丰富多彩的集体游戏。


而今天的孩子们大部分在校时间,都是被闷在教室里的。


只能在有限空间和身边几个朋友之间,一起看看书、折折纸,聊聊天,高年级的孩子,都是在做作业和改错。


👆图虫创意


在非常有限的放松时间和空间内,如果连孩子们喜欢什么、流行什么、爱说什么口头语都要加以控制,那会不会太压抑和窒息了?


其实,根据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无论是流行语,还是流行玩具,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热度便会减退。


很多时候,家长们倒也不必战战兢兢,如临大敌,而是可以配合学校的规定的同时,灵活处理。


对于有一定危害的网络烂梗和有伤害性的网红玩具,则必须让孩子远离。


人民网发布过一篇文章,叫《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比如“贝儿这个绿茶,哪有本公主漂亮?”、“想你的腿,亲你的嘴”等,这些流行语三观不正,内容打着擦边球,需要严格禁止。


而玩具萝卜刀衍生款的蝴蝶刀,由于大部分是不锈钢制品,且由于做工问题,很容易在转动的时候,刀背部分伤到自己——即便这种“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开刃刀,但作为金属制品,交到孩子手里,依然有很大安全隐患。


👆果壳亲子实拍


我理解今天的孩子,需要自由呼吸、玩耍、社交的窗口,但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妈妈,也深深忧虑着一个隐形的负面循环


因为自由活动的空间、时间严重不足,孩子会更依赖于从短平快的网络娱乐里寻求乐趣和认同当大量肤浅的流行符号充斥孩子的生活,他们又会进一步沉迷于那些即时的刺激,有可能无法再领略更深度的文化


如果面对着美景,孩子们不会再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而是只会喊“绝绝子!yyds!”


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怎么会丰富呢?


思维需要新鲜的甚至是无序的信息来刺激,才能不断保持敏锐。


而当大数据不遗余力地告诉孩子们“什么才是当下最流行的玩具”“什么是流行语”后,大脑就会被囚禁在"固有思维"的牢笼里。


尤其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长时间被动接受雷同却致瘾的推送,会使他们主动和深度学习的能力大打折扣,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也变得毫无创造性。


我们的孩子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今天他们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困难,和我们这一代童年所面临的情况极不相同。


我们如果想做一个开明、宽容、睿智的父母,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很多问题上,只能灵活处理,力求平衡。


当孩子在学校度过繁忙一天后,回家后,我们应尽量让孩子远离流量垃圾,多创造出去体验丰富世界的机会。比如旅行、参观博物馆、体育比赛、观看电影等。


👆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相信成长的力量。随着孩子见识、眼界和格局的增长,他们将有足够的能力明辨是非和优劣。




编辑丨曲安

题图丨图虫创意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课间十分钟不许出教室”上热搜:养废一个孩子,就从“圈养”他开始……继萝卜刀、鼻吸棒,又有毒玩具出现?!高僧大德的信念和堅強對普通人大有啟發到底是谁夺走了孩子的课间十分钟?我来说句大实话想象的翅膀为啥孩子课间十分钟不许出教室?被少数奇葩家长连累的思想周报丨珍贵的“课间十分钟”;太空探索的伦理问题课间十分钟取消后,小学生在厕所交朋友争议“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儿童精神科爆满背后,是连课间十分钟自由都没有的孩子为什么小学生集体痴迷萝卜刀萝卜刀这次真“出事了”,小学生眉头缝了四针,评论区现甩锅言论中小学生被“圈养”,谁偷走了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不能出教室,是今天教育的真问题渡十娘|中小学生被“圈养”——是谁偷走了课间十分钟?“消失的课间10分钟!”我不想再看到它上热搜教育部表态确保“课间十分钟”;U.S.News排名闹乌龙...一周资讯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与爆满的儿童精神科关于课间十分钟,小学生有话要说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归还有多难?为什么小学生集体痴迷萝卜刀?有钱的加拿大人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教育部最新回应→取消课间十分钟,不能只怪老师萝卜刀也许不适合小学生,但适合我!蓝方: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孩子怎样应对班规压力?网红玩具“萝卜刀”刷屏!小学生痴迷,家长急坏了?!文学城网红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背后:为什么孩子和老师都苦?国内小学“取消”课间十分钟,这个国家却让孩子每天在外疯玩继萝卜刀、鼻吸棒后,又有毒玩具风靡校园:危险还致命,谁是幕后推手?取消课间十分钟,图什么?“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谁偷走了他们的课间10分钟?“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谁偷走了他们的课间10分钟?工厂往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