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西扎的漂浮房子,让艺术教育自然发生

西扎的漂浮房子,让艺术教育自然发生

摄影





口述|阿尔瓦罗·西扎、徐立勋

采写|陈雅芳

编辑|王菲宇

题目摄影|侯博文


伫立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北岸,背靠西北面的小山丘,倘若从空中俯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建筑呈扇形平面。三片弧墙组成的扇形弧线背靠大山,两面连绵曲线墙体连成了扇形端点面向主街。这样平滑、缺少棱角的建筑曲线仿佛是山体地形与蜿蜒湖岸的延伸。从道路的一侧看,整座建筑被深色的金属波纹板覆盖,几乎看不到门窗,两米左右的悬挑设计更让它看起来像一座凭空长出的“漂浮”建筑。


作为国内第一座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由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和卡洛斯·卡斯塔涅拉(Carlos Castanheira)设计。作为蜚声建筑圈半个世纪的建筑师,西扎以极简的诗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闻名于世。博物馆的外墙采用蜂窝复合波纹铝板双层幕墙,在环境中整体呈现为较暗的色调,是目前西扎作品序列中唯一的“黑色系”建筑。随着光线射入角度及视角的变化,外立面的颜色也会由黑色变至银色。


场馆外,人行坡道将博物馆入口与附近居住区和酒店的道路系统连接起来。项目的初衷是让其与自然景观、既有建筑以及规划建筑和谐共存、水乳交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成为一个既可满足公共日常使用需求,又能承载文化建筑职责的“多功能”主角。


在刚刚结束的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中,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入围了“建筑贡献奖”子奖项。


以下是项目主创设计师阿尔瓦罗·西扎与华茂集团董事长、总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馆长徐立勋的讲述——






徐立勋:


早在2010年,华茂集团就萌生了做一个艺术教育博物馆的想法。博物馆的选址在东钱湖国际美堉中心内,临着东钱湖、背靠山体。选址和建设初期,周边土地开挖让环境变得比较杂乱,附近也没有标志性建筑或是可依循的风格线索。


我们经历了多个方案的讨论,也放弃了很多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是建在山脚下,采用宽阔的台阶通向山顶。后来,在东钱湖国际美堉中心艺术建筑群规划中,建筑师张永和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这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一个跟山一样高的建筑实体,顺着地形托起的中心。如今,建筑建成,成为了周边的标志性建筑物。可以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就是这座建筑本身。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成为周边环境中的标志性建筑物

摄影:侯博文


从考察到最后落成,博物馆的项目工程跨越了近7年。2013年底,华茂集团委托西扎设计同处于东钱湖国际美堉中心的5个专家工作室,由我的父亲、华茂集团的创始人徐万茂带领考察团前往葡萄牙,考察西扎的建筑作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项目正式委托给西扎团队。西扎工作室事无巨细对所有细节都进行了设计,包括博物馆内的桌子、椅子是什么样,浴室、洗手间的标识要如何呈现。与此同时,国内的设计师团队主要负责施工图,因为他们更了解国内建筑行业的标准规范。


2017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项目开始施工,一直到2020年建成,上下共六层。地下一层空间设于西北侧,呈条形结构,内含中庭、电梯、楼梯以及盥洗室等服务设施,地上一层则为条状结构的较大体量的空间,包括大厅、行政办公和美育空间,再往上四层都是展厅,服务空间靠边布置,使得展厅可以横向展开,在平面上拉长了参观流线,坡道中庭则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和西扎最初的草图相比,博物馆的建筑形体并未产生较大变化,只是在草图基础上实现了深化完善。


阿尔瓦罗·西扎绘制的草图

供图: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建成的建筑形体和草图相比并未产生较大变化

摄影:侯博文


有些熟悉西扎作品的人说,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黑色幕墙乍一看不太像西扎的作品,因为西扎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实际上,博物馆的幕墙也不是黑色,而是偏暗的深色,在不同光线下,它的颜色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西扎最初的设计里,幕墙确实是银白色的。施工单位在现场山墙上做了一块十几米高的样板,我觉得不太合适。当时,建筑主体刚好完成,表面有一层黑色涂料,西扎的助手卡洛斯到现场拍摄了一组照片,最终,西扎决定将外立面颜色从银白换成深色,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自此成了西扎作品序列中唯一一座黑色系作品。


