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没钱、没资源,我拿什么站稳脚跟?|创商案例
2023年了,还有未被挖掘的细分市场吗?
都知道创业之本是找到一个细分市场,那如何才能找准自己所在行业的细分市场?找到之后,该深挖还是向外拓展业务面?
创业初期,没人,没钱,没品牌,没资源,拿什么站稳脚跟?
2007年创业至今,创业护航以做工商财税为核心业务,客户覆盖全国300+主要城市、集团客户量达3万,其中包含中粮、携程、平安银行、阿里巴巴等知名先进企业,已成为中国代理记账标杆企业。
创业护航的创始人兼CEO、混沌创商院9期校友何明涛说:
“虽然凭着经验和感觉做了一些事情,但做得并不完美。我在混沌创商院学习后,回来做了很多改变,把在混沌创商院学到的思维模型应用到了公司里。模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的行为,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第二,我们将单点破局和错位竞争概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些模型不仅能解释过去,还能指导我们的工作;第三,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创造出一些模型,并用它们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混沌创商院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原来自己以前的做法很初级,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认识到哲科思维的重要性,不能凭感觉做事情,要从感性认知升级到理性思考,这比实际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连续创业的开始
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第一次创业是在读大学的时候。读研究生期间,正赶上电脑培训的红利期。2000年我毕业时,Windows刚刚进入中国,绝大部分人还不明白如何操作图形界面,电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很陌生。
当时,上海有一个叫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项目,主要培训Office初级+中级(办公自动化)和会计电算化。这个证书在当时非常重要,包括公务员都必须要拿到。我们当时就做这样的电脑培训。一个暑假我赚了差不多10万块钱。当时上海徐汇的房价大概每平方不到3000元,我利用这个机会在上海赚到了第一套房。虽然房子很小,但当时就有一种“原来上海买套房这么容易吗?”的感觉。
毕业后,我进入中国电信工作,但我特别不适应。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广州出差时遇到了一个同学,他在保险公司工作。我们聊工作和聊想法,我给他看了我之前写的一份细分行业的商业计划书,我们一拍即合。于是,我从中国电信辞职,跑到广州,我们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
那是2003年,干了半年,我们赚了20多万。我用这笔钱回来把我在上海买的小房子换成了一套大点的房子,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经历。
创业初期,没钱没人没资源
之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做了一本杂志——《财富长三角》,是长三角地区的财经杂志。为了拉广告,我们去拜访当地政府,问他们是否愿意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帮助政府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很难出广告费,建议我们直接帮他们招商,招到企业后他们再付费。我觉得这个模式很好,于是就进入了这个行业。
当时我们只有三个人,我、我弟弟和一个小姑娘,我们没钱、没人、没品牌、没人才、没资源,怎么招商呢?
现在回过头来看,解决的方法其实可以称之为“单点破局”。在创业初期,大多数创业者都会面临资源、品牌、人脉、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找到一个很小的资源,然后在这个点上集中精力,把它做深做透。
我当时在上海市区找了很多地方都没能成功,只好找了当时上海最穷的地方——崇明岛。当时不像现在有隧道和桥梁,需要坐轮渡,交通很不方便。我找到那里的政府和园区,说我可以帮他们招商,他们就让我们试试。把这个事情谈下来后,我们就把自己“窝”进去了。
什么叫“窝进去”?我们当时做网站只做了一个页面,页面上只有一个内容:崇明开发区的招商信息。我们还在徐汇租了一个大概只有40平方的小办公室,让政府挂个牌子,上面写着“崇明经济开发区徐汇办事处”。虽然办公室很小,但是有了这个名义,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这件事进行得比较顺利,我负责供应端,只负责一个园区。我把供应端做好之后,给客户端带来了很多便利。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在上海市区要交100万,但是放在崇明岛,因为有财政扶持,可以节省几十万,这样很多企业就会到这里的园区来。
我们当时采用了两种方式推广这个产品。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百度。2007年左右,百度崭露头角。由于担心会被扣费,当时很少有人敢相信百度,我们这个行业的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但是,我学过一些IT知识,在中国电信工作过,所以我敢相信。
我们做了一个网站,投放广告,投放花了2000块钱,获得近20个客户,平均获客成本100块钱。现在,平均获客成本至少3000块钱,获客成本涨了30倍。
只找一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做透。如果同时做多个地方,那我们就不会赢得授权,也就没有资源了。我们用这个方法抓住了这波红利。
所以这里的单点破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供应端是单点,我们把所有的资源都给了这个供应端。供应端觉得我们很有能力,很珍惜我们。当时我们一个月引进几十家企业,于是,供应端决定加大扶持力度,给我们一些补贴。我们越是有供应端的优惠政策,客户那边也越有优惠。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二种推广方式是线下宣讲。我们以政府办事处的名义去线下演讲宣传政策,遇到大型国企,我们都会找当地政府领导帮我们接待。政府需要招商引资,双方因此都很重视。
