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山东大学?
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3116天
第1946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正值山东大学122周年校庆之际,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宣布向山东大学捐赠了其所持有的部分华熙生物股份,用来支持山东大学医学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和成立山东大学华熙医学创新发展基金。
算下来,此次捐赠总市值超4亿元。为何如此慷慨大手笔?
透过捐赠公告,不难看出华熙生物的反哺之意。追溯起来,赵燕和华熙生物的玻尿酸事业,正是始于山东大学张天民教授对于透明质酸的科研成果。而近年来,华熙生物与山东大学携手开辟产学研路径,将实验室的成果一点点带到商业世界。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捐赠仪式举行。
一方是“玻尿酸女王”——华熙生物掌门人赵燕,另一方则是山东大学。根据华熙生物公告,控股股东赵燕拟将其通过公司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481.7万股公司股份捐赠给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
这是山东大学建校以来接受的首笔股权捐赠。此次捐赠股票占华熙生物总股本的1%,总市值超4亿元人民币。
关于捐赠的用途,华熙生物表示将用于支持山东大学医学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和成立山东大学华熙医学创新发展基金。基金运作收益用于支持山东大学医学学科建设与医学研究转化,特别是山东大学相关的合成生物学、药物靶点发现与药物设计、器官再生与干细胞研究(抗衰老)、以及生物医学新技术与新材料研发等生命健康领域相关高水平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项目,反哺山东大学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华熙生物也强调,此次捐赠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透明质酸之父”山东大学张天民教授的崇高品格和杰出贡献,感恩山东大学,激励齐鲁后学,支持山东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和科研人员,促进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当天捐赠签约仪式上,赵燕表示,饮水思源,华熙生物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张天民教授对于透明质酸的开创性研究,及其学生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对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同时,国家的发展,教育是根本。因此,赵燕希望通过此次公益捐赠,回馈社会、回馈山大,助力山东大学更多像张天民教授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者,投入到0-1的科学发现之中。
资料显示,张天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化药学家,我国生化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为我国药学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张天民教授率先从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成功提取透明质酸,并研制出中国第一款HA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迈出了中国透明质酸史上的第一步,为我国透明质酸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行业骨干,被称为“中国透明质酸之父”。
而赵燕的玻尿酸王国,正是始于这一切。
赵燕1966年出生于云南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公职人员,那个年代,父母希望她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高考的时候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
1986年大学毕业后如父母所愿,赵燕留在了学校任教,她的父母看到女儿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感觉非常欣慰,觉得孩子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可在赵燕心中大学任教只是权宜之计,有机会她还是要自己做点事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起初阶段,各行各业都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尤其是几个经济特区,发展尤为迅猛。
经受过高等教育的赵燕眼界已经打开了,她觉得在这样的形势下墨守成规将会一事无成,她想要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去做一番事业,198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三年后,她决定辞职跟几个同事一起下海经商。
当父母知道她辞职后非常生气,几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回到学校或者再找份其他稳定的工作,在父母眼里,下海经商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失败了她将一无所有,与其这样不如着眼于现在有份稳定的工作,起码以后的日子能安稳的过下去。
但赵燕已经下定决心了,她要出去闯一番。一个月后她跟两个同事一起来到了前沿经济特区———海南。
他们一行三人凑了5000块来到了当时的海口,当他们抵达海口的时候发现理想与现实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三人分头行动两个月内几乎把海口各行各业跑了个遍也没多少起色,身上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如果再不能找到合适的项目就只能打道回府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时赵燕发现了一个商机。
当地有一个工厂跟澳大利亚合作建厂生产冰箱,其中有一千多台问题冰箱放在了郊外的仓库,由于外资突然撤离,工人的工资发不上来,工厂老板急需处理掉这批问题冰箱。
赵燕知道当时整个中国掀起了“冰箱热”,刚好很多地方出现了冰箱短缺,如果能把这批问题冰箱修好是能够大赚一笔的。
赵燕马上跟工厂老板联系去现场看了冰箱,当场签了合同全部买下了这批冰箱。
买完冰箱后她已经身无分文了,赵燕把这批冰箱到信用社做了抵押,跑到山东找来了一个维修师傅开始维修冰箱。
修好一批卖出一批,很快赵燕就从这批冰箱里面赚了几万块钱,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子。
