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个心理医生的无奈: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却不信

一个心理医生的无奈: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却不信

公众号新闻

 看点    青少年抑郁症,近些时候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青岛公立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秦俊峰却感到仍然任重而道远。在2000+个案咨询的经验之下,他越发感受到,不仅仅是生病的孩子需要帮助,往往整个家庭都需要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尤其是家长需要三思,到底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个叫We的工作室(ID:gh_3a4b202c328d)


文丨小未   编辑丑橘  编丨Luna


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约9500万。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30.28%。其中,50%抑郁症患者为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15~20%。


一个个真实又残酷的数据,引起了心理医生秦俊峰的关注。他发现,现实远比冰冷的数据更加严峻:因一些家长的认知偏见,导致有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偏远地区的孩子,缺少相应的医疗资源,仍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


两年前,他决定开通快手账号,成为50多万人的“树洞”,帮助了近万个家庭。


“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台机器,孩子相当于机器的指示灯,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指示灯最先亮起”。在众多青少年案例中,他发现一个根源性问题,80%生病的孩子,病因在家庭,“一个不快乐的家庭,很难有个快乐的孩子”


 孩子病了,父母却不相信 


“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躲在门后偷听的妍乐,一瞬间心好像被掏空了。老师建议她休学,母亲却语调尖利地回应,“她没病,她就是矫情”。


妍乐踉踉跄跄地爬上楼顶,火辣辣的太阳斜射过来,她却冷得直打哆嗦。


“不就是不想学习吗?扯什么抑郁症”

“再这样下去,你就废了”

“不知道成天在想些什么东西”......


当她第一次向家人提出去医院检查抑郁症开始,这些话就贯穿了整个生活。


妍乐想从楼顶跳下去,最后一刻还是犹豫了。那天,她的手腕又多了一道割痕。


时至今日,她左手臂上有11道伤疤,可以细数她每一次的犯病经历。她无数次向父母求援,都受到冷漠的责备,只能用自残缓解痛苦,获得短暂放松。


青岛公立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生秦俊峰对妍乐印象很深,“16岁的女孩,又瘦又小,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小2、3岁,说话声音很轻,眼神空洞,始终悬浮在半空,不敢与人对视”。


妍乐告诉秦医生,有一次,她拿小刀割手臂,看着鲜血从伤口中溢出,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快感。最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已经完全不受控制,就好像大脑被输入电脑程序。


秦医生接诊的青少年患者,大多有自残行为。他们用手抠皮肤,用指甲狠狠划胳膊,掐大腿,或者用更激烈的方式伤害自己。


对比成年人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表现,秦医生发现,“成年人抑郁更多是向内压抑自己,青少年抑郁则情绪向外,表现为愤怒、攻击性,他们常以自残的方式为情绪找到宣泄出口”



然而,当青少年出现明显抑郁症状,很多家长却误以为是青春期叛逆,归咎于孩子不想学习。


一个学美术的女孩玮羽,吞了半瓶药片自杀,父母以为是叛逆期,不仅不以为意,还批评她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久后,她又用美工刀片自残,父母依然没能引起重视,直到女孩吞曲别针、吞石头,家长才带她去治疗。直至确诊,父母依然无法接受,“才15岁的女儿,怎么就患有抑郁症了?”


这是从医生涯中,秦俊峰常有的无奈时刻。他每天接诊的患者,至少有1/3是青少年。尤其疫情之后,长期网课,父母不正确的陪伴,导致青少年就诊人数激增。与之割裂的是,父母的不信任、不接受,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


两年前,秦俊峰入驻快手平台,“心理医生老秦”成了许多抑郁症患者的树洞。他愈加发现,现实远比冰冷的数据更残酷,“在很多父母的认知里,并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病,以为孩子只是不高兴而已,这是他们不懂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尽管秦医生多次在快手上科普,仍有家长很迷惑。


抑郁情绪是可以通过发泄、倾诉等方式,自行缓解或消退,但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理心理性的抑郁障碍,包括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缓和意志行为减退,时常会产生自残或者自杀的念头。


作为心理医生,秦俊峰的无奈还来自于,独自来就医的孩子无法得到医治,病情便愈加严重,导致恶性循环。


“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的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指南表示盐酸舍曲林可以给孩子使用,但如果未成年人自己来看病,医院无法对其开展治疗,必须在监护人陪同下”。


