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工作,再苦再累也是一种滋养情感2023-10-14 12:10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作者:洞见·许朝暮永远不要在工作中消耗自己。♬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01有人把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耗型,就像周而复始地推巨石上山。一种则是滋养型,如同精心打造一件艺术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潜能。红尘即道场,工作是修行,但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能使人有所长进。有的工作看似轻松简单,却在不断透支你的未来;有的工作看似又苦又累,却能让你真正实现蜕变。02看过一个动画短片,一群小人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输入完规定的内容后,他们就可以进入下一间办公室。可推开门,依旧是一台电脑、一张桌子,还有千篇一律的工作。这群陷入循环的小人,像极了现实中奔波劳碌,却又一事无成的人。有多少人,正在无声无息间被工作消耗,既没有离开,也没有改变?1. 情绪消耗电视剧《没有工作的一年》中,何雨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她几乎全年无休,卯足了劲工作,做梦都盼着升职加薪。可她偏偏摊上了一个喜欢刻薄的领导。见她业绩突出,就经常找茬;但凡她犯点小错,就贬低她的外貌和学历。还有一群勾心斗角的同事,嫉妒她能力强,订单多。要么拉帮结派,故意排挤她;要么设计陷害,让她背黑锅。一桩桩糟心事,把她推入了负面情绪的漩涡。她渐渐无心工作,像泄了气的皮球般日渐萎靡,最后只好选择了辞职。有时候,人之所以感觉累,不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情绪上的消耗太多。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提出过一个“情绪劳动”的理论:除了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外,人还要在工作中进行情绪劳动。受领导的指责、被不靠谱的同事拖后腿、跟讨厌的客户打交道……无休无止的情绪劳动,如同一个黑洞,不断蚕食着我们的能量。一旦情绪被耗完,做再简单的事情,你也会力不从心,疲惫不堪。2. 价值消耗自媒体作者张良计,初入职场时跟过一个项目。他们原本计划半个月完成,最后却拖延了两个多月。这期间,哪怕只是稍微改动一下行距,都要经过领导的层层审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也非得等到开会时,再统一提出、讨论和处理。结果可想而知,几分钟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却在冗余的流程中,被无限期拖延。很多细节也总是对不上,他们不得不在同一处地方反复修改。大家天天加班到深夜,却怎么也赶不上进度,丝毫没有获得成就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就是陷入了价值消耗。就像《见识》一书中谈到的“伪工作者”:每天应付事务性工作的人,看似干了很多事情,实则没有真正成长。不必要的会议、不明确的流程、不间断的邮件等,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徘徊在低价值的琐事中,你越是忙碌,反而越会感到空虚。正如转个不停的陀螺,就算耗尽气力,也走不出原地。3. 技能消耗生物学上有个“跳蚤定律”: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跳起1米多高。如果给它扣个盖子,持续降低盖子的高度,它所能跳跃的高度也会越来越低。即使最后拿掉盖子,它也顶多跳到盖子处,再也蹦不回原来的高度。人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一旦你被限制在框架里,没有新突破,不涉新领域,只会在自我重复中陷入瓶颈。例如有些公司对功能开发的需求不高,程序员只要掌握一门PHP语言,足以应付大部分工作。但长此以往,他们敲代码的能力会日渐消退。随着小程序、AI的出现,他们只会被职场无情淘汰。还有些公司对宣传工作也不太重视,设计师单凭一套模板,就能做出符合要求的海报。可做得久了,他们的审美水平会逐渐下降,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新创意,会用的软件也只有PS。一份天花板很低的工作,会磨光你的才华。哪怕你想进步,想提升,在贫瘠的土壤中,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03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做过出版社助理、书店店员。积累足够的经验与资源后,他打入出版市场,成了一名书商。回顾多年职场生涯,他说:“不管是什么工作,重要的不是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是内容。”有些工作看似辛苦,却能由内而外地打磨你,滋养你。第一,认知升级。《用一年时间重生》的作者娜里跑,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称为“铁屋子”。每天写写材料、整理文件,几乎不用动脑子,见识和思维也变得日益局限。但她好歹也是名校毕业,不甘心一辈子在琐事中打转。于是,她选择走出这间屋子,转行做符合时代趋势的社群运营。社群中不乏大V、牛人,她学习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线下活动中,她积累了与不同群体打交道的经验。定期的分享,也倒逼她输入了各种心理学书、个人成长故事,延伸了思维的宽度。这些经历,帮助她打破了认知的藩篱,找到了事业的方向。一年后,她当上职业规划师,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长期接触同样的信息、做重复的事情,会将每个人封闭在各自的思维茧房中。而可以打开认知的工作,就是让你看见广阔天地的一扇窗户。随着眼界的拓展、头脑的进化,你的事业和生活也会步步进阶。第二,能力锻炼。作家冯唐曾被问道,建议年轻人做什么样的工作?他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要只顾追求高工资,要去追求你能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从埃默里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当时,麦肯锡的规模很小,全公司只有二十几个人。分工不明确,他什么活儿都得干,包括制定战略、调整流程、培训员工。领域也没划分,他既要负责制药、医疗业务,又要接触石油、计费系统等行业。每天忙得连轴转的他,起初也抱怨连连,还想过甩手不干。可全方位的磨砺,让他比同龄人成长得更快。他一个人能顶一个队伍,管理、运营、培训、销售样样精通。仅6年时间,他就成了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宝剑需用磨刀石,才能保持锋利;人也需经受挑战,才能快速成长。若是长期在职场上顺风顺水,我们就会变得懈怠,走向平庸。而真正能滋养人的工作,往往会增设一道道关卡。直面它们,跨越它们,你的能力便会突飞猛进。第三,意志锤炼。心理学家达科沃斯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非智商、情商、人脉或天赋,而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碰了壁就退缩,受了挫就放弃的人,永远只能当职场中的炮灰。不小心犯了错时,也许你会被领导当众痛骂,遭同事背后嘲笑。如果你不去积极解决问题,整日怨天尤人,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无能。遇见难缠的客户时,也许你把一个方案修改十几遍,对方依然不满意。倘若你控制不住负面情绪,任由自己崩溃、发脾气,只会砸出更大的烂摊子。董宇辉说过:这个世界并不会一直善待你,你的脆弱有时候会成为致命的缺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不断强化自己,将一颗心修炼成不锈钢的。一个人的意志力,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好的工作,应该是提升心力、锻造意志的试炼场。适度的挤压、捶打和磋磨,会一点点塑造出钢铁般的心。你的内心有多坚不可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Ted演讲者斯科特,就职于一家500强企业时,状态非常糟糕。他用不上专业技能,还常被领导大骂“不会做事”,一坐到工位上就莫名焦躁。后来跳槽到一家氛围比较自由的公司,他才重新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与创造力。永远不要在工作中消耗自己。找到能够增值自我、滋养自我的工作,你会在精雕细琢中,成就无限的可能。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点击下图,立即加入▽看更多走心好文章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