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丨监管机构收紧上市步伐,中国第三季度IPO数量下降!
南华早报消息,截至今年9月份的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数量较上一季度有所放缓,原因是证券监管机构采取行动减少股票发行,以帮助提振中国低迷的股市。
据媒体报道,国内市场第三季度共有91家新上市公司,总价值1,140亿元人民币(158 亿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105家上市公司,总价值1,446亿元人民币。
今年前9个月,中国大陆共有264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3236亿元,较2022年同期IPO数量下降0.33%。
上海科创板是过去三个季度内地最大的IPO场所,募资总额达1396亿元。其次是深圳以初创企业为重点的创业板,筹集了1120亿元人民币。
上海证券交易所以科技股为主的科创板是今年过去三个季度中国大陆首次公开募股活动的主要场所。
与此同时,上海主板同期共筹集资金396亿元,而深圳主板为214亿元,北京主板为111亿元。
第三季度内地新股IPO的低迷反映了人们 对中国经济复苏信心的减弱。
上季度IPO放缓之际,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提振中国资本市场的措施。这些举措包括降低交易和交易成本、提高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流动性以及限制亏损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交易的能力。
第三季度共有74家IPO退出。这一数字占今年前9个月记录的184起IPO撤资中的 40%。
在74只撤回上市的股票中,有12只属于消费品类别。其中包括德州扒鸡等热门品牌,德州扒鸡是一家位于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的肉类生产商和零售商。
IPO撤资是在中国证监会发布规则之后进行的,该规则旨在收紧新股发行步伐并限制某些行业的本土公司上市数量。这一行动旨在将资金引导至更具战略意义的高科技行业,例如半导体和生物技术。
一月份,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对食品饮料行业和Covid-19测试领域的公司给予“红灯”地位,禁止这些公司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得股权融资。
监管机构还确定了几个“黄灯”行业——包括服装、家电和家具——这意味着这些领域的大公司可以考虑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与此同时,需要大量债务融资才能扩张的公司将受到密切关注。
自今年2月北京推出新股注册制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8家消费品类企业撤回上市申请。
随着新注册制的实施,目前有超过20家食品饮料和服装相关公司的IPO申请正在等待批准。这一设置赋予证券交易所代替中国证监会审查IPO计划的权力。
THE END
版权申明
文章为部分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不代表跟公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是谁?华尔街纳斯达克上市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跨国精品投行,业务涵盖纽约、洛杉矶、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新加坡,伦敦等地区,既有传统投行业务又有新兴创新业务。
1)为企业海外上市设计顶层方案;全程辅导和保荐;首发公开募集(IPO)及上市后再融资;
2)担当SPAC发起人,负责设立专项造壳基金和IPO的股票承销,以及后续标的寻找和De-SPAC 合并全程统筹;代表标的公司,寻找、匹配已经完成上市的SPAC壳,设计交易方案,帮助标的公司搭建海外架构和系列文件,直至完成合并;
3)OTC造壳、买壳、更名、反向并购装资产,以及后续NASDAQ和NYSE转板上市;
4)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市值管理;
5)PIPE(上市前、后私募股权投资);
6)财务咨询及估值模型建立服务;
7)上市前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落地和兑现安排;
8)商业计划书策划和撰写;公平性意见函发布;
9)禁售股解禁销售;非交易性路演;投资者关系和危机处理等。
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