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尼泊尔,把震成废墟的寺庙复原了……
2015年4月,一场8.1级大地震重创尼泊尔,位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然而,五年之后,一座和之前一模一样的神庙在原地拔地而起。这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日报《中国有办法》栏目邀请尼泊尔特约主持人——尼中友好论坛主席高亮博士(Kalyan Raj Sharma),带我们见证这座庙宇的重生。
杜巴广场与其他六组历史遗迹和建筑群共同构成了尼泊尔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其中的九层神庙是重要地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内涵。
震后,应尼泊尔政府请求,由中国援助的九层神庙修复项目在2017年8月正式启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派工作组赶赴尼泊尔。这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刚进场时,十分之一的建筑已经完全倒塌,80%的墙体不同程度变形、开裂,上万件木制构件散落各处,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施工技术组组长彭雪回忆。
九层神庙建筑群震后情况
文物状态不容乐观,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尼泊尔雨季雨水多,每场暴雨都会造成新的破坏,且地震后有上百次余震,只有尽最大可能加快修复进程,才能将神庙的损伤降到最低。由于整体建筑受损严重,工作团队很难完全搞清楚内部残损情况,甚至还存在着二次坍塌的风险。他们往往一边修复,一边发现新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的文物修复团队参考了大量神庙老照片来确定建筑形制,也与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沟通,在尽快修复的同时,力争恢复文物原貌。
The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restoration team referenced a large number of old temple photographs to determine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hey also clos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uthorities. While aiming for a swift restoration, their goal is to restore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 its original appearance.
与大部分尼泊尔震后重建的建筑不同,今天的九层神庙依然保留着原本木制结构为主的建筑风貌。
还原老结构费时费力,为什么不换新的?中方团队表示,文物修复需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尽量还原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是“焕然一新”,而是“修旧如旧”。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工作是“看不见” 的。
Cultural heritage restoration requires adhering to the "minimum intervention" principle, striving to restore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尼泊尔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带来的晃动很容易使结构脱榫。
为解决这项难题,文物修复团队采用创新技术:在神庙木结构连接处的部件上开凿小孔,插入一根隐蔽的钢丝绳对横梁和支撑柱进行加固,这样神庙结构面对振动就会更加坚固。
钢丝绳链接加固技术图示
从外观上看,神庙依然是古色古香的木制建筑,但其内在结构已悄然练就“钢筋铁骨”。
九层神庙的建筑细节非常精细,神庙内刻满各式印度教神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的修复团队从尼泊尔各地请来了木雕世家的工匠们修复神庙木制构件,一些工匠的祖辈就曾参与过九层神庙最初的建造。一个巴掌大小的龙木雕,需要一名熟练工匠精心雕琢七八天才能完成,大小不同、粗细不一的刻刀都需要几十支。从檐柱上仅仅1厘米的裂缝,到花窗上震损的雕像,工作团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请当地师傅尽力修补,不放过每一处木雕的细节。
尼泊尔工匠修复九层神庙檐柱
谈及和尼泊尔工作人员的互动,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施工技术组组长彭雪表示,对建筑本身的修缮只是文物修复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尼双方的工作人员都更加了解了彼此的艺术和文化。
The restoration of the building itself is just a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restoration work.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e personnel from both China and Nepal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s art and culture.
经过中尼“文物医生”们5年的努力,九层神庙建筑群本体维修任务于2022年12月圆满完成。如今的九层神庙重新向世界敞开怀抱,迎接各国游客的到来。中国的文物修复团队也迎来了更多使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未来还将在尼泊尔和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继续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为各国文化的互联互通做出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共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不断丰富和深入,拉近了共建国家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也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持续推向深入。
“在我们尼泊尔人的印象中,中国在现代基建上非常厉害;今天才知道,中国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很有办法。”参观完九层神庙,高亮感叹道。
“中国有办法”
“中国有办法”(Ways of Progress)是一档中国日报新媒体出品的原创短视频栏目,在“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邀请外国朋友打卡体验“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共同揭秘解决发展道路上实际问题的“中国办法”。
秋冬吃柚 赛过吃肉
柚子届扛把子三红蜜柚上市
颗粒饱满 清甜多汁
↓↓↓
推 荐 阅 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