博物馆内部仍大量使用了西扎的标志性建筑色彩——白色。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平整的白色墙面和与顶面,以及灰白色大理石的地面与墙裙。作为建筑内部的核心,中庭被自地下一层盘旋至五层的坡道所环绕,而展厅则围绕中庭展开。纵深六层的中庭,宛若建筑内部的一座白色山谷。白色墙体使得光线的明暗变化得以强化。自博物馆外部的深色幕墙开始,到博物馆内部的中庭部分,光线在这座建筑的黑白艺术间流动。人们随着坡道漫步其间,步调也会随之流动起来。


纵深六层的中庭宛若建筑内部的一座白色山谷

供图: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阿尔瓦罗·西扎:


我经常说,“客户是第一个建筑师”。此前,我在中国杭州设计过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日本、韩国也都设计过建筑作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对我来说是这种东亚建筑经验的延续。


2014年,我抵达中国宁波东钱湖畔实地考察。当时,我主要观察了博物馆选址及周边环境,包括选址与湖泊的距离,背靠的小山丘、整座城市的地形等。选址附近有个酒店,我和团队也对此进行了考察,比如酒店的入口、酒店住客在此的动线……这些实地的信息帮助我确立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设计这座博物馆的初衷,就是让这座建筑本身和它的周边环境联动起来,让博物馆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既有建筑以和规划建筑和谐共存、水乳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成为一个既可满足公共美育使用需求、又能承载文化建筑职责的多功能主角。


项目主创设计师阿尔瓦罗·西扎



徐立勋:


在大众的认知里,华茂艺术建筑博物馆可能是一座比较“奇怪”的博物馆。从外观上来说,博物馆临街的外立面是一整块有曲线的深色金属板,远远望去,就是一座完全封闭的建筑体。实际上,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入口设于靠近山体一侧的底部,在场馆外,人行坡道将博物馆入口与附近居住区和酒店的道路系统都连接了起来。前来参观的话,还是很容易找到入口的。


华茂集团董事长、总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馆长徐立勋


起初,西扎其实不打算做实体的“门”,他想保留博物馆底部的“镂空”,但我们考虑到博物馆背靠山体,当地的野猫野狗甚至老鼠都可能出没,沟通调整后,博物馆的入口才变成了今天这样。


另一个比较奇怪的点在于,这个博物馆没有台阶,只有一条白色坡道自地下一层盘旋而上,一直延伸到最顶层。外延的坡道在底部是直线折角,到二层以上部分则是顺着金属板外墙的曲线向前。到展厅部分,则顺着展厅平面转折了两个直角。坡道突出的直角在视觉效果上切割了高达26米的中庭,让人的视线在“纵深”的山谷间得以挪移跳转。这样的坡道设计让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完全的“步行建筑”,平缓坡道将参观者自然引入各层展厅。


人行坡道将博物馆入口与附近道路系统连接起来

摄影:侯博文


作为业主方,我们非常尊重设计师的作品,希望尽可能还原他的设计。耗时三年的施工过程中,我亲自担任监工,可以说是为了实现最终的效果不惜血本,光是地面就做了19次,屋顶也做了3遍。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难题,比如建筑弧形的清水混凝土怎么做?如何确保在建造周期里清水混凝土不变形?我们试了很多方案,最后采取的办法是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反光片。


这段坡道也是整个博物馆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如果是其他建筑物,六楼的体量,正常步骤应该是先把一楼的部分做好,拆掉模板后再往上做第二层。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从一楼连通到六楼的连续坡道。这意味着只能等坡道全部建造完,再将模板拆除,不然荷载无法支撑。整个坡道的施工时间长达一年。


坡道决定了人们游览时的动线。对于建筑内部各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师始终是在动线中进行想象。比如,在进入二层展厅的低矮空间后,掉个头就会发现第一个圆洞,这增添了游览的趣味性。


二层展厅的圆洞增添了游览的趣味性

摄影:侯博文


进入建筑设计的阶段很快,但寻找空间组织模式却花了很长时间。我们不想做一个综合大楼,而是希望每个空间都是自立的形体,应该有自己的特质。不同的功能需求产生不同的建筑单体和类型,它们之间形成的室外空间也是分类型的,有广场、花园、还有庭院。将这些并置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丰富的环境。


我们不需要明确的路线去规定所有的交通空间,而是采用一种聚落的方式。半室外的廊子将不同的空间联系起来,在场地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宜人的尺度和多样的植物。我们始终基于这样一个大的逻辑:一个开放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它全是玻璃,全部是打开的。或者说一个自由的建筑,也不意味着缺少秩序。我觉得应该用一种简单的规则进行组织,从而给未来更多的弹性。