2007年到2009年,只用了两年时间,我们的营收就超过了一千万。
第一阶段做好之后,公司的常规操作无非是增加供应端、产品方向和客户。但我不仅只做这个,还引进园区的企业做工商、财税、知识产权等服务。有了客户以后,我的产品在增加,供应端也在增加。
我相信大部分人最初创业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点开始,然后不断拓展。
我创业的“一”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我为什么要创业?其实我有一个初心,我觉得这句话值得跟大家分享:“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当时我在上海看到了一些本地同学,他们家庭条件优越,比如男方和女方各自都有房子,结婚时还会再买一套,这样两家就都有三套房子了。而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是无法相比的,因此我必须采取别的办法,那就是创业。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思维方式呢?这其实和我的出身有关。
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村,每年夏天都有农忙时节,双抢的劳动非常艰苦。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从农田里站起来时,腿上全是蚂蟥,我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把它们弄掉。
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在农村,女人们不管是在生理期还是怀孕期间,都必须干活,不管是冷是热,要干很重的活,比如挑担子。记得当时我看着我妈妈腿上全是蚂蟥,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没日没夜地干活。但是一年到头,家里也存不了多少粮食,更不用说钱了。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所以当时就立志要改变我妈妈的命运。
那时,正好有一部电视剧叫《便衣警察》,主题歌是刘欢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里面有一句歌词叫“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我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
我认为作为一个男人,首先要让妈妈开心,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谈不上为社会做贡献。如果妈妈很开心,那你已经基本成功了,如果还有余力,你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
我读书时一直在寻找机会,起初是帮人家做家教,后来到一家电脑培训机构当老师,接着又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就这样走上了创业之路。这段经历让我领悟到了创业的真谛。
低端颠覆与分形创新助我开启第二曲线
在会计事务所里,我们发现注册会计师并不愿意从事一些基础工作,比如代理记账和简单的工商服务。而我们在税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就变成了以税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平台。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项目,成功PK掉了一家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低端颠覆”,是因为会计事务所的管理比较松散,合伙人制度使得各个小组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相比之下,我们的管理更加高效和精细。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得益于分形创新。
首先,当我们有自己的软件时,我发现全国同行对我们的软件很感兴趣。因此,我想把这个软件从我以前的DH平台中抽离出来,进行分形创新,并将其推广到全国。
为了推广这个软件,我需要总结出这个行业的方法论,并将其推向全行业。方法论需要固化在SaaS软件里面,所以我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叫做摩羲科技。这是第二条曲线。
第二曲线是一个独立的团队,和我以前的公司完全不一样,股东也不一样。我们拿到了天使轮融资,现在在全国有七家分公司,100多名员工,营收接近八九千万,GMV两亿多。
第一曲线的现金流很好,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相互促进。我们现在把第一曲线的客户变成第二曲线的客户,帮助同行服务,总结得越来越好,在行业里成为了头部。
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必须成为这个行业的首席知识官
我非常同意华杉的那句话: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成为这个行业的首席知识官。那么,如何成为首席知识官呢?第一件事是写书。
我写了好几本书,在行业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有本书叫《有尊严的增长》,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缺乏尊严,很多人看不起这个行业,认为它没有价值。但是,我认为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如果这个行业被大家看好,大企业早就进来了,我们也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了。
所以,我们要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或者看不起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存在的价值。美团当年做本地生活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连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长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作为首席知识官,干的第二件事就是创造自己的模型。混沌的思维模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让我们能够建立模型。
