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变长”了,父母好难熬?心理师:做对3件事,管得巧、更有效
少子化+3C不离手,使得现代孩子在“心理层面的青春期”普遍变长了,从过往的六年左右,拉长到八年、甚至十年,让不少父母很难熬,三不五时就被孩子刺伤,玻璃心碎满地。
文章目录
少子化+3C网路,造就“慢熟世代”
平常做好这3件事→备早餐、发零用钱、找贵人
孩子闹情绪时→掌握“顺流陪伴”4步骤
忍不住想骂人时→2分钟为上限,还得好好收尾
“父母要认清,这段时间,亲子关系就进入『大空头』了,你只能修练心性!”临床心理师柯书林说。柯书林曾在大学、中学等校任职,深入校园20多年,专精青少年议题,并著有《小心肝变大暴龙》等书。
柯书林临床服务超过上万人次,并在其Podcast《心理自聊师》中,化身为“K老师”,推出一系列青少年教养节目。他观察,现在的孩子,在“心理层面的青春期”普遍拉长了,过往父母大约得从孩子12岁撑到18岁,如今,孩子的青春期可能提早开始、更晚结束,亲子关系的“空头”让父母很难熬。
少子化+3C网路,造就“慢熟世代”
之所以如此,主因是少子化,加上3C不离手。柯书林把“智慧型手机问世后才出生”的孩子,定义为“慢熟世代”,这个世代的孩子,由于父母投注的资源多,又在网路上接触到各种资讯,早早就像个小大人;但又因看得多、做得少,比较晚才真正成熟。
相较起过往的孩子,慢熟世代在青春期时,烦恼更多,“他原本就在担心成绩、焦虑外表了,但一滑手机,就看到社群媒体上一大堆学霸、网美;以前,我们只要跟兄弟姐妹或隔壁邻居比,现在则是网路上有太多的『神人』,让人自惭形秽。”
而且,这些孩子,大多从小就被长辈们捧在手心,过惯了事事顺心的日子,再加上常玩电玩,难免有“眼看要输了不如直接死掉”、“不能赢就不好玩”等心态;种种因素加总,让慢熟世代在青春期的成长痛更为剧烈,父母也更挂心煎熬。
面对曾是“小心肝”、如今却变成“大暴龙”的孩子,柯书林说,父母还是要相信,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总会到来,在此之前,就多调适自身心情,并试着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他提供以下这些具体方法:
平常做好这3件事→备早餐、发零用钱、找贵人
对青少年的管教,要“少而精准”,柯书林建议,在平时,父母能做的就是准备早餐、发零用钱,若行有余力,还可为家中孩子寻觅贵人,做好这三件事,就很够了。
为什么是这三件事呢?“青春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人际与追寻自我定位,对应下来,父母能做的,就是顾好孩子的营养、提供社交支援、给孩子崭露头角的机会。”
准备早餐,乍听之下没什么,但要营养又好吃、让青少年买单,那可不容易,而且,早餐在家里吃,至少每天有些相处的时光;发零用钱也是,要当面给现金,让亲子互动能“保底”,零用钱发了,就也别干涉孩子怎么花用,让孩子练习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至于“贵人”,是用来赏识孩子、为孩子增添信心的,有时也能替父母传传话,柯书林说,包含教练、老师、亲戚、营队认识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心理谘商师,都可能是贵人,“贵人不好找,父母可以心中摆着这件事,平常就多留心。”
孩子闹情绪时→掌握“顺流陪伴”4步骤
当孩子闹脾气或陷入泥沼时,父母通常很心急,希望孩子赶快好好的回归正轨,但柯书林直言,此时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还可能有反效果,比较好的解方是“顺流陪伴”,先陪在孩子身边,再慢慢的、巧妙的引导。
“顺流陪伴”可以拆解为四个步骤:
① 闲聊
跟孩子随意的聊聊日常,例如昨天吃了什么、最近在玩什么。
② 好奇
对于孩子说的事情都展现兴趣,说话时别忘了要张大眼睛、面露惊喜。
③ 同理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陪他痛苦,在旁无奈认同“生命好沉重”。
④ 导航
等孩子爆发完毕,再开启“导航模式”,支持孩子的这个想法、也认同孩子的那个想法,不明确建议,就纯粹让孩子知道每个选择都各有好坏。
比方说,孩子觉得读书烦,不想拼升学了,想当YouTuber,那就认同孩子的苦闷,待孩子冷静之后,才跟孩子聊聊当YouTuber其实也没表面的轻松愉快等等;但,千万别强硬要求孩子走哪条路,否则孩子很可能会唱反调。
柯书林强调,父母要学着当“催化剂”,练习高明的、若有似无的引导,“催化剂会加速反应,但不会参与反应,这很难,因为毕竟你们有血缘关系,就会很在意,得不断告诉自己:我只是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忍不住想骂人时→2分钟为上限,还得好好收尾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共通点,就是惹恼父母,而家有青少年时,父母最大的功课,就是磨练心性。
“你不太可能要孩子变得配合你,大人只能催眠自己:孩子是来让我们变成更有修养的人。换个角度想,他气焰很旺、总能把你惹火,将来也比较敢出去闯社会。”柯书林分享,国外已有研究证实,青春期的孩子若能在跟爸妈起口角时占得上风,其就业五年后的薪水,会比在家总是吵输爸妈者多出一倍。
但父母即便再能忍,也有忍不住的时候,假若真的想骂人,建议掌握这三个原则:
① 每次骂人以2分钟为限
要讲重点,要有凭有据、有条有理,不要愈骂愈火大、愈离题。
② 做好“总量控管”,要有“轮值概念”
父母与其他长辈不要挤在一起同时骂,以免孩子大爆炸。
③ 骂完好好收尾
说声“这是妈妈/爸爸的意见,你参考。”就离开现场,愈远愈好,以免忍不住又继续骂。
骂了孩子,也别太懊恼内疚,别耿耿于怀太久,就视为正常的能量释放。柯书林说,孩子在青春期时,父母难免会觉得很绝望、觉得无路可走了,这都是因为太在意孩子了,“其实,若把眼光放长远,zoom out来看,这几年总会撑过的,不妨就用这段期间练习放手、练习未来必然的目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