有了钱她内心也不再慌张了,很快她又发现了服装行业很赚钱,于是投了几万去做服装,这次她赚了几十万,这个数字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
有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后,她又看上了“热门板块”房地产。
这个时候,赚到了钱的另外两人跟她分道扬镳了。
他们分手后,赵燕用12万在海口买了三块地。她凭商人敏锐的直觉,看好这里房地产业的前景。
果然从1992年开始海口房地产业井喷式发展,她那三块地卖出了300多万的价格,一夜之间她的身价暴涨了十倍。
在九十年代,普遍月工资只有一百多的情况下,她的身家已经超过了几百万,证明她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1993年,她觉得海南的发展已经跟不上自己的节奏了,她果断地变卖了当地的资产到北京发展了。
刚到北京她就有了一个机会,跟北京日报社合作以8000元每平的价格拿了一块地,开发建成后以每平差不多2万的价格卖给了华夏银行,狠狠地赚了一笔。
有了这次合作的经验,赵燕在接下来几年跟其他单位或企业又相继开发了中环世贸中心和SK大厦等北京二环内的标志性建筑。
经过了十几年在房地产业的积累和发展,她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了,业务更是络绎不绝,但她承建过最有名的建筑当属五棵松体育馆。
五棵松体育馆作为北京奥运会最有名的主办场馆之一当年就承办了很多重量级的赛事,至今还是北京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每年接待了大量的游客。
2008年当赵燕获得了五棵松体育馆的承建权,她便马不停蹄地去国外考察,为此她把美国NBA球队的篮球馆几乎看了个遍,最终在投入了13亿元之后,这座占地面积达6万平,能同时容纳10万人的五棵松体育馆终于建成了。
奥运会结束后为了不让场馆闲置下来,赵燕经常会邀请一些国内外明星在此开演唱会,在这里表演过的明星有碧昂斯、张学友等,时至今日,五棵松体育馆依然是北京最具人气的场馆之一,这一切跟赵燕的深谋远虑有很大关系。
尽管在房地产业她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钱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她却做了一个跨界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使她从房地产业大佬变成了“玻尿酸”女王。
在20世纪初的时候,玻尿酸还不被人们所熟知。
一百年前,人们第一次从牛眼中提取到玻尿酸。那时,因为量少、成本高,玻尿酸通常只用在眼科、骨科,以及富人赛马。
当时的中国,还无法自主提炼玻尿酸,所以价格自然很高,据说市场上1克玻尿酸就能卖出近两万元的高价。某某明星出国打一针玻尿酸花几百万的新闻屡见不鲜。
凌沛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他不仅解决了国内玻尿酸提炼的问题,还成立了山东福瑞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大规模的生产玻尿酸,广泛用于医疗、食品等领域。
由于新世纪之初,国人对于玻尿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凌沛学的公司生产过剩,导致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为此凌沛学只得四处拉投资。
这个时候只有赵燕认识到了玻尿酸的重要性并预测将来一定会有广阔地市场前景,2000年,她向凌沛学的公司投资了1200万元,获得了福瑞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50%的股份。
入股福瑞达后赵燕并未放任不管,她大力整顿公司内部管理,高薪聘请了一个生产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她着手在生产、研发,市场销售一路打通,并在玻尿酸的前期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经过她的经营,福瑞达在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全年共实现利润300多万元。
随着玻尿酸在美容护肤领域销量的打开,玻尿酸需求量激增,福瑞达公司业绩一路上扬。
2005年,福瑞达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玻尿酸供应商。
后来,通过几次股权收购,赵燕拿到了福瑞达公司全部股权,改名华熙生物。
而改名后的华熙生物完全掌握在了赵燕一个人的手上。
随后几年她先后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建研发中心和扩大生产规模,并于2008年和2019年在香港和内地上市,截止到目前,赵燕的身价已经超过了500亿,目前华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商。
这是她当年做大学老师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或许此刻她的父母应该会为她有如此成就感到欣慰。
华熙生物是合成生物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对合成生物有着非常积极的看法,并认为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芯片。
合成生物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结合工程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采用高通量筛选,基因合成,编辑,网络调控等新技术,书写新的“生命体”,或改变已有的“生命体”。合成生物是生物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是跨学科的科技,也是人类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颠覆性技术。
在华熙生物看来,人类可以用细胞工厂,生物制造,来生产需要的物质,细胞工厂和定向发酵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生产,细胞工厂是人类改造过或者创造过的细胞,更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未来人类生活中80%的物质都可能可以通过细胞工厂生产,包括衣(新形纤维,生物染料,生物尼龙)、食(人造蛋白,代糖)、住(生物水泥)、行(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医(青霉素、青蒿素、维生素、胶原蛋白、红景天苷、生物疫苗……)、用(生物洗涤剂、可降解塑料、生物造纸、生物防腐剂……)。
