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次用药,抗抑郁效果持续一周,浙大教授破解氯胺酮长效机制;迄今最远的快速射电暴 | 环球科学要闻

一次用药,抗抑郁效果持续一周,浙大教授破解氯胺酮长效机制;迄今最远的快速射电暴 | 环球科学要闻

科学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医学 ·
一次用药,抗抑郁效果持续一周,浙大教授破解氯胺酮长效机制

氯胺酮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由于具有有效、快速和持续的抗抑郁作用,已经彻底改变了抑郁症治疗。不过,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为何氯胺酮在小鼠体内半衰期仅为13分钟,但其抗抑郁活性可持续至少24小时。而在人体内这种分子半衰期为3小时,一次用药效果可持续一周。最新在一篇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浙江大学教授胡海岚的研究团队发现氯胺酮作用于离子通道受体NMDAR的特殊方式,是其药效持续的关键的原因。


此前,胡海岚的研究团队曾发现氯胺酮能作用于大脑中外侧缰核(the lateral habenula,LHb)神经元上的NMDAR,抑制神经元的兴奋。但氯胺酮和NMDAR结合后并不会被内吞,而是会滞留在NMDAR内部,进而能持续抑制神经元兴奋,并能避免代谢酶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氯胺酮是否会滞留在NMDAR内部,和神经元的活动有关。如果洗脱大脑切片上的氯胺酮(或者注射氯胺酮一段时间后)后,再激活LHb中的神经元,氯胺酮会脱离NMDAR,抑制作用会消失。但如果是在刚注射氯胺酮不久激活外侧缰核,则药物效果会明显延长。这项新研究揭示了氯胺酮和NMDAR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特性,为调节氯胺酮作用时间和更好的抗抑郁治疗开辟了新的机会。



· 天文学 ·

迄今最远的快速射电暴

破纪录的快速射电暴的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ESO


快速射电暴(FRB)是来自宇宙中一些星系的射电爆发事件,目前我们尚未理解它们的来源和物理机制,但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搜寻FRB是准确理解宇宙物质分布的关键。近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借助澳大利亚平方千米阵探路者(ASKAP),天文学家探测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距离最遥远的快速射电暴FRB 20220610A,距今约80亿年


ASKAP于去年6月观测到了FRB 20220610A,它源于红移约为1.016 ± 0.002处一组正在并合的两个或三个星系。这次的FRB也是迄今观测到的最活跃的FRB之一,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它释放出的气体相当于太阳30年来的总排放量。这次观测证实了使用FRB数据有助于我们探测星系之间的物质,更好地理解星系结构。(ESO)



· 医学 ·
你的眼睛几岁了


对眼球中的蛋白质进行全面分析十分困难,因为提取组织进行活检会对眼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提取液体中蛋白质并分类的技术有限。不过,在一项发表于《细胞》Cell)的新研究中,科学家基于从眼球液体中鉴定出的5000余种蛋白质,创建了一个“蛋白质组时钟”,可以根据健康人群的蛋白质谱来预测他们的眼睛年龄,以及患眼部疾病和帕金森症等老年病的风险。


科学家从接受眼科手术患者的房水(由严重的睫状体产生)或玻璃体中提取的120份液体样本,并鉴定出了5953种蛋白质,是过去研究中鉴定蛋白质数量的10倍。随后,他们使用开发的TEMPO软件,追溯产生特定蛋白质的细胞类型,并以此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根据蛋白质来预测眼球的衰老程度。分析发现,许多与实足年龄无关的眼病会加速和疾病相关的特定细胞类型的衰老,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会加速细胞衰老。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几种与帕金森症相关的蛋白质,或可用于该病的早期预测。



· 健康 ·
移除镜片的超透镜突破衍射极限近4倍


科学家展示了物体(左上)、初始测量的物体图像(右上)、普通镜片下的物体图像(左下)以及超透镜下的物体图像(右下)。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Sydney


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观测物体的距离存在衍射极限,不能超过光波长约一半的距离,用超透镜可以突破衍射极限,但会牺牲镜片的光学性能,导致成像质量差。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通过完全移除超透镜,以最小的损失实现了超透镜功能,并突破衍射极限近4倍


超透镜通常用于超近距离地观测高分辨率信息,因为这些信息会随距离增大呈指数衰减,且会被低分辨率数据淹没,而超近距离也很容易导致图像变形。但低分辨率数据的衰减并不快,因此研究人员学选择用光探测器在远离物体的地方收集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的信息。由于距离更远,探测器并不会干扰高分辨率数据,而后借助计算机上的“超透镜“处理,过滤掉低分辨率信息,还原“真实”的物体图像。这项技术进一步改进了超分辨率显微镜,主要使用了毫米波长、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可以用于提升蛋白质结构、癌症成像等领域的成像技术。(University of Sydney)



