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恋爱、没有性,47位女性共居1000㎡山林别墅,过得有多爽?
今年8月,47位女性聚在贵州某栋山林别墅里,开展了一项为期1个月的全女共居实验。
两人一间房,家务自理,费用AA。有人在民宿中远程工作,有人组织沙龙分享自己的爱好与心得。
她们毫无顾忌地将内衣晾晒在院子里,在围炉夜话中不约而同地谈起自己的性体验,或好或坏。
她们也会在某个人聊起原生家庭创伤时留下感同身受的泪水,互相倾诉「作为中国女儿,该如何过好下半生?」
曾看过英国一项关于女性养老困境的研究:女性因育儿、照顾家庭等因素较早离开职场,不利于财务情况及交友圈的发展。
然而,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这导致女性往往陷入脱离群体、孤独终老的境地。
女性共居,似乎是一个解决之道。
我们联系到了这项名为「际屿With」的全女共居实验发起人丁丁(小红书@丁丁先顶顶),一起来听听她这一个月的体验。
在组织这个活动之前,我报名参加了安徽黄山的一个男女共居项目,但在各种阴差阳错下,变成了「全女共居」。
这是一个为期一周的项目,很快大家都要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彼此依依不舍。那时,我便和其中三个女生萌生出了一个念头:
既然体验这么好,不如我们自己组织一个全女共居活动?
前期最重要的是选址、招募。
那时正值盛夏,也是旅游高峰期,我们选址的原则是:
气温不能太高、价格尽量压低、远离景区与人群,希望可以还原一个类似「桃花源」的环境。
我们一位合伙人是贵州人,贵州向来是避暑胜地,在她的努力下,我们联系到了侗寨旁的一栋民宿。
我们包下了一整个院子,四层楼,七间房,可以住14个人。
一楼为公共区,有客厅餐厅和厨房;
四楼为休闲区,有天台和健身房。
我们也以全包为由,跟房东把住宿费压到了最低,根据房间配置,为600-800元/人/周,最短住一周,也可以定一个月。
说实话,这时候我们心里还是没底:万一没人参加怎么办?参加的人互相合不来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将全女共居的理念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竟收到了140多份报名表!
至于如何筛选,我们讨论很久,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都落回到了:如何让大家尽可能地走出房门,增加交流,彼此连结。
我们收集了大家的mbti,原定是e人:i人比为1:1,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2:8更合适。
e人会更有分享欲,i人也更有安全感。
我们也希望参加项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爱好,无关大小、特别与否,可以是做咖啡、冥想、练字,哪怕是擅长编辫子都行。
因为,当一个人专注于自身时,她便会减少对别人的很多评判与要求,这里便不会滋生出优越感与鄙视链。
在一个平等多元的场域里,大家才更愿意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这一月内,高峰期有20人同住,共有47人参与。
我们遇到了很多真实又可爱的女孩们:
有坦言「高考是我人生的巅峰,往后我一直在走下坡路」的高考状元;
有在自我介绍时第一句便是「其实我有ADHD」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
还有已经实现经济自由,探索抱团养老可能性的40岁姐姐……
在民宿里,典型的一天,一般是这样的:
早上起床,可以参加一场正念活动,或是做个瑜伽,再吃个早餐;
上午和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有的朋友会在这段时间处理远程工作,有的朋友会去周边徒步、玩水。
午饭和晚饭一般有三种形式,可以散步一公里去镇上吃,一碗牛肉粉只要7块钱;
可以给镇上的饭店电话订餐,每人点一个菜,大家一起吃,我吃过最「贵」的一顿,人均只要26元;
也可以一起买菜做饭,碗筷调料民宿里都有,食材也非常便宜。
晚上则是活动时间,自行组织,自愿参加。
听起来每天都充实规律,但这毕竟是共居,而不是度假:
家务怎么分?活动谁组织?该怎么开口谈钱?
