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该退圈的网红,她高票夺冠
恐婚了,但没完全恐。
最近,她姐总能刷到一个视频,开屏第一句话:请大数据把我推给已婚人群(避免吓到未婚女孩)。
点进去一看,是个已婚妈妈一整天忙忙碌碌脚不点地,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点。
做饭带娃,收拾家务,尽管都做了倍速处理,浓缩在五分钟内,但依然让人很难坚持看到最后。
因为她实在是太忙了,忙到五分钟的视频都显得无比漫长。
可怕的是,这样忙碌的她,仍然在遭受指责。
“做个懒妈妈,你会轻松得多。”
尽管视频标题叫做“全职妈妈的一天”,但在博主的自嘲里,她不算是全职妈妈,而是老妈子、免费保姆。
那么,“老妈子”的一天是什么样的呢?
早晨六点起床,先后给儿子女儿做早饭。
因为大儿子要上学,小女儿不用,两人起床时间不同,所以早饭也要做两份,先把儿子喊起来洗漱吃早饭,送他上学再回家把女儿喊起床。
这时候你可能以为是个单亲妈妈独自带娃的艰辛故事,但很快博主就告诉你,不是的——“室友在睡觉”。
她口中的室友,就是全程没露过正脸的她的老公。
送完孩子吃完早饭,迎接这位妈妈的就是一大波隐形家务:
整理刚做完饭的厨房,一层一层擦干抹净;收拾“室友”留下的烂摊子,包括但不限于整理床铺、拖鞋归位、洗袜子、整理洗漱台等等。
一套洗洗刷刷的组合做完,又到了该做中午饭和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了。
吃完午饭,就又是早晨那套的重复:趁着女儿没醒先送儿子去上学,又要赶在女儿醒之前回家。
洗衣服、整理房间、收拾厨房、接孩子放学、做晚餐......生活就像是拧紧了发条的时钟,看不到一丁点喘息空间。
也是跟随着她的忙碌,观众们再一次理解了“隐形家务”的可怕。
马桶不会自动干净,垃圾袋不会自动更换,灶台不会在做完饭之后自动光洁如新,那些看起来没有任何改变的房间,实际上,有家庭主妇日复一日的维护打理,才能保持正常运转。
然而,这种辛苦永无止境。
博主在视频里说:“全职的第八年,这是我八年如一日的生活。”
八年如一日。
机械、单调、重复。
被捆绑在两点一线的轨道,被囚禁于厨房卫生间阳台的战场,不见天日。
她也有痛苦:“全职妈妈的心酸和无奈,只有自己知道,没有收入,伸手要钱的日子很狼狈......”
然而诡异的是,似乎没人能共情她的苦难。
这次点开评论区之前,她姐以为是恐婚教育,或是对她的友善安慰。但仔细一看,却是一群人在教她怎么当妈。
有人说,你没必要那么累,并举例了自己家的相处日常,讲述妈妈是如何“调教”爸爸的,话到最后,直言博主的辛苦都是活该。
有人指责她不会教育小孩:看着好窒息、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梳头?为什么不能教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为什么不让孩子分担点家务?
当然,说得最多的还是对那位“室友”的不满:为什么要去管你老公的活儿?为什么要替老公做那么多?——“都是你自己惯的”。
有人更是给她的人生下了定义:只要你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不得不说,有点魔幻。
原本的恐婚教育片,突然成了调教男人的比拼大赛。评论区里的种种指责,似乎都在暗示着一句话:你会过成这样,都是自找的。
——而只要你“少管老公”、“教育好孩子”,就不会过得那么辛苦。
那么,这样的指责,成立吗?
“她过不好,真是自找的?”
虽然博主本人从未回应过评论区里对她的教育,但她姐想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来替她说点话。
首先,在评论区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她“没管好老公”、“别伺候老公就好了”。
那么,如果她真的放任丈夫不管,会怎么样呢?
关于家务由谁来做的问题,一直有句话:“家务不是男人的也不是女人的,是看不下去的那个人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形家务。
不做家务的人可以容忍被子乱糟糟一团,可以容忍袜子在卫生间放满一箩筐,可以容忍灶台上的油腻,但对于习惯了背负家务劳动的女性来说,这种脏乱却是难以忍受的。
至于管教丈夫,更是无从谈起。
之前,在一条关于隐形家务的视频下,有不少人讲述了自己在和家人沟通时得到的负面反馈:
“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生气。”
“我都干了你干什么?”
“说话的功夫你都干完了!”
这便是家庭主妇最常收获的诘问——“每天你就呆在家里,这么点事儿都不能干吗?”
