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3件事父母尽量少做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钱志亮 · 主播 | 云湾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根据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显示: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随着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竞争、内卷已经早早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很多孩子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
沉迷网络游戏、厌学;
人际交往中屡屡碰壁;
自卑、消沉、经常陷入焦虑的状态;
脾气不稳定且有攻击性行为;
独立性差,过度依赖父母……
曾有数据显示:
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并且儿童心理问题门诊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急需关注的问题。
很多父母对此十分不理解: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为什么心理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究竟是哪一步做错了?
其实,一个心理阳光、健康的孩子,物质生活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关键在于“内心”:
有没有被爱、自信和勇气所填满,有没有锻炼出一定的心理韧性去面对真实的生活。
如果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内心不曾有过这些力量,很容易产生孤独和绝望之感。
拥有阳光的心理状态,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这三件事父母要尽量少做。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那全年级第一是谁啊?你排第几?”
“‘你可以考得更好’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就好像我是一头驴,我前面吊了一根胡萝卜,我在拼命为了这件事奔跑。”
“我做什么可以让你高兴?”
“你把学习搞好了,我就谢天谢地了!”
“学不好,爸妈就不高兴,唯有学得好他们才会重视我。”
“家是一个永远可以包容、接纳我的地方。”
“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能监控你?”
“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
“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呢?”
“可能因为我比较放心吧,很多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他发现了自身的能力,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 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微信号:youshu92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