生活里的琐碎依旧还在,可正是这些细节,让我总是忍不住感叹:「女孩子们真是太好了!」
我们原来的计划是,每个人负责自己房间内的卫生,公共区域则抽签划分,类似于设定一个值日排班表。
但在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很影响大家的心情,就像工作中的KPI,时刻有个任务压在身上,玩起来也没心情,总得惦记着「我是不是地还没扫,碗还没收」。
我们四个主创便想着自己包揽,反正面积也不大。
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每一次我们起身干活,女孩们只要看见了,都会主动放下手里的事情,来帮我们一起收拾,将洗完水果的碗归位、瑜伽垫卷起来放到角落里、给垃圾桶套新的垃圾袋……
这些年,关于「隐形家务」的讨论非常多,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常常低估家务的总量,不仅是因为他们做得少,更是因为他们连看都没看见。
但很显然,女孩们眼里都是「有活」的,她们往往能非常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付出。
在我们的文化中,女性总被鼓励去照顾别人的生活、情绪,却很少被鼓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们有过太多太多被否定的经历。
因此,当我们提出,只要不烧了民宿,任何人可以在这栋小屋里组织任何活动时,她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
我真的够格吗?
有人会感兴趣吗?
要是没人参加,场面肯定很尴尬吧。
我们便跟女孩们再三保证「只要你发起活动,我们四位主创一定会参加,你的分享会至少有五个人」后,女孩们开始行动起来了。
有一位女孩学过马伽术,她分享了「反击性骚扰」的心得;
有一位女孩对女书非常感兴趣,买了毛笔纸墨,带着大家一起书写「女书文字」;
我呢,凭借裸辞后去云南普洱当咖啡义工的经历,组织了一场拉花体验活动。
如果要问我,成功组织了活动的女孩们,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的回答是:「当她们开始认可自我价值,她们便愿意开口谈钱了。」
如何搞钱,是这为其一月的全女共居项目中,最经久不衰的话题。
那位组织女书分享会的女孩,原想免费分享,但考虑到物料成本,我们劝她收取9.9元/人的费用。
在组织拉花课之前,我担心自己的技术不达标,不想收费,但女孩们纷纷鼓励我:「我们想学,你可以教,不要否定自己。」
就这样,女孩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想做什么就去做,等待与内耗是最不值得的事情。」
你不需要先成为一个作家,才能去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你也不需要先拥有一百万,才能开一家咖啡厅。
也许刚开始会自我怀疑,想发泄情绪,但没关系,相信自己一定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当女孩们谈论起「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国女儿的难题」时,她们会相拥落泪,但很快会擦干眼泪,笑着分享自己的心得:给催婚的父母报老年兴趣班;如何用道德绑架打败道德绑架……
我想,这大概是全女共居最吸引人的一点:
女孩们有着如此不同的经历与个性,却又都面对着如此相同的结构性困境。她们注视着对方,就像在注视着自己。
在这里,不用担心不被理解,每抛出一句话,都能收获「我懂你」的回应。
当一位女孩感叹「我终于能把内衣晾在院子里」时,另一位女孩随即说:「我终于可以放心地穿上最喜欢的蕾丝内衣!」
当一位女孩说「我有身材焦虑」时,没有人列出所谓的「标准身材」的数据,大家都化身夸夸大使:「我喜欢你的肌肉,看上去好有力量!」
当一位女孩谈起曾经被性骚扰的经历时,女孩们不约而同地轻声安慰:「这不是你的错。」
当一位女孩开启性愉悦的话题,没有人会惊讶或尴尬,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探讨着如何更好地取悦自己。
这种安全感,在男女共居的环境中很难体验到。
记得有一次,民宿老板娘一脸担忧地问我,你们晚上睡觉为什么不锁门?钥匙都挂在门上,多危险啊!
我顿时愣住了,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危险」两个字已经变得无比陌生。
当然,几十个人住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事情,都能靠沟通来解决。
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场域,让大家可以放松的表达自己,避免一昧地宣泄情绪,积极寻找和解的方式——
对于每一位成年人来说,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不都是这么解决的吗?
通过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试验,我们确信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全女共居」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未来,我们也会在别的城市筹划类似的项目,希望更多女孩可以体会到这种快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