“有些不相信孩子的父母,最后也可能带孩子看病”,秦俊峰直言,可那是孩子用一场痛苦的鏖战换来的结局,他们从始至终也没能说服父母。有些父母只是为了让孩子继续上学的一种妥协,被迫接受。


“以爱为名”


秦俊峰总结了三类父母:


一类是不接受,不相信孩子患病的事实;

另一类是因为病耻感而逃避,孩子一旦确诊心理疾病,担心外界异样的眼光;

还有一类是认知偏差,对病和药物都没有正确认知。


今年3月份,一条社会新闻上了热搜。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妈妈,偷偷把女儿的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理由是担心副作用影响记忆力。


秦俊峰接诊了太多相似案例。一个重度抑郁的高中女孩小米,治疗半年后,状态明显好转,不仅成功复学,成绩也慢慢提升。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导致她病情急剧加重。


“我怎么能害她呢,我是爱她的啊”。这是秦俊峰第一次看见小米母亲柔弱无助的一面。女人是企业高管,平时雷厉风行,特别强势,从小到大,女儿一切事情,全由她包办。


母亲的控制欲让小米愈发怯懦、胆小,直至出现逃避和纠结心理,最终确诊抑郁症。第一次来看病,女人甚至强势到替女儿回答所有问题,秦俊峰让她离开诊室,女孩才敢开口说话。


“死亡不是令人畏惧的事,是解除痛苦的乌托邦”。躲在诊室门口,亲耳听见女儿说出这样的话,女人崩溃了,她决定改变自己,帮助女儿积极治疗。


但病耻感,也困扰着一向要强的女人。她让女儿把抗抑郁药的包装扔掉,换成维生素的药瓶,还一再嘱咐,不能让别的同学知道。


可就在小米逐渐好转之时,女人又听说长期服用抗抑郁药会有副作用,便擅自藏了药,迫使女孩停药。无论女孩如何歇斯底里让母亲把药拿出来,她都充耳不闻。这个决定导致小米病情复发且愈发严重。


秦医生跟小米母亲解释过很多次,药物有副作用是概率问题,可能只有6%—8%的人会有副作用,而且副作用若一周不能缓解,医生会换药,千万不要因认知偏差,害了孩子。



因父母的偏见,贻误了病情的,还有一个叫卓闻的男孩。


卓闻在平日里没什么异样,可一去学校就头晕、心慌、呕吐,走出校门,所有症状又消失了。父母认为他是在装病,不想上学而逃避,等到去医院确诊时,卓闻已是重度抑郁症,必须停学治疗。


“他们希望我成为最优秀的人,可我做不到”,面对秦医生,卓闻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恐惧。读高中时,他的成绩很一般,可父母却对其寄予超高期望,希望他能考上985大学。梦想和现实的一次次的落差,让卓闻出现了排斥心理。


“只要走进学校,悲观情绪就会瞬间爆发,眼前充斥着奇怪的白点,呼吸也变得沉重”。他无数次对父母形容自己的痛苦,却得不到半点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病因,而且对此持有偏见,甚至因为错误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愈发严重”。出生在农村的秦俊峰,父母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不懂大道理,也没学过教育理论,但他们尊重孩子,也欣赏孩子,即使偶尔一次成绩不理想,也从不贬低他。


这种松弛感,让他成年之后,可以积极面对各种困难。


他用自己的经历疏导迷茫的父母,“孩子需要鼓励和赞扬,一味打击、伤害、不信任,他们就会失去往前走的力量”在秦俊峰看来,父母一定要从“我为你好”,转变成“我和你关系好”,这样的爱,孩子才能吸收。


抑郁症女孩,不想被治愈


“我很害怕好起来,我现在就想去死”。


这句话令秦俊峰极其震惊,他不太相信,已经慢慢康复的抑郁症女孩欣安,会突然决定放弃治疗。


“我如果好了,父母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欣安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一眼窗外,转回头,眼里的忧虑又深重几分。


15岁的欣安,原生家庭并不幸福。父母常因琐事吵架,且大打出手,每隔几天就闹一次离婚。父亲对女孩漠不关心,常年缺位。家庭的不和谐,导致欣安自闭,经常哭泣,不与人沟通。二年级时,她就曾喝洗衣液自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腹泻一个礼拜,但这依然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


