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独立的女生,不配留在大城市?
这是Spenser的第1304篇文章
几天前,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的一番高论,导致自己被骂上热搜。
他的言论主要就是:如果女孩子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拼搏到二十七八岁,经济上仍然不能自立的话,其实回到父母身边挺好的。
一个男性专家,让女性回老家,这本身就自带热搜气质,于是他就被冲了。
我不是两性博主,也不愿意沾男女之争的话题,所以,今天就说说到底是该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家乡。
1
这问题其实多少年来一直都有,我上学时候在争论,我当老师时候在争论,现在还在争论。
记得我当老师的时候,曾经跟学生们说过一个“暴论”:高考时候填志愿,宁可选大城市差一点的学校,也别选偏远地区的好学校。
结果被家长告状了,说我误导学生。
时至今日,我的观点依然没变。
很多认为应该回老家的人的观点无非是这样的:
大城市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交通拥堵,每个月赚得那点工资还不够房租钱呢;
回老家的话,生活安逸,打个车15分钟就哪儿都能到了,物价低,而且亲戚朋友同学都在,有事也好照应,大城市你只能合租,小城市大豪斯够你跑步了。
所以,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道理没错,但看说这个道理的是谁,如果你是江西周劼周公子那样,三伯、大伯占据高位,家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那你真没必要去大城市吃苦,因为你在老家的资源很难作用于大城市,如果你像周公子一样在大城市装逼的话,可能会得到一句:你丫谁啊?
即便不如周公子,但如果你在老家有点人脉的话,也可以选择留下。
可大多数小城市的普通人并非如此。
我一个出生在东北四线城市的朋友说,TA的老家已经实现了婚姻隔离,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就像一道天堑,很难通婚。
TA本人在南方一家著名的财经自媒体上班,而每次回家被问到工作时,亲友总会问一句:给你交社保吗?
因为在老家,除了有编制和国企或者极少比较不错的民企,大多数劳动者是没人给交社保的。
这才是小城市大多数底层人的写照。
2
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无数在上海打拼的异乡人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失望,并表示一旦解封,就逃离这座城市。
我觉得,他们几个月后就会再回来。
因为很多就业岗位,只有大城市有。
插画师、程序员、新媒体、金融等一些行业,只有在大城市才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全国的头部人才汇聚于大城市,他们创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又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岗位。
而在小城市或者县城,这些新兴行业很多压根不存在,就更别说给你展示的舞台了。
可能很多人会提起上海在疫情期间的种种乱象和悲剧,以此证明老家才更加安稳。
但很可能,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我从不否认上海在疫情期间出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但很多我们并没有听过的小城市,这些事都在发生。
辽宁丹东,被封了整整90天,看病困难、入室消杀这些事也都发生过,类似的还有吉林省吉林市、云南瑞丽、广西北海等等。
然而,只有上海闹得沸反盈天,不断霸占了热搜。
这恰恰是因为上海是大城市的缘故,这里有更多的媒体资源,对经济的影响更大,所以也更能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而因为人才聚集,所以愿意发声,愿意拿出法律条文掰扯的人也多,就造成了“上海特乱,上海人不服管教”的印象。
有的人说上海人矫情,给国家添乱。
但我们需要注意,每个人都有倒霉的可能,关键是,倒霉后你有没有说理的地方。
如果你在丹东、吉林这样的小城市,你的困境很难真正被人听到,只有上海这样更加接近公民社会的城市,才有更多的公民愿意帮助,让你走出困境。
3
对于小镇青年来说,一线城市还有一点好:自由。
如果你在小城市,28-29还没有结婚,那你大概率会成为催婚的对象,七大姑八大姨日常工作就是给你介绍对象,你每天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如果你30来岁,有一些不那么“主流”的爱好,比如看动漫、玩cosplay,那你必然会成为众人口中那个“不正常”、“隔路子”的人。
总之,在熟人社会,你需要隐去自己的棱角,尽量地适应大环境,不要做自己,要做大家都接受的人。
而在一线城市,这些都不是问题。
因为一线城市的人太多,每年有太多人来人往,所以大家并不会过度关注他人的生活。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冷漠,但同时,这种冷漠也给了你做自己的机会。
而且你永远不必担心没有同好,你在老家被看做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大城市,总会有与你相同的人给你打开大门:兄弟/姐妹,你这爱好太正常了。
在大城市,你会遇到更多的聪明人、勇敢的人;
你会遇到更加先进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
有了这些,你会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这个世界,当你有了更多看问题的角度之后,就意味着你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年轻人为去大城市闯荡还是回老家而纠结。
而我对此的建议始终如一:去大城市,不管你是站稳脚跟还是伤痕累累地回家,这段经历对你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财富。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