· 健康 ·
孕期体重超过这一范围,之后50年的死亡风险会明显增加

据最新一项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长达50年的数据,发现体重增加超过推荐体重的孕妇,在接下来的50年里死于心脏病或糖尿病的风险会更高。


研究人员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不同族裔的生育人群(超过45000人)的健康数据,并将他们的记录与大约50年后(2016年)的死亡率数据联系起来。研究人员这些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怀孕期间的体重变化,并将这些数据与现代推荐的孕期体重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到2016年时参与者中约有39%的人死亡,死亡率与孕前BMI相关——BMI最低的人的死亡率低于BMI最高的人。目前,体重指数标准认为“体重过轻”(BMI小于18.5)的人体重增长应该在12.7千克到18.11千克之间,而“肥胖”(BMI小于18.5)的人体重增加应该在4.9千克到9.07千克之间。如今,几乎一半的孕妇体重增加都超过了建议值。研究显示,在怀孕前体重过轻但体重增加超过推荐量的孕妇中,与心脏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会上升84%。在那些在怀孕前,体重“正常”的人当体重增加超过建议时,全因死亡率上升了9%,与心脏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上升了20%。那些“超重”的人,如果体重增加超过推荐值,死亡的风险会增加12%,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会增加12%。

撰文:马一瑗、不周、clefable

编辑:clefable

封面来源:Pixaba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65岁开始,健康生存的概率已经低于50% | 环球科学要闻全球近1/3的男性感染了HPV,1/5男性感染了至少一种高危亚型HPV | 环球科学要闻因为压力大,它长出大嘴巴,开始疯狂吞噬同类;多莉羊之父去世,享年79岁 | 环球科学要闻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18.9万个;迄今最遥远快速射电暴被发现丨科技早新闻“中国天眼”新发现1例快速射电暴;独库公路今起封闭丨科技早新闻夜里艾司氯胺酮诱导对眼压的影响43岁北师大教授“抗抑郁”日记:一份关于重度抑郁症的生存报告日本核污染水已开始排海;印度“月船三号”成功在月球南极附近软着陆 | 环球科学要闻中国科学家在猪体内成功培养出人源肾脏;人类不是唯一会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 环球科学要闻它们亲兄弟姐妹间可以交换脑细胞;故意增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或可加强治疗效果 | 环球科学要闻海洋中的鱼类正在变小; 遭遇高温,约6小时后可能致死 | 环球科学要闻《山水中国美》&《他离开我认输》2024年科学突破奖公布,奖金总额高达1575万美元;首次!猪肾在脑死亡患者体内工作2个月,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 环球科学要闻情侣有82%~89%的特征都是相似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已进入试观测阶段 | 环球科学要闻合成生命的里程碑!科学家首次改造了真核生物超过50%的基因组;数学家发现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的方法 | 环球科学要闻睡眠时间长或与大脑萎缩有关;迄今最快半导体,或能大幅提升芯片速度 | 环球科学要闻​俄罗斯确认发动机未及时关闭是“月球-25”号坠毁主要原因;我国40%以上男性超重 | 环球科学要闻度假加勒比(七) 波多黎各(Puerto Rico)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再次刷新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怀孕期间食用乳化剂或会影响后代脑部发育 | 环球科学要闻全球第二例人类移植猪心脏手术完成,患者已能自主呼吸;小行星贝努样本顺利返回地球,为迄今最多 | 环球科学要闻移民生活(23)一个白领女子的诉讼之路墨西哥议会展出疑似“外星生物”,活动发起人曾多次涉嫌伪造“外星人遗骸” | 环球科学要闻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认;2.5亿年后,地球92%的地区或将不再宜居 | 环球科学要闻国内首次报告5例女性猴痘病例;“通用”流感疫苗已开始临床试验 | 环球科学要闻不得癌症!最丑哺乳动物的抗癌妙招,也能帮助其他物种抗癌;ChatGPT写作业水平超过大学生 | 环球科学要闻地球上存在过多少细胞?科学家算出来了;平流层发现金属污染物,可能来自火箭或卫星 | 环球科学要闻亚洲人睡眠时间最短,且睡眠质量差 | 环球科学要闻专访袁海霞:地方债务的提速化解与长效机制改革生命银子向心流如何让金毛更长寿;6700多米!哺乳动物迄今最高生存海拔 | 环球科学要闻Nat Neurosci | 中国科学院陈椰林/耿泱发现快速抗抑郁机制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全球单日升温首次突破2℃限制;韦布空间望远镜发布银河系中心新图像,发现大规模针状结构 | 环球科学要闻判断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科学家提出14条​标准 | 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