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课间十分钟不能出教室,是今天教育的真问题

课间十分钟不能出教室,是今天教育的真问题

公众号新闻

先来看几个红头文件。

一.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干预。

.2023年7月21日,还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网站上,又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的通知》。

里面有一条这样写:

“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

三.2023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有关情况。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几个文件说明什么?

无论是青少年近视率,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国家层面掌握的数据来看,都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而另一方面,有些扎心的对照是:

在北京,以及全国许许多多城市,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是不能到户外玩耍的。有些学校的要求更甚:除了上厕所和打水,不能出教室。

我们都知道预防近视需要充分的远眺,让眼睛感受到自然光线的照射。

眼科医生广为传播的20-20-20护眼法则说:近距离用眼20分钟,需要休息20秒。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

学校一堂课40分钟,课间不出教室,不离座位,怎么实现“向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远眺”?

更何况无论从儿童心理学还是认知发展规律、脑科学的角度来说,课间跑一跑、跳一跳,释放一下,都有利于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看到今年8月30日,国家疾控局还印发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里面涉及学校的部分写:

落实校内1小时日间户外活动。

学校上下午各安排1个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强调户外活动,不拘泥于活动形式和内容。

尽量在户外上体育课,可将部分室内课程,如班会课等放至户外进行。

成立户外活动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活动。

布置课外体育家庭作业,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

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班级“护眼小卫士”监督同学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

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从近视防控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每天应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但从身心健康促进的要求看,儿童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学校以体育课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并将日间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纳入每天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的范围。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孩子学校的现实情况。



漾漾的学校,基本保障了每天在校一小时户外:40分钟体育课+20分钟课间操。

但两堂课之间的十分钟,确实是只能上厕所、打水。

中午午餐、午休一共一小时二十分钟,吃完饭,完成上午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时可以去操场玩30分钟左右。

这个户外时间不固定。有时学校社团在操场训练,其他孩子中午就不能去操场。有时中午学校会安排统一的活动,比如一个事项的宣讲。违反课堂纪律的惩罚也可能是:中午不能出去玩。

漾漾被罚过一周不能中午出去玩,因为上课讲话。

她自己估计,一周五天,她平均每周中午能出去玩两次。有些作业写得快、课堂纪律也更好的同学,中午出去玩的次数会更多一些。

下午两节课之后,按课表也有一个“大课间”休息,然后才是课后服务。我原先以为这个“大课间”孩子们能去户外玩耍,后来才知道,也不能下楼,只能在走廊里活动。

原因可能是那个时间第一批放学、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孩子,需要在操场排队出校。其他孩子如果也在操场,容易有拥挤、跑出校门的安全隐患。

还记得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拍摄于1980年代初的影集《你好,小朋友》吗?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我们的“课间十分钟”。

学校的课后服务,安排得很丰富,唯一的遗憾是,这学期没有户外体育活动的选项,都是室内。一二年级时户外课有足球、跳绳。)

但同时,学校每一两个月也会组织全天、半天的户外活动,比如在操场举办的科技节,运动会,春游、秋游,摆摊交换图书的小市集。

如此梳理下来,我感觉学校对于保障孩子的户外时间,还是做了不少努力的。

基本的在校一小时户外,有保证。有些时候,有些孩子,一天会有一个半小时。

但如果你的孩子参加学校的课后服务,每天五点半放学,要靠在校实现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就不太可能。也不太现实。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校时的自由玩耍,非常匮乏。绝大部分是有组织的活动。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放学后,家长有义务保障孩子一些户外玩耍、运动,尤其是周末,更需要大量的户外。这是家长的责任。

但家长能不能做到、有没有条件做到呢?这也是一个问号。

回到不能出教室的“课间十分钟”。

这几乎是个每年都会拿出来“热议”的老调重弹。

看看2021年春天的舆论场:

2021年4月12日,半月谈发文《只许喝水上厕所,神兽归笼如坐牢: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


@北京晚报微博发文【#孩子课间不自由如何破解#?】,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舆情开始发酵。


4月13日,新华网发表评论《新华网评:这样的“文明休息”真野蛮》


4月14日,北京日报发文《把课间还给孩子 “透口气”:别把孩子养成碰不得的“瓷娃娃”》


@广州日报微博发文【#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下楼成奢望# #课间十分钟应该怎么管理#】,引发大量媒体和网民转发讨论,高点信息量超1500篇。

白岩松在央视《新闻周刊》节目里说了一句话,后来被广为传播:“连课间十分钟都很难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

但两年过去了,事情并没有发生变化。我想不会是学校的单一原因。

有没有人追问过一线的学校管理者,为什么?

“把课间十分钟的玩耍时间还给孩子”,这个看起来很小、很合理、也很符合教育规律的诉求,为什么那么难实现?

特别想听到学校老师、管理者给出的真实的答案、具体的困扰。也特别希望当我们了解了那些具体的难处,能一项项、一点点去移除它们,帮助实现真正的改变。

文章来源 :鱼鹰有宝宝,作者:鱼鹰,文章中使用图片均来自公众号原文。


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扫描图片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加入月捐计划,和我们一起见证美好的发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思想周报丨珍贵的“课间十分钟”;太空探索的伦理问题Giant Asian Pear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与爆满的儿童精神科没订餐就被赶出教室淋雨吃饭?多方回应张雪峰“妄语”背后的真问题争议“消失”的课间十分钟“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谁偷走了他们的课间10分钟?中小学生被“圈养”,谁偷走了课间十分钟儿童精神科爆满背后,是连课间十分钟自由都没有的孩子渡十娘|中小学生被“圈养”——是谁偷走了课间十分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归还有多难?国内小学“取消”课间十分钟,这个国家却让孩子每天在外疯玩当他们老了。。。(外一篇)关于课间十分钟,小学生有话要说取消课间十分钟,不能只怪老师大话封神099:为什么通天教主把广成子给放了?女娲娘娘和通天教主有什么矛盾?到底是谁夺走了孩子的课间十分钟?我来说句大实话请让学生走出教室,请让课间沸腾起来|中教评论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教育部最新回应→萝卜刀、小学生俚语和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蓝方: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孩子怎样应对班规压力?(小小說)人鬼情未了教育部回应“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谁偷走了他们的课间10分钟?rankings为啥孩子课间十分钟不许出教室?被少数奇葩家长连累的“课间十分钟不许出教室”上热搜:养废一个孩子,就从“圈养”他开始……课间十分钟取消后,小学生在厕所交朋友调查一下,你家孩子课间被允许出教室活动吗?教育部表态确保“课间十分钟”;U.S.News排名闹乌龙...一周资讯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从美国顶尖名校的录取标准看中美教育的差异。院士:做科研不能只为发论文,要解决真问题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背后:为什么孩子和老师都苦?退休生活中的乒乓球乐趣取消课间十分钟,图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