模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通过学习思维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的行为,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我们能够理解单点破局和错位竞争等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分析解释。
第二个层面,模型不仅能够解释过去,还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通过学习模型,我们能够理解其中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用模型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个层面,我们能独立创造出一些模型,并用创新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总结出来的13个思维模型之一的“蝴蝶结模型”:
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增长公式。我们把它叫做蝴蝶结模型,这是我发明的。前面是一个销售漏斗,从流量到商机到合同,这是一个销售流程。
因为我们是服务行业,所以我们把客户服务好了之后,客户还可以给我们做转介绍,我们的客户群体还可以不断扩大,这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秘密。
如果只做销售漏斗,公司很难做大。
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优势在于客户的年度需求特别强,我们每个月都要为客户做账报税,与客户粘性很大,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其他服务,可以一鱼多吃。同样一个客户,我可以为他提供多个服务,当我们把客户服务好了,客户就会再来找我们,这就是增购。如果客户还能介绍他的客户过来,那就是转介绍。
最后,我们会形成一个叫增长飞轮的模型。这个模型有四个维度:你把这个事情做得越好,转介绍就做得越好,客户就越信任你。你的员工收入越高,服务就越好,员工的离职率就越低,后端的转化率就越高。前端的营收指标就会更好,前端就会更大胆,客户进来了,后端就会增长。如果你的业务比同行增长得更快,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市场中。而如果你的后端服务更好,转介绍增加,相当于变相地减少了获客成本。这样,就形成正向循环,这就是增长飞轮。
创业者要建立的第一个模型
单点破局
当公司一年能赚几百万的时候,我有点得意忘形和骄傲自满。
直到2015年,我开始接触混沌。接触后我有一个感悟:以前我好像做了点什么,当时做的不正是单点破局吗?但好像又做得不够彻底,不够完美。
学了混沌之后,我发现单点破局非常重要。如果创业者一定要建立一个模型,我认为第一步一定是单点破局。
因为所有创业者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能集中在某一个供应商、某一个客户或某一个产品上,在某一个领域打透。举个例子,当我有多个产品时,我依然采用单点布局。比如我现在在北京,想把上海的模式复制到北京,我依然会选择一个偏远的园区,在那里推出一个产品,服务于某一类客户,把这个产品打透。
无论是地域扩张还是产品扩张,都可以采用单点破局的逻辑来实现。所以,即使公司做大了,单点破局依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混沌将破局点定义为处在具有迷惑性的失望区。如何判断是否度过破局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一种状态叫“快来钱”,即企业发展迅速、客户主动上门、客户愿意付钱。找到增长飞轮,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我们最大的权利是假设权。假设一个想法实现了,那就是创业者最大的幸福。如果假设的想法不能实现,那就是欺骗自己。判断假设能否实现的标志是能否进入一个正反馈、增长的循环。
中小企业的最好激励
“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在疫情期间我写了一本书,叫《把增长做到极致》,这本书是写给大量中小企业的,教他们如何做生意,里面用到了很多混沌的思维模型,其中有一个是讲股权激励的。
很多的民营企业的账一塌糊涂,怎么做股权激励?所以我觉得90%的企业不要去做股权激励。
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不要做大池场的小鱼。比如员工负责北京市场,负责某个产品,那么你在他负责的方向上给他30%的股份,好过从总公司里拿出3%的股份。
这就是小池塘里的大鱼,他会当回事,激励非常精准。
我认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赚钱但不值钱的公司,需要好好地野蛮增长,但要用科学的方法野蛮增长,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激励员工,这也是所谓的阿米巴模式。
现在很多客户和企业都请我们去帮他们实施增值业务矩阵。
最后是心理契约。像我们这样的运营型公司,必须强调领导力,你跟你的员工之间要建立心理契约,这比签协议更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与员工达成隐性约定,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力。许多公司都有太多的监工,我们要去掉监工。对于服务型行业,你必须关注员工的诉求,不能把员工当成工具。
建立企业思维模型的方法是“共训练模型”
思维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一种称为“共训练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维度,并逐步细化,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公司的营收,可以从客户数、客单价和复购率等方面入手。