随着基因测序,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等底层技术的迅速发展,合成生物学逐渐进入爆发期,将可能驱动下游所有相关行业产生颠覆式发展。合成生物可能将颠覆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实现绿色制造、双碳目标的底层支撑之一。合成生物学以及生物制造可能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2018年华熙生物就开始战略布局合成生物。华熙生物指出,华熙生物是一家合成生物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生物材料的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华熙生物发展合成生物学,就是要创新细胞工厂,发展绿色生物制造,生产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功能糖、蛋白质等六大类活性物质,帮助人类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助力生物经济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关于选择与赋远投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华熙生物与赋远投资合作由来已久,赋远投资还是华熙生物的投资人,双方知根知底,构筑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另一方面还在于赋远投资在医疗行业投资成绩。赋远投资是国内医疗行业领先的产业投资机构,专注在医疗生物科技领域,有着卓越的产业认知,在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生物制药上游、合成生物等四大核心垂直领域有着深刻产业布局。赋远投资团队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亿元人民币,过去5年中,投出了多个上市公司,除了华熙生物外,还包括微创医疗、微电生理、奥浦迈等。并且,赋远投资在生物制造核心材料、核心工艺、工业生物制造及消费生物制造等领域投资布局了近10家企业。
“凭借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产业资源和赋远投资的投资实力,相信可以打造出一支助力中国合成生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权威基金。”华熙生物表示。
目前,华熙生物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高纯度麦角硫因、5-ALA、甘油葡萄糖苷、维生素C葡萄糖苷、脂肽、红景天苷等多种生物活性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华熙生物布局合成生物也被多家券商认定为,这是在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上市以来,华熙生物一直保持着相当健康的财务报表,2022年实现营收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实现净利润9.61亿元,同比增长23.96%,其常年保持着近80%的销售毛利率水平和15%以上的销售净利率水平,账上常年保持10个亿以上的货币资金。
近三年,功能性护肤品持续发力,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攀升,2022年占比已经高达7成以上。
居安思危,虽然华熙生物原有业务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力,然而其并没有选择“躺平”吃老本,而是积极布局合成生物。
2022年,华熙生物研发投入达到了3.88亿元,同比增长36.52%,研发人员827人,同比增加256人,旨在通过研发占领合成生物技术高地。据悉,目前公司的“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已落地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合成生物学人才的引进和研发平台的搭建,已具备合成生物学所需的“平台-人才-技术-转化”的所有环节,第二增长曲线愈发清晰。
目前,华熙生物总部位于山东济南。梳理下来,无论是华熙生物的早年创办历史还是未来要发力的方向,都与山东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1年,山大和华熙生物联合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共同申报的“化妆品原料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成立,这也是国家药监局认定的首个化妆品原料质量研究实验室。今年7月, “华熙生物-山东大学干细胞与皮肤组织再生研究中心”诞生,双方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共创之路。
正如此次捐赠中,多次提到了那位山大教授——张天民。
张天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1950年,他本科毕业后在山大开始研究生物技术药物。1980年,他从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成功提取了玻尿酸,迈出玻尿酸国产化的关键一步。1985年,张天民又研制出中国第一款HA(透明质酸)注射液,让玻尿酸的临床应用有了可能。
后来,他指导建立了国内首个HA研发团队,其中就包含学生郭学平——这才有了之后郭学平研发微生物发酵法,华熙生物实现产业转化的故事。
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诞生于山大,并非偶然。
现今的山东大学,是在2000年由原山东大学与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而成,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虽然山大一直以文科闻名,但在医学领域,历史同样悠久,这里是中国近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拓荒者之一。
论其最核心的医学资源,则当属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这个名字也出现在此次捐赠公告中。承载百年历史,齐鲁医学院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是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源头之一。从1883年到2000年,登州文会馆先后演变为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全盛, 当时“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名声极为响亮。
得益于此,近百年来山大涌现一大批医学翘楚,包括世界著名病理学家侯保璋、中国皮肤性病学专业最重要奠基人尤家骏、外科学专家兰锡纯等;还培养出冯兰洲、洪涛、张运、谢立信等院士,他们都是医学学科的卓越开拓者;还有临床医学等8个医学相关学科跻身ESI全球研究机构前1%,生物医学科学等6个医学相关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10……桃李满天下。
其中,山大微生物学科发达,曾包揽国内多个“第一”:第一批微生物学专业、第一个微生物学系、第一批博士授予权单位中唯一的微生物学博士点……而这门学科,正与华熙生物目前布局的合成生物学息息相关。2020年,山大开设了合成生物学课程。
于是我们看到,华熙生物这几年与山东大学在“产学研”上的合作身影密集。而在这次的捐赠公告中,华熙生物又一次强调,将基金运作收益用于山东大学合成生物等医学学科的建设转化,反哺山东大学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华熙生物联手山东大学,也让外界看到了一幅高校与企业上下求索科技成功转化、通过产学研联手探索未知领域的画卷。这样的一幕,正渐渐多起来,或许会在未来深刻影响中国的科创生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