开馆之后,确实有很多人跟我反映,在坡道上走好像并不觉得累。一般我们要是爬五层楼可能都要大喘气了,而坡道的设计除去能够提供极强的空间辨识度外,也让各个展厅的游览动线变得流畅,人在漫步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空间不同元素的变化,这让人更容易沉浸其中,专注于展品和空间的美。


半室外的廊子将不同的空间联系起来

摄影:侯博文


阿尔瓦罗·西扎:


在这个博物馆里,我其实是在制造一个空间的序列,不论是这个盘旋坡道的设计,还是隐藏在白墙后的一个个展厅、带有自然天光的中庭,以及把天光引进展厅的洞口。当然,我知道这个连续坡道在具体施工上是有难度的,不过我相信团队里有优秀的中国工程师,他们会帮忙完成这个作品。


我们总是边学习边实践的。之前,我参观过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其中游览时我发现,当我往上走、往下看时,会看到跟之前序列完全不同的展品,那让我印象深刻。这意味着,同一件展品,我不仅可以走进去观赏它,也可以在距离它很远的时候在步道上远远观看。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人们随着盘旋的坡道向上行进,也能够获得观看的不同视角。


中庭的垂直灯管和天井能捕获柔和的自然光

供图: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我一直希望建筑内部的光是柔和的。之前,我不喜欢使用直射灯。这次,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中庭,我们使用了两根长达24米的垂直灯管,它们自屋顶悬挂、一直垂到地下一层。这让空间获得了延伸,光线也变得更像自然光。中庭充当了一个大的空腔,成为光的过滤器,让进入展厅内部的是呈现更为均匀的柔光。而顶棚上方的天井,也能将捕获来的自然光柔和地弥散到空间各处。


在其他空间里,天花板上奇怪的装置、周边的摆件会对人的视线进行干扰。但是进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无论是盘旋坡道的设计,还是垂直灯管、抑或是顶棚天井,这些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让空间归于平静,让人们在游览时能够更加沉浸于其中。



阿尔瓦罗·西扎: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博物馆,这正是这个项目吸引我的点。在设计方案时,博物馆的第一层具体承担了“教育课堂”的功能。我很喜欢这个概念,孩子们可以在博物馆而非学校里学习。


这个博物馆的核心是一个很深的中庭,环绕着中庭的坡道上有一个又一个展厅,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参观的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展品。当然,中庭空间本身也像在进行一个“建筑展览”,位于坡道中不同位置的人们也能够观看彼此。我希望身处这一特别的建筑空间,人们在空间里能产生更别致的感受。


整座博物馆实际上都是“艺术教育”的载体,人们进入博物馆,在此游览的过程中可以与空间里的艺术品产生更多的联结。在一座博物馆内,灯光的明暗、展厅的大小、窗户的深浅、游览动线的设置……这些细节都可能会影响人们游览时的感受。以窗户为例,它们所处的位置、需要呈现的比例……这些条件集合在一起,决定了一扇窗户的开口。这样的细节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MoAE夜宿博物馆

供图: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徐立勋:


我们最初邀请西扎设计博物馆时,他以年事已高的理由婉拒了。最终打动他的,是我们建造这个博物馆的初衷——承担艺术教育的社会职能,构建起“无围墙”的社会美育大课堂。华贸茂集团从竹编工艺起家,后来进入到手工劳作的教育领域,美育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的事业。


作为我国第一座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主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2020年11月正式开馆。开馆后,我们聚焦了国内艺术教育的三位大师,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罗工柳、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中国美术学院第七任院长刘开渠。他们本身是艺术家,同时又是对近现代艺术教育有巨大推动的人物。我们分别以三人为个案,进行绘画、音乐和雕塑三条线索的研究展示,专设三个分馆展陈他们的艺术作品和手稿。此外,我们也根据博物馆的特性做了一些面向儿童的公教课程,希望能在这个美的建筑空间里,逐步实现美的教育。


MoAE日常工作坊

供图: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和周边环境也建立起了紧密的在地联结。从博物馆的外观而言,没有门窗、深色外立面等属性看似制造了一种对周边环境的拒绝姿态,但实际上,博物馆是有机地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博物馆背靠一座小山丘,靠近山丘一侧的底部房间被我们用来作为监控室、空调机组等的功能用房。它们同时也成为挡土墙结构体,限定了山体与植被的边界。