有一项调查显示,55.8%的家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陪伴较多的仅占12.6%。


自从欣安确诊抑郁症后,父母态度变了,原本缺位的父亲,也回归了家庭,父母不再逼迫她学习,也不再逼迫她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可让欣安无法接受的是,初二那年,她的病情减轻,父母就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一次一次受到伤害的欣安,不想再接受治疗,她跟秦医生说,“就让我永远沉浸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吧”。


“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台机器,孩子相当于机器的指示灯,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指示灯最先亮起”。秦俊峰提醒家长,“孩子生病,也许是家庭病了,也给家庭一次治愈的机会”



去年,一位母亲给秦医生送来一面锦旗。因为他在治愈孩子的同时,也帮母亲获得了疗愈和成长,最终治愈了整个家庭。


这位母亲的控制欲极强,对老公和女儿一向苛刻,日子久了,家庭矛盾激增。女孩在争吵不休的家庭中,最终抑郁。


“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咨询案例,一个孩子病了,需要治疗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大人,否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按照秦俊峰的建议,女人和老公改变了沟通的方式,对女儿不再用“你总是、从来、肯定不会......”等绝对性的负面语言,一有机会就鼓励、表扬孩子,夫妻之间相互尊重,不再吵架,家庭氛围充满了爱,女儿也日渐康复。


这是秦俊峰预料到的结果,一个并不和谐的家庭,很多时候是父母观念和目标不一致,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夫妻就得建立“让孩子好起来”的共同目标,就会增加交流,关系会变好,对孩子也更多关注。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秦俊峰见过无数孩子心中的裂痕,也打开过很多抑郁孩子的“黑匣子”。可线下接诊的人数毕竟有限,最多一天,他也只能接诊30人,他常通过快手跟更多家长分享。


之前他曾分享过,“一个好孩子是怎么变坏的”。有的孩子会通过优秀成绩,获得父母关注。一旦工作忙碌的父母,不再关注,孩子就会失去动力,再遭遇外界打击,成绩就一落千丈。


可成绩下降,父母反而更关注了,这让有些孩子通过打仗、逃课、沉迷网络等行为,刻意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与用好成绩引起父母关注,本质并无区别,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


秦俊峰常给家长普及,孩子患有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和社会环境影响、家庭因素等。“孩子患抑郁症不一定都是父母的错,但是防治抑郁症一定是父母的责任”。


赶走那条“大黑狗”


“抑郁症能自愈吗?”


这是两年前,秦俊峰发布在快手上的第一条视频。视频一发布就引来很多关注,这让他意识到,有太多无助的人在网上寻求援助。


“抑郁症能康复吗?”这也是他重复回答最多次的问题,甚至在过去的100多场直播中,这个问题曾被数次刷屏。而问题的背后,就是一个个被抑郁症困住的痛苦家庭。


在快手这两年,秦俊峰愈发意识到,“还有很多青少年得不到有效治疗,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对抑郁症了解不够。而一些偏远和落后地区,心理医疗资源匮乏,抑郁孩子只能在深渊里无助挣扎”。


2021年,一篇发布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文章中表示,我国抑郁障碍患者仅9.5%有过治疗,且仅0.5%获充分治疗。针对数量庞大的抑郁障碍人群,心理医生缺口达2万以上。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两年时间,秦俊峰在快手平台先后发布了700多个相关科普视频,70%是关于青少年,“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唤醒家长,也让更多人正视心理疾病,有身体或心理的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经过有效治疗,抑郁症是能康复的”。


“我就是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这样的评论,常让秦俊峰动容。做医生这几年,他见过世间太多苦楚,却依然会为孩子的微小进步欣喜若狂。


曾经有个遭受霸凌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父母却苛责她,“为什么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女孩无法说清楚这件事带给她的伤害,也没办法让父母知道抑郁症有多可怕。


无意刷到快手“心理医生老秦”,她便把所有关于抑郁症的科普视频,转发给父母,认知偏见的父母,终于同意带她去治疗。


借助快手平台,秦俊峰帮助了近万个家庭。两年多,他做了100多场直播,最长一次,播了6个小时,“家长问题太多,没办法下播”。



秦俊峰录科普视频很慢,一分钟的视频,差不多录两个小时,不是因为不熟练,而是他面对的是一个脆弱敏感的人群,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斟酌。他希望每个视频,都能给他们力量,而非伤害。


