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3件事让你成为内耗型父母

这3件事让你成为内耗型父母

育儿



先你们问一个问题,你能接受你的父母对你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画脚吗?

不能,对不对?

那咱们凭什么认为孩子就能接受呢。

但我们又很难控制不去管孩子,因为我们会放大每一件小事的后果。


👉第1个内耗:放大每一件小事的后果

“他今天不好好练习,这么容易就放弃了,将来怎么遇到事就放弃怎么办?”
“现在磨蹭我不管,等到了学校,人家都特利落,看你到时候急不急?”
“这次她做的不好不批评她,等她到了社会上,看谁惯着她?”
这都是我刚当妈时候会常有的想法。

它其实就是我最深层焦虑的映射,我害怕。

我害怕万一,我没担心过的事发生了,我无法原谅自己。

这和我每次害怕坐飞机一样,我每一次坐飞机都怕坠机,真的,一点不夸张。

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脑会给我们释放一个信号:恐惧

这是远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那些心大的呢?都没活下来。

现在环境变了,这种恐惧变成了焦虑,它还在我们的基因里,这就让我们放大眼前这件事的严重性,加以控制,争取抓住那么一小点确定性。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会给芊芊每一小件事上纲上线,一件事没做好,我就起急,通过对芊芊24小时的监控,来保证未来的确定性。

但有用么,你们觉得呢,未来因此确定了吗。

未来依然不确定。

但现在确定的是什么?

是焦虑,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

现在确定的是,我们用监控、唠叨、指手画脚,来消磨孩子,消磨自己,消磨生命。

缓解这种焦虑最好的做法:不是控制,而是接受不确定性。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能确定的感受上。

我会自己一个信号,注意当下我能确定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否是我喜欢。

我感觉很焦虑,很烦躁,这种感觉当下让我很不喜欢。

未来孩子我本来就不确定,我不能把自己的当下也搭进去。

我还会想当下这么做是否有确定的坏处,我当下能确定,没有人能在别人的监控下过好自己的人生。

比起担忧未来,抓住当下你确定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你确定对谁都无益,就不要再消耗自己了。

慢慢的我学会了抓大放小,父母内耗的第1剂解💊。

👉第2个内耗:把自己的需求等同于孩子的需求

跟我再次站在孩子的视角体会,想想你自己的父母。

我看过一个网友的留言,狠狠的共鸣了,她说:中国式父母只关心你的吃喝,完全忽略你的精神需求。我妈还要加一个,洗衣服。

这也不怪他们,这是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留下的印记,成为了我们和父母间永远的鸿沟。

但当我养自己孩子时,依然把自己的需求,等同于孩子的需求。

我唯一的能实现的就是,把那道鸿沟传承了下去。

我现在的做法是:运用产品经理思维

产品经理思维是什么:站在用户的视角,挖掘用户的需求。

比如芊芊喜欢玩泥,我的需求是别玩泥,泥脏,弄的哪都乱,泥不安全。

芊芊的需求是泥好无玩,解压。

如果切换到产品经理的思维是:孩子的需求是玩泥,我买塑料桌布,每次玩铺上。我做做功课,买欧盟认证的安全的泥。

在玩与不玩之间,来回拉扯内耗。

不如玩,商定好怎么玩。

尊重孩子的需求为前提,同时也要照顾自己的需求。

👉第三个内耗:卷

这个本是共识。

但是我特别想从脑科学的角度说下,为什么卷会让我们内耗?

让我们精神愉悦快乐的方式之一,是大脑的多巴胺分泌。

但是多巴胺的分泌,不是大脑感受到了绝对的快乐,而是相对的快乐。

举个例子,假如你种彩票了,我告诉你中了500万,你高高兴兴去领奖了。

结果到了领奖处,人家告诉你,不好意思,看错了,你只中了100万。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不是得到100万的快乐,而是丢了400万的难受。

所以多巴胺的分泌是相对快乐,而不是绝对快乐。

卷的时候,我们往往只会注意到比我们孩子优秀的,很难得到相对的快乐,只会得到相对的焦虑。

那怎么能在不焦虑的情况下,得到相对的快乐。

我自己的做法是,可以比,但自己跟自己比,我会刻意去找我闺女比之前做的好地方。

比如旅行,她路途一长就开始摆臭脸,这次旅行,她也摆臭脸了,但之前坐1小时车就开始,这次做2个小时才开始,我坐在后座,发现她真的努力在适应这种不舒适感。我感受到了相对的快乐。

最后 视频版


喜欢视频版的妈妈,可以关注【芊妈i陪娃】的视频号,每次3分钟,1个案例+1个底层逻辑+1个解决策略,和芊妈一起生活化育儿。



—The End—


点开芊妈的公号名片👇


       
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这样我就不会因为只会写干货,而把你们弄丢了。


p.s:所有我写的装修和居家文章专门发到这个新开的公号哈,关注【i芊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第一章第一节 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法则荐号丨不高层次的人,总爱干这3件事!孩子屡教不改,明知故犯,只是因为你忽略了这3件事这些方法帮助你做出改变,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当别人在说这3件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插嘴多嘴,对自己不好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而是老人经常做这3件事泰妹小橘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说这3件事想留住人才,做好这3件事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从人大附中到美高,再到耶鲁和哈佛,这件事让我受益终生……退休后要怎样富养自己 (多图)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的思想语言观众短评|艺术的力量就是用一个故事让你突然顿悟一种解答人越在低谷,越要做对这3件事从人大附中到美高,再到耶鲁和哈佛,这件事让我受益终生……6个学习的真相,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精选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建议你反复做这3件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成为内地高校热门“显学”总是睡不好、睡不着的人,建议你多做这3件事一个女人,在这3件事上很安静,往往是福厚之人男人出轨后,最害怕的不是被妻子发现,而是这3件事过度消耗孩子的能量会毁了他!请做赋能型父母这些月饼抽检不合格!给孩子吃月饼要注意这3件事→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3件事父母尽量少做真正的“人间清醒”,往往都做对了这3件事9个技巧,让你成为会说话的人“脆皮大学生”走红: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狠抓这3件事聊一聊:什么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老了?经常做这3件事的人,不容易抑郁活得清醒的人,从不在这3件事上内耗蓝方专栏 | 成为内心丰盈的普通人,没有比这更好的祝福低层次家庭,喜欢不停“讲道理”,而高层次父母,会做这3件事!第一章第二节 护卫亲子的行为法则聊一聊:有没有一件事让你很有成就感?不想被裁员,疯狂做这3件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