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亲同伴、远父母?学会3个尊重,让亲子关系重焕生机
上周末,和闺蜜一起约出来玩。
中途,她给女儿打电话:
“盈盈,马上快开学了,别光顾着疯玩,妈妈开车早点去接你。”
结果,电话那头直接炸了:
“你烦不烦啊!我和朋友玩得高高兴兴的,光知道开学!不用你接我,你去上学吧!”
闺蜜无奈地说,女儿现在情绪波动很大,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一点就炸。
但是,女儿和同学在一起时,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和父母就没什么交流的欲望。
“平时也没惹她啊,为什么这么烦我们?”
闺蜜的疑惑,让我想起和儿子的“战争”时光。
01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相信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领教过孩子的情绪变化之快。
和闺蜜女儿一样,儿子和同伴玩得火热,对我和他爸爱搭不理。
之前,乒乓一放学就和我分享学校的新鲜事。
自打上初中,写完作业就和同学聊QQ,一聊好几个小时。
我随便提醒一句,他就能从开心状态瞬间变脸,然后爆炸。
“都说了一会就睡觉!天天催催催!你光盯着我不累吗?”
说完冲进屋,“砰”一声关上门。
有一次,我和乒乓爸实在忍无可忍,想找儿子聊聊。
卧室开着门,他正在和同学打电话,有说有笑。
见我们进来,他的脸一下子变了:“谁让你们进来的?!”
我吓得大气不敢出,说“妈妈想找你聊聊天”。
没想到,乒乓怒气冲冲地说:“我跟你们没什么好聊的!你们又不是小孩。”
一句话,直接将我俩怼死在原地。
乒乓爸还不死心:
“我们是大人,比你知道得多,你急什么,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
这下把他惹怒了:
“你们真的烦死了!我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朋友,不想跟你们聊天!你们能出去吗?”
乒乓说着,就要跳下床过来关门。
“小兔崽子,我看你……”
老公气得脸色发白,为了防止矛盾升级,我赶紧把他拉出来关上门。
02
以前总听人说,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大,和激素分泌有关。
美国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拉.伯克”指出,情绪波动受激素扰动,但更与发生的事件相关。
跟着家庭教育指导师宋立学习后,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点:
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情绪波动大,容易低落,是因为在成人主导的情境中,孩子总是体验消极事件。
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讨论“学习成绩”“考试名次”,很少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兴趣。
这些事情给孩子造成压力,很容易引发反感。
相反,当孩子和同伴在一起时,可以自由主导场景,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们大多是在周末时间玩耍,抛开学习放松身心。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为,个体有三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关系需要与胜任需要。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同伴关系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我发现,每次乒乓在周六晚上疯玩回家,整个人都很愉悦。
而和我在一起,除了写作业就是吃饭,话都懒得讲。
刘海平教授在《青春期心理探秘》一文中指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寻求独立的过程。
父母是成人的代表,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必须建立新的归宿,所以,同伴关系是整个过程的焦点。
当同伴关系松散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相对重要一些;
当同伴关系密切时,同父母的关系就减弱。
而且,有些叛逆严重的孩子,和家庭权威抗争的同时,会加强与同龄人的交往。
不只是同学,同龄人中的一些佼佼者和公众人物,如运动员、演艺明星、社会名流等。
都会成为青春期孩子崇拜的对象,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人生定位。
03
为了帮乒乓顺利度过青春期,不让亲子关系成为束缚,我决定从自身做出改变。
第一,尊重同伴交往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心理弹性,指的是个体经历逆境或创伤后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情绪波动大,其实是他们心理弹性大的直接证明。
当他们被老师批评、与父母交流困难,就会找同伴来缓解心理压力,以满足情绪复原的需要。
所以,孩子愿意和同伴交往,多交朋友,这是件好事。
据我观察,乒乓的性格在同伴当中很受欢迎,他自己也收放自如。
了解这些后,我和乒乓爸不再刻意干扰,我也不再天天唠叨学习。
我们变松弛后,乒乓反而开始主动和我们说话。
第二,尊重孩子的关系需要
在父母眼里,青春期孩子一言不合就炸毛,让大人很崩溃。
但对孩子来说,比起和成年人的亲子关系,他们更在意同伴关系。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尊是通过基本心理需要和社会关系来满足的。
当同伴喜欢和接纳自己时,孩子的自尊感就会上升;
当被同伴排斥时,导致孩子自尊感下降。
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有助于提升青春期的自尊水平,促进孩子的人格完善。
因此,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交朋友,还应该支持并助力孩子的同伴关系质量。
第三,尊重孩子的独立需要
在《放手,才能强大》这本书中,温迪·莫戈尔博士提出七种青春期的成长福分,其中就有独立之福。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早点学会独立的技能,并获得良好的判断力,就要让孩子经历这种“有意义的痛苦”。
小时候,爸妈为了让我专心学习,家务活不让碰,朋友不让交,一心冲刺好成绩。
导致我长大后,一度因不知道怎么社交、缺乏生活技能而苦恼。
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学习还是交朋友,远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脆弱。
即使面临棘手状况,他其实也有能力想出解决方法,关键是父母要相信孩子,他就能带来惊喜。
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习得独立生活的必备技能,反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进步。
而青春期,正是孩子真正独立前的最后一站。
04
正如温迪博士所说,父母应该把青春期的艰难困惑,看成孩子成长的福分,而不是需值得抱怨的难题。
因为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与痛苦,是孩子心理成长和性格发展的标志。
不经历这些,孩子就不会真正地长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