通过快手,很多粉丝从内蒙古、杭州、山西、河北,来到青岛找他看病。这种在短视频上建立起来的关联,打破了医患之间的壁垒,不仅能帮他更详细了解患者情况,还能让病人在短时间内信任他,“信任与不信任,对于患者吃药的效果,至少能相差30%。”


心理医生缺口大,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总有家长跟秦医生反映,有些医生诊断简单粗暴。只问孩子开不开心,能不能睡着觉,是不是不爱吃饭,不爱上学,不想活了,凭几个症状就做量表,确诊吃药。至于孩子内心深处的问题,以及家庭根源性问题,并不关注。


在秦俊峰看来,药物治疗只能占3分,想彻底治愈孩子,必须是整个家庭做出改变。每个爱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化解成长烦恼,在高压下跟孩子拉扯,较量,在内耗中消耗彼此能量,孩子想走出抑郁基本不可能。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终其一生受抑郁症困扰,他把抑郁症比喻为黑狗,此后,黑狗便成了抑郁症代名词,而秦俊峰就是赶走大黑狗的人。


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自己,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这是秦俊峰最喜欢的一段话。


曾经也是孩子的他,想让天下父母知道,大黑狗最怕有爱的家庭,最怕尊重且理解孩子的父母。爱孩子,就无条件地接纳他,关注他们的内心和感受。


心理医生是秦俊峰的工作,治病救人是他的职责,但抛开这一切,作为一个具体的、独立的人,他更希望,“孩子们的白天不再昏沉,黑夜变得安详,可以放肆大笑,不用担心随之而来的疼痛,可以开怀大吃,不用害怕心律失常,睡觉只有幸福,没有焦虑”。


文中患者皆为化名。如有情绪问题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图片:心理医生老秦(快手ID:871278673)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刮痕、掉漆、镜头进灰……iPhone 15被指品控翻车,有消费者无奈:姑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苹果回应38岁顶流女网红,战胜了抑郁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菜市场,年轻人最好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厌学、不专注,祸根早在小学前就埋下了,家长们千万要注意!9.1无奈:我在香港看风球老公前妻打来电话,如果你不想得抑郁症,就和我见一面。一位心理学家讲述:孩子抑郁的6大真相,很多人不敢说狗子因下雨不能出去玩,气得狂抓椅子,主人无奈:我也没办法医生也救不了抑郁的青少年:在笼子里养孩子,不疯才怪其實家庭PM2.5及輻射超標或更可怕星巴克下午的咖啡《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别让“习惯性讨好”,拖垮你的一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体验 | 我在香港被确诊为中度抑郁!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千万千万不要说……经历了抑郁症和裁员,现在终于绿卡自由了...43岁北师大教授“抗抑郁”日记:一份关于重度抑郁症的生存报告人老病多 - 2李佳琦也很无奈:臣妾真的做不到啊“鸡娃”到崩溃看心理医生,三娃妈举家逃离魔都,竟然在马来西亚发现留学“新蓝海”孩子得了过敏性鼻炎,除了用激素,这个治疗方法现在挺火的……单向树洞:心理医生的话北约克华人餐厅凌晨6点被砸!蒙面男子拎着锤子入店盗窃!老板无奈:早就有觉悟了第十一章第四节 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瑞金医院用脑机接口治抑郁症,这23名患者怎样了?悲剧!哥大本科留学生因抑郁症离世,留学圈成抑郁重灾区,大家该如何自救……《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要相信人生本该如此,你会好起来!心理医生写给女儿的这封信,看哭无数人一百零七 系主任前途尽毁!对犹太学生发出死亡威胁,父母表示:他有抑郁症……放弃清华附中,留学瑞士,没想到儿子刚来就惊动了心理医生....奥运冠军自曝「终身戴呼吸机」!这种病猝死率很高,孩子得了更危险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3件事父母尽量少做我在香港被确诊为中度抑郁!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千万千万不要说……孩子得了抑郁症之后,一个家庭的治疗「实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