宁波是一个沿海城市,夏秋季节可能受台风影响,平时降雨也比较频繁。挡土墙可以有效地挡住雨水从山体冲刷下的泥沙杂物。如果全年雨量较大的情况,建筑的出水孔该怎么处理?这些细节问题,我们之前都和西扎一一沟通交流过,他也给了细致、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博物馆背靠山体,临近东钱湖,这是博物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我们不用再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可以借用周边的景致。屋顶露台可以鸟瞰东钱湖。建筑中间部分的封闭,其实更像是一种视觉开闭装置,受限的视野一方面能够让人更加专注于展厅内部的展品,另一方面与露台视野的开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更有效强化对外界的视觉感受。这是西扎借助周边环境完成的一种建筑戏剧表达。


视野开阔的屋顶露台可以鸟瞰周边的景致

摄影:侯博文


如今,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接近三年,今年我们也开始策划新的展览,展览也从过去的常设展过渡到如今的主题展。未来,置身宁波这座城市、屹立于东钱湖畔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将作为美育实践的载体持续发挥文化塑造、大众美育浸润等方面的作用,在时间中激荡起越来越多美的涟漪。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成都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李伟/吴琪/曾焱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宋洋/王菲宇/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陈文/崔灿灿/董功/董灏/段煜婷/何健翔/何勍/何哲/何志森/姜珺/姜宇辉/金秋野/雎安奇/李迪华/李涵/李虎/李伦/李翔宁/李晓鸿/李振华/梁琛/梁永安/龙瀛/刘珩/刘悦来/柳亦春/鲁安东/马泷/马寅/毛继鸿/毛尖/倪阳/聂荣庆/庞伟/宋壮壮/沈志军/苏丹/孙海霆/孙莉/孙倩/唐克扬/陶冶/童明/汪莎/王辉/王南/王子耕/吴洪亮/夏至/严飞/严明丹/闫士杰/姚东梅/易海贝/易立明/章明/赵元超/支文军/朱竞翔/朱小地/庄慎/张宇星/左靖/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another design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半掩琵琶的真相下周一开课|面向父母、教育、自然爱好者的芬兰自然教育导师认证线上课招募即将截止“迷你预算”推出一年后,听一听那些依旧在“住房困境”中苦苦挣扎的伦敦人的故事~鸟巢设计师再开脑洞,水上打造漂浮泳池,真正的无边体验无法挽回的衰亡:在AI和Web3阴影之下挣扎的传统金融业普小一路拔尖的女儿, 在初中挣扎的3年…西索动态|第二届学术教育研讨会精彩回顾主人晒狗子的漂亮毛发,不仅顺滑还亮到发光…金色传说!2023 三联人文城市奖揭晓:西扎、都市实践、UAL等团队获奖在绘画、写作、歌唱……中,疗愈自然发生了 | 表达性艺术治疗新课首发USNews美国大学排名,最让艺术生特别关注的是它!法拉盛华人惊呆!大街上居然发生这种事情...皇后区漂亮妹子穿短裙做Door Dash!结果突然发生这一幕...鲁秋警官的故事1“所有的漂泊,都是为了回家......”临床必备:血液科医生用药及技术教学宝典“爬也爬去美国”!母女穿越铁丝网,女儿被扎的哇哇大哭!中国人大批涌入美国买地种大麻 与墨毒贩合作真实状况对比:为什么我强烈建议,一线挣扎的中产尽早回流二线城市?如何进行对孩子的自然教育?英国著名教育家这样认为……亚运前夕,一群杭漂浮出水面土地市场的顶层策略突然发生了变化本周预告| 你想穿的漂亮衣服这次全!都!有!2023 DnA SHENZHEN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为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当代艺术盛宴他花$6.6万买了一套房子,兴奋地拍视频发抖音后,让人毛骨悚然…刚刚,中美重磅!央行又放大招,"旗手"突然发飙!麦当劳陷入"分裂",发生了什么?世界首个漂浮城市,别墅一套竟要100亿!这幢房子,让查理·芒格70年不搬家...高尔夫小段子(3)一路走好!61岁刘德华突然发文宣布噩耗,字字戳心,让人泪目……5136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9下周一开课|适合教育者/自然爱好者/家长的芬兰自然教育导师课程“中英高等艺术教育论坛”今日开幕!与大咖一起探索艺术留学新趋势!巴黎凯旋门背后有故事河北的“坑”,挖的漂亮“爬也爬去美国”!母女穿越铁丝网 女儿被扎的哇哇大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