具体来说,客户数可以细分为新客户数量和老客户数量;客单价可以细分为不同产品或服务的单价;复购率可以细分为首次购买和再次购买的比例。通过这些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提高营收的具体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猜测和假设,并进行验证和调整。例如,如果客户数等于商机乘以转换率,那么商机就应该由市场部负责寻找。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思维模型,并不断优化和改进。
复购分为两方面:一是客户续费,二是客户增购和转介绍。因此,要提高复购率,需要提高客户续费率、增购率和转介绍率。
要想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搞好,关键在于提升客户数、客单价和复购率。其中,复购率最为重要,所以首先要找到提升复购率的方法。要想让正常飞轮转起来,就必须重视续费利润、利润率和效率。将这些指标细化,就能得出绩效。
这一过程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底层拆解来确定比例。其实,这就是物理学中的还原论,即把一个事物不断拆分,直至最小的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控它。
在一个细分行业中,比如财税行业,我通过精细化管理研究出多个模型。现在我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写成一本书。作为这个行业的首席知识官,很多企业都能从我们这里获得收益。
如果当时自己单干,要到全国开分公司,但我不想这么做。我开发了一个软件,总结了一套方法论,让全国的同行都通过我来做。
这样我就有了很多产品方向,可以做批发商,让同行帮我做代理商。我的经营模式就改变了,我的营收和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
他们愿意找我,是因为我发现了这个行业的秘密,找到了这个行业的方法论,他们相信我,是因为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真的能够赚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思维模型。
现在有两个极端,有的朋友喜欢听鸡汤,但鸡汤的意义在于激发人的潜能,这种东西不能进行太多,否则会让人沉浸在公司内部管理中。比如,如果客户投诉流失率高,你不能骂服务人员或交付人员,其实问题并不在他们身上。
在方法不合理的情况下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先有科学的方法论,再去喊口号,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在日常工作中,80%的工作应该是非常理性和注重逻辑的。这是因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Q&A:
1.你分享了在创商学习的收获,内容丰富,感悟颇深。你是怎么知道混沌创商院的?以及为什么会选择来混沌创商院学习?
之前参加混沌的学习都是线上的,找不到线下组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混沌在上海竟然有组织,于是我立马找到了上海的这个组织——混沌上海分社。加了相关人微信和企业微信后,得知线下有一个学习场域——混沌创商院。
我们之前学习一直没有人带领,我们特别渴望见到混沌人。所以我见到他们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报名后,我们还成为了合作伙伴,我给他们推荐了很多企业。
2.是什么原因,让你找到了我们之后立马就把自己的团队送到混沌学习,是什么打动了你?
我认为混沌创商院的课程设置得非常好,采用的是三段式教学,由教授讲完后,下面有领教老师进行串讲。助教的水平也很高,我以前以为他们像班主任一样,其实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对混沌的理解非常深刻。
他们对模型的理解非常深刻,能够准确地解释这些模型,现场指导我们把那些比较烧脑的模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老师先不会让你分析自己的公司,因为做自己的公司需要掌握通用的模型。再通过做自己的公司案例来学习。像我当年作为案主,我的导师和同学对我的企业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拷问,这让我感到心惊胆战,因为我要拷问我的企业是否经得起混沌收益模型的考验。这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深刻的体验,很多人甚至通宵达旦地在那里分析自己的企业,思考如何在混沌的体系下经营自己的企业。
经过这次打磨,我发现我们的整个战略变得非常清晰,这对核心管理层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团建。
团建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达成了一致,现在回到了公司,其实我们也是用混沌的语言来沟通的。同时,我们用混沌的语言体系来经营这家公司,用演绎法等方法达成更多的共识。
这次团建不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次战略重塑,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邀请咨询师的费用很高,但我们当时只花了一点钱,而且还有优惠,我觉得这非常值得。
3.你觉得混沌和其他商学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们有个高管前段时间要去读某名校的MBA,我说你去读混沌创商院,相当于混沌的MBA,更接地气更有方法。
说实话,现在传统商学院的几十万学费不如花一千多块钱上个混沌的线上课。我们现在除非要个学位,否则就应该去读混沌,所以我就把那位同事送到混沌了,因为更有价值。
4.你觉得什么混沌创商院的课程带给他们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是让大家震撼,原来自己以前的做法很初级,打开了新世界大门,让大家认识到理念的重要性,不能再凭感觉做事情,要从感性认知升级到理性思考,这甚至比实际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以前凭感觉做事,现在学习了混沌,就不会再盲目做事了。
其次是工具的选择,因为大多数人学习后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原来商业逻辑这么复杂,但也有简单的方法,比如错位竞争和供需连模型,可以让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企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