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恐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时尚焦虑
仿佛一时之间,曾经让人觉得可望不可及的时尚不再只是橱窗、秀场和杂志或其他特定场合出现的欣赏物,而是下沉到了普通人群体当中。时尚似乎放下了身段,变得大众化、平民化。
但与此同时,针对这股在民间刮起的时尚飓风,也有人表示不买账,声称自己患有“潮人恐惧症”。对应的具体表现为在街上看见迎面过来的人打扮得过于时尚时会觉得害怕和无所适从,下意识想躲,并且还有点若有若无的尴尬;或是出门会特意避开网红店铺等其他潮流人士扎堆的地方。
与“潮人恐惧症”相对应的这种情形在英文中被称作“fashion anxiety时尚焦虑”,这一说法也许更为具体而直接。那么所谓的时尚焦虑又从何而来?
时尚的“傲慢”渊源
《凡尔赛》剧照
时尚教主路易十四,在其统治期间,制定了严格的“时尚政策”——重要场合进宫的贵族必须穿着标志贵族等级的红色高跟鞋等严苛规定,奢华时髦的服饰也由此成为社会地位、家族荣耀以及雄厚实力的象征。“社会等级由服饰的质量呈现,而更重要的是以追逐时尚的方式表现出来”。时尚在当时是只对贵族开放权限的游戏。
虽然针对时尚是被创造还是被发现的这一问题尚未有定论,但不难看出时尚从诞生之日起就奠定了小众、排他的底色。时尚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审美议题,而同时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实践。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时尚的尽头是消费
“在橙色软件(淘宝)和红色软件(小红书)之间来回切换”、“才进小红书五分钟两百块就没了”一系列调侃真实反映了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的带货和引流能力。哪怕是在只字未提时尚穿搭的帖子评论区,也会看到“蹲一个上衣/项链/包包链接”的回复,也因此衍生出“一生要链接的中国女人”这样的戏称。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相比于传统媒体中的“权威”角色,社交媒体用户既是具有示范效应的“权威”,同时也是与个体具有更强相似性的“伙伴”,这会使得个体更容易为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规范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因此相比于和普通人之间隔着次元壁的明星,博主对用户时尚消费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但同样,焦虑也来自于这些相似又不同的时尚发言人。
不知何时,悄然兴起了“有效vs无效”这一说法,化妆、护肤有有效和无效之分,穿搭更是如此。虽然不能否认“有效”和“无效”在视觉效果上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差异,但可以看到时尚或是时尚身份的“持有者”深谙区隔之道,通过语言表达进行刻意的区分来占据话语权的高地进而实现自我定位和标榜,甚至是通过否定和贬低普通和常规来制造焦虑。
媒介化的时尚背后:身材、容貌焦虑
另一方面,回到社交媒体的属性本身,在媒介化社会,看与被看变得无处不在的语境中,服装的“戏服”功用被进一步突出了。“网络红人和时装偶像在网络上的表现,是通过时装,进行“自我表演”的现代形态。”
消费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内容和载体,也成为广泛连接用户的互动纽带。基于表达诉求的消费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是能向人们展示和交换的“谈”资。对于用户而言,消费行为的媒介化呈现既是社交内容生产的需要,也是出于彰显自身存在感、获得他人欣赏的需要。
作为视觉动物,拥有“美”、成为“美”本身是制造更强烈的感官刺激、获得更多关注的最直接途径。“美” 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即便已经天生丽质难自弃,也免不了要通过亚洲四大邪术进行二次加工,在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赛道上,似乎只有美一点、更美一点才能突出重围。而诸如“时尚的完成度靠脸”、“有这身材披麻袋都好看”等一系列撇开穿搭功力谈时尚的说法,出发点虽然只是为了表达对“美”的持有者的赞美,但也在无形中制造了普通人对于自己身材和长相的焦虑。
另一方面,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而这正是时尚得以存活的条件,因为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大规模流行会抵消它的独特性,导致它自己的死亡。不论是推崇适合“白瘦幼”审美的“纯欲风”,还是宣称反“白瘦幼”审美的性感成熟风,亦或是其他风靡一时的时尚风格,本质上都脱离不了审美的单一化、同质化和排他性。
当一些女孩愁于为什么几乎是一比一复刻的穿搭在自己身上的效果看上去与博主的大相径庭时,有眼尖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一套穿搭,撇开脸和身材的差别,“时尚”的完成度更多是靠滤镜、刁钻的拍照姿势和角度来实现。
正如一位模特所说,大众所看到的只是她们想让大众看到的、是她们尽力呈现出的最好一面,不要拿别人吃饭的家伙和自己做比较,为自己制造不必要的焦虑。一张时尚硬照的背后,是对身材的严格控制和专业团队的运作,而这高昂的成本对于不以此为生的普通人来说毫无必要。
时尚教母可可香奈儿女士说:自由是永恒的时尚。如果你还没想清时尚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或许只要记住这句话就够了。做自己的自由和允许别人做自己的自由或许才是真正大众化的、永不过时的时尚。
1.“‘潮人恐惧症’上热搜,网友被戳中:看到小众咖啡馆都不敢进去……丨夜听双语”,公众号: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2.《权力的另一种游戏: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宫廷的“服饰之争”》,澎湃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403615825380647&wfr=spider&for=pc
3.“时尚消费与具身化策略:小镇中产青年女性的身份建构研究”,作者:赵杜灵,公众号:质化研究
4.“从‘精致生活’看权力对消费主义文化秩序的构建——读《文化:社会学的视野》|读书笔记〉”,公众号:NewMediaLab
5.“《现代传播》| 彭兰: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作者:彭兰公众号:现代传播
6.“我们所说的“时尚”,究竟是什么?”,作者:何潇,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吴佳木
编辑:柯柯
转载请联系微信isocialor~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