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没想到,我身边的金融民工,很多已经出不起差了……
最近,我的研究生同学老冯,下班后有事没事总爱在同学群里,约这约那去喝酒打球。
这还挺反常的,要知道老冯是国内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机构投资人,过去十多年,他一直在一级市场搞投资。
看项目,投项目,坐等项目上市,他过去的日程甚至可以用分钟计算,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就连我这些年一直号召大家玩起来的航空和酒店会员体系,也是他最早带我入的坑。
多年前,他就已经通过连续不断的出差,升级成了国航终身白金卡,和万豪希尔顿体系双重白金会员。
图源:网络
看他不停在同学群里蹦跶,我忍不住私信问他:“咋有时间约饭打球了?最近不出差了么?”
他给我回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不出了,现在我出趟差简直比成个家还难……”
“不出差,咋成项目啊?” 我追问他。
这下可好,一个问题打开了老冯的话匣子,他开始滔滔不绝吐槽起现在投资圈的出差难困境来。
其实这几年,一级市场的全面困境,大家都是知道的。
前几年国内市场经济腾飞,遍地都是红利,全民创业的浪潮迭起,哪个“投资人”不忙到飞起。
全球各处飞、住五星级酒店、参加行业论坛、各种觥筹交错……被项目创始人围追堵截,出席行业会议,光收创始人的名片都要收上几十上百张。
大手一挥,经手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不在话下,更别提明星项目,动不动就有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
图源:网络
可如今,随着行业周期下行,市场动荡,投资行业的逻辑彻底被改写,属于投资人的高光时刻也变得渺茫起来。
据清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场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达到3,638起、2,929.65亿元,同比下降37.5%、42.0%;而同样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1,32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2.6%,IPO退出仍是主流。
看起来,“投资难、退出更难”的无解局面,一时真找不到解决方案。
图源:网络
而各家投资机构手中余粮不多,出手自然更谨慎了。
这种谨慎,一方面表现在对项目的挑选更加谨慎,毕竟现在市场上优质的项目少,频繁出差也没法同步带来收益,投了烂尾项目还会影响机构的声誉和现金流。
所以很多机构对出差的审批要求都变得更加严格。老冯和我说,他们公司就差把“非必要不出差”当成标准公布出来了。
现在出差,投资人必须要填写详细的申请,经过公司专业判断、多方验证后,确定出差目的地有值得抢的项目,或者有能力出钱的靠谱LP,才批准你出差。当然,只批准你一个人,必须尽量减少出差人数。
不能出差,很多项目的尽调就成了问题。工作难度明显提升了,干活的人都无奈,可对于公司来说,意味着风险系数的降低。
再说另一方面,现在各家投资机构卡出差,其实卡的是成本。
对,现在整个市场下行,除了没有好项目,很多机构也面临着募资压力,新基金募不起来,管理费不到位,机构财务吃紧。
这种困境下,只能降本增效,卡差旅费用。
图源:网络
之前我就听说,有机构一个月出差经费不超过4000元,这可能有点夸张。但出差要求确实越提越多。
比如,尽量当日去当日回,能高铁就不飞机,能快车就不专车,非必要不宴请,住宿标准也严格控制在了500元以内。
老冯和我说,前阵子赶上暑期旅游旺季,他去外地出差,酒店价格全线上涨,连快捷酒店的价格都飙升至千元一间了,他们公司的500差旅标准,根本无法满足要求,最后他不得不去朋友家住了一天……
这也就算了,现在发行人更抠,经常全程的打车费都不给了,还得先坐一段地铁,然后再打车。
图源:网络
这出的是差么?满眼都是辛酸泪……
听老冯说完,我属实为他难过,但更多还是感同身受。
差旅成本严控这件事,现在风才刮到投资圈,但其实,在金融圈的其他行业早已经发生了。
比如我所在的券商,早在2021年,头部券商就已经带头下降了差旅标准,要求员工出差必须坐经济舱或高铁二等座,住宿标准也一降再降。
举个栗子,中X公司的住宿标准,从1200下降到了700。这个标准和财政部要求的标准基本持平统一 ,其他家也都紧随其后跟进。
反正现在,金融降薪潮下,投行人员,券商员工,没质量的差基本不出,差旅成本能控制就控制,公司查的严,还会反向倒查。
图源:网络
这是真的。
前几个月,我身边就有很多同行都在吐槽,自家证券公司在倒查员工近三年出租车打车费并要求补缴。
这是因为很多券商都有一项福利,晚上加班回家,出去公务拜访,可以直接打车,由公司出钱系统直接报销打车费。
但现在,公司开始严查这些打车费,是不是真的由个人花的,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过去三年胡乱打车的费用都要退回来。
同样需要补缴的还有之前违规的餐饮报销,和一些不合理的差旅支出。
刚开始查的时候,大家都挺排斥,很多同行都在抱怨,消费降级已经降到这份上了么?连这都要查,是不是金融行业真不行了?
但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并且更加谨慎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不算是件坏事。
写到这,我忽然想起近期刷爆金融圈的某信证券一位投行领导写的研报,结尾给了大家几点真诚的建议,真诚的背后全是真相:
图源:网络
很多观点我也十分认同,这个经济寒冬所持续的时间,恐怕会比我们想的都要长。
虽然国家出台了各项措施,但无法解决目前经济运行的根本问题,只能暂时缓解一下压力。
所以千万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尤其如果你家底不厚,个人能力也不突出,当下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要苟住不浪,越稳越好。
而经济下行期,必然伴随的就是消费降级,这里的降级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公司。
所以金融圈的未来,必然会越来越走向合规,越来越走向严控,这里包含的不仅有差旅,还有宴请,交通,方方面面……
这种情况下,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个人能做的唯有提升自己,更加务实,更加高产,更加淡定。
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在金融圈,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躺平的资本。
另外在财务上也必须更加谨慎,不要有任何贪念,更不要因小失大。
把过去出差的时间,多留点给家里。多花一些时间经营好家庭的关系。毕竟你在外面赚再多钱,也只是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好一点。
图源:网络
还有一点我必须要说,任何规则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市场如今已经寒冬凛冽,要么求变,要么接受,与其焦虑和抱怨,不如积极拥抱变化,适应当下环境,等待下一个转机。
就如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所提到的:
“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少出差,多锻炼,顺利熬过这个寒冬!
好,更多关于金融圈的真相和内幕,咱们留在星球里深度说吧。
目前我的金融读者私密社区「毯叔金融密友圈」知识星球已有超过900位星友,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私密干货都会在星球解读,还可以向我1V1提问,9大核心权益+金融干货资源,每一个都是【外面有钱买不到】系列。
目前加入星球限时特惠价仅399元,随人数增多会不断涨价,直接点击👉【立刻加入我的毯叔金融密友圈】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