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与相对其他2022-08-28 01:081唯物还是唯心,是一个问题。古外今来的哲学家,为此争论得不可开交。事实上,从本源上来说,物质和精神,是被严格区分的。可以把物质看作是具体的、实在的事物,而精神看作是抽象的、规则性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把精神定义为人的意识,过于狭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渐进演化的,难道动物就没有自我意识?都说猫狗相当于几岁小孩的智商,那么显然是有自我意识的,跟人类意识的区别只是聪明和智商程度不同。既然高等动物有意识,那么低等的生命像细胞、细菌之类,趋利避害、自我繁衍的本能,也可以看作是意识的萌芽。这些生物的本能,更多是一种规则,像自然和物理规则一般,在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进化最终产生了意识。意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对于当下的人类而言,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从现代物理学观测到的宇宙,可以得出宇宙从一个奇点诞生,目前还处于扩张之中。宇宙为何会产生意识?可能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进化,宇宙中多如繁星的行星上,必然会产生人类,产生意识,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物理学家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宇宙常数,如果我们宇宙的一些物理规则和常识稍稍有变化,就不可能形成星系和恒星,只有一片狂暴的虚空,不会有人类文明出现。因为宇宙常数,一些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认为这是宇宙被创造设计的证据,可能有一个创世主。他们认为宇宙就像一块精密的瑞士钟表一般,必然有一个工匠。引入一位创世主,确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案,但从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角度来考虑,上帝这一实体的引入并非必要,用人择原理同样可以解释精密的宇宙常数。所谓人择原理,就是说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宇宙之外,也许有许多个宇宙,一些宇宙的常数与我们大不相同,狂暴、黑暗没有星系存在,无法产生智慧生命,自然也就不会有宇宙常数之类的困惑了。此外,并非所有精密的物体需要制造者,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包括细胞、细菌,比起最精密的瑞士钟表都还要复杂万分,但科学家已经证实,这一切都是自然演化而来,只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概率来进化罢了。如果宇宙能够像生命体一样进化,那么,精密的宇宙常数就根本不是问题了,我们的宇宙也是一个进化成功的产品,所以会有精密的宇宙常数让智慧生命得以产生。2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是谁?我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哲学三问是一个千古难题,能够让人信服的解答寥寥无几。就像人类从单细胞生命进化而来,人类同样处于近乎的进程之中,并非完美的形态,还能继续进化。也许在人类之上,也许有更高层次的生命存在,如尼采所说的超人,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生命意义,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在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个人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一粒尘埃吧了,就像一个细胞,无法探究人生的真相,细胞只是活着、生存而已,是人体的一个零件,能够正常运转就行。名利富贵宛如过眼云烟,不是终极追求,帝乡来世传说虚无缥缈不可期,我们能做的,只是过好当下。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除了第一和第二层次最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面几个层次的需求更多是精神层面,可以靠心理来掌控的。不从物质第一性还是第二性等大道理方面来考虑,对于普通人而言,世界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其实物质第一性还是第二性就相当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意义,鸡生蛋蛋生鸡,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不存在先后问题,鸡和蛋本是一体,只是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表现。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作用,“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而唯物主义则强调物质的力量,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火力即正义,二者各执一端,均有些偏颇。如果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满足,无论精神和意志如何强悍,也只能坚持一时,不能持久。人毕竟不是神仙,无法餐风饮露而生存下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去追求精神需求,当然,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只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有可能知礼节和荣辱,如果不满足,像大饥荒中易子而食,是不可能有什么秩序和礼节存在的。如果精神的作用能够无限大,那么在二战中号称“七生报国”、“一亿玉碎”的日本人就不会在太平洋战争中输给美国了;同样武器决定论也是不正确的,士气和人也是关键的变量,在也门战争中,沙特方面有着先进武器,却被胡塞族武装打得丢盔弃甲就是例子。世界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二者共同作用。辩证唯物接近了这一真相,但把事物强行分为第一性和第二性是没必要的,对于个人而言,何种事物稀缺就是第一性。而从本源的角度来说,很难区分孰先孰后,就像光既有波动性有粒子性,呈现波粒二象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性第二性是从进化的角度而言,先有物质,通过进化,最终产生了意识,所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但物质的诞生,离不开宇宙常数等规则,没有这些规则,根本不可能有星系,更不可能有意识。精神和物质,二者应该是不可分的,无法脱离而独自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区分物质精神不过是为了我们便于理解这个世界,是一种辅助的认知工具,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3如果未曾见过光明,我们也许能够忍受黑暗。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从短缺进入了生产过剩,很多时候均不是基本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是因为比较和对比产生了欲求不满。社会制度的变迁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进程,个人只能选择接受,很难改变,能够做得只能是改变自身,控制欲望。千百年来人类的历史都是丛林原则,赢者通吃,权力至上,暴力作为元规则按照血酬进行分配。发达国家和文明社会第一次对权力进行了制衡,更多依赖合作分工创造和对财富的贡献而非权力和暴力来分配财富。这是一种新的模式,社会历史学家将之称之为“历史的终结”,意味着旧世界的落幕。显然学者们过于乐观,哪怕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但持续成千上万的旧模式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甚至俄罗斯之类做着帝国余晖梦想的国家想借着俄乌战争冲突将沙俄帝国死灰复燃,让世界重新拉回丛林社会。迈向文明的过程任重道远,也许在历史的角度看来,不过是短短一瞬间,但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两代人的时间。大时代大变局意味着重新洗牌,推倒重来,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作为个人,在历史的大潮面前,除了熬过去,等待大变局的结束,暴风雨平息,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经济下行,谋生不易,很多人说是心态问题,要积极、乐观上进,就会好运自然来,不要总是负能量,于事无补。确实,在危机面前,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无忧无惧,直面困难,比起惊慌失措更能安然度过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像鸵鸟一般把脑袋埋在沙子里,闭着眼睛天天喊“正能量”、“赢麻了”、“形势一片大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乐观的心态,是在了解真实世界黑暗之后的乐观,闭上眼睛做鸵鸟,不过是一种无知和自我麻醉,一旦面对挫折,则往往会由盲目乐观转向极度悲观,丧失斗志。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危机虽然来得迅猛激烈,但不会持续很久。物极必反,最艰难的时刻到了,往往意味着转折点快来了。大多数人都觉得难以煎熬,反转就来了。凛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