久而久之,改变不了别人,她们只能改变自己。
因为说教所付出的情绪成本,可能远比家务所需的劳动成本更让人崩溃。
除此之外,关于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梳头发、为什么不买个洗碗机节省时间、为什么不让孩子出门吃早饭等等问题,也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解答:
从她退守到家庭中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失去了对任何一个成员的约束能力。
她被默认为家务的承担者,家庭的维护者;她被默认要为孩子的安全健康负责,也同时必须扮演好“贤妻良母”的人设。
当她的身上只剩下家庭主妇的唯一属性时,她试图减轻压力的任何做法,都会被视作偷懒、甩锅。
“买洗碗机?一天就那么几个碗,多浪费电。”
“在外面吃早饭?我赚钱不容易,你早起一点怎么了?”
“送孩子去午托?不就是接送一下吗?你怎么这么矫情?”
电费水费早餐费补习班费,任何费用都比妻子的劳动看起来值钱。
毕竟,只要女人干活,就是免费。
这样的算盘,男人们早就打了上千年。
所以,不是她调教不好老公孩子,也不是她自讨苦吃,是她失去了经济权,也就失去了话语权。
她没有说走就走的能力和魄力,也就必须为了维系婚姻,付出相应的劳动成本。
读到这儿,或许又有人说,那就去找工作啊、就下定决心离婚啊。
且不说当前的就业环境,单看离婚官司中对家庭主妇的剥削,看全职太太要回到职场的难度、看社会对于职场女性的压迫,我们也该明白:
这绝不是一句娜拉出走就可以概括的童话。
在女性意识普遍觉醒,越来越多的女孩走向广阔天地的今天,我们悲哀地发现,如今人们对于家庭主妇的评价却在一次次走向偏颇失衡。
过去,她们不被认可价值,家庭内外她们都是被忽略的女性形象,只能在日复一日的搓磨中被打上“无用”的标签。
如今,她们又背负了一部分情绪的宣泄出口,被视作是退步的、落后的,连抱怨疲惫都不被允许。
而更残忍的一个现象是,当她们成为某种互联网景观、成为恐婚教科书后,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她们身上找到了优越感。
一种人为的“分层”
与这类视频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往往是底下已婚女性真情实感的反驳。
除了前面提到的让家庭主妇们学着管教老公管教孩子,还有更多的人表示:“我过得很好,女孩们不要信。”
她们列举着不用干家务的日常,描述着老公孩子的省心,强调公婆和爸妈的宠爱,喊着“别被制造焦虑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年轻女孩以此自我勉励:“读不了研究生就得研究生”、“吓得把书读烂!”、“不努力就要来过这种日子了。”
已婚的女性与她划分界线,试图在泾渭分明中证明自己的生活很好;未婚的女性逃避这种叙事,试图用个人的努力远离琐碎的苦难。
她们用各种向内的自我规训和对外审判,力图证明:“只要我不像她这样,我就不会过得苦。”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看到贫穷的女性选择结婚生子、没有逃出牢笼时,我们会拷问她的软弱;
当我们看到普通家庭中的家庭主妇不得不一整天围着灶台和卫生间打转时,我们会指责她的纵容;
当我们看到嫁入豪门的女性被看作生育机器,一次次失去自我时,我们会唾弃她的选择;
然而一次一次,所有的刀刃都指向了女性自己。
在非黑即白的叙事里,女性的结构性困境被轻巧地拆解为个人的下滑,所有人都自动忽略了房间里的大象,忽略了结构性、制度性的问题。
《身边的政治学》里写:
「如果你反反复复发现,某些个人困境是找不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的,这些没有个体解决方案的困境不仅你有,其他很多女性都有,那么这些问题,就很可能就是政治问题。」
是的,女性的生活困境,从来就不是一句无知、一声出走就能改变的母题;女性这些确切琐碎的生活经验,也应当被探入到更深层,去寻觅到真正的问题核心。
我们总是习惯了向内反思,向内规训,但这些女性内部的分化,正在一次次为全职主妇的苦难添砖加瓦。
前段时间写李佳琦时,我们谈到了个人努力与时代的关系。
大家的生活都在稳步走下坡路,结构性的不公却被隐藏在名为努力的成功学叙事之下。
而同样的逻辑,放在这些家庭主妇、全职妈妈身上一样成立。
她们已然是受害者。
她们背负着女人必须做家务的思想钢印长大,在贤妻良母的框架中忙忙碌碌,在女性职业和学历双重打压的社会中失去了退路。
手中没有筹码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囚笼中打转,而所有的指责,也不过是为她们本就糟糕的人生再一次泼上冷水。
相比于批判个人的懒惰和愚蠢,我们总是忘记父权制社会下,每个人的境遇大相径庭。
正如上野千鹤子教授在东京大学的开学致辞中所言:“你今天会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鼓励着你,推动着你,手把手拉着你,并为你所做之事进行评估褒奖。
这世上有那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想努力却无从下手、太努力弄坏身心的人。”
我们不要再听女孩们的自我告诫,也不要再陷入内部的反思和规训。
我们努力争取权益,努力为女性呐喊,不是为了逃避苦难,不是为了超越弱者,是为了有一天,弱者也能好好生活,家庭主妇也拥有出走的退路。
不要分裂彼此,要互相支撑着,活下去。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今鱼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